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的“关怀券”
李文忠
在国外也有打着“乞儿”的幡,做职业“讨手”欲“发”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家们采用对“症”下“药”的办法,解决了这一久拖未决的难题。
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家们具体做法是:印制一些不同颜色且有防伪标志的“关怀券”,让施主给那些乞讨者。这些“关怀券”的背面写道:不准兑换现金,只能在指定的地方,领取一份食物或几件御寒的过时服装。此招果然灵,既帮助了那些穷人解了燃眉之急,又使那些“职业讨手”无计可施。
当然,美国各州的法规不同,伯克利的“关怀券”只作用于本地或周边地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些“讨手们”遂作鸟兽散,纷纷离去,奔赴别处伸手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