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隐”的贼
(二)
村子里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种风俗,到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夜里,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即使饥荒年代,哪怕是玉米面或红薯面包着野菜,也要过这个风俗,大家把包好了饺子煮熟了,谁也不能先吃,由各家的老年人端两碗饺子和一些用五艳六色的纸夹着棉花卷成棉纸卷儿,到门外的十字路口,把饺子放在地上,很恭敬的跪下来磕三个头,然后把用五色纸夹着棉花卷成的棉纸卷儿用火点燃了放在地上念祷:祖宗爷爷、奶奶们!各路没家没地的残神饿鬼们!冬天到了,带上这些棉衣,吃了这些饺子,好好的去过冬天吧!切不要打扰孩子们,要多保孩子们平安!……这风俗习日,大家称鬼节。
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候,毛泽东主席点燃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那烈火借着破四旧,立四新,和横扫牛鬼蛇神的东风是越烧越旺,鬼节自然被化成了灰烬。但是几百年的习俗,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饺子还是要包的,只是人们把包好的饺子煮熟了要献给穷人的救星毛主席,在毛主席像前献过之后,一家人才肯动筷。可这一年生产队收成不好,家家户户靠国家发的救济粮过光景,李四娃家大小十口人,赶到节日要想人人都吃上碗饺子,那两口子是半月前都做了准备,可四娃老婆子说:“要是娃娃们都吃饱了,还是不行。”于是李四娃就加紧夜间行动,幸好鬼节头一天夜里,李四娃出去转了大半休,结果在大队会计家里偷来了半袋子荞麦面,真是让四娃老婆高兴得走路嘴里都哼着:《东方红》。
俗话说:“鬼不走干路”果真,鬼节那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深秋季节,雨虽然不大,可天气骤然很冷,因下雨,生产队下午没有出工,吃过午饭,四娃领着几个娃子到生产队犁过的红薯地里去觅找可能遗落下的红薯,四娃老婆就赶紧把大门拴上,带着两个不到十岁的姑娘秘密的紧锣密鼓的开始弄菜、和面、包饺子。
黄昏时候,雨点比吃过午饭那会儿大的多了,院子里堆放的玉米杆被雨点敲打着,已经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四娃老婆看看院子里已经下大的雨,对两个姑娘说道:“去开门吧,估计你爹和哥哥们该回来了。”大姑娘芬儿很听妈妈一说,便似燕子般的钻进了雨里,很快打开了门,正巧,爹爹领着三个哥哥到了大门口,个个像水母鸡一样浑身湿淋淋的。
“乖闺女,会算?门开的真是时候!”四娃夸奖女儿道。
“孩子们多,吃顿饺子,真不容易,我一下午都没有敢直下腰,一边教俩闺女包饺子的窍门,一边和俩闺女聊着、包着。”四娃进到厨房老伴说道。
四娃一看高兴的说到:“好家伙!几‘拍子’(用高粱黍黍杆横竖扎成的一种厨房用具)饺子啊,辛苦夫人了!”
四心里高兴,也不顾脱下湿透的衣服,一边叫道:“半辈子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饺子,真是:毛主席万岁!”一边赶紧将锅里添上水,吩咐娃子们去草篷里抱来些干柴点燃着,让娃娃们都蹲下来一边开始烧水,一边烘烤湿淋淋的衣服。
工夫不大水开了,四娃往锅里下着饺子,高兴的说:“娃娃们!先忍一会儿饿吧,爹爹要把这第一碗饺子,献给毛主席,是毛主席把爹爹从苦难中救了出来。爹爹七岁就没了爹,是你奶奶领着我到处逃荒要饭,我小时候真没有见过这东西。有一年鬼节,你奶奶领着我,在周庄的地主周八皮家,好不容易向地主家的用人讨了几个饺子,刚巧地主被周八皮回家碰上了,他顺手一把将饺子夺掉说道:‘快滚,穷气带到我家来了!染脏了我的饺子?’然后将饺子扔在了地上,让狗给吃了,我哭着要去抢,你奶奶却不让,拉了我,三步并作两步的离开了周八皮家……”
