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了=生活大爆炸?八一八那些关于怀孕的谣言

  一楼给涯叔,慢慢码字。
  楼主怀孕30+2周,很多孕期知识来自定居米国的妇产科医生妈妈,想到哪条就说哪条,不保证全对,但是一定会有科学依据。
  T.T楼主打了一大段不小心删掉了。。。。哭死,重新来
  关于辐射

  辐射的分类:

  核辐射:即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不八)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例如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玛射线还有X光。这些电离辐射可以直接杀灭或损伤细胞,或者改变了DNA的结构,造成遗传上的影响,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著的,我们需要关注接受的剂量并加以防护。

  非电离辐射(包括电磁辐射):除核辐射和电离辐射外的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到各种无线电波。这些非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上最显著的效应就是加热,烤箱主要利用的红外辐射,而微波炉则是微波辐射,在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他们烧熟就好。

  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与放射有关的职业有: 核工业系统的和原料勘探、开采、冶炼与精加工,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及研究;农业的照射培育新品种,蔬菜水果保险,粮食贮存;医药的X射线透视、照相诊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脏器测定,对肿瘤的照射治疗等;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及电子显微镜、电子速焊机、彩电显像管、高压电子管等。

  我们着重讲的是电磁辐射:有电的地方就有磁场,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人 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 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电磁辐射是物质内部原子、分子处 于运动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这张图是家电在正常工作下产生的磁场的强度

  大多数家用电器在30cm的距离产生的磁场强度完全在公众安全标准的限值100μT以下,正常的使用距离用黑体标出。
  这张表格主要说明了两点:第一个,各种电器周围的磁场强度都会随着你远离它们而迅速减小。第二个,大多数的家用电器不会在非常靠近身体的时候工作,在大多数家用电器周围30厘米的距离,比公众的安全标准上限100μT(50Hz)(60Hz是83μT)低100倍以上。

  环境中的电磁场
  雷达
  雷达用于导航,天气预报,军事用途和其他很多的应用。它们会发射出脉冲的微波信号。尽管平均功率可能比较低,脉冲中的最大功率可以很高。很多雷达会旋转和上下移动,这将会降低雷达附近的居民电磁场下暴露的平均功率密度。大功率和非旋转的军用雷达也会将公众可以进入的区域暴露值降到安全准则以下。

  安全检查系统
  商店里的防盗系统会使用可以被出口的通电线圈探测到的标签来工作。当商品被购买的时候,标签会被去掉或者永久的失效。线圈产生的电磁场一般不会超过安全准则的限制。访客控制系统以类似的方式工作,标签被放进了钥匙圈或者身份卡中。图书馆安全系统使用的标签在书被借出的时候失效,书被归还的时候再次生效。金属探测器和机场安检系统会产生强度高达100 μT的强磁场,金属物品的存在会干扰这一磁场。距离探测器很近的时候,磁场强度会接近甚至偶尔超过安全准则限值。但是这并不会构成健康的威胁,会在安全标准的部分进一步讨论(请看“超过安全准则的暴露有害吗?”)。

  电动列车和有轨电车
  长途列车会有一个或者多个与旅客车厢分开的专门发动机车厢。因此乘客暴露的电磁场主要来源于列车的供电系统。长途列车乘客车厢的磁场强度在接近地面的时候可以达到几百μT,在车厢内其他位置会有低一些的值(几十μT)。电场强度可以达到300 V/m。居住在铁路沿线的居民会遇到头顶的供电线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一般会与高压电线的磁场强度相当。

  一些列车和有轨电车的发动机和牵引设备位于乘客车厢地面的下方。在发动机正上方最近的车厢地面区域,磁场强度可以达到几十μT。强度会随着与车厢地面的距离增大迅速减小,乘客身体上部暴露的强度已经大大降低。


  手机和手机基站
  手机可以让人们在任何时间被联系到。这种低功率的射频装置与固定的低功率基站组成的网络之间互相发送和接收信号。每个手机基站对指定的区域进行覆盖。按照需要处理的通话数量,在主要城市里基站之间相隔几百米,而在农村地区可以相隔几公里。

  手机基站通常安装在建筑顶部,或者在15米到50米高的塔顶部。从某个基站向外发出信号的强度是不断变化的,取决于通话的次数和通话者距离基站的距离。天线会发出很窄的一束无线电波,沿着几乎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散开。所以地面和公众平时可以进入的区域的射频电磁场强度比危险值低很多倍。只有一个人接近天线正前方一米或者两米的距离,安全标准才有可能被超过。在手机广泛使用之前,社会公众接触的射频辐射主要来自于广播和电视发射台。就算是今天,由于公众可以进入的地方的基站信号强度通常和远离广播和电视发射台的区域相似甚至更低,手机基站对于我们总的暴露量的增加微乎其微。

