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搞笑系列之临淄方言篇
1、母亲说一口临淄方言,儿子问:“奶奶,什么是扎裹啊?“母亲:”就是治的意思。“儿子:”奶奶,我扎裹扎裹你吧。“母亲哭笑不得。
(临淄“扎裹“有两层意思:一是扎裹病:治病;二是扎裹人:揍人的意思)
2、母亲带孙子回老家几天了,路上碰见一老人,问母亲:“棠啊(以我大哥的乳名称呼母亲),国才二大爷了吗?”母亲:“没国才。”儿子:“我国才了,说的是那头驴吗?”
(国才:碰面注意了没有)
3、与儿子回老家,我邀请小叔抽空来城市我家玩,也是句客气话。小叔说:“家里一大摊子事,不容过!”儿子:“爷爷,那你这辈子还能容过吗?”
(容过:临淄方言忙、没有空闲)
4、三弟做事向来是不紧不慢,儿子学了句方言。有一天见了三弟,说:“小叔,你是慢皮虱子啊!”
(慢皮虱子:比喻做事抑或走路慢吞吞的人)
5、在看沟子浇地,母亲来催促我几次了,我还没有去。母亲:“你怎么这么愚末啊。”儿子回到城里的家,对老婆学舌:“我知道爸爸的乳名了。”老婆问:“叫什么?”儿子:“愚末。”
(愚末:拖拉的意思)
6、旧时候量体裁衣抑或做鞋,很少有用尺子量的。目测是司空见惯的,母亲:“我目量目量,那鞋的大小就八九不离十了。”儿子:“奶奶,我目量你也就50岁。”年已65岁的母亲乐了。
(目量:靠眼力估计)
7、母亲常拿农村推磨子的辛苦教育我的儿子,说弟弟干活偷懒。说:“老三真是个懒茧。”儿子:“那我爸爸就是老懒茧了。”
(懒茧:比喻出奇的懒惰的人,老懒茧有两层意思:一是形容太懒惰,二是指桑骂槐,比喻懒惰人的爹)
8、临淄把刺儿头叫混里头或难玩客,儿子:“难道南王(我老家)的人都是难玩客吗?”
9、临淄老人把草包叫熊种。儿子:“难道临淄的男子汉都是熊!”
10、母亲回老家与一帮老人聊天,说:“夜来辛店下了大雨。”儿子:“夜来是夜里回来的吗?”
(夜来:昨天)
11、临淄人把下午叫后晌,把白天叫白夜,夜晚叫黑夜。儿子不明白了,问:“上午那叫早晌了。”
12、临淄人把早上叫寝寝。母亲叮嘱孙子:“寝寝早起来啊。”孩子:“奶奶,你喂羊吗?”
13、母亲累了,说:“这几天不挺妥,腰酸腿疼的。”补充一句:“爷楞盖好疼,是否感冒了。”儿子:“怎么爷爷的膝盖还感冒?”
(挺妥:舒服;爷楞盖:额头)
14、儿子与农村的小朋友一起玩,闹不愉快,被人砸破头。母亲去找人家评理,说:“现在新社会了,不兴遭惨人,就是淹渍俺也不行。小孩子家家的,搓人就更不对了。”儿子:“奶奶要给我上钱啊。”
(遭惨:欺负;淹渍:多人欺负,恃强凌弱。搓:打。上钱:声讨)
15、母亲说起辛酸,一把泪的,说:“过去家里日子不宽快,拥搓你兄弟姐妹四个上学,都是些张口子,成年累月也吃不上次肉,把孩子打犒死了。就是看电影去占捻,人个也嫌。你说能恣吗?”儿子:“爸爸能馋死吗?”
(宽快:钱不紧张,拥搓:供应;张口子:白吃饭的;打犒:吃不上;占捻:占地方;人个:别人;恣:高兴)
16、一起干活,出力多少,闹了意见,母亲去拉,我说:“蹦个,都是老三掉慌的。”儿子:“你这是说的哪国的外语啊?”
(蹦个:不用;掉慌: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