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人王老记
王老记在祖国没改革开放之前是四清。
父母逃荒来到这个村上,落户下来,无亲无故,这是一清;无任何海外亲戚朋友,这是二清;几辈子种地出身,没任何阶级瓜葛,这是三清;连住房都是队里照顾给的,这是四清,没有家底。
王老记长相特别,万里挑一。个足有一米五,标准的体才,不胖不瘦;本来就不大的眼睛,眼圈整日红红的,眼角早晚挂着一滴泪珠;小小的鼻子,似乎整天家清鼻涕不断;薄薄的两片嘴唇,发出的声音让人听不太清他要表达的字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他的脖子前筋长后筋短,脸老是仰望着天空。由此,人送雅号“望天瞅(方言说‘hou’)”
村里谁都不敢小觑了这个望天瞅,因为在当初他是四清。别看水平不高,说话可是响当当,声虽细但音响,谁得罪了他,不得了,非骂你个狗血喷头,不算完,因为他是四清。背地里大家又叫他鬼不缠,遇事得让三分。
叫惯了雅号,渐渐的人们忘记了他的真名,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一个问路的,大家这才记得他名叫王记松。
一.俺出了名了
一天中午,王老记下工回家,走到半路,碰见一个问路的:“请问这位老兄,去刘庄该咋走?”他把这位老兄听成了王记松,高兴的心里乐开了花。
一直走到家里,口中还在念念有词:“看来,我真是不简单,出了名了,要不,怎么连问路的都知道我叫王记松?”
匆匆忙忙洗过手,往门坎一坐,媳妇就把饭送到了手上。
王老记用筷子抄了抄:“咦,今天的面条咋真稠哩?好像还有一块厚面叶,还是老婆疼俺,厚面条让给俺。”
王老记边想边用筷子挑起面疙瘩往嘴里送,这块面叶咋真难咬?翻来覆去就是咬不动。
原来,是抹布掉到了锅里,媳妇盛给了他。
二.老婆的魅力
由于王老记本人条件,大家有目共睹;又因王老记的脾气,大家不敢恭维,这样一来,即使在实行晚婚的年代,过岗几年,也没谁愿意给他提亲。
可王老记有一个硬条件:是四清。是四清,共产党就会特殊照顾。于是,村里的几位党员兼干部给他做媒说了个媳妇。
要说这女的,个子不低,高出老记半头;模样不算太差,只是好像从来没有洗过脸;眼睛不小,整天家两眼像刚刚哭过似的,红红一圈,还搌不完的芝麻糊,大大影响了视力;两条小辫,就像从扎再没有散开梳理过,有时候干脆来个披肩发,发型比现在的烫发还热闹几分、酷几分。另外,虽说是个二婚,但年龄比老记只大三两岁;即使带来个孩子,可会割草了,交到队里,还可换工分,真正的双喜临门。
虽然,王老记视力不太好,看媳妇也是雾里看花,有点模糊,但是媳妇在他心中是美如天仙、魅力招人、谁见谁爱,从近一阶段接二连三发生的情况可以感觉到哇。弄的他,是整日提心吊胆、小心防备。
不信,看看王老记为媳妇捉贼就可知道了
三.给老婆捉贼
这王老记,结了婚之后,又受到村里的特殊照顾。
村干部让人把牲口院里的房子腾出两间,王老记从此家就安到了牲口院里,直到改革开放。
大家可别误解了牲口院。那时候,牲口可是全村的宝贝、财富,耕地、犁地、耙地,碾麦、拖运东西等好多方面都离不开牲口,要看哪个村庄富不富,首先就看那村庄的牲口多不多,牲口院好不好。所以,一般人家的房子,还比不过牲口院好。
这王老记搬到牲口院里以后的一段时间,接二连三的夜晚总有人来“咚咚咚,咚咚咚……”的打门,开门之后又不见人影。
这让王老记很是恼火:“八成是哪个赖种看上了俺媳妇,欺俺眼不打实,想来占个便宜。”恼的牙咯吱吱的咬、恼的双脚乱跳、恼的想把媳妇毒打一顿。可又一想:“这也不能怪媳妇呀,这说明俺媳妇长得好,招人喜欢呐。妈的,老子得想想办法,治治那个孬种。”给老婆一合计,来个夜晚捉贼。
