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学评弹
苏州评弹是历史悠久的优秀曲艺品种,虽说在崇尚快节奏的时代潮流中,其传承发展略显青黄不接,但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不,国际知名品牌的汽车就诚邀青年评弹演员担当了它的“形象大使”。更有海外钟情者,不远万里拜师学艺,叩首评弹大师袁艺飞的门下。
袁艺飞的第一堂课是这样开始的:“你们为什么喜欢评弹?评弹的说表演唱需要用苏州方言及吴地歇后语等来演绎。仅仅过语言关,对你们就难度不小啊!”
“评弹的曲调太美妙了!简直让人无法准确地形容。”英国学生冯爱苏手舞足蹈“徐调的‘雌孵雄’拉魂腔,欲止难罢,使人联想到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
“俞调的发‘绕梁之音、三日不绝’让我痴迷!”抢过话头的是澳洲学生吴玛丽。
非洲学生帅呆也不甘落后:“我知道‘宁可与苏州人相骂、不与××(某外地)人说话’的俗语。因为说吴浓软语的苏州人,即便吵架也是温文而雅、礼让三先。比方说,有两人在路上冲突,其中一人火了‘阿要不(给)两记尼(耳)光不(给)内(你)搭搭(尝尝)喏?’你看,分明是要打人了,还用客套的商量语气传达出来,实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感觉!”
美国小伙子BUSH也要展示自己的苏州情结:“苏州话我都能听懂!譬如,‘玩’叫‘白相’,‘前言不搭后语’叫‘瞎七搭八’,‘胡说八道’叫‘瞎三话四’。”
“听懂与表达是两回事情!再说有的方言含义,你们也不见得就明白就里的。我举些例子,你们看看能理解吗?‘笃笃转徐徐转’、‘黄牛角水牛角——大家角(各)归角(各)’分别是啥个意思阿晓得?”袁老师上课也象说书。
“我来回答!”吴玛丽迫不及待:“‘笃笃转徐徐转’意思阿是‘贱骨头(陀螺)’笃(丢)拉(在)地浪(上),由于吩(没有)用力抽,所以转得邪气(非常)慢?”
“错脱(错了)!格(这)句闲话的意思应该是,拿不定主意心里急、来回踱步。玛丽的解释正好是‘黄牛角水牛角——大家角(各)归角(各)’,全本(部)不搭界!”BUSH为她纠正。
袁老师点点头:“BUSH有点道理该(的)。毕过(不过),虽然说修行靠自家(自己),先生(老师)领进门也很重要。否则,缺乏正确引导的学生子,有可能一直在门外头‘笃笃转徐徐转’,就是难以入门。”
“只要先生肯教,伲(我们)一定好好较(地)学,并且‘乌鬼(音:举,意:龟)培(爬)门槛——待看次一翻(番)’!”冯爱苏表示信心。
袁老师微露笑容:“台浪(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必急于求成。对于语言意思、发音韵味的推敲钻研,应该是‘老虫(鼠)特(落)拉(在)书箱里——咬文嚼字’!还要提炼悟性,千万勿要‘肉骨头敲铜鼓——荤(昏)咚咚’!”
“袁老师,哦,袁先生只管放心!伲(我们)学评弹是为之(了)传承吴地文化,决不是‘郎中兼开棺材店——死活要铜钿(钱)’!再说,伲(我们)学得再多,拉浪(在)先生面前还不是‘狗泥(尾)巴浪(上)格(的)露水——经不起一摆’!”帅呆说话的语气与他的名字一样可爱。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勿要看我说书说之(了)几十年,如果马马乎乎、准备不充分,我也难免‘阎罗王屋里贼偷布——老鬼失匹’!”袁老师现身说法勿(不)瞒勿(不)炕(藏)。
“先生客气哉!内(你)是行家里手,勿(不)象伲(我们)‘外国菜盆子——洋盘’。毕过(不过),伲(我们)是‘三个铜钿打掌子——勿(不)要皮’,到之(了)台浪(上)伲(我们)是勿(不)怕坍台该(的)!”冯爱苏的苏州腔也是有板有眼。
“我虽然是先生,但是我也要向你们学习!如果评弹老一辈忽视了‘与时俱进’、忽视了与国际接轨,那才很有可能使伲(我们)格(的)传统艺术犹如‘和尚头浪(上)顶橄榄——勿(不)牢靠’哉!现在伲(我们)格答(这里)还有种(些)年轻人,蹲拉(在)屋(家)里爷(爸)娘(妈)服伺算道地哉,俚笃(他们)还是‘灶堂里装门闩——横不好、竖不好’;学习评弹格(的)辰光(时候)赛过(好象)‘自鸣钟断发条——全身勿(不)活络’;到之(了)台浪(上),那么,就象‘四大金刚的琵琶——不能谈(弹)’。真真作孽!不过,我今朝从你们身上看到了评弹的希望!因为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袁老师语重心长。
袁老师的第一节评弹课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