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原创长篇《煤魂》(56万字已完稿每日更新寻出版)
(2012.3.16——2014.6.26)
本书献给热爱祖国、热心历史、关爱社会、关心煤矿的读者们
2012.3.16更新
0
煤魂(1966——1999)
作者介绍
耿家强:江苏淮安人,现居徐州。1943年6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当代徐州》杂志副主编,徐州市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徐州市孔子学会副秘书长。曾任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徐州矿工报主任编辑,扬子晚报特约记者,徐州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炎黄蚩尤演义》、长篇历史小说《海之魂——郑和下西洋后传》、长篇军事小说《铁马冰河—— 一个老兵的传奇》、长篇儿童文学《爱做梦的孩子》、长篇小说《煤魂》,中篇小说集《我认识你》、散文随笔集《文化随笔》等; 多次获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性大奖,1988年创作的长篇传记文学专著《魔窟奇人传》被改编为电影《在黑名单上的人》; 1997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姑嫂情》改编为电视剧《山村姑嫂情》后,荣获首届江苏电视风凰奖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电视第18届金鹰奖。
故事梗概
《煤魂》是一部描述老矿兴衰故事的长篇小说。1966年初,龙州市紫庄大队(二黑)梅进,因嫂子小美被大队长张林强奸自杀,与哥哥梅前潜入大队部刺杀张林未遂,路遇黑衣人,被二黑打退,梅前逃走。二黑与同车的张勇(黑衣人)、仁杰等结拜兄弟,入新桥煤矿。二黑一直受张林情妇(小飞天)吕兰骚扰。二黑妻阿芬去世后,热恋的(地主出身)姑娘邵芳又被张林追求着。二黑热爱煤矿,以矿为家,埋头苦干,受(炭迷矿长)梅山青睐,被收留梅家院。邵芳在高干帮助下,入北京矿院,且被矿党委副书记徐虎收留住入徐家院。二黑和邵芳在“老矿挖潜”、“延长矿井寿命”、“开拓102地区”的战斗中,消除了误会,爱情终于开花结果。邵芳还认了亲生父亲高亮。改革开放后,矿山获得新生,二黑当了矿长,连创高产“百日红”。张林为利益和小飞天结为夫妻。新桥矿在改制过程中,出了两次事故,加上资源枯竭,面临关矿破产。1999年,二黑为矿工(特别是张勇)的利益和腾飞集团董事长张林展开争执,张勇感动,承认自己就是黑衣人,当年张林答应给其“入矿指标”的条件便是刺杀梅前。二黑翻起“张林强奸小美”旧账,张林怒而要灭掉二黑。后二黑被迫逃往深圳,见到从香港来的哥哥梅前,得知龙州警方已将张林以组织黑社会罪逮捕,其强奸小美罪行,也得到了严惩。龙州矿工走向西部,发展煤炭事业,再树辉煌。
自序
乐观,矿之魂
——《煤魂》自序
?耿家强
我在煤矿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直想写一部反映矿工的长篇小说,却一直犹豫着,不知从何下手为好。我阅读过不少反映矿工生活的小说,都是把煤矿写得“黑脏累险”,把矿工写得“傻大黑粗”,可我接触的煤矿,却大多“壮美靓丽”,我所交往的矿工,也大多“英俊潇洒”,且充满“乐观主义”。在我的心目中,煤矿之魂,应该是“乐观主义”。于是,近日就从这个角度,写一个我所经历的真实的煤矿吧。
《煤魂》一书,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黑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在地球深处劳作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富裕、苦难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但无论命运怎样摆布他们,他们都是“乐观”的,或者是追求“快乐”的。
不可否认,煤矿生活辛苦、劳累,而且危险,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煤矿工人即“以苦为乐”——这,不纯粹是“官话”。且看他们,即使在“万恶的旧社会”,那些下井的“窑户”们,在“拉拖子、推木车、抬大筐”辛勤劳动之时,仍是以“骂大秽”,讲“十八摸”,“四大嫩”来开心取乐,决不会“终日以泪洗面”的。解放后,矿工的地位提高,“豆笠帽一摔,大闺女一堆”,“成天发奖金,不知发的什么钱”,或者像书中的炭迷矿长梅山那样,当“劳动模范上北京参加群英会,受毛主席周总理接见”,这光荣和快乐,就更不用多说了。