天黑之后,老记让媳妇自己在屋里先睡,并再三嘱咐媳妇:“把门闩上好,再用杠子顶紧,千万不能让谁钻了空子。”媳妇一切照办之后,老记就掂了把铁锨,藏在附近观察动静,心急火燎的等待。
果然,那东西又来了。
“这回给你没完!”老记大喝一声直往前冲。
那东西听到动静,撒腿就开。
一个头里跑,一个后面追。
跑着、追着,只见那东西进了一个牲口屋:“藏到牲口肚里,也得把你拔出来。”
王老记来到牲口屋之后,千找万找,也没发现一个人影,除了一个喂牲口的老头。
“真没谁来过这屋里?五爷”
看五爷实在不说,老记情急之中又把发生的情况讲了个大概。
那五爷听完大笑:“你多虑了,刚才被你撵回的是还不该上槽的小牛犊。”
老记走上前看看也是,那牛犊正神情慌慌的看他呢。
四.老婆疼俺
王老记视力不咋的,又天生的往上瞅;老婆的眼也不太好使,所以生活中闹出一点笑话是常事。基于这个原因,他家平时的生活大都靠队里照顾,还给他铺排轻便、简单的活干。即使是劳动疯狂的岁月,他老婆都不需下地。
一天,老记又下工从地里回来,正好老婆做好了饭。
王老记端着一大碗面条来到饭场,大伙们一起吃饭是一种习惯,当然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开心,当初农村人大都喜欢这样。
王老记吃着吃着,咋就吃着一块肉?这肉也确实太难咬,咬了好一会儿还是没咬开:“嘿嘿嘿,老婆疼俺也不知咋疼了,恁大一块肉都盛给了俺,也不舍得切开自己吃一点,俺这牙不利,咋就咬不烂呢?”
大伙一看,原来是一只死老鼠,可是知道他的脾气,没一个敢说、敢笑、敢吭声。
王老记乐呵呵的把肉留到碗底:“回回锅俺再吃。”
五.俺儿有本事
这王老记,结婚几年,得了一龙一凤。
儿子是大的,虽说父母都那样,儿子长得还真不错,身体健全,只是头有点少歪,但这根本影响不了他的智力。相反的,他还独有一套别的孩子都没有的本领:老牛倒憋气和蝎子倒爬墙。
那时候,队里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这在当时农村是罕见,所以每次队里开着手扶拖拉机去县城办事,后面拖斗即使装满了东西,东西上面照样会坐不少人跟着到城里去开开眼界。
一个夏天,队里又开着手扶拖拉机去县城卖烟叶,老记十来岁的儿子也坐在了车上。
烟叶卖完,将要回家的当儿,发生了紧急的情况。这时,所有去县人员都坐进拖斗里,司机正准备发动车头,在旁边一个小孩手狂,捡起一块坷垃向车上砸去,恰巧砸到了老记儿子的脑门上。只见他身子一歪,软软的倒下,没了气。
这下可吓坏了在场的人,特别是砸坷垃小孩的父亲,脸都吓黄了,这是一条人命,不得了哇。再看看这老记儿子的身子像个软体,再摸摸老记儿子的鼻子,咋摸咋没气。
同去的人当中,有知道老记儿子的奥妙的,打个圆场,让人家赔了八元钱,落了个双双皆大欢喜。
走出县城没多远,老记儿子坐了起来,嘻嘻一笑:“刚才我是装死,其实啥事也没有。”
通过老记儿子洋洋得意的解说,大伙才都知道他原来身怀绝技。人称:老牛倒憋气,就是他一装,谁也看不出破绽,嘴绷得紧紧的,鼻子又不出气,奥妙是气从下面出了。
不费吹灰之力,儿子白白挣了八元钱,能不让老记高兴?要知道七十年代的八元钱可比现在的一万元都难挣。那时候,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还得十块二十的倒该队里。
“俺儿有本事”老记高兴的见人就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