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P成名
阿P在一个小县城的事业单位里工作,薪水是少了点,但工作比较清闲,事少人多,上班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看报喝茶、胡吹乱侃上。开始时阿P还挺有兴趣加入,时间一长,他觉得这样过日子实在是太无聊了。他想,做人这样平平庸庸过日子,真没意思。做人嘛,就要做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在朗朗世界里为自己留下一个响亮的名字,古话说得好“马过留迹,雁过留声”,留下好名声,叫后人景仰,那才叫得意人生。
可是做什么事才能功成名就呢?当国家主席,他没那个能力;做比尔.盖茨那样的大富翁,他没那个本钱;做黄继光、董存瑞那样的革命的英雄,他生不逢时,现在是和平年代;做李向群那样的时代英烈,他又舍不得付出生命,倒底做什么事才能功成名就呢?这可把阿P难住了。
一天,阿P无精打采地翻看报纸,一则娱乐消息引起了他的兴趣,看完后使他茅塞顿开,找到了功成名就的出发点。这则消息说以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手机》正在热播,票房的收入已达多少、作者的报酬已达多少,该片还可能有望获得某某国际性电影大奖,云云。看着报上刘震云风光无限的照片,阿P拍着脑袋说:“阿P啊,阿P,你别的事做不来,但你有脑袋有手会拿笔会写字,你就不会像刘震云那样写文章成名?写文章一不要本钱投资,二与地位无关,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写文章成名的人远的如司马迁、曹雪芹,近的如鲁迅、郭沫若他们不都是靠一枝笔功成名就的?”
于是,他决定以写文章来换取成名。
阿P说干就干,兴冲冲买来笔和稿纸,铺开稿纸拿起笔就准备写。但写文章可不像做面包那样简单,要它圆就圆,要它方就方,随意而来;要有天赋,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生活阅历。阿P呢,生活阅历倒是有,至于天赋、文化底蕴、基本功,那就是“水壶里装的料——白开水”。笔虽然握在手中,但大脑里却是一片空白,笔也重若千斤,不知从何写起。他愣着眼不知所措地在稿纸上画圆圈,画了撕撕了画,厚厚的一沓稿纸撕得只剩最后一张了,这时他忽然记起在办公室里同事们聊的一句名言:抄一个人的作品叫抄袭,抄两个人的作品叫剽窃,抄三、四个人的作品叫研究,抄五、六个人的作品叫创新。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这给了他灵感,丢开手中的笔,一骨碌跑到街头,在报刊亭里不分青红皂白买下一大摞各类杂志,躲在屋里埋头就抄。经过几天的苦干,一篇七凑八拼、洋洋洒洒万余言的文章终于出台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阿P激动得大叫:“原来写文章这样容易,早知道如此,何不当初就干?说不定现在已经成了有名的大作家了。”
阿P想,作品要寄就寄给最有影响的国家级大刊物,那样成名才快。别看阿P平时从不看书,倒也知道国内最有名的杂志是《人民文学》。他找来《人民文学》的地址,工工整整地抄在信封上,满怀希望将作品寄了出去。经过一个月的焦急等待后,阿P终于收到了编辑部的回信,与信一起来的还有他的那篇大作。编辑在信中写到:“阿P先生,你的大作已经拜读,你不亏是读破万卷书的人,采百家之长,补己家之短。文笔不错,可惜你的文章就像乞丐的百衲衣,没有一处是你自己的。”阿P看完信,气得他跳起来破口大骂,骂编辑是庸才,狗眼不识好文章。骂着骂着,他“卜哧”一笑,道:“阿P你与编辑又没关系,人家不认识你,凭什么来发你的文章?现在做什么事不讲关系?算了,东方不亮西方亮,找一家有关系的杂志投寄。”他仔细把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是十八代远亲的工作单位排查了一番,却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在杂志社工作,那怕就是在杂志社做清洁工的。找人拉关系吧,别人不认识你根本就不买你的帐,更何况阿P没那么多钱去拉关系。他长叹一声:“天不助人,人走悖时运,喝水也卡喉管。”
