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语文老师的四则小故事
(九月十日阴教师节)
两个班120本作文堆在桌上,今天恰好是教师节,我又有理由了。把读高中的孩子叫到身边,说:你该知道今天妈妈过节吧?那好,就把这些作文帮我改了。儿子不悦,但不敢反对,他说:你就放心,我改。还不是那老三句,“中心突出,语言通顺,继续努力。”我放心的笑了,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儿子把我那一套全学会了。儿子似有不服,他说:我每次都帮你改作文,其实每句都加了一个字,就是“较”字。高中语文老师说:这更客观。原来,高中老师比我还懒,作文都叫学生互相改了。
(十月八日晴黄金周刚完)
第二次作文又交上来了。每月写一次,多写多练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改作文是个难关。咋办?用个新办法,典型引路,就改一篇,让大家对照检查,这一举两得,既有楷模可学,又可减我负担。我把语文科代表的作文拿出来改了,很仔细,很认真,评语超出了一百字。上课了,我大声宣读了我发现的好作文,补充说:我班同学作文水平大提高,这篇作文就是标志。话没落音,教室里嘻笑大作。后来有同学说:那篇作文是抄的,而且是抄的茅盾的杂文。我就不相信,茅盾的杂文我岂不知?后来儿子拿出矛盾文选,我傻眼了,自言自语:茅盾这杂文是才发表的吧?
(十一月一日阴中午喝酒过量)
家长求我让他孩子当班干部,请我喝酒。就几杯五粮液,我就有点飘飘然了。赶到学校刚好上课。糟了,这节课我咋讲?没带教参书啊。没有教参,犹如盲人没有拐杖,犹如航海没有罗盘,我灵机一动,对了,读读读,叫学生读一节课。于是,我讲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把这节课定为了诵读课。在参差不齐的喧闹中,下课铃终于响了。我想:教参不可少,教改有必要。这不,随意性中也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