  但是,手机用户暴露的射频电磁场强度比环境中的高出很多。手机使用时距离头部很近。所以,相比于对于全身的加热效应,使用者头部吸收的能量的分布必须被确定。按照复杂的计算机模拟和头部模型的测量,从手机吸收的能量没有超过目前的安全标准。

  对暴露在手机频率的电磁场中产生其他所谓的非热效应的担忧也不断被提出。其中包括可以影响癌症进程的细胞上的微弱效应;对电兴奋组织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另外一个猜想。然而目前已有的证据总体上不支持手机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要点总结:
  家庭中背景电磁场强度主要来源于电力传输和分配设备,以及家用电器。

  不同电器产生的电磁场强度会明显不同。电场和磁场的强度都会随着与电器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在各种情况下,家用电器周围的电磁场强度远远小于安全准则的限值。

  在电视机和电脑屏幕正常的使用距离,电场和磁场强度只有安全标准值的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符合标准的微波炉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只要公众不近距离接近雷达设施、广播天线和手机基站,就不会受到超过安全准则限制的射频电磁场。

  手机的射频电磁场强度比日常居住环境中的其他电器都高出很多,但即使这样的强度也没有显示出有害健康的效应。

  很多调查显示出日常居住环境的电磁场下的暴露强度是非常小的。

  补充:1.电磁场像空气一样充满你所在的整个空间,之所以防辐射服包住手机会导致手机没有信号,是因为手机在防辐射服里处于密闭空间,如果穿到身上,电磁波会从你的袖子、领口等开口处进入,所以防辐射服的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2.任何所谓的防辐射植物、防辐射食物和任何防辐射化妆品是没有防辐射效果的,因为它们不能改变电磁场,所以它们也是处于电磁辐射下的物品。

  对于孕妇:
  1、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的提高,也不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

  2、只有很微弱的证据表明某些日常非电离辐射与某些疾病的发病相关,但无法证明其因果关系;

  3、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定量的天然电离辐射,但剂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无需恐慌。

  如果换成日常的话语体系,结论只有一句话: 防辐射服是个坑爹玩意儿,大家还是把钱花在其他地方吧。
  关于宠物


  
  很多孕妇家里养有宠物,有些甚至养了很多年,有着深厚的感情。楼主家里养了2只猫,一只兔子和2只仓鼠,怀孕了之后真的要跟我们的小伙伴分开吗?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宠物给孕妇可能造成的风险:

  传染病

  宠物可能带来的最大威胁就是传染病了,人兽共患病(Zoonoses)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其中,最常听说的是弓形虫病和狂犬病。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虫卵随猫的便便排出,在泥土中能存活长达一年。除了猫之外,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传染弓形虫成为中间宿主。其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传播,例如食用未完全煮熟的肉、接触动物粪便后未洗手就进餐。
  人类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不出现症状或症状很轻,只有少数人原发性感染(初次感染)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等症状,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症状消失,一般都可自愈。
  但是,如果在怀孕前三个月内感染弓形虫,则可能直接导致流产、死胎或胎儿多发畸形;如果在怀孕中期感染病毒,则可能导致引发死胎、早产或胎儿严重的脑、眼等部位疾病。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造成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相信大家已有一定了解。幸运的是,狂犬病虽然可怕,但随着狂犬疫苗广泛应用和宠物管理规范化,绝大多数城市的狂犬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
  可由常见宠物传染给人的疾病还有:等孢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犬心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眼虫病等等。虽然疾病名目繁多,但预防的手段却很类似,只要做好一些养宠的注意事项,这些疾病统统都是可以避免的。

  过敏

  除了传染病,宠物还比较容易带来过敏和抓伤。 对宠物过敏的主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以及特异性湿疹等。造成过敏症状的元凶是宠物的皮屑,由于皮屑上沾有动物分泌的过敏原,人与之接触就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猫由于常舔洗自己的毛皮,会比其他宠物更容易导致主人过敏,来自猫的主要过敏原是一种叫Fel D 1(Felis Domesticus 1)的糖蛋白,由猫的皮脂腺和唾液腺分泌。此外,春夏季节许多品种的宠物会“换装”,大量脱落的毛上也沾有过敏原,从而加大主人过敏的风险。一般人有了轻度的过敏症状时很快就能自行消退。目前并没有任何医学根据显示养宠物会直接影响胎儿,需要担心的是会否引发孕妈咪本身的过敏反应,比如本身患有哮喘的准妈妈在孕程中哮喘发作,危害健康。

  抓伤

  人们在家穿的衣物比较单薄,容易被宠物的小爪子和小尖牙抓破、咬伤。虽然被健康的宠物抓咬并不会传染疾病,但伤口可能会被细菌入侵,所以对宠物的尖喙、利爪也应该小心防范。

  养宠物对宝宝有什么好处呢?

