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有忌惮
母亲出世不久,她的母亲就在1959年共产风期间,在饥寒交迫、贫病交加中辞世了。现在的外婆显然是母亲的后妈,一直住在乡下,和大舅一起生活。大舅是外婆的亲生儿子。
母亲对外婆很贴心,是老人家一手将母亲拉扯大的。这天,母亲对我和弟弟说:你外婆虽没生我,却养大了我。我想把她从乡下接来,在咱家住一段时间,也尽尽孝心。
弟弟说:接来就接来呗,还用跟我们商量?
母亲说:我主要是想提醒你们,等老人家接来了,说话时千万要注意,不要提到“后”字。
我问:那为啥?
母亲说:外婆忌讳这个字。
我又问:你当着她的面说过吗?
母亲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小的时候,有一次你外婆做好新棉袄,让我试穿。我穿上对你外婆说,有点厚,娘。可能是她听错了,她便私下对邻居说:我对珍珍那么好,她却说我是后娘。从那时起,当着她的面,我再也没敢说过后字了。
弟弟说:妈,你把外婆接来吧,我保证,不说后字。我也对母亲说道:我保证,也不会说。
弟弟又出主意说:要不明天先练一天,看看说不说,如果一天都不说,那你就放心地把外婆接来吧。
母亲点点头,说:好吧,明天就试一天。
第二天,我为了防止说那个字,说话前总是三思而后说,果然,我们一天都没有说后字。到了晚上,母亲夸赞道:你哥俩表现不错,我一会就去买火车票,过明天走。我现在才明白,母亲为什么从不说后天,而总是用“过明天”来代替。
过了一个小时,母亲回来了,她说:窗口里的卧铺票全卖完了,可外面的票贩子仍拿着不少票在卖高价。
我随口说道:这些票贩子都是走后门买的。
母亲瞪了我一眼,说道:怎么样,信口开河了吧?弟弟也埋怨道:哥怎么这么不争气,要考虑后果呀。我对母亲说:看看,老小也说那个字了。母亲说:唉,就你们这样,一张口不把外婆气跑了才怪?
母亲最后还是把外婆接来了,我和弟弟分外小心,每说一句话,都三思而语。电视里演动物世界,猴子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上,尽管我和弟弟都爱看,母亲还是换了频道,我理解:猴和后谐音呀。
到了晚上,外婆拉住我的手,说:外婆给你讲个故事吧。我说:我小时候最爱听故事。外婆高兴地讲开了:从前,有一只狸猫教老虎学本领,穿山跳涧都学会了,老虎变了脸想吃狸猫,狸猫纵身便上了树梢,老虎蹲在树下对狸猫说:师傅,你下来吧,再教教我上树的本领。外婆讲到这儿,喝了一口水。我迫不及待地问:后来呢?后来狸猫教老虎了吗?弟弟闻声跑了过来,对外婆说:外婆,大哥不会说话,说起来不计后果,您别计较。
老人家笑了,说:你大哥怎么了?你大哥是人精呢,有水平,会写故事,会画画儿;你小子也有本事,也不错的。你们争气,有出息,我这个后外婆,替外孙们高兴哩。外婆善解人意的话语让全家紧绷的空气,顿时烟消云散。我和弟弟禁不住击掌相庆,双双拥抱起外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