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央视春晚最应该“下岗”的10大明星

  本文纯属娱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版主瞎掰,请勿当真...
  2007年央视春晚直播时,我是一边看一边写写画画,目的就是把我看春晚的真实感受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满意的地方当然要说,而满意的地方也不能不说。毕竟,央视春晚占用的是公共资源,每一个人都有批评指正的权利。
  本届央视春晚的优秀之处主要表现在舞蹈、戏曲、音乐等节目方面,比如舞蹈《小城雨巷》、杂技抖空竹《俏花旦》、歌组合《欢乐和谐“”民族情》以及由西藏自治区拉孜县农民艺术团表演的舞蹈《飞弦踏春》等节目,都是艺术性、欣赏性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文艺作品,值得拍手称快(优秀的音乐作品不包括《老婆老公我爱你》、《桃花朵朵》这样的口水歌)。但《俏花旦》想再续《俏夕阳》的走红路线,实在是导演们的一厢情愿。事物总是在发展中,导演总拿过去的套路来企图创造神话,是不可能的,也同国家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相悖,这样的节目是没有创新意识的。
  上2007年央视春晚的平民很多,却是一大帮子人在舞台上“闹”,感觉像吃大锅饭,人多,的确够热闹,但缺少“舵手型”平民人物或者偶像出现。2006年是“选秀年”,各大著名选秀节目选出来了那么多平民偶像、人气偶像,为何非要把他们拒之春晚的门外?据我所知,“美国偶像”选出来的平民偶像连总统都要接见,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上春晚的机会?导演的胆识以及创新、改革的步子还应该大一些。
  央视晚会的重头节目实际上是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然而,语言类节目多半炒冷饭,让人大跌眼镜,如《咱村里的事》、《将爱情进行到底》等等。这些小品和相声的表现内容和表演风格延续着一直以来的央视风格,没有任何大的改变和尝试,固步自封。我严重质疑央视春晚导演组的节目审查方式以及审美态度。
  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的集体阳萎直接让整台春晚大幅度丢分。而“2007央视春晚最应该下课的明星大腕”,主要来自小品、相声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的明星一登上央视春晚的成名快车就是十多年,只见上车不见下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同”,不符合自然规律,是一种病态趋势。
 我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下岗”,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