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在竹竹寺修行已有二十年光景,按照寺规他必须下山去闯荡江湖……
这日清晨小五把寺院打扫干净,几件衣物收拾妥当,便来到方丈门外,跪地向师父辞行……平日里起得很早的师父,今日却不见动静,房门紧闭,小五知道:他是寺里最后一个下山的弟子,师傅自然有些舍不得,小五跪在那里不停地磕头,磕一个头唤一声师父,脑子里面不断回放着二十年里的点点滴滴,不禁涓然泪下,泪水顺着院内的青石沟壑流到山门外,滋润了几颗植物。“小……五……哇,你在做什么,”循着熟悉的声音,小五侧脸望去,见师父正从茅厕出来,边走边系着裤带,“师傅,小五是来向您辞行的,”“什么?”老和尚一惊手一松,没系好的裤子滑落到了地上,幸好袈裟宽大,哦弥陀佛,不然又得打马赛克了,老和尚心想……“哦,我咋把这茬给忘了,”老和尚挠了挠后脑勺,“你且在这等着,我去去便来,”说完老和尚就奔柴房去了,一阵噼里啪啦翻找东西的声音,不一会老和尚出来了,手里多了一口锅,只见这锅黑亮敦实,柄为千年楠木,长寸余……小五跪在那里吃惊地望着老和尚,老和尚走到小五身边,神情严肃地用双手把那锅捧到小五面前,言道:“小五子,寺里的菜刀去年被你三师哥下山的时候带走了,为这你也在寺里幸苦用手撇了一年的菜了,现在你要走了,师父没什么给你的,这口锅你带上吧,行走江湖,总需要个防身的物件不是,这锅可是开山祖师爷传下来的,坚硬无比,摔打无痕,煮饭又不粘锅,你拿去行走江湖,有事打打架,没事煮煮饭……我这还有一本跟这锅一同传下来的秘籍,你拿去不要随意翻看,一定要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才可翻阅参悟,”说完老和尚把锅递到小五手里,又从袈裟里面取出一本皱皱巴巴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经书递给小五,小五接过经书一看封面有两个大字――“锅经”,心头一震,并不敢冒然翻看,径自揣入怀里,提锅拜谢师父,下山去了……
小五下山,在山下溪边的一个大石头上沐浴斋戒了三日(也就是在小溪里洗了三天澡,坐在大石头上吃了三天渣豆腐)。这日是第三日了,小五起得很早,坐在大石头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很虔诚地翻开了《锅经》,第一页,无字,第二页,无字,翻了好几页都是无字,小五很纳闷,心想:是不是姿势不对?于是小五横着,竖着,趴着,倒立着看,还是无字,就在小五失望之时,风把小五手里的书吹翻到了最后一页,小五终于看见了字,但就一个字,唯一的一个,那个字是―――“盖”。
数年之后,江湖上出现了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人便是小五,人称“锅侠”,也有人叫他“巨能盖”……
小五的名头是盖出来的,每次与人对阵,小五手里的锅在人群堆里上下翻飞,乒乓作响,不出半个时辰,地上便会有一堆亟需回炉的断剑残刀,它们的主人个个或仰或趴躺在一旁,一副猪头三的模样……没错,被小五的锅盖过的人都会脸肿如猪头一般,而且日久不消,于是那些长得稍微或者自我感觉有点帅的帮派首领都脚盆洗手退出江湖了,还在江湖里得瑟的都是那些对自己长相绝望的,或者是被盖过一次变成猪头后觉得比以前更帅的所谓的侠客。
人一出名就有很多人跟风,甚至冒充,故而京城里面时常可以见到提着锅瞎转悠的人,他们有的声称是锅侠的师弟,有的声称是锅侠的拜把子,甚至有人声称是锅侠的舅子……当然也有不少人说自己就是锅侠,这么些人扛着锅侠的牌子骗吃骗喝,都得益于小五从来不在人多的地方打架,那些见过小五跟小五交过手的人都被小五盖得晕头转向,口齿不清了,所以根本就没人知道真正的锅侠小五到底长什么样。
这日,小五行至一个客栈,觉得有些饥乏,便进去想点几个酒菜吃喝歇息一下,一进客栈小五就发现店里有不少提着锅瞎侃的人,老板一脸愁容,唉,也难怪,自从锅侠声名远播之后,凡是提着锅进店吃饭的人,少有付现钱的,都嚷嚷着记账,帐户千人一律记锅侠,老板明白这都是死帐,收不回来的,但被锅盖了几次之后,老板也放聪明了,损失点银子算什么,别被真锅侠盖到,盖成猪头,日久不消,下半辈子还帅不帅啦?……小五点了几个酒菜,坐下便吃,老板在一旁嘟哝:“唉,又一白锅……”,小五一怔,继而无奈地摇了摇头,就在这时一彪形大汉一手提一锅,一手摸着油嘴正欲出门而去,掌柜把他叫住了:“喂,客官,你饭钱还没给也,”那大汉怔住了,扭头吼道:“记账,记锅侠,改日来付”掌柜不满了:“你不是街西边那卖猪肉的猪肉强么,怎么成锅侠了?”那大汉冲到柜台里面,“老子现在是锅侠了,你找盖不成?”说完把黑锅举过头顶正要劈头盖脸往下盖,突听得身后吼声如雷:“住手,看锅”,嗙……乓……嗙……那大汉手中的锅只剩个把儿了,锅的碎片散落一地,脸也肿到了极致,倒在地上晕了过去……小五站在柜台上目光如炬:“掌柜的,记住我就是你们说的锅侠,而且我吃饭从来都是付钱的……”说完小五从包裹里取了些银两放在柜台上,径直走出了客栈,夕阳的余辉里,大家都看得真切:锅侠原来走的是猫步……
客栈里面剩下的那些提着锅想混吃喝的人也纷纷把该给的饭钱放在柜台上溜了出去……
从那以后,江湖上提锅行走的人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