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正如本书描写,矿工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也比乡村的农民和城市的市民,要高上若干倍!在城市每月不到24斤粮食计划,农村每天不足3两,许多地方饿死人的情况下,起码,矿工的温饱,是不成问题的,“烟酒肉蛋”和各种副食品的供应,也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所以二黑、张勇、马龙、邵芳他们,才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要朝煤矿里钻,“57年粮食计划,29元一个月的工资”实在是太诱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比比别人,能不快乐知足吗?加上罩着“工人阶级”政治地位的光环,因此,他们骄傲地喊出“国家需要煤,我们增产;国家有困难,我们分担”,“党是我的妈,矿是我的家,听好党的话,管好咱的家”口号——当然,口号毕竟是虚夸的,但它也确实融入了以炭迷矿长梅山为代表的矿工们的心里,所以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他们仍然排除干扰、坚持生产,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艰难运转。
本书描写的是新桥矿1966——1999年这30多年的变迁。这段时期,不能回避文化大革命对矿山的影响。文革,是对中国各个阶层自下而上的一次清洗运动,一个逆向淘汰!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刨去意识形态,不谈是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但不能不谈“人性”。人性,无论“性本善”或者“性本恶”,却总归是自私的。马龙之流的“血贫农”,欺负“臭知识分子”杨彬,和“地主出身”的邵芳,是一种“弱者的发泄”,是一种缺少“道德归范”的歇斯底里。至于同事之间互相批斗,妻子揭发丈夫,儿子揭发父亲,至亲朋友相互检举!更使生活中的不满,人性中的丑恶,像放大镜一样以几何极数放大!如本书中的大柱之流即是!至于那些企图在文革中牟利的人,像张林、马龙、徐虎等人,就是利用这人性的弱点,利用人的容易被煽动、妒忌、贪婪、暴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这不是本书描写的重点,但也是回避不了的。
文革,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觉得它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文革中的东西很多仍在影响着我们,所以,表现文革,乃至深刻地解剖文革,仍然是我们文学创作应当表现的课题。当然,由于有意识的“淡化文革”,二三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人的子女后代,或许能够走出文革的思维!但文革的历史教训和伤痛,却是永远要记取且“淡化”不了的。
改革开放以后,矿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个煤矿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老矿工不适应,是情有可原的。特别是那些“你干工,是为了你自己挣钱养家糊口”,“你怎么能赖在矿上不走”等等说法,往往伤透人心。但即使在这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关矿、下岗等“改革阵痛”中,在“矿山事故”的大冲击中,以二黑梅进、张勇等为代表的矿工,仍然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正是这种“快乐的心态”,“乐观的精神”,使得中国的煤矿企业,能踏破难关!使得龙州矿工能充满信心地再次创业,走出去,走向西部,走向世界,从而获得了新生!随着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矿工的生活待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仅能“养家糊口”,而且走向了“小康”——这,又成了人们(特别是无一技之长的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原因。
当然,矿山由于往往“远离城市中心”,又是“男人的世界”,“性压抑问题”,是始终存在的。社会上(特别是城市人)瞧不起煤矿工人,“嫁人不嫁下窑的郎”,更使矿工深感痛苦。书中的矿工丁当因“性苦闷”而上吊自杀,矿工张开支因被女友抛弃而阅读黄色书籍被拘,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矿工的“命门”,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矿山是一个小社会,也有一些人,为了芝麻大的权力,而明争暗斗。本书力求把矿山权力之争作为一条隐隐的线索,将张林、马龙、大柱、徐虎的卑劣有节制的写出,而将炭迷矿长和二黑的命运一以贯之,在小说结尾处陡然一转,将张林等人绳之以法,给读者以快慰,做一个光明的结尾,也符合时代的发展。
本书力求紧紧抓住矿山人物的性格、命运。以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述说他们不能逃脱的宿命。对矿工们日复一日的劳作,对矿工们辛苦快乐的生活,用“亦庄亦谐,不拘一格”近乎谑笑的笔调娓娓道来。力求让一个个颇为鲜活的人物在我们面前走过。让读者在轻松中揣着一颗沉重心。但本书只能反映矿山之一隅,尚不能说尽世间百事,剖尽人性诸情,更不能明朗如穿林隙而过的光束,犀利如冷夜匕首之一闪。而且,矿工们毕竟大多是从农村来的,粗旷大气毕竟是主流,不可能柔似三月之轻风,娇似青草之嫩蕊。但求读者一卷在手,能随作者四处悠荡,恣肆遐想,神游于刚柔相济之情感天地,和深邃的世界之中,足矣。
