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有道
云雾山地处太行山脉,原本是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只因当地政府为了开发旅游事业,花钱把山好好整了一下,并动员百姓集资在山上修了几座庙宇,还组织一批文人为它编制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于是乎,云雾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人间仙境佛教圣地,前来进香瞻仰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附近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也随之发了财。
这天,省《农村报》记者老林接到指令,让他下去采访几个利用云雾山资源发家致富的农民典型,抓紧写出一篇带有指导意义的文章。接到任务老林不敢怠慢,快马加鞭的赶到了云雾山,经过仔细筛选,选中了山下的张三、山腰的李四和住在山顶的王五做为了采访对象。
老林之所以选中了他们三个,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张三原本就是个运输大户,云雾山开发后,他率先承包了进山的一切供应任务,着实的大赚了一把。李四心灵手巧,第一个投资建了小手工艺厂,利用山上土生土长不显眼的东西,做出了许多令游客爱不释手的小物件,很快也跨入了首富的行列。最令人佩服又不解的就算是王五了,据说他生性游手好闲,一无文化二无资金,又没见他做什么生意,可在短短的几年内,呆在山上没动一动,竟盖起了一座豪华气派的大宅院,还用空闲房屋办起了农家旅馆。您想啊,这样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一出现在报纸上,嘿,《农民报》能不火吗……?
老林在当地领导配合下,顺利地采访了张三李四,可到王五那里却卡了壳,派人喊了几回,可他连面都不照一个,不是说忙,就是说没什么经验可谈,反正是个坚决不配合。老林十分清楚,没了“浪子回头”这一典型,自己的这篇文章肯定会黯然失色,于是灵机一动,假扮游客上山住进了王五的农家旅馆里,悄悄的观察起来。
王五的宅院的确显得很气派,可因不是夏季,进山烧香的不少,可住宿消夏的游客却寥寥无几,奇怪的是,王五却一点也不显得着急,每天一觉睡到大中午,只在下午才拿着提包到山上转上一圈,天大黑了才回家,家里的大小活计全扔给了老婆一人。
老林住了几天,王五致富原因一点都没找到,找周围邻居听了几回,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这天吃罢晚饭,老林正在外面散步消食,又见王五从外面回来,便忍不住尾随过去,他凑着门缝,只见王五将提包朝桌上一倒,“哗啦啦”滚出一堆面额大小不一的钱币钢蹦来。老林见状吓了一跳:“啊,莫非王五干的是劫道勾当?”王五妻子一边数钱一边问道:“这几天怎么才这么一点?”王五气哼哼的说:“山北边又开了个近道,这里上山的人少多了,明天一早我再到那里‘种’点钱去……。”
“种钱?”老林头次听到这个名词,于是便暗暗留下心,次日天还没亮,果见王五扛着一堆物件出了门,老林悄悄跟在了后面,直到天麻麻亮,才到了云雾山的北坡。只见王五取出铁锨钢锹,在小路边的石壁上掏了个腰粗般大小的山洞,洞口石头上摆了个木箱,山洞上方两侧各挂了条黄布,然后又扛着东西朝另一处走了。
老林见王五走远,便好奇地凑近一看,只见木箱紧锁,顶盖有一拇指宽缝隙,洞口的黄布写的是幅对仗极不工整的对联:“香客做善事;神保母子安。”横批:“送子奶奶在此”。
老林端详多时,也没看出个之所以然来,正揣摩间,一辆山区载人的小马车跑了过来,一位大款模样的中年人忙跳下车,朝着洞口“嘭嘭嘭!”就是仨头,然后又对车上一位娇美的小女人嬉皮笑脸的说:“这里的神仙灵着呢,前几年我在南边那条道上随便扔俩钱,家里的黄脸婆就给我生了个儿子。这次咱多扔点,说不定还能来个双胞胎呢!”说罢,掏出一张大团结朝箱里一塞,跳上车走了。
老林随之也明白了:敢情王五是靠这个致富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