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汇真快

    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王老汉接到远在千里之外上大学的儿子的一份电报,电报内容:父亲,天寒,速汇一双棉鞋。
    村里没有邮局,寄东西须到30公里外的乡邮局。
    王老汉犯愁了,他从小长这么大,从未走出过村。他们这个村地处深山老林,极为荒僻,人烟稀少,听老人们讲是清朝时期,流放犯人的地方。
    王老汉极爱面子,从不向人示弱,更不要说低三下四求人了。
    为了不让乡里人小瞧是山旮旯里人,他琢磨了半天,还是向村里懂行的人打听清楚再照葫芦画瓢,不就行了嘛。
    他怕直接打听怎样寄棉鞋,别人讥笑他吝啬,舍不得寄钱让儿子自己买。其实儿子的心思他懂,一则是念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省钱。二则是他母亲纳得千层底鞋穿上真暖和。
    王老汉拐弯抹角地问一村里人,“咋汇钱?”  “把钱递给邮局办事员,说清楚是平汇还是电汇就行了,”“平汇快还是电汇快”,“当然是电汇快”,“噢”,王老汉点点头,其实他心里稀里糊涂,他怕人取笑他笨。
     第二天一大早,在赶着毛驴车去乡邮局途中,王老汉一直在琢磨电汇是怎么事,突然报看到路边的电线,他心中一亮,电汇不就是用电汇吗?眼前现成的电不用,干吗跑那么老远?王老汉把一双新棉鞋挂的电线上,就扭头回家了。
    同村的一小青年,出村到乡上去时,看到电线上挂着的棉鞋,感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他发现电线上的鞋跟他竟然一模一样,于是他三下五除二脱下脚上的旧鞋换走了电线上的新鞋。
   快要到村头时,王老汉不放心鞋能否汇走,毕竟这是他想出的法子呀!于是他又调转车头,来到了“电汇” 鞋的地方,看到电线上挂着的旧棉鞋,王老汉感叹地说:“电汇真快,儿子这么快就收到新鞋又把换下的旧鞋汇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