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补报真准
现在,天气预报的精确度非常高,说天睛,绝不会下雨,这都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气象卫星,居高临下,可以掌握到人工和雷达捕捉不到的大范围的气象情况。
可是在过去,虽然也有天气预报,但在那个几乎没有观测气象技术的年代,人们完全凭经验看云识天气,因而无法正确预报天气。
就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来说吧。那时的天气预报也基本上都靠人工观测,而老天有时说翻脸就翻脸,弄得气象员们经常是叫苦不迭。因而也导致广播员在播报天气时,经常不得不使用一些意思含混不清的语句。下面便是当时的一次天气预报,现在再来播送一遍:
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全省睛天到多云,部分地区阴天有小雨,部分地区有大雨,小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甚至大暴雨;全省最高温度32C,最低温度22C,大别山区最低温度16C。预计后天睛天到多云,部分地区可能有零星小雨或大雨。
除了省里大范围的天气预报外,各县还有地方天气预报,那条件就更差了,播报天气情况一是根据省里和周边县市的预报,二是根据头天的天气情况来加以判断。
虽然当时比较落后,但对天气预报还是很重视的。各村庄都安了有线大喇叭,定时播放新闻、通知、加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每天都要播报好几次,遇到重要农事时,还要反复播报,有时村里还要派专人进行记录,以便更好地安排第二天的农活。
却说广水县有个天气播报员,名叫方二嘎,全县天气都控制在他嘴里,他说睛,人们就安排干睛天的事,他说阴,人们就做阴天的事。这天,方二嘎中午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差点把每天准时播报天气预报的事给忘了,急得饭都没吃就匆忙地赶到播音室。
方二嘎眼瞅时间要到,赶紧拿起桌子上的稿子,就读了起来:
“今天下午到明天白天,全县睛天,偏南风3—4级,今天最高温度30—32C,明天最低温度20—22C。下面再播送一遍——”
方二嘎读着读着,突然觉得不对劲,抬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外面正下着瓢泼的大雨。这下也相差也太远了,方二嘎急得楞了半天没说话,待回过神来一看,原来是自己拿错了稿子,读的还是昨天的天气预报。
怎么办?要是领导追究责任下来,这饭碗非砸了不可。于是,方二嘎急中生智,便来了个现场直播——天气补报。
后来,据群众一致反映,这次的天气补报,是有史以来最为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