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拍案惊奇
傍晚,孩子应舅舅之邀去品尝西洋的匹萨了。我独自站在阳台徘徊。眼下虽已立春,然窗外仍无春意迹象,寒风瑟瑟枯枝摇曳,路上行人裹棉缩脖,2010(元旦)的第一场雪尚未净化清理,原本一堆堆洁白无暇的天体早已被城市的尘霾涂抹成了一具具京剧花脸……
这几年,每每孩子不在,我一个人就好对付,按生存惯例,外孙打灯笼——照旧由“康师傅”来修理肠胃,于是执行程序,开包煮水下锅。此时客厅传来电话铃声,我急忙操起话筒,传入耳膜的是孩子小姨的声音:“姐夫,你还没吃吧?大姐他们说要去吃饺子,你十分钟后下楼,我们车来接你。”尽管我不喜欢吃饺子,“康师傅”也已经淹没在沸水中,但大姐和姐夫可是不远千里从南方来的亲人呐,咱哥们当然也不是不懂礼数的粗人呦。随即关闭“操作程序”,急急套上“防冻设备”下楼了。
见到“饺子客”方才得知,原来,他们的孩子全都让我那位大舅哥拐去吃洋货啦,撂下我们几个吃国产货!哼!这笔帐我给舅哥记着,找机会再算!呵呵……
我们一行五人驱车来到开发区“百饺园”,落座点菜。大姐她们翻看着印制精美的菜谱,并没有点菜,而分别点了7种(每种2两)价格昂贵(50-80元/500克)、不同式样的饺子,本来她们就是冲着饺子来的嘛。我拿过菜谱毫不犹豫地先要了一份蕨根粉,哥们就好这一口,逢吃便点。“姐夫你还点这个呀?总吃腻不腻呀?”小姨子一本正经地数落着。“嘿嘿,你还别说,昨天晚上我弟弟请我还吃了这玩意儿呢,闹的拉巴巴都是一条一条的呐!”我的调侃引得满座哄笑……
再翻菜谱,不匪的价位令我犹豫不决,咱又不是吃公款,您说对吧?“这个48元的拼盘不错嘛,要一份吧”,大姐凑过来指点迷津。我却瞄上了38元的“刺身时蔬”,“刺身”者生鱼片也,“时蔬”者时令蔬菜也,咱理解的不错吧?况且看图片菜样也可得到印证。少10元人民币既可以吃到解谗的生鱼片,又能品尝新鲜的时令蔬菜,不是满经济实惠的嘛!
啤酒开盖,菜饺上桌,正待起筷,大姐发现“刺身”异常,用筷点着盘子中央说:“这哪是生鱼片呀?好象是红薯嘛。”“不可能的,刺身怎么可能是红薯?你没看见这里还有一碟沾生鱼片的芥末料吗。”我的语气十分肯定。大姐夫可是个用实践检验真理的主儿,他夹起一块“刺身”送进嘴里验明真身,“嘿嘿,真的是山芋哎!(南方是把红薯叫山芋的)”他嘻笑着对我宣布了结果。此时我才扶正眼镜,对那盘“刺身”从左到右细观之——几条冰冻的芥兰、一撮黑色的木耳、一堆暗绿的花菜、几个打着卷的粉丝、中间躺着十片被我视为“刺身”的生红薯。“这是什么呀?!充其量值个三块八,这不是糊弄人嘛!”我开始酝酿发作了……
一场“刺身拍案惊奇”由此展开——
“服务员!过来!”随着我的高八度嗓音,走过来一位身着红色衣裤的小姑娘。
“先生,有啥事?”她没忘了微笑服务的行规。
“你看看,这个菜叫刺身吗?”我指着红薯没好气地质问。
“是呀,这就是刺身啊”,她回应了一句。
“刺身是小日本的sashimi(沙西米),应该是生鱼片!你看清楚了这是红薯!”我大声地重申着我的观点。
“请你看一下菜谱,上面写的是‘刺身时蔬’,‘时蔬’就是指这个刺身是素的呀”,她简直就是在狡辩。
“胡说八道!中国啥时候把红薯改叫刺身啦?!退了,我们不要了!”我得寸进尺。
“先生,菜上了是不能退的”,她寸步不让。
“要是不退,我们就走人!看来你是主不了事的,把你们经理叫来!”我开始拍案发威了。
一位红色衣裤的小男生闻声过来为小姑娘帮腔:“大爷,点菜时您就该看清楚问明白呀,您现在要退菜,这不是为难我们嘛。”
哈哈,别看你小子改称我为大爷,我还是要坚持“原则”:“看清楚?你这菜单上画的是啥?看的清吗?问明白?点菜时我问刺身是不是生鱼片,你为什么不解释?”
“反正菜是不能退的。”两个小家伙挺负责任的嘟囔着。
“我吃生红薯会犯胃病,到时候你们负得起责任吗?!”我转换了策略。
“刺身就是生吃呀”,小姑娘随口接了一句。我靠!活了大半辈子,今天我才搞明白“刺身”就是“生吃”!
“那没关系,我给你烤熟了再吃吧。”晕!到底还是小男生聪明啊,他抓住了咱的把柄。
“哈哈哈、嘻嘻嘻、咯咯咯……”此时的大姐、姐夫、小姨子他们已经是笑的前仰后合了,小姨夫却不动声色,还拿起筷子搅和了一下芥末调料,似乎这场刺身纠纷与他毫不相干。
“算了算了,这个菜呐,的确是不咋地,你们还是给换一个菜吧。”小姨子关键时刻转风使舵,我也就顺坡下驴,要他们换一份22元的冷盘烤鸭。这样的最低要求,这两个小家伙仍然做不了主,说要请示上级主管。
一会儿,来了一位制服女性,显然是可以“拍板定案”之主,她虽然同意换个菜品,但却亮出了前提:“你要说这个菜不合你们口味,可以换,但是要说菜有质量问题,那就不行。”
“咳,怪我们,是我们对你们这里的刺身理解有误,不知道百饺园的红薯叫刺身呵!”小姨子幽默的妥协,终于了结了此“案”,换回了一盘味道不错的鸭肉。
席间,问起小姨夫为啥当时一言不发,他正色答道:“我这是在养精蓄锐,要是矛盾激化打起来,我就会在关键时刻发力,这叫该出手时就出手呵。”众人狂笑。
酒足饺饱,结帐买单。心细的大姐看到帐单上依然挂着38元的“刺身”,于是叫来那位制服女查问,“对不起啊,搞错了,搞错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早已捏在手中的“刺身钱”递了过来。嘿!要是咱哥们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看帐单起身离去,岂不是要被白白挨宰,真的被“刺身”了吗!
打道回府途中,刚刚发生的“刺身”一幕,一直刺激大家的神经,嬉笑了一路。
【后续】据网上查证: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辩认其种类,故经常是取一些鱼皮,并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便于识别。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使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不过已变成了泛指各类生鱼片。
“刺身”即是生鱼片,有人直接音译为sashimi(沙西米)。刺身是将新鲜的鱼或是贝肉,依照适当的刀法切成,享用时佐以酱油与山葵泥(Wasabi)调和之沾酱的一种生食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