饺子很快的煮熟了,李四娃先捞了满满的一大碗,双手捧着,来到主窑洞毛主席像前,小心翼翼的放在当年打地主、分田地时候分给自己的那张八仙桌上, 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然后念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娃子们看着煮熟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被爹爹端走了,个个心里都异常的不是滋味,咕噜噜的饥肠里此时响得更厉害,除了老大和老二没有跟去,其他姊妹几个都一窝蜂的跟了去,个个站在门口,靠在门榜上,两手拿着自己的碗筷,两眼直直的顶着爹爹和那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等爹爹行完礼好分到饺子吃。
四娃行完礼,回头看见娃子们个个眼巴巴的等候着吃饺子,就赶紧招呼道:“来,来!大家都给毛主席他老人家鞠了躬,才可以分偿饺子。”
……
四娃老婆忙了一下午,累得自己是腰背酸痛,可娃娃们结果还是没有吃饱,她想再和点面包点,让娃娃们吃饱一顿,可老四不叫,说道:细水长流,吃穿不愁,一顿省一口,一年省几斗吗!还是留点后路吧!”于是娃娃们还是没有吃饱,被打发去睡觉了。
娃娃们都呼呼的瞌睡了,两口子才收拾好厨房,老婆子铺开被窝,俩人依旧通腿睡下。
“他爹,今夜是鬼节,听老人说,这个夜间,各路鬼神都要出来,咱可不能出去了啊!好好的睡个囫囵觉。”四娃老婆躺下了,一边吹灯,一边说道。
“好,好!不出去了,出去也狩不到好猎物,还是在家给老伴暖脚吧!”四娃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
不大会儿,四娃老婆呼呼的入睡了,四娃却依旧翻来覆去的不会瞌睡,他想:要是和老伴过个舒服的房事,也许累了会瞌睡,于是也不顾老伴呼呼的瞌睡,就翻身钻进了老伴那头……
工夫不大,完了房事,四娃老婆子很快又瞌睡了,可四娃仍然不会瞌睡,他烦躁的推了推怀中的老伴,可她一动不动的只是瞌睡,他感到自己还是要出去弄点啥回来,才瞌睡的塌实。
李四娃轻捷的穿上衣服,蹑手蹑脚的出了门,抬头望望天空,阴沉沉的天空中已经没有了半点雨星,飕飕的深秋寒风呼呼的带这哨音,仿佛无数的幽灵在天地里行走,他有点害怕,但又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让他还是鼓了勇气,他啥也不怕了,钻进了茫茫黑夜里。
四娃在村子里转了一大圈,一点收获也没有,他便在老犟头门前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掏出旱烟袋在烟兜了捏了一阵,然后噙在嘴里,从口袋里摸出火柴点着了,“噗噗!”的抽起来。他一边抽,一边思索着到哪里可以有猎物捕获,一袋烟抽完了,还是没有想到目标,他磕了磕烟斗了的灰烬,站起来,想到邻村去看看,忽然村头十字路口有一堆火光,把那黑咕隆咚的夜色,一下子亮了半个天,四娃天天夜里周游,他根本不怕,借火光达老远的就一眼看出那是一个用灰色纱巾包了头的老太太跪在地上烧棉纸卷儿,火光下清楚的看见一大碗饺子在地上放着,他喜出望外,心想:今夜我李游神可是空不了手了,老太太别怪我,是你搞封建迷信,我不举报你,你少挨点批斗,就已经够意思了。
很快火光熄灭了,老太太还跪在地上,头也不抬的念念祈祷:祖宗先人们,无家无地的残神饿鬼们,抗日战死的小英雄们!……吃了饺子、穿上棉衣去过冬吧!……
“我来了!”老太太正跪在地上念念祈祷,突如其来的野鬼声音,使她猛然抬头,果真漆黑一条正慢悠悠的过来了,她心头一颤,急忙起身,撒腿就跑。
李四娃透过夜幕的纬纱,看着跑远了的老太太,弯腰端了地上的那碗饺子,自言自语道:“真是小偷遇了贼,谁胆小谁吃亏。”
李四娃回到家里,把端回来的饺子放在住窑洞毛主席像前的那张八仙桌子上,鞠了个躬,说道:“饺子我给你老人家端了回来,祝你老人家万寿无疆!
夜游神夜出有了收获,睡下自然呼呼的瞌睡了,第二天清晨,老伴起床把粥都煮熟了,他还没有醒来,老伴看老头子睡的正香,也没有打搅他,只好到各屋子里去打扫卫生。忽然,在主窑洞毛主席像前的那张八仙桌子上,她发现有碗饺子,走近仔细一看,她愣了:这不是昨天傍晚我让闺女给她奶奶送的那碗吗?啊!她明白了,便提了笤帚来到四娃的床前,“啪啪!”就是几笤帚,嘴里还气愤的骂到:“你这个有隐的贼,鬼夜也敢出动,起!起!你去看看在毛主席像前的那碗饺子!”
四娃不知啥情况,单看老伴发这么大的火,就赶紧起了床,他来到主窑洞一看,“啊!难道?”
