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妙对讨袁联
中华民国4年(1915年)冬,窃国大盗袁世凯公然强奸民意,极力鼓吹帝制。同年年底,袁世凯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下令将中华民国5年改为“洪宪元年”。消息传开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讨袁之声此起彼伏,一浪更比一浪高。在孙中山先生和他创建的中华革命党的大力推动和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地护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
这天傍晚,孙中山先生忙里偷闲,带着夫人宋庆龄来到上海的黄浦公园里散步。当他们走到公园大门口时,宋庆龄看了一眼悬挂在大公园大门一侧的“上海黄浦公園”牌子后,头脑里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副绝妙的对上联。她回头看了孙中山先生一眼,笑了笑说:“逸仙,我刚刚想出了一个声讨袁世凯的上联,你能不能对出下联?”
“是吗?”孙中山饶有兴趣地回答道:“难得夫人有如此雅兴,快快说出你的上联来让我听听。”
宋庆龄说:“好,好,你听着。”说罢,她高声吟诵道:“或入園中,逐出老袁还我國。”
宋庆龄出的上联是一副拆字联。那时候还没有简化的汉字,“园”字的繁体字是“口”字里面加一个“袁”字;而“国”字的繁体字是“口”字里面加一个“或”字。“或”字可以解释为“有人也”。这副上联从字面上讲是有人(或)进入“(公)園” 里,赶走“袁”,“園”就变成了“國”。而它的真正含意在于号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将大独裁者“袁”(世凯)赶下台,恢复民主的中华民“國”政治体制。
孙中山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宋庆龄的上联,感到夫人这副上联出得的确是妙不可言。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突然一拍脑门,高兴地说:“有了。”接着,他亦高声吟道:“余行道上,义无回首赡前途。”宋庆龄听罢,连声称妙,并从内心深处敬佩孙中山先生才思敏捷。
原来,孙中山对出的下联也是一个拆字联,从字面上讲,“余”行走在“道”上,即“余”字取代了“道”字上的“首”字后,“道”就变成了“途”。因此,孙中山先生的对联不仅对仗极为工整,而且一语双关,同样表达了他既然踏上了声讨袁世凯的征途,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么曲折,他都会“义无回首”,坚定不移地与国贼袁世凯斗争到底,直到推翻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取得最后胜利为止。
孙中山先生说到做到,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仅仅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即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护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发表于2010年第3期《龙门阵》)
这天傍晚,孙中山先生忙里偷闲,带着夫人宋庆龄来到上海的黄浦公园里散步。当他们走到公园大门口时,宋庆龄看了一眼悬挂在大公园大门一侧的“上海黄浦公園”牌子后,头脑里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副绝妙的对上联。她回头看了孙中山先生一眼,笑了笑说:“逸仙,我刚刚想出了一个声讨袁世凯的上联,你能不能对出下联?”
“是吗?”孙中山饶有兴趣地回答道:“难得夫人有如此雅兴,快快说出你的上联来让我听听。”
宋庆龄说:“好,好,你听着。”说罢,她高声吟诵道:“或入園中,逐出老袁还我國。”
宋庆龄出的上联是一副拆字联。那时候还没有简化的汉字,“园”字的繁体字是“口”字里面加一个“袁”字;而“国”字的繁体字是“口”字里面加一个“或”字。“或”字可以解释为“有人也”。这副上联从字面上讲是有人(或)进入“(公)園” 里,赶走“袁”,“園”就变成了“國”。而它的真正含意在于号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将大独裁者“袁”(世凯)赶下台,恢复民主的中华民“國”政治体制。
孙中山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宋庆龄的上联,感到夫人这副上联出得的确是妙不可言。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突然一拍脑门,高兴地说:“有了。”接着,他亦高声吟道:“余行道上,义无回首赡前途。”宋庆龄听罢,连声称妙,并从内心深处敬佩孙中山先生才思敏捷。
原来,孙中山对出的下联也是一个拆字联,从字面上讲,“余”行走在“道”上,即“余”字取代了“道”字上的“首”字后,“道”就变成了“途”。因此,孙中山先生的对联不仅对仗极为工整,而且一语双关,同样表达了他既然踏上了声讨袁世凯的征途,不管前进的道路上有多么曲折,他都会“义无回首”,坚定不移地与国贼袁世凯斗争到底,直到推翻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取得最后胜利为止。
孙中山先生说到做到,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仅仅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即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护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发表于2010年第3期《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