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玉

   石经玉是个单身汉,很过日子,吃饭时从不炒菜,只要有块咸菜或一棵葱,便能饱吃一顿。外人谈论他时我不相信,以为是在编排他。然而,多数人都这么说,我决定抽时间去拜访拜访。
   一个风雨交加的中午,我打着雨伞到了他家,正赶上他吃饭。见我进来,忙放下手中的煎饼,招呼坐下。
   “快吃你的饭。”我说:“今天下雨没有事,来看看你,很久不见挺想的。”
   “亏你惦记着我。”他说:“你先坐着,我马上吃完。”拿起煎饼又咬起来。
   他拿着的煎饼里卷着一棵大葱,吃一口便把葱往后拉一拉。一个煎饼吃光了那葱还没咬着,接着又卷进另一个煎饼里。就这样一连吃了六七个煎饼,那葱才被咬掉一口。我往桌子上看时,只放着一个盛水的白碗,一小碟咸菜。看来咸菜是当样子的,因为饭桌上没放筷子。
   “你吃饭怎么连棵葱也舍不得吃?”我问他。
   “这葱也是劳动人民的汗珠子摔八瓣种出来的,来之不易啊!”他说:“像我这样吃饭时有棵葱就不错了,有的人家连葱也吃不上。”
   “那你吃煎饼时为什么把葱往后拉?”我不解地问。
   “原因很简单,就是引得嘴巴多吃个煎饼。”说完,端起碗来一饮而尽,也不知是热水还是凉水。我被他的吃饭场面所打动了,不由得从内心深处油然生起一种爱怜感和崇敬感,这纯是一位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典型形象的缩影。
   再看看我,顿顿饭须有菜,不然根本吃不下。这同石经玉比起来,是多么地格格不如啊!他是我学习的楷模,尽管过于节省,但是这种节约的精神,的确是社会的一种高尚美德。
   石经玉有钱有粮,他的生活可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天吃酒捞肉也不为过,为什么还如此俭省呢?他回答:“我这样做对自己身子是刻薄了点,但对精神却带来极大欣慰。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献给学校,捐献给幼教事业,为教育事业作点贡献,是我素生的心愿。”
   石经玉埋在心底的话,今天终于对我表露出来。乡亲们的误解,邻里街坊的看法,确实委屈了他,这事今后须由我向他们去解释。
   只见石经玉跑到屋里,把存折拿出来让我看。我接过来,大吃一惊,存折上的存款足有9万多元。他接着对我说:“再存1万我就把它献出来。”
   我佩服地翘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