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学医记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1、大黄
同仁堂的由来
小指月说,一味药最厉害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
爷爷笑笑说,可以建立一个几百年的中医药堂,而且广为百姓赞扬。
小指月说,真有这么厉害?
老爷爷说,且听爷爷给你讲讲百年药堂的由来。
话说清朝康熙皇帝得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病,浑身上下发痒,起了各种红疹子,宫中的御医,竭尽脑汁,用尽各类名贵药材,道地药材,都没法把病治好。
有天晚上康熙便出宫微服游访,在一个街道上,看到一个小药铺,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药铺的灯火却通明,甚至还转来几句朗朗的读书声。
这康熙便被吸引过去,敲开了门。
俗话说,民间卧虎藏龙,这皇帝也想试试看看是不是民间真有奇人隐士。
只见一个郎中正在烛光之中读书,这郎中看到有人进来,便说,先生深夜造访有何指教?
康熙说,我得了一种难缠的病,不知能否医治?
郎中就叫他坐下,然后帮他诊脉。
康熙接着说,我这怪病就是浑身发痒,起各种红疹子,请了不少医生医治,都不能有理想的效果。
郎中便看了下,康熙身上的红疹子,便笑笑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康熙听后,也是一笑,心想,你这郎中口气也怪大了,朝中国手都没敢夸此海口藐视朕身上的顽疾,难不成你比朝中国手更厉害?
郎中看出康熙的心思,便说,不是其他医生没辨证准确,而是你饮食上没有注意养生。
康熙就说,我最重视饮食养生,膳食营养,怎么会不懂呢?
郎中说,你这身上发的红疹,表面上是肺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皮毛,所以大肠中山珍海味积毒太盛,便借皮表来排热毒,甚至你排便时肛门还是灼热的。
这康熙一愣,果然被这郎中言中了,便说,那该怎么办呢?
郎中说,很简单,清淡素食,一段日子,热毒自降。
康熙又问,然后呢?
郎中走到药柜前把柜子里一整包药全部倒出来,足足有七八斤。
康熙愣了,便问,这么多药,如何吃啊!
郎中说,不吃药,就用这些药熬水来洗澡,整个人泡在浴缸里,边洗边泡,少则三两次,多则四五次,便见功效。
康熙看了后,略有疑色,不用吃药,洗洗澡,就能治好我的病,这不太可能吧。
但见那郎中把药丢给康熙,似乎看出他心思,说,阁下放心,我办药房不是为了图财,这样吧,你把药拿回去,洗好了回来付钱,洗不好,我分文不收。
这样康熙就按郎中所说的,谁知第一次洗就浑身舒爽,彻夜安睡,起来后红疹瘙痒,减退一半,连洗了三次,身上一个红点子都没有。
随后康熙又夜访这小药堂,想履行诺言,偿还药钱。
想不到郎中豪爽大方说,区区点药,不收也罢。
康熙微微一笑,便问这郎中的过往。
原来这这郎中叫赵桂堂,本想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料多次天不遂人愿,名落孙山。
想起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古训,便在京城开了一间小药铺,起码榜上无名,脚下也有个出路,这样一边可以行医救人,一边照样可以读书励志。
康熙笑笑说,我在朝中有朋友,可以帮你牵线做官,你可有兴趣,甚至可以进入太医院当御医,想尽荣华富贵?
郎中笑笑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真正行医者应该为天下百姓着想,为众生排忧解难,当御医虽然能够享尽荣华富贵,但并不能够为天下最苦的百姓们治病,百姓最需要良医。
所以入朝为官为医,已非吾愿。
康熙一听,不禁动容,便说,你这小小药堂,如何为百姓谋福祉呢?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样想,现在没有多余本钱,空有凌云之志,想要搭建一间像样的药堂都没办法啊!
康熙笑笑说,名正则言顺,你若真相搞好药堂,得先起个名字,既然你想让中医药普及,让天下同仁共受其福祉,那就叫同仁堂吧!
郎中以为这人只是信口言言,也没有去当真,
谁知康熙写上一纸字,便叫赵桂堂到某某地方去一趟。
赵桂堂一去,才发现这是内务衙门,后来才知道他治的病人居然是当今皇上,这样内务衙门,便帮他办起一座京城非常出色的同仁堂。
......
......
爷爷讲完了故事后,小指月听得意犹未尽,便问,爷爷,大黄煎水外洗,可以治疗周身出红疹子,这可是超出我想象啊?
老爷爷笑笑说,这同仁堂开创者赵桂堂,真是个善读书的人,连藏在古籍深处的一味大黄汤治遍身赤肿火丹都让他发现了,这个经验可是一般医家所罕知的啊!
