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苹果

    9月7日的这天早读课,文明小学四年级办公室的老师们都没有到班辅导,他们正在七嘴八舌地谈论一箱来历不明的苹果。原来,他们来上班时,发现办公室门口放着一箱苹果。
    这是哪个班的学生送的呢?知道节来了,送箱苹果给老师,太懂事了。王老师边吃早点边说:“可能是我们班朱兵,但也说不准,他爸爸虽说是大老板,但四年了从没请老师去家访,小气,不会是他。”王老师大腹便便,据说酒量蛮不错,经常跟校长去陪客。朱老师面现鄙夷,“瞧瞧你那啤酒肚,就知道吃——是我们班成飞很有可能,成绩这么好,感谢老师也是应该的……”“不可能。”一旁的马老师抢过话头:“暑假的补课费现在还没交,你靠他,哼。”他摇摇头。刘老师嘿嘿一笑:“莫不是我班的‘癞头’李东明,如真是他,送给我也不要。”“管你是谁,我先下口为强”张老师说着,咬下一大口苹果,津津有味嚼起来。一直沉默的李老师说话了:“大家不要瞎猜,到班上问一下不就清楚了。”对呀,怎么不到班上去问一问呢?
    第二节课,四个班的老师都停了课,专门调查苹果的来历,一个一个地问学生“苹果是不是你送的”,忙乎了一节课,学生都说没有送。一无所获后,老师们又在办公室碰头了,个个如战败的士兵,垂头丧气。“要不让学生回去问家长,看是哪个家长来送了又没让孩子知道?”王老师摸着圆肚皮提议,对,问家长,大家都这么认为,觉得如果不把苹果的来历弄个水落石出,连要感谢的是谁都不知道,也会让人笑话老师太不知趣,愧为人师。
    第三节课,老师们郑重地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问家长是否给老师送了一箱苹果,明天来校告诉老师答案,老师要感谢这个送礼的人。学生把这作业工整地写在笔记本上。这样,一个上午过去了。
    下午,老师们说说笑笑,品尝着甜美的苹果,别的办公室的老师听说有学生送的苹果,免费供应,也来瓜分,一箱苹果不一会儿就“消灭”了。
    第二天,学生返校都没有带来老师等待的答案:家长都没有送。他们倒是带来了鲜花、贺卡,还有花生、瓜子之类的土特产,有五个家长亲自给科任老师送来了牛奶、名酒。老师们没有料到会这样,有点措手不及。
    接下来的几天,情况大致相同。尤其在9月10日这天,每个班都有十多个家长要请客,老师们都应付不过来了。
    11日这天,终于消停了的老师们聚在一起说起了这几天的感受,都掩不住满脸的喜悦,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那一箱苹果,都认为不该那么着急吃了它,都觉得有些对不住送苹果的人。
    “喜刷刷、喜刷刷……”王老师的手机这时遽然响起,一个陌生的外地电话打断了大家的谈话。“喂,哪位?”“王八蛋(王老师的小名),听不出我是谁?我是老同学‘斗鸡眼’,你的手机前几天欠费,老打不通,一直到今天才听到你的声音。我到过你原先租住的地方找过你,你已搬走了,到学校去你又下班了……你砌新房了?老师好啊,工资像火箭一样窜,让人眼红啊,早知这样,我就不改行了,日子不好过啊,什么人都得防,不像老师这么伟大无么、善良纯洁,我就是想在教师节前去看看你、叙叙旧,表达我对老师的敬意,我是7号去的,苹果是我买的,真是我买的,一箱苹果也不算什么……”电话里还滔滔不绝地说着,王老师无心再听,颓然而坐。其他老师也在他断断续续的通话里,似乎听出了什么,呆呆地,眼睛看着桌上那些花花绿绿的贺卡,默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