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举动教训他人
在六十年代,我家乡到农历五月份,就有龙舟活动,活动完毕最后一天都要有一大餐。
当时生活并不象现在这样富裕,对于“吃”来讲现在是小事,而当时是大事。
那时候各乡里凑在一起酒席要办五十桌以上。有的还是互不相识的,只要有交钱都能上。那样气氛不言而知,十分热闹。
菜上一碗清一碗,上二道清二道,一扫而光。如是一家子或亲戚并合在一起的桌还好些,否则就是这么热闹。
唯独有一并凑桌秩序特好。什么原因呢?
是这么回事: 这桌人数达十二人也开席了,在上菜前大家推荐那位拿酒壶中年男子为桌长,大家叫他“郑兄”。平时在邻里稍有名气。
酒席一开桌,难免动作会大一点,说“抢”不好听,那就说动作“快”些。
郑兄由于要负责满酒任务,上了两道菜几乎筷子碰不上碗菜没了。
等到第三道菜将要上来时,郑兄注意到了刚才谁“武功”最好、谁第二,他用很快速度起来添酒,一边倒酒一边说:“满上、满了对不起……”。别人只添酒八分杯,而“武功第一、第二两位”享受“满酒十一分杯”待遇。随后这俩位老乡肯定先站起来清理现场,否则弄到身上。
这时,第三道菜到位。“郑兄”起来发挥桌长指挥职责说:“大家先等等,这两位朋友还在清理现场,稍候一起来”。大家觉得有道理,对与享受“满酒十一分杯待遇”的老乡听着也很感动。
郑兄幽默举动教训他人,谁都知道郑兄的用意。随后上四道菜、五道菜……,都规矩了,没有桌长郑兄的“发令”,大家都不会先发。酒席过后大家一致认为有桌长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