  有报道称,在西方国家,很多准妈妈会因为怀孕开始养狗。宠物可以帮助提高抵抗力,出生的孩子不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尤其不容易过敏。另外,宠物对于缓解孕妇的抑郁和焦虑也很有好处。而且孩子一出生就有个毛茸茸的家庭成员迎接他,有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拥有更快乐的童年。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够在孕期既不用送走宠物,又能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呢?

  孕前体检&过敏测试

  避免感染弓形虫的最好方法就是孕前体检,孕前体检中有一项TORCH检查,是针对弓形虫病、梅毒、风疹等多种疾病的。
  如果TORCH检验显示已经感染过弓形虫,那么母亲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就不用再担心在孕期再通过宠物感染弓形虫病了;如果TORCH检验显示从未感染过,则表明没有免疫力,那就要在整个怀孕期间格外注意;如果化验结果显示正在感染,那就暂时不宜怀孕。

  通过早期的TORCH化验,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数种疾病的抵御情况,除了孕前要做一次外,怀孕三个月时还要检查一次,确保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

  此外,在医院里还可以做过敏测试,长期接触猫的儿童和成人,常对过敏原产生抗体,可导致人体对过敏原耐受,而不发生过敏反应。想要当妈妈的女性可以对猫、狗的过敏原做皮试或抗体测试,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应该减少与猫和狗的接触,避开过敏原。

  在生活中,孕妇要注意自身卫生,与宠物做到“亲密有间”,与爱宠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和它亲昵的时候受到伤害。平时不要频繁接触宠物,接触宠物之后要及时洗手,尽量避免给宠物喂食,不能碰宠物的粪便。

  宠物,洗洗更健康

  确保宠物卫生和健康也很重要,总体的原则包括:

  1.要给宠物勤洗澡,注意清洗它的趾甲和眼耳。

  2.定期为宠物注射疫苗,打预防针,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排除后顾之忧。

  3.喂食营养丰富的宠物粮,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千万不要将没有煮熟的鱼、虾或内脏等喂给宠物,也不让动物出去漫游和狩猎,以免吃到不卫生的食物。

  4.搞好宠物小窝及餐具的卫生,要经常在宠物活动区域使用消毒剂或蒸气消毒,及时清理宠物粪便,保持家中环境卫生。

  5.消灭跳蚤、虱、蜱、蚊蝇等可能传播疾病的害虫。

  6.给宠物定期体检,平时多观察宠物,发现有异常现象,及时看医生。
  为了更好保护孕妈咪,这些事情,当然最好是由准爸爸来做了。

  装备,有备更无患

  家有宠物,必备的装备有那些呢?

  1.手套和口罩:在清理宠物的粪便、打扫宠物小窝的时候,手套和口罩能阻挡住大量细菌的“入侵”,和宠物皮屑、毛发和细菌的“偷袭”。

  2.嘴套:遛狗的时候,嘴套能防止顽皮的小狗乱吃地上的脏东西,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3.小窝:一个独立的宠物小窝是决不能少的,不仅有利于宠物健康的成长,而且便于打扫、清洗。

  4.宠物厕所:给爱宠买个厕所,方便卫生,还易于清扫。狗狗的天性让它们必须出门去解决小便,而将爱犬送到宠物学校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的狗狗就会乖乖地在固定的地方大便啦。

  5.驱虫滴液或驱虫项圈:定期把驱虫滴液滴在宠物的后颈上,或按要求佩戴驱虫项圈,能有效防止体外寄生虫的骚扰。

  最后啰嗦一句:被抓伤或者咬伤之后,请立即到医院检查,并带上宠物的体检手册或者疫苗注册记录,这可能会更大程度上保留你的宝宝(有些孕妇因为不了解自己宠物的健康状况,医生采取保守疗法就只能打疫苗和引产)。
  于妈有难,八方点赞,楼主先去瞧瞧热闹,晚点再来更新
  @成步堂哩哩 15楼 2014-04-15 16:55:25
  想起微博上那个邻居媳妇怀孕要求楼里所有人都停用WIFI的帖子……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怀孕,自从得知自己怀孕后上班时拒绝做任何事情,包括接听座机电话,她说电话有辐射……后来老板不得不单独让她一个人在一个单间里闲着(她为什么没在家歇着呢因为她觉得不来上班的话其他同事会瞒着她发各种福利奖金。。。
  -----------------------------
  一句话评论她:
  
  好吧,其实大家对科普不是很感兴趣?
  关于护肤品

  备孕、怀孕、哺乳期是不是不能用护肤品了,洗面奶也不能用吗?呃,孕妇是正常人,不是病人,更不是不讲卫生的病人,绝大多数生活还是可以正常进行的……

  咱们先来了解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首先,说护肤品的有害成分会影响胎儿的原理是那些成分通过皮肤的微血管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从而通过这个系统由脐带输入到胎儿体内。

  那么到底这些有害分子是怎么办到的呢?

