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那三儿
那姓在徐家洼是独门独户。到那三儿的儿子这一辈已是四代单传。那三儿不是名字,是外号。只因年轻时老爱学电视里喊人瘪三儿,便得了个那三儿的外号,一直就叫到现在。只是在那以后,他再也不喊别人瘪三儿了。
要说偷,那三儿还真是个小小偷。扭东家一个瓜摘西家一个桃的事没少做。可那三儿有他的原则,绝不下宅子!不能把事儿做大了。老百姓辛辛苦苦谁都不容易。再者说,做贼哪有不心虚的,他没那个胆儿。
可这次,那三儿要做个大的。
徐家洼村北边有一大片水塘,早年养过鱼,不知怎地这几年就荒了。年初来了个大老板承包了水塘。盖上楼,种上树,养上鱼,还绕水塘修了一圈儿公路,公路两边竖上笔直的铁线杆,安上太阳能灯泡,荒废的水塘就变成了休闲度假村。那三儿从一开始就瞄上了那些铁线杆,那铁线杆肚子里有电瓶。那三儿看见过工人往里装,块头还不小。他曾在垃圾堆里捡到过一块摩托车电瓶,卖了十块钱。看铁线杆肚子里的电瓶,得值十五。那三儿盘算着。
为了这次行动,那三儿做了充分准备。他花八块钱卖了根钓鱼竿。度假村还没正式营业,在离度假楼远的地方经常有人钓鱼,装成钓鱼的隐蔽的好一些。他以修自行车的借口向村里的维修部借了十几把扳手,他不知道把电瓶掏出来要用什么工具,所以多准备是有必要的。他还去鱼塘观察了几天,中午头人最少。那三儿决定,明天中午行动!
戴着他的破凉帽,蹬着破三轮,那三儿战战兢兢的来到水塘。找了个偏僻的地方停下来。他先用树枝把鱼竿支起来,因为手哆嗦,几次都没支住。支好鱼竿,他瞅一眼近处没人,就蹲到铁线杆底下开始干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电瓶好拿得很。打开铁线杆根上的盖子,就能把电瓶拿出来。那三儿一时竟有些兴奋,他妈的,活该老子发财!借着兴奋劲,那三儿哆嗦着手一口气掏了五块。看见远处有人过来,那三儿慌忙把电瓶和鱼竿往三轮车上一扔,拿包袱一蒙,蹬上车就拐进了小道。
走远了,那三儿的心跳渐渐平稳下来。那三儿那个高兴啊!五块电瓶能卖七十五块钱,再添个三十二十的就能给儿子买个mp3了。这东西儿子可是向他要了好几回了。要是过几天再来一趟,兴许就能买个好一点的了。那三儿越想越痛快,蹬起车来那个轻快,三轮车一路吱呀吱呀的唱着往前跑。那三儿还不忘回头看看有没有人追来。火毒的日头照着空旷的大地,烧得树都耷拉着头。那三儿没看见人,倒看见了那些铁线杆。那铁线杆仿佛也被阳光晒蔫了,怎么看都没以前精神。不神奇了吧?你肚子里的货在我车上哩!
那三儿想把电瓶拉到废品点去卖,下乡收的贩子给的价总归是低一点的。到废品点的路不近,那三儿想吃了饭再去。可这顿饭那三儿却吃不进去了。
那三儿回到家的时候媳妇还没做好饭,十三岁的儿子出去玩了。那三儿就打开了电视,要在平时,他是不会看电视的,一来要花电费,二来看电视不当吃喝,看了白看。这一看不要紧,那三儿可是出了一身冷汗。
电视里在播新闻,说新建的度假村太阳能电瓶遭到大量盗窃,造成损失三万余元,现已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那三儿一下就懵了,他原来认为几块电瓶在大老板那里也就一个瓜一个桃的事儿,没想到要三万块钱,他那三儿长到快四十偷的最值钱的不过十几块钱,这下闹大了成了犯罪。这进一步调查又是什么意思?还要抓人啊?这回是撞到枪口上了!一身冷汗未下去,那三儿又出了一身,五块电瓶还在三轮车上放着,这不是定时炸弹吗?那三儿拍着脑袋直叹气。不行,得把这炸弹扔了。那三儿蹬上车就出了门,连招呼都没和媳妇打。
不一会儿,那三儿像被晒蔫的树一样耷拉着头回来了。他把炸弹扔到河沟里了,爱炸谁炸谁吧!
第二天那三儿没敢出门,中午头媳妇大呼小叫地回来了,媳妇的话又让那三儿出了一身冷汗,媳妇说什么他听得模糊,大体意思是儿子在河沟里捡了几块电瓶去卖,收废品的非但没要还把儿子举报了,儿子被派出所抓了。派出所说儿子不够年龄处理,给村里打电话要家里去一趟。
那三儿听完眼前一黑,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念叨着:“上梁不正下梁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