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不是教育部长

    乐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随着妈妈,挤上了火车,去外婆家,过春节。
    一下火车,乐乐感到浑身无力,嗓子发干,还咳不出来,真的是难受极了。妈妈摸了摸他的额头,热得烫手。“不好,乐乐病了。”
    一家人手忙脚乱,直接将他送进了医院。检查的结果,乐乐患上了急性肺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乐乐生病,可把外婆心疼坏了。她特意做了许多好吃的,亲自送到病房。她推开房门,瞧见宝贝外孙,趴在病床上,一边打着吊针,一边还做着作业。
    老太太心疼得埋怨起女儿来:“都病成这样了,不让他好好休息,还趴在床头,做啥子要命的寒假作业嘛。你这个当妈的,咋不晓得心疼孩子耶?”
    女儿笑着辩解,说:“我们乐乐,可自觉啦,学习从来不需要大人管。妈,你不知道,这都是他要求的,不要冤枉我哈。唉,现在的孩子,压力可大啦,稍微一松劲,就跟不上啰。”
    老太太最不爱听这些话,她很不服气地说:“你别忽悠我,你妈什么不懂?我好歹也算个高级知识分子嘛。你们哪一个,不都是我教育出来的?哪一个是不能拿上桌面来比试的精英嘛。”
    为堵住老太太唠叨的嘴,女儿不耐烦地说:“妈,和过去不同了。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小娃儿要学的东西,比过去多得多,你就别再唠叨了。”
    老太太生了气,越说越来劲:“我唠叨啥子了?用不着蒙我,什么知识爆炸?炸他个脑壳,就多了个电脑知识,还只是使用,和玩手机没得啥区别?说到底,还不是孩子的玩具,有啥子稀奇?依我看,基础教育的内容,不但没增加,反而减少了。现在的那些糊涂观念,完全是媒体忽悠出来的,故意把大家引入歧途,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你们咋个搞的,连点主见都没有。”
    女儿不愿意了,说:“妈,你咋能这个样?不了解情况,就乱说一通,对孩子影响不好嘛。”
    听女儿数落,老太太更来气,说:“唉,我咋个乱说了?现在的孩子,除了书包越背越大,啥也赶不上从前的孩子。你们看看嘛,孩子都被弄成了啥样子,小小年纪,就老气横秋,活像个老学究。哪里还有朝气蓬勃,欢声笑语,天真烂漫?孩子都快变成了机器人。”
    正当母女俩打着嘴仗,吵得热闹的时候,趴在床头写作业的乐乐,突然开了腔:“外婆,妈妈,都别吵了。我心里,其实好想耍,好想快乐。可作业完不成,老师开学一检查,我就要背时了,一排名次,我不就成了全班的尾巴,我不要当尾巴。”
    外婆心疼地说:“哎哟,我的乖乖,烧到了三十九度六,还在惦记学习。这样咋得了,会伤大脑的。好了,今天外婆特批你休息一天。其实嘛,玩耍也是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外婆,你哄我,玩耍怎么会是学习?老师从来没有讲过。”
    外婆一本正经地对外孙说:“玩耍,当然是学习嘛。那个牛顿,如果不到苹果园里耍,那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咋会砸着他的脑袋?还有爱迪生,如果不会耍,咋能成为发明家?他耍得连学不上了。达尔文,他最好耍,游遍了全世界,他一边耍一边写进化论。耍完了,书也写成了。爱因斯坦,也喜欢耍,有空就拉小提琴,拉着拉着,就想到了相对论。世界上那些有名气的作家、画家、音乐家、企业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是舞蹈家、歌唱家……,哪个不好耍嘛?他们都是耍着耍着,就开了窍、透了气。”
    乐乐好奇地问:“外婆,既然有名气的人是耍出名的,那为什么老师不叫我们耍呢?是不是不想让小孩子成名?”
    妈妈接过话茬说:“老师不让学生玩耍,是怕你们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老师是为你们好,怕你们没本事,成为讨饭的‘乞讨家’。老师严格要求,要学生多学习知识,成为有用人才。妈,不要给孩子灌输那些不着边际、脱离现实的东西。”
    老太太听女儿这样说她,可就急了:“唉,你说什么?我给孩子灌输的,哪些是不着边际、不切实际的东西?”
    见老太太较了真,女儿慌忙妥协:“妈,你别急。道理,我们都知道。可现在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如果都像西方那样,孩子还不玩疯,咋能考上大学?教育孩子,就要让他们从小懂得,什么是国情?脱离了国情,孩子的未来,准要落伍和吃亏。”
    老太太立马又生气地埋怨起来:“国情?就知道跟着起哄。这应试教育,不知害了多少人?上千年的应试教育,除了制造出几百个没用的状元,什么收获也没有。文明古国,连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培养不出,还好意思?最近听说,连大学教授,都在搞山寨版的学术论文,真不怕丢人。”
    乐乐不解的问:“外婆,为什么会这样?”
    “还不是因为不会玩,整天死记硬背,脑子里灌的都是水。乐乐,从今天起,别再听他们胡扯,想耍就只管耍,外婆批准了。”
    乐乐眨巴着眼,望着妈妈,哭笑不得地说:“外婆,只可惜,我舅舅不是教育部长,你说的不管用,学生还得考试。”
    外婆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别说你舅舅,就是你外公当了教育部长,我说的,照样不管用。这应试教育,早已树大根深,外婆老了,已经没有力量,一板斧,将它砍倒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