  表皮由角质层(5-20层死细胞,细胞内充满了不溶于水但是能跟大量水结合的角蛋白纤维,起保护作用)、透明层(有比角质层更强的防护能力)、颗粒层(从外部吸收水分,又能防止水分继续向内渗透)、棘细胞层(细胞间有来自真皮的淋巴液流过)、基底层(汲取真皮上部毛细血管中的营养)这五部分组成。这五层之下才是真皮,真皮里才有毛细血管、神经、淋巴管、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的分布。

  外用在皮肤上的大小分子想入血,那道路真是悠远曲折。首先大部分会被致密的角质层所阻挡,仅少数能从角质层间隙挤进表皮;小部分脂溶性好的能透过角质层细胞膜,然后一点点透过表皮其他各层;极个别命好的或许能从毛囊开口溜进去,走过毛囊,再通过皮脂腺或是毛囊壁……经过几十道关卡后,能进入真皮层的分子已经没剩多少,进入血液中的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有害分子,进入微血管之后,随着血液分散到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们迅速被血液稀释掉了,从而被代谢出体外。

  举例:维生素A过量会影响胎儿(注意是过量)。而维A也广泛运用于抗衰老的护肤品中,因为能促进细胞分化,也能保护皮肤中的胶原。

  2008年美国食品安全局FDA发表了一项研究,用3-14个月大的适龄大鼠(实验用的是一种没毛的突变鼠),以及鼠和人的皮,测试了维A透皮吸收的比例。发现借助实验所用的不同溶剂,表皮接触确实能吸收0.3-1.3%,72小时后再检测,比24小时后皮肤含量还要高一点。人皮比鼠皮的通透性差,吸收的维A多数留在角质层,但有些进入了真皮的上层,进入真皮就是说离血液循环不远了。最后FDA的科学家测了活鼠表皮吸收后进入全身的情况,发现粪便、尿还有尸体(显然它们为了科研牺牲了)中的维A量也挺可观。

  那这些吸收的维A和人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做个简单计算:护肤品中的维A一般有0.1-1%,保险起见咱用最高量1%算;如果你不是抹油像糊面人儿的姑娘,那差不多每平方厘米用1毫克护肤品;全身能抹油的表面积大约是1.7平方米。把这几个数乘起来,是170毫克。

  咱继续用最高吸收率1.3%来计算,每天全身就能吸收2.21毫克。和FDA给育龄女性的维A推荐量5000 IU(国际单位),也就是1.5毫克相比,显然超了……如果考虑72小时,更多了……不过好消息是,第一,FDA定的标准是相当严苛的,其他大多数协会和卫生组织,都普遍认为孕妇每天10000 IU是不会致畸的;第二你不会天天用含有最高维A或类视黄醇含量的去皱功能产品把全身上下涂严实吧,多数人也就是手和脸,手的面积大概820平方厘米,脸差不多367平方厘米,这样算下来,即使每天抹,最多能吸收的也就达到FDA推荐量的10%。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人的脸部其实能吸收的护肤品极少(大部分是在你脸皮的表面风干了。。。),更不用担心进入人体甚至进入子宫。

  总结:
  1.使用知名品牌的护肤品,它们经过正规机构检测,保证安全可靠。国内外的检测机构检测的时候是以护肤品100%吸收的情况下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进行标准评定的,根据成分的不同,人体表皮的吸收率最大不超过3%,也就更不用担心了。反观网上销售的所谓孕妇可用的牌子,或许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检测,用着反而不放心。

  2.孕期由于激素作用,女性身体确实会产生不可回避的变化,应该针对变化进行些调整。所有刺激性的酸类、美白类护肤品应该暂停,并不是有害,而是在你过敏时不能使用药物治疗。敏感肌肤应该保持正在使用的护肤品,因为这是你目前所知的皮肤能接受的护肤品。

  3.孕期长痘痘的孕妇请不要用去痘产品,因为你很清楚你的痘痘的爆发来自于孕期激素的变化,除非你能改变你体内的激素,否则是不能根治痘痘的。而你使用的去痘产品如果成分过于刺激或者不适合你的皮肤现状,容易导致其他的皮肤问题。

  4。因为孕期激素的作用,孕妇容易色素沉着,在眼周和肚皮上出现各种斑纹,晒太阳过多会让这些斑更显眼(我现在还木有!)。再次强调,即使能穿透皮肤的成分,穿透的量也微乎其微,造不成伤害;但如果你听到“化学防晒”就恐惧,那就物理防晒(需要卸妆)吧,成分是氧化锌或二氧化钛,仅相当于贴身抹了层防晒衣。
  貌似上面的图悲剧了,楼主重新传一张