2012年2月12日
(2012.3.16——2014.6.26)
本书献给热爱祖国、热心历史、关爱社会、关心煤矿的读者们
2012.3.16更新
0
煤魂(1966——1999)
作者介绍
耿家强:江苏淮安人,现居徐州。1943年6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当代徐州》杂志副主编,徐州市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徐州市孔子学会副秘书长。曾任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徐州矿工报主任编辑,扬子晚报特约记者,徐州市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炎黄蚩尤演义》、长篇历史小说《海之魂——郑和下西洋后传》、长篇军事小说《铁马冰河—— 一个老兵的传奇》、长篇儿童文学《爱做梦的孩子》、长篇小说《煤魂》,中篇小说集《我认识你》、散文随笔集《文化随笔》等; 多次获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性大奖,1988年创作的长篇传记文学专著《魔窟奇人传》被改编为电影《在黑名单上的人》; 1997年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姑嫂情》改编为电视剧《山村姑嫂情》后,荣获首届江苏电视风凰奖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电视第18届金鹰奖。
故事梗概
《煤魂》是一部描述老矿兴衰故事的长篇小说。1966年初,龙州市紫庄大队(二黑)梅进,因嫂子小美被大队长张林强奸自杀,与哥哥梅前潜入大队部刺杀张林未遂,路遇黑衣人,被二黑打退,梅前逃走。二黑与同车的张勇(黑衣人)、仁杰等结拜兄弟,入新桥煤矿。二黑一直受张林情妇(小飞天)吕兰骚扰。二黑妻阿芬去世后,热恋的(地主出身)姑娘邵芳又被张林追求着。二黑热爱煤矿,以矿为家,埋头苦干,受(炭迷矿长)梅山青睐,被收留梅家院。邵芳在高干帮助下,入北京矿院,且被矿党委副书记徐虎收留住入徐家院。二黑和邵芳在“老矿挖潜”、“延长矿井寿命”、“开拓102地区”的战斗中,消除了误会,爱情终于开花结果。邵芳还认了亲生父亲高亮。改革开放后,矿山获得新生,二黑当了矿长,连创高产“百日红”。张林为利益和小飞天结为夫妻。新桥矿在改制过程中,出了两次事故,加上资源枯竭,面临关矿破产。1999年,二黑为矿工(特别是张勇)的利益和腾飞集团董事长张林展开争执,张勇感动,承认自己就是黑衣人,当年张林答应给其“入矿指标”的条件便是刺杀梅前。二黑翻起“张林强奸小美”旧账,张林怒而要灭掉二黑。后二黑被迫逃往深圳,见到从香港来的哥哥梅前,得知龙州警方已将张林以组织黑社会罪逮捕,其强奸小美罪行,也得到了严惩。龙州矿工走向西部,发展煤炭事业,再树辉煌。
自序
乐观,矿之魂
——《煤魂》自序
?耿家强
我在煤矿生活了五十多年,一直想写一部反映矿工的长篇小说,却一直犹豫着,不知从何下手为好。我阅读过不少反映矿工生活的小说,都是把煤矿写得“黑脏累险”,把矿工写得“傻大黑粗”,可我接触的煤矿,却大多“壮美靓丽”,我所交往的矿工,也大多“英俊潇洒”,且充满“乐观主义”。在我的心目中,煤矿之魂,应该是“乐观主义”。于是,近日就从这个角度,写一个我所经历的真实的煤矿吧。
《煤魂》一书,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黑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在地球深处劳作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富裕、苦难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但无论命运怎样摆布他们,他们都是“乐观”的,或者是追求“快乐”的。
不可否认,煤矿生活辛苦、劳累,而且危险,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煤矿工人即“以苦为乐”——这,不纯粹是“官话”。且看他们,即使在“万恶的旧社会”,那些下井的“窑户”们,在“拉拖子、推木车、抬大筐”辛勤劳动之时,仍是以“骂大秽”,讲“十八摸”,“四大嫩”来开心取乐,决不会“终日以泪洗面”的。解放后,矿工的地位提高,“豆笠帽一摔,大闺女一堆”,“成天发奖金,不知发的什么钱”,或者像书中的炭迷矿长梅山那样,当“劳动模范上北京参加群英会,受毛主席周总理接见”,这光荣和快乐,就更不用多说了。
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正如本书描写,矿工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也比乡村的农民和城市的市民,要高上若干倍!在城市每月不到24斤粮食计划,农村每天不足3两,许多地方饿死人的情况下,起码,矿工的温饱,是不成问题的,“烟酒肉蛋”和各种副食品的供应,也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所以二黑、张勇、马龙、邵芳他们,才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要朝煤矿里钻,“57年粮食计划,29元一个月的工资”实在是太诱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比比别人,能不快乐知足吗?加上罩着“工人阶级”政治地位的光环,因此,他们骄傲地喊出“国家需要煤,我们增产;国家有困难,我们分担”,“党是我的妈,矿是我的家,听好党的话,管好咱的家”口号——当然,口号毕竟是虚夸的,但它也确实融入了以炭迷矿长梅山为代表的矿工们的心里,所以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他们仍然排除干扰、坚持生产,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艰难运转。
