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

  三年困难时期,我在镇吕剧团当演员。说是剧团,其实只是个草台班子,演员都是从各村抽调上来的“戏迷”,行头和道具也是自己制作的。但是,每一场演出我们都演得非常认真。
我们一个村子挨着一个村子巡回演出,每演出一场,便能给公社里挣回一口袋谷子或玉米。这一天,我们来到邻县一个叫沙窝子的村子。沙窝子名副其实,到处是沙土包,盛产地瓜。队长大胡子摆地瓜宴招待我们——酒是瓜干老烧,菜是清炒薯丝儿、醋溜薯片儿,主食则是当地老百姓顿顿离不了的烀地瓜。我们着实过了一把地瓜瘾!
戏安排在晚上演出。戏台搭在村子中央,天还未黑,台下已挤满了人。大胡子告诉我们,他们村大人孩子都爱看戏,让我们卖力气唱,唱好了,连着包五个晚上,报酬是一晚上两口袋地瓜干!
我们高兴得要发疯了,为了能一炮打响,决定唱我们最拿手的《拾玉镯》和《王小赶脚》。那天我们真是卖力气,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了。唱完《拾玉镯》,观众反应平平,唱《王小赶脚》时,台下忽然有人站起来,大声喊:“地瓜!地瓜!”那人一边喊,还一边往台上扔东西。有一块东西砸在我腿上,我低头一看,原来是块地瓜。
这时,台下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冲我们喊“地瓜”,边喊边往台上投掷地瓜。一开始我们不知道观众这么做是啥意思,后来一想才明白,这里的人们天天离不开地瓜,对地瓜极有感情,喊地瓜即是叫好,仍地瓜则是对演员表示奖赏!
我们唱得更卖力了,台下“地瓜、地瓜”的喊声也更强烈了,扔到台上的地瓜也越来越多,我们走台步不得不躲着跳着。唱到最后,台下的观众全都站起来了,一齐向我们喊“地瓜”。那场面简直太壮观、太感人了,我们全都激动得满脸通红,几个女演员还流下了眼泪。
卸了装回到住处,我们还沉浸在演出成功的巨大喜悦里。煤油灯下,房东正管着他的儿子写作业,他居然没去看戏!我们一边替他错过一场精彩的演出而感到遗憾,一边用揶揄地口吻说:“有你这样严厉的父亲管教,你儿子学习成绩一定很好吧?”
房东叹口气说:“好什么好,是个地瓜!”
我们感到不妙:“地瓜?地瓜到底是什么意思?”
房东说:“地瓜是俺们当地一句土话,就是‘差劲、笨蛋’的意思。”
听了房东的解释,我们都傻了。第二天天没亮,就悄悄离开了那里。
(此稿原载《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