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
一天,八路军的一个连在城外扎营,需要一些竹竿儿搭帐篷。连长喊来勤务兵,手里拿着一打钱,说:“快进城多买些竹竿儿来!”勤务兵一听很高兴,接过钱就进城了。
到了城里,勤务兵沿街包揽了几家熟食店的新鲜“猪肝儿”,足足买了两大兜儿。见还剩一些钱,心想:自己买几只猪耳朵藏起来,神不知,鬼不觉,多美的事儿呢!于是买了几只揣到怀里,回去交差。
一到营地,勤务兵就对连长喊起来:“连长,‘猪肝儿’买来了!”连长出来一看,顿时傻了眼,脸红脖子粗地吼骂起来:“耳朵哪去了!”勤务兵一听,惊得目瞪口呆,心想神了,连这都知道,于是,马上从怀里掏出那几只猪耳朵递给连长。连长一看,气更不打一处来······
其二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农村。
一天,一位农村老大爷听说邻家侄儿去赶会,就拿钱让侄儿替他买一个炉篦儿捎回来,临行还特别交代说:“烧煤炉子用的炉篦儿”,侄儿边应边走。
到了会上,侄儿一直惦记着伯父的话,寻找伯父要的“炉篦儿”,可是,连看了几家都是用柴火炸的“炉篦儿”。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家用煤火炸的,于是就买了一大打儿,并让人家包好。顺便说明一下:在我们家乡,有一种油炸的食品,个别地方叫“炉篦儿”,又叫“焦叶儿”的那种食品,因为是用方面片儿中间划上几刀,炸出来状如铁炉子的“炉篦儿”而得名。
侄子在会上又转悠了一圈儿,碰巧在熟食摊上给自己买了一只猪耳朵,用纸包了装在衣服口袋里回家了。
一到家,侄子就去伯父家送“炉篦儿”,伯父一看,急傻了眼,骂道:“你的耳朵呢!”侄子赶快把自己买的猪耳朵从口袋里拿出来。伯父看见,气得直跺脚,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