  
  关于化妆

  我们常用的化妆品有:粉底液(BB霜)、粉饼、眼影、腮红、眼线、眉笔、散粉、口红、睫毛膏等。

  颗粒质地的有:粉底液(BB霜)、粉饼、眼影、腮红、散粉。

  膏体质地:眼线、眉笔、睫毛膏、口红。

  上述的化妆品都是有颜色的,因为要显色,所以分子会比较大,更容易附着在皮肤上(不然被吸收之后达不到化妆的效果)。也因为分子大,皮肤无法吸收。

  彩妆品有以油脂为基质的,例如口红;也有以粉质原料为基质的,像粉底、眼影等。无论是油脂还是粉质,它们颗粒大,从化学角度来讲又不与皮肤亲和,真是没有“进入皮下之门”。顶多顶多,会有极少量的粉卡在毛孔开口,却不会继续向内。表面活性剂、色素、香料、防腐剂等,虽然分子略小,但也只是会接触到皮肤表面而已。一方面,连续的基质(粉、油脂)阻碍了其他成分向内的路径。另一方面,若被设计来只用于在皮肤之外的产品中有某些成分有进入皮下的可能,研发人员会在产品中加入额外的阻渗剂,相当于给皮肤镀了一层膜。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某些含有阿伏苯宗(Avobenzone)的防晒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看看防晒霜的成分表。

  化妆品本身有着独立的一套安全性评价标准与方法。在我国,任何化妆品都需经过五大阶段十六项检验,其中包括急性/亚慢性经口毒性实验——化妆品固然味道不佳,但成人吃上几口也没什么事。有些有效成分甚至根本就是皮肤自身成分的模拟物或是类似物。例如保湿产品中用到的角鲨烷、神经酰胺等,就是皮肤固有的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成分。总体来看,假如非要像马女士那样将化妆品和食物相比,它未必像烧烤、咸鱼那样不健康,甚至比不上酒精危险。

  除口毒性之外,化妆品的皮肤毒性、刺激性、致突变致癌性等均需完全考虑到。若是化妆品使人“患某种肿瘤几率大增”,为什么各个国家和地区从未对化妆品的使用加以限制甚至禁止呢?至少也得像香烟一样,强制在化妆品包装上印“化妆品有害健康”吧。

  综上所述,对合格化妆品的成分入血成毒的担忧实无必要。不管是关于消化道还是化妆品,马悦凌的观点均属无稽之谈。皮肤的衰老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越早开始用正确的方法保护它,它就会美丽得越久。假如为了“化妆品对人体有害” 、“口红含铅可致癌”这一类无凭无据的理由就排斥它们,未免有些可惜。毕竟,美丽与健康,人人值得拥有。

  最后,根据化妆品的成分不同,建议孕妇不要涂抹指甲油、烫染头发、使用有刺鼻气味的化妆品。
  关于香水

  首先,禁止孕妇使用香水的理由是:香水里含有麝香

  电视银屏掀起一阵宫斗大戏热潮,剧中后宫嫔妃勾心斗角,为争宠无所不用其极。麝香和藏红花作为明星级的暗斗秘器,出现频率颇高,让人印象深刻。它们轻则致人流产,重则让人终身不孕,可谓宫斗大杀器。同时让人心生疑问:这些宫斗大杀器真的这么有杀伤力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麝香到底是什么。


  
  (左)麝香的生产者——原麝;(中)毛壳麝香,也就是直接割下的麝的腺体;(右)割开毛壳麝香得到的麝香仁,干燥的分泌物。

  麝香来源稀少,价格昂贵,是重要的香料,另外,在我国民间草药书籍上都有关于它会致人流产的记载。

  宫斗秘器效用如何?
  麝香的浓重香味真能致人流产吗?到了现代医学和现代生物生理学繁荣发展的时期,有科学家对这一传统医学书籍中记载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的张崇理针对麝香的主要成分麝香酮做了一些实验。他每天为已经成功交配的雌性小鼠皮下注射20毫克麝香酮或相同体积的对照组溶剂,发现麝香酮会使小鼠怀孕的比例从对照组的63%-83%下降到麝香酮组的17%-40%,而孕酮可以阻止麝香酮的这种抗妊娠效果。据此研究人员推测麝香酮有可能是通过抑制孕激素水平达到抗妊娠效果的。不过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是成分为3-甲环十五烯酮的人造麝香酮,与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3-甲环十五烷酮略有不同;而科学家们随后使用人工合成的3-甲环十五烷酮进行相同的实验,发现3-甲环十五烷酮并不具备这种抗妊娠作用。这样的实验结果依旧无法确定天然麝香是否具备抗妊娠作用。

  之后的1987年,日本的一个科研小组也对麝香的药理性质进行了研究。这一次科学家们用不同浓度的天然麝香溶液对离体的子宫平滑肌进行了浸泡实验,结果发现当麝香溶液的浓度为0.1毫克/毫升时,确实促进了平滑肌的收缩,但当溶液浓度上升到1毫克/毫升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会被抑制。从这个研究结果来看,脱离浓度而单纯谈麝香对子宫的作用可能很难预测结果。

  从为数不多的麝香对妊娠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结构的麝香酮对动物妊娠的作用可能相差很大,而天然麝香对子宫收缩的作用随浓度不同也可能有很大差异。最重要的是,麝香无论是作为化妆品原料还是作为宫斗武器时都主要是通过嗅闻起作用的,而以上研究中则是通过皮下注射和直接将肌肉组织浸泡在麝香溶液中发挥作用的,这种给药方式上的巨大差别可能会造成吸收剂量和用药结果的显著差异。

  以上的研究只能说是一种研究方向上的试探和提示,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说明麝香的香味确实会致人流产。

  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这些“大杀器”?

