郭城栏儿的故事:绝交
有一天,郭城栏儿到麻大湖去游览,他乘着小舟,慢慢得划着。
“有人落水了,救人啊……”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喊救命的声音。
郭城栏儿连忙划着小舟,循着声音,拼命的划去。划到近前,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穿着讲究的城里人,掉进了水中,船上的几个人都不会游泳,船夫已跳进水中救人。郭城栏二话没说,跳进水里,和船夫一起把落水者救了上来。郭城栏把落水者放在自己船上,连忙划着船回家了。
回到家中,经过询问,才知道他是城里人,姓吴名义,今天到麻大湖游览,不小心掉进湖里,多亏了郭城栏儿救了他。吴义临走时,千恩万谢,表示一定要好好的报答郭城栏儿的救命之恩。
第二天一早,吴义拿着礼物又来到了郭城栏儿家,郭城栏儿在屋里陪着他说话,郭母给他们烧水沏茶。中午的时候,郭母要做饭,郭城栏儿连忙站起来对吴义说:“你自己在屋里坐着,我帮母亲做饭,我们两个今天要好好的喝上几盅。”
“不用,来到咱家里的都是客人,他又是你的朋友,你在屋里陪着客人,做饭的事不用你管。”说完郭母到外面忙活去了。
吴义看到这一切,感慨地说:“郭老弟,你有一个漂亮,贤淑的母亲,这是你的福气。”说完以后,便介绍起自己的家庭,“我的父亲在县衙当差,母亲长得非常漂亮,在城里有第一大美人的赞誉。有机会,我请你到我家,好好的玩上几天。”
“有机会我一定去,拜访一下伯父伯母。”郭城栏儿笑着答应了。
这时,郭城栏儿的母亲把饭端上来,摆放在桌子上,笑着对吴义说:“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粗茶淡饭,将就着吃点吧。我给你们拿酒去,你们叙谈叙谈。”
一会儿工夫,郭母拿来了一瓶酒,放在桌子上,便退到了屋外。
几杯酒下肚以后,吴义的话多起来,他问郭城栏儿读什么书,郭城栏儿如实地告诉他说:“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
吴义听后,夸夸其谈起来,从孔孟之道,讲到朱程理学,从天文地理讲到人情风俗,好像天底下没有他不读的书,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郭城栏儿仔仔细细得听着,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郭城栏儿从书箱里拿出自己的一篇文章,想让吴义评点一下。吴义接过文章,粗略的看了一遍,还没等郭城栏儿说话,就高谈阔论起来:“这是春秋时期无名氏所写,这篇文章我看过。”
郭城栏连忙说:“这篇文章是我的一个好友写得……”“不对,这一定是前人写得,我看过,只不过忘记了在那一本书上。”郭城栏儿话还没说完,吴义打断了郭城栏的话说。
“这绝对不是……。”郭城栏的脸红了,连忙解释。
“抄袭,纯粹是抄袭。你看,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抄的孔子论语上的。”吴义肯定地说。
“是引用的孟子上的吧?”
“一样一样,他们是一个人,所以叫孔孟之道。”
“那也是和前人写的巧合吧。”
“什么巧合,一定是他看了那篇文章,自己改了改吧。”吴义根本不让郭城栏儿插话。郭城栏儿的脸更红了,尴尬的接过文章放在一边。
吴仪接着说:“这次来就是没有看到那蒲团树,太可惜了!”
这是郭城栏儿也带了七份醉意,便问:“什么蒲团树?”
“就是城里人坐的那种蒲团。”
郭城栏儿听了哈哈大笑:“吴义老兄,你还真逗,孔子是孟子,孟子是孔子,树上结蒲团,你真了不起!”