本书描写的是新桥矿1966——1999年这30多年的变迁。这段时期,不能回避文化大革命对矿山的影响。文革,是对中国各个阶层自下而上的一次清洗运动,一个逆向淘汰!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刨去意识形态,不谈是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但不能不谈“人性”。人性,无论“性本善”或者“性本恶”,却总归是自私的。马龙之流的“血贫农”,欺负“臭知识分子”杨彬,和“地主出身”的邵芳,是一种“弱者的发泄”,是一种缺少“道德归范”的歇斯底里。至于同事之间互相批斗,妻子揭发丈夫,儿子揭发父亲,至亲朋友相互检举!更使生活中的不满,人性中的丑恶,像放大镜一样以几何极数放大!如本书中的大柱之流即是!至于那些企图在文革中牟利的人,像张林、马龙、徐虎等人,就是利用这人性的弱点,利用人的容易被煽动、妒忌、贪婪、暴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这不是本书描写的重点,但也是回避不了的。
文革,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觉得它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文革中的东西很多仍在影响着我们,所以,表现文革,乃至深刻地解剖文革,仍然是我们文学创作应当表现的课题。当然,由于有意识的“淡化文革”,二三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人的子女后代,或许能够走出文革的思维!但文革的历史教训和伤痛,却是永远要记取且“淡化”不了的。
改革开放以后,矿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个煤矿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老矿工不适应,是情有可原的。特别是那些“你干工,是为了你自己挣钱养家糊口”,“你怎么能赖在矿上不走”等等说法,往往伤透人心。但即使在这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关矿、下岗等“改革阵痛”中,在“矿山事故”的大冲击中,以二黑梅进、张勇等为代表的矿工,仍然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正是这种“快乐的心态”,“乐观的精神”,使得中国的煤矿企业,能踏破难关!使得龙州矿工能充满信心地再次创业,走出去,走向西部,走向世界,从而获得了新生!随着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矿工的生活待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仅能“养家糊口”,而且走向了“小康”——这,又成了人们(特别是无一技之长的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原因。
当然,矿山由于往往“远离城市中心”,又是“男人的世界”,“性压抑问题”,是始终存在的。社会上(特别是城市人)瞧不起煤矿工人,“嫁人不嫁下窑的郎”,更使矿工深感痛苦。书中的矿工丁当因“性苦闷”而上吊自杀,矿工张开支因被女友抛弃而阅读黄色书籍被拘,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矿工的“命门”,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矿山是一个小社会,也有一些人,为了芝麻大的权力,而明争暗斗。本书力求把矿山权力之争作为一条隐隐的线索,将张林、马龙、大柱、徐虎的卑劣有节制的写出,而将炭迷矿长和二黑的命运一以贯之,在小说结尾处陡然一转,将张林等人绳之以法,给读者以快慰,做一个光明的结尾,也符合时代的发展。
本书力求紧紧抓住矿山人物的性格、命运。以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述说他们不能逃脱的宿命。对矿工们日复一日的劳作,对矿工们辛苦快乐的生活,用“亦庄亦谐,不拘一格”近乎谑笑的笔调娓娓道来。力求让一个个颇为鲜活的人物在我们面前走过。让读者在轻松中揣着一颗沉重心。但本书只能反映矿山之一隅,尚不能说尽世间百事,剖尽人性诸情,更不能明朗如穿林隙而过的光束,犀利如冷夜匕首之一闪。而且,矿工们毕竟大多是从农村来的,粗旷大气毕竟是主流,不可能柔似三月之轻风,娇似青草之嫩蕊。但求读者一卷在手,能随作者四处悠荡,恣肆遐想,神游于刚柔相济之情感天地,和深邃的世界之中,足矣。
201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