  大家也许已经发现,关于麝香会否导致流产的研究并不多,并且都较为“古老”了,而已有的结果也不能断定这种昂贵的香料是不是真能帮助娘娘们从斗争中胜出。

  其实关于麝香,目前在各类化妆品、香水中使用的基本都是人造麝香了。在人造麝香被广泛使用的几十年里,人们不断监测评估着人造麝香的安全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工艺,评估中没有发现麝香有影响妊娠的作用,也没有麝香造成流产的报告。

  所以怀孕的准妈妈们并不需要将香水拒之门外,只是请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选择香水,毕竟相当一部分准妈妈是因为闻到某种气味引起妊娠反应。
  =。=木有人气,楼主不想八了
  @Afish_ 33楼 2014-04-15 21:52:27
  不是,我快七个月了,对这类贴子後感兴趣,但你扒的时候前面分析的原理实在太多,很多词看也看不懂,其实用几句话就可以说明了,然后再告诉其实什么是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样会比较懂一点!
  -----------------------------
  这个简单啊,你直接看最后的总结就好
  @八卦的心2014 35楼 2014-04-15 22:27:33
  楼主,想问B超做多少次合适
  -----------------------------
  B超明天会八,这个时间赶紧去睡觉吧~正在看帖的准妈们也赶紧去睡觉了!
  楼主现在还躺在床上不想起来,上面有筒子说理论看不懂,那你们直接看每段的最后部分,上面有结论。这栋楼楼主主要讲辟谣,关于一些孕期的各种情况,建议大家去买一本《海蒂怀孕大百科》,这是楼主老妈推荐孕期辅导书,楼主跟自己的孕检医生求证过里面的基本理论,是符合目前产科理论的。
  
  回复第57楼,@赛赛蛋蛋

  我想知道大品牌的隔离还是可以用的吗,谢谢楼主。

  --------------------------

  这些是楼主在用的瓶瓶罐罐,你可以看到里面有坑爹的棒子隔离霜和BB霜,楼主现在还在上班,所以为了遮盖脸上的斑,我还是会用它们化一个底妆。其他的化妆部位楼主也会一起化,不过楼主没有用口红,改用润唇膏,毕竟是吃到肚子里的东西。
  

  
  @swingflyaway 45楼 2014-04-16 02:06:07
  正在备孕期间,楼主的帖子是及时雨啊,请教一下,孕期可以带隐形眼镜嘛,我带的是视康的硅水凝胶片,护理液不含防腐剂,是视康的双氧水
  -----------------------------
  这个楼主不太清楚,从理论上来说你在怀孕前的生活习惯不需要因为怀孕而改变,除非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等。既然你平时戴着隐形眼镜,就说明你的眼睛已经适应了这种行为,不需要进行改变,除非是你怀孕的生理变化引起眼球对隐形眼镜的不适应,医生才会建议你停止佩戴隐形眼镜。市面上的隐形眼镜的洗液都是经过国家卫生安全检测的,眼球用品的检测标准比食品标准严格得多,所以建议护理液购买知名产品。
  @奇奇怪怪的羊 48楼 2014-04-16 02:59:16
  楼主我就想知道一天对着电脑12个钟头对孕妇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有没有不好的影响,前面太理论化孕傻中的人没看明白
  -----------------------------
  楼主也跟你一样啊,9:00-18:00在办公室用电脑办公,19:30-23:00吃完饭后一直坐着上网直到睡觉。

  你的电脑对你的孩子不会有影响,影响孩子和你身体的是久坐行为。楼主上下班每天单程步行2公里,往返4公里,坐在办公室时不时起来走走,或者到空旷的地方做踏步运动,所以楼主现在的脚部水肿情况很轻微。
  下面开始八B超,楼主既然是辟谣,肯定会寻找许多理论的支持,看不懂的准妈请直接跳过看最后的总结部分。(楼主虽然是文科生,但是物理学科在学生时代一直是年级前三,所以楼主真心看得懂这些理论,嗬呵呵呵~)

  @麦当当叔叔的早餐 65楼 2014-04-16 09:19:04
  正好上个月买过海蒂怀孕大百科,感觉美国人写书思维和国内正好相反啊,他们是把不好的放在最后再说,而且会告诉你几率很小,不用过于担心。即使之前染了头发吃错了东西那就忘掉好了,比较积极地心理暗示~~
  -----------------------------
  对了,这位筒子提醒我,有很多孕期危险的行为其实发生几率是很小的,但是!请注意但是!在医学上,概率再小的的事情一旦发生在你身上,那就是100%,请参考隔壁楼《单眼皮父母生出双眼皮孩子》的帖子。

