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媒婆”

    明朝弘治十年,福建浦城县东乡有男,李小乙,左脚有残,长短不一,因有此疾,年近三旬,尚未取妻。西乡有女,王小丫,右眼残缺,只有一目,因此残疾,年到廿四还未嫁出。
    东乡李母访得城内有一婆子,姓刁,善于做媒,其巧舌如簧,一张嘴有赶鬼请神之功,三寸舌可起死回生之能,特备钱帛,登门拜请刁媒婆为儿说亲。西乡王母,闻之此媒婆之能,也备财礼,托请刁媒婆为之访婿.
    自古道:“清酒红人脸,财帛动人心,”那刁媒婆得了东西两家的财礼,心中欢喜,但一肩挑两媒,毕竟也知晓此两家之媒难做,现接得钱财,便得与人消灾.自此后,那刁媒婆使出了浑身解数,走门串户,动那油嘴,讲得天花乱坠,要保李家媒。探儿访女,绕那滑舌,说得那地涌金莲,要结那王家亲。饶是那刁媒婆嘴巴厉害,却也是讲得口干、说的舌燥,几经时日,无果而终。
    那刁媒婆做媒不成,自是暗自烦恼,一日,在家细思,做媒数十年,还没有做不成的媒、结不了的亲,如此媒当真的做不成,岂不是坏了我刁大媒婆的名头,几经搜肠刮肚、掏心挖肺的反复思量,终思得一法,细想之下,对此法,不觉得暗自好笑道:“罢了、罢了,终归是东风遇西风,如不用此法,好事又难成。”昔日人人都说:“宝马赠烈士、美女配英雄。”且看我今朝做个“旧鞍配瘦马、烂凳配破桌”之大媒。
    你看那刁媒婆风风火火的到东乡李家说只需如此……这般的…….好事可成,又气喘嘘嘘到西乡王家说只需如此……这样的……亲事可结,巧嘴细说,不露破绽,时两头安排妥当,遂定下看亲日子。
    一日请得东乡李母到西乡王家看女,刁媒婆引出此女,那李母上下细看此女:
                身材匀称且苗条.手执罗帕堪妖娆。
                秀发披肩半遮脸.疑是织女下琼瑶。
    活脱脱的端庄贤淑女儿家一个,不由心中大喜如获至宝,便是十分的满意,暗道我儿好福气。此时的刁媒婆却趁热说:亲家母看清楚了“三人五眼、由你自选”如果中意此女为媳,那就订下了,也好请在座的高邻做个见证,那李母此时心中正自高兴,怎知“三人五眼”之意,那晓此话里之玄机,自是不住口连说中意。
    次日,刁媒婆又请得西乡王母去东乡李家看亲,到李家后,那王母细看那李家郎:
                 额宽方脸忠实相、抬头挺胸气势昂。
                 脚踏门坎身强壮、宛如打虎英雄将。
    硬帮帮的魁梧扎实男儿郎一个,看得王母心花怒放、如饮甘醇,暗道我女有靠了,此时的刁媒婆顺势说道:亲家母看仔细了,如满意此婿就点头,也好请在座的邻里乡亲做个旁证,话说在前,此媒是我做,今后“要有长短、媒人不管”,那王母正在兴头上,却不知“要有长短”之意,那里知晓话里套有话,则是连连点头十分满意。
    赤绳系定、亲事已成,在那刁媒婆的精心撮合下,双方父母择日为儿女操办婚事,婚庆之日、洞房之时,李家郎方知娶了个独眼妻,王家女方晓嫁的是个拐脚郎,双方不满、争闹不休、忿愤之时,直道是刁媒婆骗婚诈财,一纸诉状告至县衙。
    且看那父母官接下诉状,见状词是如此这般的,心中却也着实好笑,即差衙役解的那刁媒婆到堂对执。你看那刁媒婆在堂上,嘴如刀、舌如箭的巧言辩解道:大老爷,此事不怪我,他们两家父母看亲时,我早已说过“三人五眼、由你自选”“脚有长短、媒人不管”之言,他们不细观详察,自家中意的亲事,岂能坐罪与我、切不干我事,何况此亲事皆有两家左邻右舍可以举证。
    那县令大老爷却也是个精细明理之人,经对此一干当事人查实后,心知是那刁媒婆倒螯刺的咬字眼、糊弄人,再看看那独目女却也般配那拐脚郎,想想古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之语,遂也不追究那刁媒婆之过失,即当堂判定:此亲事刁媒婆有言在先,今之差错,错在于双方之父母,刁媒婆对此无干系。现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有悔婚之理,再说你俩也是“郎才女貌”匹配相当,谁也不亚于谁,正好一对,回转家去不得再告。
    那李家郎、王家女眼见如此,实是无奈,再者婚配已实只得认命,回转家中去做那冤家夫妻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