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烧“灰”
闻茫小学地处偏僻山沟,有人形容这里是鬼不下蛋的地方。稍微有点门路的老师,尤其是刚分配去的年轻老师,十有八九都耐不住深山的寂寞,活动活动都调走了。
老师严重短缺,怎么办?眼看新学期就要开学了,锣鼓家伙打不起来,这下可急坏了校长。于是,校长向村上、镇里连夜打了一式好几份报告,要求增加老师来解燃眉之急。
说来也巧,贾镇长刚好有个小舅子,在家闲着无事,油手好闲的,时常在外面闯祸,给镇长添了不少的乱子。贾镇长拿到这份报告后,不由得喜上眉梢,心想:这空缺让他小舅子来补,不正是一石两鸟,两全其美吗?于是,贾镇长二话没说,拿起笔,“唰唰唰”地就在报告上作了正式批复。
贾镇长的小舅子,名叫胡莱,不学无术。读书时,每次考试基本上都是鸭蛋,完全是混个初中毕业的牌子。现在,姐夫贾镇长给他找个既轻巧、工资又高的事情做,他当然很乐意。
不过,了解底细的人,手里可都捏着一把汗。这胡莱一碗水都没有,能把学生教好吗?实在误人子弟呀!但老百姓又能怎么样?贾镇长是簸箕王,一手遮天。因此,人们也只是私下里埋上几句怨言罢了。
学校也考虑到胡莱的水平有限,经校长和教导主任反复磋商,最后决定让他带一年级语文。
胡莱上了几天课,学生们一致反应难听懂。不过,山区一年级的孩子刚启蒙,总是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对的。老师说一,他们就跟着说一,老师说二,他们就跟着说二。可这胡莱懒得很,遇到不认得的字既不查字典,也不请教别人,而是读半边音或半截音。有时给他蒙对了,但有时却常闹出笑话来。
有一次,有个学生在家复习功课,妈妈要孩子把当天上的课文念给她听。只听这孩子大声地读着:“有一天,张思德叔叔去烧灰……”妈妈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箩,但听着听着,感到不对劲。只听说过冬天天冷要烧炭,没听说过要烧灰。于是,他就打断了孩子,想问个明白。只听孩子一个劲地说:“妈妈,你不懂,这是我们胡老师教的,不会有错。肯定是你弄错了,不信,我俩去问问胡教师!”
妈妈想,学校反正离家也不远,去就去。
于是,母子俩就来到了学校。妈妈说明来意后,只听胡老师解释道:
“你孩子说得对。一点不假,的确是张思德烧灰。”
“不对吧,胡老师,好像是念‘炭’吧?”妈妈也不好意思顶撞胡老师。
“我说呀,你也太死脑筋了。想想看,即使是‘炭’,用手一捏,不也就成了‘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