吴义听了,脸更红了,就假装喝醉了,便一头躺在了炕上,无论怎么叫,也不答应。
下午,吴义醒来,要回家,郭城栏儿要让吴义写一幅条幅挂在墙上。吴义也没有推辞,便铺开纸,郭城栏儿研好墨。吴义拿起笔,写下了“家有良母儿子享福”八个大字,然后落款——吴义。
郭城栏儿把吴义送到村口,吴义头就也不会地回家了。
过了几天,
吴义一大早就来到了郭城栏儿家,一定要郭城栏儿到他家去玩。郭城栏儿也没法推辞,只好和他一块儿上路了。
他门边走边玩,接近城里的时候,看到一辆马车,从他们身边走过,突然,停住了,只见驾辕的马拉起屎来,拉长套的马撒起尿来。拉完屎,撒完尿,马车又飞快的走了。吴义指着地上马拉的屎,问郭城栏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郭城栏儿身在农村,长在乡下,怎么不知道呢!但是他假装不知道的样子摇了摇头。
“这叫擦油卷,你看他形状像卷子,外面又光又亮,象擦了油,所以叫擦油卷”然后吴义又指着地上马撒的尿继续说,:“这叫黄辣汤,你看,它颜色发黄红色,像放了辣椒。”
“奥!”郭城栏儿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如此。”
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群穿孝服的人,中间有四个人抬着棺材,郭城栏儿故意问道:“大哥,他们抬的是什么?”
“那叫量人斗,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吴义看了看过城栏儿,笑着说。
一会儿功夫,他们看到发丧的人来到茔地,把棺材放进早已挖好的坑里,用土埋了起来,并堆成了一个圆圆得坟。
“你知道这叫什么吗?”不等郭城栏回答,吴义接着说,“这叫无名桩。”
不大的功夫,他们来到了城里,走到一个大门前,吴义告诉郭城兰说:“我爸爸就在这里当差,我门进去看一看吧。“
郭城栏抬头一看,只见大门上写着“县衙大牢”四个字,郭城栏儿明白了,原来吴义的父亲是县衙大牢里的衙役。
走进大门,迎面有三间高大的瓦房,走进瓦房,看到有几个身披枷锁的犯人在里面,郭城栏问道:“他们这是在干什吗?”
吴义笑了笑说:“这是闲人馆儿,他们没事就来这里玩。”
他们又来到一间房子里,里面摆满了各种刑具,衙役们在这里审讯犯人,一个犯人对自己所犯的罪行死不承认,衙役们正在给他动刑,让他坐钉板,一块板子上钉满了钉子,钉头朝上,犯人一坐,疼得就大叫一声。
郭城栏儿看了,心惊胆寒,拉着吴义要走,吴义却满不在乎的说:“这叫恣在床,你看,他们一坐上,就恣的叫起来。”
郭城栏儿随着吴义来到了吴义家里,刚进门,吴义就高喊:“我来朋友了,快给我们做菜燎酒。”
一会儿工夫,一位老妇人端上了酒菜。郭城栏儿看了看老妇人,上额有一块奇大的黑痣,把一只眼睛都盖住了。郭城栏儿连忙站起来,用手指着老妇人问:“这位是……”
“快坐下,快坐下,她是我家里的仆人,不要理她。”说着,脸又转向了老妇人,“还不快给我出去,我不叫你不要进屋,我这里有客人。”
郭城栏儿坐下,问吴义:“怎么没见伯父、伯母二位大人?”
“我爸爸当差,中午不回家,母亲到外公家里去了,真不巧。”吴义笑着说。
酒过三巡,吴义又夸夸其谈起来,大讲孔孟之道,还讲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又讲了怎样孝顺自己的母亲等等。郭城栏只是听着,一句话也不插。
郭城栏儿要去小解,来到了屋外,又看到了那位老妇人,经过询问,使郭城栏儿大吃一惊。他竟然是吴义的母亲。从老妇人的言谈中他才了解到:原来,吴义父亲也是乡下人,后来花钱在城里买了个衙役的差事,就都搬进了城里居住。吴义嫌他母亲长得丑,在人面前,从没有叫过母亲,还经常遭到吴义的大骂。
郭程栏儿走到屋里,再看吴义,他简直不是人,是一只忘恩负义的畜牲。过程栏儿连坐也没有坐,自己端起酒杯,喝了一杯说:“今天就到此结束。”然后就像朗诵诗一样说:“吴义老兄:
俺那乡下不如你们城里强,
你们城里还有三间大瓦房,
你饿了就吃那擦油卷,
渴了就喝那黄辣汤
吃饱了就上那闲人馆儿,
吃恣了就上那恣在床,
来到那量人斗,
住在那无名桩。“
念完,又说:“来,兄弟一场,我也给你写几个字,挂在墙上。”
吴义连忙研墨,铺开纸。郭程栏儿提笔在手,未加思索,就“唰唰唰……”,写下了十个大字,“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然后连落款也没写,扔下笔,说了一声:“你我朋友到此结束,告辞。”接着头也不会的走出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