  所以!为了避免那低概率高中标的可能,大家还是注意不要做那些影响健康的事情。
  关于B超

  B超的起源:
  1880年,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和哥哥雅克共同发现给某些晶体施加一定的外力,它就会产生电荷,这就是压电效应。现在最感谢这个伟大发现的要数广大的烟民了,一次性打火机就是靠它来点火的。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过程可逆。1917年,居里夫人的“情人”郎之万利用这个过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稳定的超声波发生装置——郎之万换能振子。他也是第一个发现超声波潜在的医学功用的人。

  B超的发展: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经过奥地利、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的努力,超声诊断仪终于投入实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超声检查逐渐成为了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与X射线检查相比,它几乎没有副作用;与核磁共振相比,它费用更加低廉。上世纪50年代末,超声检查被用于产科。在此之前,产科大夫通常只能靠听诊和触诊了解胎儿在子宫中的情况,而超声波为他们揭开了一扇窗。
  (孕妇禁止照射X光,因为X光是属于电离辐射,对人体会产生微量影响)

  到上世纪80年代,B超已经是相当普及的产前诊断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提早发现各种妊娠期问题,极大的减少了不良妊娠发生的比例。在英国、丹麦、挪威和澳大利亚,孕妇起码会被要求进行1次的产前超声检查,德国则要求2次,在法国90%的产科医生对孕妇的每次妊娠实行2~3次的超声检查,在希腊通常进行3次。我国的产科医生一般也会安排孕妇做3次超声检查。


  如此大规模的做产前B超检查,不免让人有些担心,这种检查真的有它看上去那么安全吗?首先,相比超声治疗,诊断中超声波的能量要小得多。用于碎石治疗的超声波,能量密度一般要达到2瓦/平方厘米。而按照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规定,普通妇产科超声检查的强度不会超过0.094瓦/平方厘米,作用时间也要短得多。其次,胎儿体内极少含有气体,因此并不会产生超声波洗牙那种空化效应。

  大量的调查显示,产前超声检查并不会对胎儿和孕妇造成显著的影响。在200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瑞典科学家科勒(Helle Kieler)就“生前接受超声检查是否影响儿童智力”的问题,对超过20万名儿童进行了智力评分测试,结果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有趣的是,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中,科勒还发现如果妊娠前三个月接受过超声检查,那么出生的男孩中左撇子比例稍高。还有有很多传说认为产前做过超声检查的孩子日后会发育迟缓,尤其是语言发育。对此,澳大利亚科学家纽汉(John P Newnham)对2834名妇女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其中一半只在妊娠18周做过一次超声检查,而另一半在38周时又做过一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后者的胎儿在子宫中发育略迟缓于前者的胎儿,但出生后两者并无区别,对这批儿童8岁时进行随访,发现他们在包括语言在内的各方面并没有区别。

  不过,很多超声专家也提醒人们,与过去相比,现在孕妇接受超声检查的机会明显增加了,并且随着人们对超声检查精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在产科超声检查的能量是十几年前的8倍之多。而所谓的“三维”、“四维”B超,能量比普通二维超声更高。有些诊疗机构还提供为胎儿照相甚至录像的有偿服务,这又增加了胎儿暴露在超声中的时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早在2004年就禁止了一切非医学目的胎儿超声检查,他们的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没有超声检查有害胎儿健康的证据,但是尽量减少胎儿的超声暴露还是必要的。

  结论:B超是医学检查的必要手段,普通的妇产科B超的辐射强度都在安全范围内,过量的B超对胎儿依然会有影响,所以在怀孕情况正常下B超的次数应保持在4-6次(孕后期B超对胎儿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草头先生Kayla 75楼 2014-04-16 09:34:33
  家有中华田园犬一只,不舍得送走,准备明年要宝宝,老公经常不在家,清理狗便便什么的都是我做的。备孕需要去专业的医院检查吗?
  -----------------------------
  其实上面有详细介绍了,你由于老公经常不在家,洗澡和清洁部分可以等他回来再搞,或者你带狗狗去美容店,你要做的只是每天清理狗便便,你只需要戴好口罩和手套就可以了。遛狗记得带嘴套哦~
  关于性别鉴定

  隔壁楼的那些看B超单就能预知孩子的性别,楼主就呵呵了

  流言1:孕囊:长条形为儿子;椭圆形或者圆形为女儿。

  真相: 孕囊即妊娠囊,是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后,子宫蜕膜完全覆盖受精卵所形成的囊性结构,也就是胚胎的最初形式。怀孕5周左右,通过B超可以看到比较清晰的孕囊形态,算是确定早期妊娠最准确的标志。

