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户与狗

                         作者   木 杉
    郑板桥东南二里有个古镇,叫大洋镇,镇子上住着几百户人家。大洋镇自古民风淳朴,个个勤劳,每逢集日,便担着自产的东西到镇上来叫卖,所以到了逢场这天,小镇上人山人海,经济十分活跃。
    话说镇上有个屠户姓王,王屠户人聪明能干,十分勤快。尤其是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大洋镇,这里的人们都想着法子发财,个个的腰包都鼓鼓的,每一两天就到集市上买点肉让全家人都改善改善伙食。所以啊,这王屠宰户的生意十分红火,很快就成了暴发户。他呢,人的嗓门儿也更响了,见人哈哈就打得震山响。这些,眼羡了很多人,于是有好些人学着他的样干起了这行买卖。干的人多了王屠户的营生自然就受到冲击,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这很让王屠户懊恼可又无可奈何。
    时至夏日,新鲜肉挂在刀架上用不了一会就变了颜色,这天,王屠户抽着闷烟,望着猪肉上飞来飞去的苍蝇一筹莫展,闷烟也抽了一缸又一缸。突然一个货郎走过,这王屠户精明过人,想想:这卖货郎可以上镇下乡做买卖,难道我就不可以背肉下乡卖?于是他打定主意,就找来个背篓,将刀架子上的肉如数取下,一一装进背筐里,头戴草帽,背起背篓就出了镇。
    出得镇来,翻过土岗,快行至郑板桥时,有户人家。郑板桥下的河水从这家人门前穿过。这户人家,养了条黄狗看家,这狗长得膘肥体壮,十分凶悍,且非常乖巧,通常不咬路人;但凡见是背篓担筐之人就以为是偷盗贼,除了主人打招呼以外,非咬着你不罢休。所以呢路经这里去镇上的人,都不得不小心从事,可别无它法,因河水的阻隔,只有这一条必经之路可走。可王屠户不明究里,行至于此豪无防备,正想叫喊:“买肉了”,还没来得及叫出口,只见眼前一道黄光窜到跟前,王屠户心叫不好,惊出一身冷汗,也意识到了是条黄狗奔已而来,急中生智慌忙放下背篓抵挡,说时迟那时快,咬牙切齿的狗已经进到腿前,这屠户也不愧杀猪多年,练就一番好身手,右转身一退,又用背筐抵住大黄狗,这狗却是疯狂,掉头又是一咬,正好咬在筐中一块肉上,以为泄了愤,转身就跑,哪里料到,自己这一口咬,咬得太重,把一块肉挂进了獠牙,还来不及抛弃连拽带拖地就跑,顺势捡了个便宜,饱食了一回,也自得其乐。
    话说王屠户一场虚惊着实不浅,倒庆幸自已没被狗咬着,虽然丢了肉倒悟出一个道理:这狗虽凶,确也经不住肉的诱惑,暗自笑了,便有了主意。
    打这以后,王屠户每次下乡经过这里,事先都得准备好一块肉,只要大黄一出现,他就抛掷过去,那大黄从上次无意间叼了肉之后,尝到了鲜味,就经常希望王屠户出现,每次见他有肉扔来,开初吠叫两声装装样子,到后来只要有肉进献自己就再也不叫嚷了。王屠户每趟来回必给它留点,这似乎成了惯例。
    这一天,王屠户的生意特别好,没走两个村子,很快就卖了个底朝天,非常得意。。不知古人云:“得意浓时便可休”,把给大黄留块肉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他哼着山歌,唱着小调,倒背篓筐朝小镇方向走去,一幅踌躇满志的样子走过郑板桥,来到大黄的管辖区域,都还在哼哼。大黄以为又有美食送来,便把眼眯成一条缝,严然一位统治者的样子,坐在那里等王屠户扔肉过去。只听歌声渐渐远去不见肉飞来,心想:“你个卖肉的,不知天高地厚,不把老子放在眼里”。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狂奔过去,照着王屠户的脚腿狠狠地就是一口,只见王屠户腿一软瘫倒在地,他自己大腿上的肉往外翻着,鲜血直淌,嘴里大喊:“这是什么世道啊,狗也要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