然后爷爷便打开《救急方》,小指月一看,下面正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治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1、大黄
同仁堂的由来
小指月说,一味药最厉害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
爷爷笑笑说,可以建立一个几百年的中医药堂,而且广为百姓赞扬。
小指月说,真有这么厉害?
老爷爷说,且听爷爷给你讲讲百年药堂的由来。
话说清朝康熙皇帝得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病,浑身上下发痒,起了各种红疹子,宫中的御医,竭尽脑汁,用尽各类名贵药材,道地药材,都没法把病治好。
有天晚上康熙便出宫微服游访,在一个街道上,看到一个小药铺,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药铺的灯火却通明,甚至还转来几句朗朗的读书声。
这康熙便被吸引过去,敲开了门。
俗话说,民间卧虎藏龙,这皇帝也想试试看看是不是民间真有奇人隐士。
只见一个郎中正在烛光之中读书,这郎中看到有人进来,便说,先生深夜造访有何指教?
康熙说,我得了一种难缠的病,不知能否医治?
郎中就叫他坐下,然后帮他诊脉。
康熙接着说,我这怪病就是浑身发痒,起各种红疹子,请了不少医生医治,都不能有理想的效果。
郎中便看了下,康熙身上的红疹子,便笑笑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康熙听后,也是一笑,心想,你这郎中口气也怪大了,朝中国手都没敢夸此海口藐视朕身上的顽疾,难不成你比朝中国手更厉害?
郎中看出康熙的心思,便说,不是其他医生没辨证准确,而是你饮食上没有注意养生。
康熙就说,我最重视饮食养生,膳食营养,怎么会不懂呢?
郎中说,你这身上发的红疹,表面上是肺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皮毛,所以大肠中山珍海味积毒太盛,便借皮表来排热毒,甚至你排便时肛门还是灼热的。
这康熙一愣,果然被这郎中言中了,便说,那该怎么办呢?
郎中说,很简单,清淡素食,一段日子,热毒自降。
康熙又问,然后呢?
郎中走到药柜前把柜子里一整包药全部倒出来,足足有七八斤。
康熙愣了,便问,这么多药,如何吃啊!
郎中说,不吃药,就用这些药熬水来洗澡,整个人泡在浴缸里,边洗边泡,少则三两次,多则四五次,便见功效。
康熙看了后,略有疑色,不用吃药,洗洗澡,就能治好我的病,这不太可能吧。
但见那郎中把药丢给康熙,似乎看出他心思,说,阁下放心,我办药房不是为了图财,这样吧,你把药拿回去,洗好了回来付钱,洗不好,我分文不收。
这样康熙就按郎中所说的,谁知第一次洗就浑身舒爽,彻夜安睡,起来后红疹瘙痒,减退一半,连洗了三次,身上一个红点子都没有。
随后康熙又夜访这小药堂,想履行诺言,偿还药钱。
想不到郎中豪爽大方说,区区点药,不收也罢。
康熙微微一笑,便问这郎中的过往。
原来这这郎中叫赵桂堂,本想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料多次天不遂人愿,名落孙山。
想起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古训,便在京城开了一间小药铺,起码榜上无名,脚下也有个出路,这样一边可以行医救人,一边照样可以读书励志。
康熙笑笑说,我在朝中有朋友,可以帮你牵线做官,你可有兴趣,甚至可以进入太医院当御医,想尽荣华富贵?
郎中笑笑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真正行医者应该为天下百姓着想,为众生排忧解难,当御医虽然能够享尽荣华富贵,但并不能够为天下最苦的百姓们治病,百姓最需要良医。
所以入朝为官为医,已非吾愿。
康熙一听,不禁动容,便说,你这小小药堂,如何为百姓谋福祉呢?
赵桂堂说,我也是这样想,现在没有多余本钱,空有凌云之志,想要搭建一间像样的药堂都没办法啊!
康熙笑笑说,名正则言顺,你若真相搞好药堂,得先起个名字,既然你想让中医药普及,让天下同仁共受其福祉,那就叫同仁堂吧!
郎中以为这人只是信口言言,也没有去当真,
谁知康熙写上一纸字,便叫赵桂堂到某某地方去一趟。
赵桂堂一去,才发现这是内务衙门,后来才知道他治的病人居然是当今皇上,这样内务衙门,便帮他办起一座京城非常出色的同仁堂。
......
......
爷爷讲完了故事后,小指月听得意犹未尽,便问,爷爷,大黄煎水外洗,可以治疗周身出红疹子,这可是超出我想象啊?
老爷爷笑笑说,这同仁堂开创者赵桂堂,真是个善读书的人,连藏在古籍深处的一味大黄汤治遍身赤肿火丹都让他发现了,这个经验可是一般医家所罕知的啊!
然后爷爷便打开《救急方》,小指月一看,下面正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治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