  孕囊的实际形态和胎儿的性别没有关系,基本上都是一个三维的球体或椭圆体,而我们B超下所见的孕囊只不过是三维结构的一个切面。稍懂点几何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所选的切面不同,其形状就会不同,于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两个形态类似的孕囊,因为受精卵着床的位置不同,在B超上显示的形状完全不同。

  统计资料显示,B超下常见的孕囊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偶尔会出现近似长条形,但是实际上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通过孕囊形状来判断男女的这一说法毫无科学根据,只是准妈妈们茶余饭后的八卦而已,不可当真。

  流言2:唐氏筛查:看b-HCG的MOM值:0.4以下,绝大多数是男孩;1.0以上,绝大多数是女孩;介于0.4和1.0之间,为临界范围,男女都有可能。

  真相: AFP和b-HCG是妊娠早期筛查唐氏综合症胎儿的两项指标。近些年来科学家在研究这两项指标对于唐氏综合症筛查特异性的同时,发现母亲血液AFP浓度存在胎儿性别差异。男胎母血AFP浓度明显高于女胎母血AFP浓度,而男胎母血游离b-HCG浓度明显低于女胎母血游离b-HCG浓度。因此,这则流言并不是空穴来风,AFP和b-HCG在男、女胎之间存在差异是事实。

  但是,研究也发现除了胎儿性别之外,母体体重、胎儿的营养状况以及发育年龄都可以影响AFP和b-HCG数值。这就好比是一个有关AFP和b-HCG的多变量方程,而胎儿性别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在其他变量未知的情况下,无法从AFP和b-HCG得出性别这一变量的准确值,AFP和b-HCG数值不能用做个体判断男女的标准。至于流言中所给出的数值范围从何而来就更无从考证了,至少在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胎儿性别鉴定标准内,看不到AFP和b-HCG的身影。

  尽管这则流言看起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作为判断男女的标准,也没有科学研究给出作为判断依据的具体数值。

  流言3、胎心:140左右男宝,150以上女宝

  真相: 胎心就是胎儿的心跳,妊娠8周时通过B超可以看见心脏跳动,妊娠10周时借助Doppler可以听到胎心音,到妊娠18-20周时用听诊器在孕妇腹部就能听到胎心音。正常的胎心率在120-160次/分。

  大量统计学资料表明,女胎的胎心率大于男胎,那么据此是否就可以将胎心率作为判断男女的指标呢?这个问题早在20多年前就有国外的研究者思考并研究过了,在《使用胎心率等围产期产妇指标来预测性别》和《超声胎心率与性别》这两篇论文里,明确否定了胎心率可以作为判断男女的指标。

  流言4、肾盂分离:有肾盂分离的大都是男宝宝

  真相: 肾盂是输尿管与肾脏连接处,肾盂分离是指B超检查发现肾盂前后径增大。如果是由于胎儿憋尿导致膀胱充盈,肾盂中尿液积聚,造成肾盂前后径的增大,属于生理性肾盂分离,也有因为结石或泌尿系统畸形等造成的病理性肾盂分离。观察胎儿是否有肾盂分离对于鉴别是否存在此类畸形是有积极作用的。

  理论方面,造成胎儿肾盂分离的原因有很多种,和胎儿性别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数据方面,国外资料显示正常妊娠中胎儿肾盂分离的发生率为4.5-7%,其中男性胎儿占60%。这样的比例显然不能作为判断男女的指标。对于那些有肾盂分离的胎儿,希望父母关注的是肾盂分离的程度和性质,并且在医生的帮助下查找胎儿肾盂分离的原因,而不是试图用此判断性别。

  结论:孕囊、唐氏筛查、胎心、肾盂分离这些检测结果都不能用来判断胎儿的性别。孕期的各项检查是为了获悉宝宝的发育是否正常,准爸爸妈妈们也应该明确这一点,无需在宝宝性别上费心思,生个健康的宝宝才是最重要的。

  楼主很开心,楼主在上次B超的时候在屏幕上看到了肚子里的女宝(医生啥都没说,楼主自己看的),楼主婆家重女轻男,婆婆坦言对我说,如果生的男宝,就不帮楼主带了,只带女宝。天晓得楼主老公小时候被婆婆照了一张可以称之为黑历史的照片,楼主给大家开开眼。

  
  最近于妈抄袭的事件大火啊,我只想说:大家就不要再骂于正了,都是成年人,应该冷静一点,有素质一点。你们光是以网上转发或评论的方式来骂他这根本就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我希望有人站出来打他一顿。上回揍他那位壮士是谁,谁帮我圈一下嘛,该好汉上场了。
  @怎么才能起个名字 93楼 2014-04-16 10:42:22
  这个帖子好,本来打算把护肤品和香水都送人的我,瞬间淡定了,哈哈哈
  -----------------------------
  哈哈哈哈,我怀孕第一时间把卫生巾送人了,后来又悲剧地自己跑去买护垫,因为怀孕之后白带会增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