村子里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种风俗,到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夜里,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即使饥荒年代,哪怕是玉米面或红薯面包着野菜,也要过这个风俗,大家把包好了饺子煮熟了,谁也不能先吃,由各家的老年人端两碗饺子和一些用五艳六色的纸夹着棉花卷成棉纸卷儿,到门外的十字路口,把饺子放在地上,很恭敬的跪下来磕三个头,然后把用五色纸夹着棉花卷成的棉纸卷儿用火点燃了放在地上念祷:祖宗爷爷、奶奶们!各路没家没地的残神饿鬼们!冬天到了,带上这些棉衣,吃了这些饺子,好好的去过冬天吧!切不要打扰孩子们,要多保孩子们平安!……这风俗习日,大家称鬼节。
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候,毛泽东主席点燃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那烈火借着破四旧,立四新,和横扫牛鬼蛇神的东风是越烧越旺,鬼节自然被化成了灰烬。但是几百年的习俗,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饺子还是要包的,只是人们把包好的饺子煮熟了要献给穷人的救星毛主席,在毛主席像前献过之后,一家人才肯动筷。可这一年生产队收成不好,家家户户靠国家发的救济粮过光景,李四娃家大小十口人,赶到节日要想人人都吃上碗饺子,那两口子是半月前都做了准备,可四娃老婆子说:“要是娃娃们都吃饱了,还是不行。”于是李四娃就加紧夜间行动,幸好鬼节头一天夜里,李四娃出去转了大半休,结果在大队会计家里偷来了半袋子荞麦面,真是让四娃老婆高兴得走路嘴里都哼着:《东方红》。
俗话说:“鬼不走干路”果真,鬼节那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深秋季节,雨虽然不大,可天气骤然很冷,因下雨,生产队下午没有出工,吃过午饭,四娃领着几个娃子到生产队犁过的红薯地里去觅找可能遗落下的红薯,四娃老婆就赶紧把大门拴上,带着两个不到十岁的姑娘秘密的紧锣密鼓的开始弄菜、和面、包饺子。
黄昏时候,雨点比吃过午饭那会儿大的多了,院子里堆放的玉米杆被雨点敲打着,已经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四娃老婆看看院子里已经下大的雨,对两个姑娘说道:“去开门吧,估计你爹和哥哥们该回来了。”大姑娘芬儿很听妈妈一说,便似燕子般的钻进了雨里,很快打开了门,正巧,爹爹领着三个哥哥到了大门口,个个像水母鸡一样浑身湿淋淋的。
“乖闺女,会算?门开的真是时候!”四娃夸奖女儿道。
“孩子们多,吃顿饺子,真不容易,我一下午都没有敢直下腰,一边教俩闺女包饺子的窍门,一边和俩闺女聊着、包着。”四娃进到厨房老伴说道。
四娃一看高兴的说到:“好家伙!几‘拍子’(用高粱黍黍杆横竖扎成的一种厨房用具)饺子啊,辛苦夫人了!”
四心里高兴,也不顾脱下湿透的衣服,一边叫道:“半辈子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饺子,真是:毛主席万岁!”一边赶紧将锅里添上水,吩咐娃子们去草篷里抱来些干柴点燃着,让娃娃们都蹲下来一边开始烧水,一边烘烤湿淋淋的衣服。
工夫不大水开了,四娃往锅里下着饺子,高兴的说:“娃娃们!先忍一会儿饿吧,爹爹要把这第一碗饺子,献给毛主席,是毛主席把爹爹从苦难中救了出来。爹爹七岁就没了爹,是你奶奶领着我到处逃荒要饭,我小时候真没有见过这东西。有一年鬼节,你奶奶领着我,在周庄的地主周八皮家,好不容易向地主家的用人讨了几个饺子,刚巧地主被周八皮回家碰上了,他顺手一把将饺子夺掉说道:‘快滚,穷气带到我家来了!染脏了我的饺子?’然后将饺子扔在了地上,让狗给吃了,我哭着要去抢,你奶奶却不让,拉了我,三步并作两步的离开了周八皮家……”