这天,阿P到办公室上班,坐下不久,同事们又摆开了龙门阵。同事小王说:“年底又要评职称了,这次评职称的条件与以往有所不同,要以发表论文为主,惨喽,写那种东西我可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拜托各位,如有哪位兄弟帮我写好,当年评上职称所加的薪水全给他。”他的邻桌小区说:“还说你有‘八面玲珑’之称,就不知道去研究别人的?”小王苦着脸说:“知道,可是难发表啊。”小区笑着说:“这还不简单,把自己的名字换成一个时下有人的名字就成了!你没看到有些杂志所发表的文章都是一些有名的人的文章?有的名人的文章连狗屁都不如。反正那些杂志社的编辑在作者的来稿中看重的是人名,才不在乎你的文章怎样。”小王疑惑地说:“这样一来,自己的功劳岂不是别人的了?弄不好还吃官司。”小区说:“木头脑袋!现在写文章的人谁没有几个笔名?中国那么大,同名同姓的人多的是,再说咱这个小地方鬼都没人知道。”小王听了连连称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旁听着的阿P开窍了:是呀,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回家后,他挑了当今最著名的作家阿猫的名字署在那篇文章上,把文章寄给另一家杂志社。没隔多久,文章就发在这家杂志社的重点版上,寄来一千元稿酬,还写来一封近乎肉麻的称赞信,说文章是当今文坛上质量最最上乘的,赛屈原的《离骚》,超鲁迅的杂文,杂志社以他的来稿为荣。阿P看着一千元稿费单,笑着说:“乖乖,辛苦几天,赛过我三个月的的收入!还是做名人好,又出名,又得利。”
阿P受此鼓舞,信心百倍地大干起来。开始是阿P下班才干,到后来看到三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一年的工资,他干脆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做一个专职的“拼凑作家”,躲在屋里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凑文章,冒充著名作家阿猫的文章如天女散花般寄往全国各地,稿费单也像雪片一样飞进他的口袋。望着发表了一大堆的文章,阿P激动地想: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作家,要写出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著作,要做第一个获若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中国还没有一个作家获得此项世界性的大奖呢。
就在阿P做着美梦之际,冒名的事终于被著名作家阿猫发现了,通过杂志社的线索,顺藤摸瓜找到了阿P的工作单位,愤怒的阿猫以侵犯名誉权为由一纸状书将阿P告上了法庭。对博公堂的结果自然是阿P败诉,法院判决阿外不仅要在新闻媒体上发布道歉声明,还要赔偿阿猫的名誉损失及各种损失费20万元。阿P接到判决书就傻眼了:做道歉声明还是易事,要赔偿20万元可就难于上青天了。阿P的工作单位是清水衙门,工资又低,他根本就没有什么积蓄,冒名发表文章的收入也只有区区几万元,现在就是把他卖了也凑不齐20万元。
20万元哪里来呀?思来想去,阿P把心一横:大不了就是一死。我阿P人一个命一条,又没妻儿子女,死又何妨?他跑到农资店买来一瓶农药闭上眼睛,“咕嘟咕嘟”一口气将农药喝光了,躺在床上等死。谁知睡了半响,仍不见死,原来他买来的是假农药。阿P看着空瓶子苦笑着说:“假老兄,你假不要人命,我假可就惨罗。”他忽然一个激灵,暗想道:“幸亏我没有死,要不然我可是白白死了。有些港台明星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惜自己制造绯闻在新闻媒体曝光。现在我与名人打官司,各种新闻媒体不关注才怪呢。我阿P可以趁机写本名叫《阿P怎样与名人阿猫打官司》的书,肯定畅销,我岂不成名了?还有,通过那家农资店可以找到制造假农药的窝点,我还可以成为第二个打假英雄王海,同样可以出名。”想到这里,他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