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大唐国的佛学大师,皇帝赐名三藏,手头上有国家课题——西方佛学大唐化研究,经费充足,真可谓学界大佬,学术富翁。唐僧学问高,名气大,有背景,门路广,莘莘学子欲投之门下者比比皆是。唐僧也自恃才高八斗,培养了博士一个连、硕士一个团、学士一个集团军,誉满大唐,名扬海外,不想再劳累,逆潮流而行,规定自已今后每年只带一名研究生。因此,莘莘学子要想成唐僧徒弟,那可真是难于上青天。
是年,到了全国科考时,报唐僧做导师者无数,仅通过初试者就一百零八人,孙悟空刚好过线,乃一百零八之末。起初,唐僧兴高采烈,想想从一百零八人中选个优生,那还不易如反掌?后来,也不知道孙悟空这破猴头怎么攀上了观音这颗大树,观音指名道姓推荐他,让唐僧实在犯难。唐僧对这猴头劣行早有耳闻,先在花果山上落草,后在天宫里耍无懒,无理取闹,以下犯上,还偷蟠桃窃灵丹,满肚坏水,一身脏行,怎能收此人为徒呢?然而唐僧虽身处佛门,但已过不惑之年,历练精深,熟谙各种潜规则,以后晋升、评职称、申报项目还需仙人指点,各路神明把关,哪路神仙也得罪不起呀。况且又想起自己一路西去取经,难免发生意外之事,这破猴头虽然学术基础差,研究能力不强,但他一身无懒本事刚好歪打正着——有地方使了,于是皱着眉头放水收了猴头为徒。
第二年,报唐僧为师者有增无减,有意思的是初试合格者中有一位长像奇丑的人,听说姓zhu,不知是这个“朱”还是这个“猪”。复试时轮到该生,主考官唐僧例行问话:
“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经历。”
“我过去是天蓬元帅,手握重兵,号令万人,呼风唤雨,威风抖擞,玉皇老子都要看俺老猪三分脸色。若不是俺那次酒后犯错,醉戏嫦娥,犯下了为官之大忌——生活作风问题,民愤难平,开除党籍,逐出仙班,现在也不至于落魄到此参加考研。”天蓬元帅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直言不讳。唐僧原本对该生的尊容十分感冒,如今仿佛有了些好感,想起前些年没有攀上皇帝的高枝前,有个大课题苦于朝中无人没拿下,至今还耿耿于怀。
“请你谈谈你的优势及今后的打算。”
“俺老猪头脑灵活,人脉广泛,富有经济头脑,女人缘不错,又有三十六般变化,西天路上高老庄有俺岳父母照应和资助,可保老师顺利完结项目。至于个人打算嘛,就是想早点毕业,尽快回到组织中去,回到岗位上去。这些年无权无势,沦落于草民之中,倍尝艰辛,唯有重新回到干部队伍中去,才能活得体面,活得威风。”唐僧一听到有民间资金资助项目,对天蓬元帅立马热情起来,当场决定收其为徒,并赐名八戒。要知道这年头,不仅工作难找、对象难找,关系和钱更难找啊。
春去秋来,时间如白驹过隙,又到一年科考时。迷信唐僧者越发疯狂,所报之人又连翻番。不过这一年上线者虽众,但没啥特别的,大部分都是贫民子弟,寒门学子。唐僧早有打算,前两年招收的弟子学术基础实在太差,他们无心学术,不犯事能顺利毕业就行了。因此,申请到的啥研究项目都要自己动手,累坏了自己,学术上又乏年轻梯队,强烈愿望收一能“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弟子,以期减轻自己负担。唐僧暗地观察众考生多遍,翻来覆去拣了个底朝天,尽不满意,最终只好降而求其次,看中了老实木讷,呆头呆脑,严重超龄,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流沙河州的沙僧。沙僧荣幸之至,对唐僧感恩戴德,言听计从,俯首贴耳,体力活尽抢着干。
于是,师徒四人组成一个学术团队,准备期结束,正式进入西方佛学大唐化研究项目的攻坚阶段——前往西天,取回经书,翻译成册,光大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