饺子很快的煮熟了,李四娃先捞了满满的一大碗,双手捧着,来到主窑洞毛主席像前,小心翼翼的放在当年打地主、分田地时候分给自己的那张八仙桌上, 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然后念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娃子们看着煮熟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被爹爹端走了,个个心里都异常的不是滋味,咕噜噜的饥肠里此时响得更厉害,除了老大和老二没有跟去,其他姊妹几个都一窝蜂的跟了去,个个站在门口,靠在门榜上,两手拿着自己的碗筷,两眼直直的顶着爹爹和那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等爹爹行完礼好分到饺子吃。
四娃行完礼,回头看见娃子们个个眼巴巴的等候着吃饺子,就赶紧招呼道:“来,来!大家都给毛主席他老人家鞠了躬,才可以分偿饺子。”
……
四娃老婆忙了一下午,累得自己是腰背酸痛,可娃娃们结果还是没有吃饱,她想再和点面包点,让娃娃们吃饱一顿,可老四不叫,说道:细水长流,吃穿不愁,一顿省一口,一年省几斗吗!还是留点后路吧!”于是娃娃们还是没有吃饱,被打发去睡觉了。
娃娃们都呼呼的瞌睡了,两口子才收拾好厨房,老婆子铺开被窝,俩人依旧通腿睡下。
“他爹,今夜是鬼节,听老人说,这个夜间,各路鬼神都要出来,咱可不能出去了啊!好好的睡个囫囵觉。”四娃老婆躺下了,一边吹灯,一边说道。
“好,好!不出去了,出去也狩不到好猎物,还是在家给老伴暖脚吧!”四娃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
不大会儿,四娃老婆呼呼的入睡了,四娃却依旧翻来覆去的不会瞌睡,他想:要是和老伴过个舒服的房事,也许累了会瞌睡,于是也不顾老伴呼呼的瞌睡,就翻身钻进了老伴那头……
工夫不大,完了房事,四娃老婆子很快又瞌睡了,可四娃仍然不会瞌睡,他烦躁的推了推怀中的老伴,可她一动不动的只是瞌睡,他感到自己还是要出去弄点啥回来,才瞌睡的塌实。
李四娃轻捷的穿上衣服,蹑手蹑脚的出了门,抬头望望天空,阴沉沉的天空中已经没有了半点雨星,飕飕的深秋寒风呼呼的带这哨音,仿佛无数的幽灵在天地里行走,他有点害怕,但又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让他还是鼓了勇气,他啥也不怕了,钻进了茫茫黑夜里。
四娃在村子里转了一大圈,一点收获也没有,他便在老犟头门前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掏出旱烟袋在烟兜了捏了一阵,然后噙在嘴里,从口袋里摸出火柴点着了,“噗噗!”的抽起来。他一边抽,一边思索着到哪里可以有猎物捕获,一袋烟抽完了,还是没有想到目标,他磕了磕烟斗了的灰烬,站起来,想到邻村去看看,忽然村头十字路口有一堆火光,把那黑咕隆咚的夜色,一下子亮了半个天,四娃天天夜里周游,他根本不怕,借火光达老远的就一眼看出那是一个用灰色纱巾包了头的老太太跪在地上烧棉纸卷儿,火光下清楚的看见一大碗饺子在地上放着,他喜出望外,心想:今夜我李游神可是空不了手了,老太太别怪我,是你搞封建迷信,我不举报你,你少挨点批斗,就已经够意思了。
很快火光熄灭了,老太太还跪在地上,头也不抬的念念祈祷:祖宗先人们,无家无地的残神饿鬼们,抗日战死的小英雄们!……吃了饺子、穿上棉衣去过冬吧!……
“我来了!”老太太正跪在地上念念祈祷,突如其来的野鬼声音,使她猛然抬头,果真漆黑一条正慢悠悠的过来了,她心头一颤,急忙起身,撒腿就跑。
李四娃透过夜幕的纬纱,看着跑远了的老太太,弯腰端了地上的那碗饺子,自言自语道:“真是小偷遇了贼,谁胆小谁吃亏。”
李四娃回到家里,把端回来的饺子放在住窑洞毛主席像前的那张八仙桌子上,鞠了个躬,说道:“饺子我给你老人家端了回来,祝你老人家万寿无疆!
夜游神夜出有了收获,睡下自然呼呼的瞌睡了,第二天清晨,老伴起床把粥都煮熟了,他还没有醒来,老伴看老头子睡的正香,也没有打搅他,只好到各屋子里去打扫卫生。忽然,在主窑洞毛主席像前的那张八仙桌子上,她发现有碗饺子,走近仔细一看,她愣了:这不是昨天傍晚我让闺女给她奶奶送的那碗吗?啊!她明白了,便提了笤帚来到四娃的床前,“啪啪!”就是几笤帚,嘴里还气愤的骂到:“你这个有隐的贼,鬼夜也敢出动,起!起!你去看看在毛主席像前的那碗饺子!”
四娃不知啥情况,单看老伴发这么大的火,就赶紧起了床,他来到主窑洞一看,“啊!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