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二天早上,高栋立刻召集了专案组的主要成员开会。
讨论会一开始,高栋就坦率表明了当前遇到的困境:“案子查了几天了,大家是不是也觉得奇怪,好像关于凶手的实质性线索一点都没查出来?”
专案组成员全部点头默认。看着这两天所有人都很辛苦,都在日夜加班,做了很多工作,似乎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可回头仔细一看,没有任何信息能够表明凶手的身份,别说直接线索,甚至间接线索也没有。
高栋沉声道:“案发地周围除了烧毁的车、车上人员,以及12号新发现的朱梦羽尸体外,并没有其他发现了。”
李卫平接口道:“案发地面积太大,案子因保密关系只配备了四十多个搜查组成员,这块工作还要接着做。”
高栋应了声,道:“但目前为止,除了留下凶手脚印外,其他能够明确的线索都没有吧?”
李卫平点头默认。
高栋继续道:“车辆是在绍市服务区失去联系的,服务区监控查了,只查到车辆进,没看到车子怎么出去,这是个大问题。高速收费系统也查了,工商所那辆别克车领的通行证,到现在还没下高速,这也是个大问题。为什么侦查结果是这样?”
高栋瞪了下眼,扫视了一圈人,没人应话。
他加重了语气,道:“因为我们的调查方向错了,严重低估凶手了。车辆能凭空消失,甚至通行证都没下高速,这一切都是凶手布的局,反侦查意识——不,不能只说是意识了,应该是反侦查能力空前强大,早就算准了我们警方的侦查方向。这样的对手大家遇到过吗?”他手指交叉着,眼神再次扫射一圈,冷声道,“没有,谁都没遇过这样的对手,我没有,恐怕全国都没有,史无前例的反侦查能力。”
众人脸上皆有愤懑、不服气的表情。
高栋接着道:“针对现在的实际情况,我想了一夜,需要换个方式侦查了。开始我们想得很理所当然,车子在服务区出事的,高速上监控探头很多,从监控查是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谁知我们想的正是凶手期待的。这几年随着城市监控探头越来越多,大家办案早养成了一个习惯,查监控,什么凶杀案、抢劫案,乃至街头的盗窃案,大家都习惯查监控,愿意查监控,并且也从实践中得出查监控很有效。这案子不同,从开始到现在,我们就是陷在监控这个陷阱里了,也可以说,我们思维局限在了监控里。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寻找方向。”
一名市局的侦查员不解问:“高局,不通过监控查,又找不到目击者,我们该怎么查呢?”
高栋看了眼那人,那人年纪也就三十刚出头,显然是这几年当的警察,缺乏传统侦查能力,他咳嗽一声,道:“监控,当然还要继续查,怎么查,我会重新布置。但另一方面,假设我们全部抛弃监控,假设这案子发生在九十年代,我们该如何破?”
现场的刑警大部分都是近十年警察队伍扩大招进来的,九十年代全国警力普遍偏弱,刑警的编制更少,会议室里从九十年代出来的老刑警不到一半。
一名老刑警思索着高栋的话,道:“那得从动机,从人际特征,从相关人员排查的工作做起了。”
李卫平也接口道:“案子的动机是确切的,报复工商所的人,因为这起案件杀这么多人的结果,对任何人都没有实质性的好处。”
那名老刑警也附和道:“对,我赞同李局的看法,要人际关系角度详细摸排所有与工商所结仇的人,而且肯定不是一般的仇。”
李卫平道:“工商所在去年九月份也出过一起命案,但我也无法判断和这次的案子是否有关联,我想假设有关联的话,并案侦查,重点排查当时的人员情况,应该会更有效率。”
他把那个毒杀案重新在会上讲了一遍。
会上的刑警听完,有的说应该并案侦查,也有的说那回的手法、犯罪后果跟这次的截然不同,那次是针对个人的,动机也不像报复整个工商所,应该无关。
高栋耐心地听着各人的意见,思索良久,对李卫平道:“等下把当时的卷宗拿给我,另外复印给今天会上的其他人。不过并不并案暂时不是我们的考虑重点,大家的注意力也别太多集中到过去的案子,毕竟去年9月的案子,那时没查出来,现在要查更不容易了。好吧,咱们暂时把凭空猜想放到一边,要着重查证据,我重新安排一下工作。”
他先对李卫平道:“卫平,你的人对县里情况熟,但正因为熟,具体调查工作,比方说调查工商所相关人员的情况,由于你的人也许和他们原本就认识,很容易产生主观判断,不够客观。所以我准备把你手下的一组人分拨给张一昂。”
李卫平抿抿嘴,脸上似有不甘,毕竟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手下听别人指挥的,但在高栋面前,也没办法。
第二天早上,高栋立刻召集了专案组的主要成员开会。
讨论会一开始,高栋就坦率表明了当前遇到的困境:“案子查了几天了,大家是不是也觉得奇怪,好像关于凶手的实质性线索一点都没查出来?”
专案组成员全部点头默认。看着这两天所有人都很辛苦,都在日夜加班,做了很多工作,似乎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可回头仔细一看,没有任何信息能够表明凶手的身份,别说直接线索,甚至间接线索也没有。
高栋沉声道:“案发地周围除了烧毁的车、车上人员,以及12号新发现的朱梦羽尸体外,并没有其他发现了。”
李卫平接口道:“案发地面积太大,案子因保密关系只配备了四十多个搜查组成员,这块工作还要接着做。”
高栋应了声,道:“但目前为止,除了留下凶手脚印外,其他能够明确的线索都没有吧?”
李卫平点头默认。
高栋继续道:“车辆是在绍市服务区失去联系的,服务区监控查了,只查到车辆进,没看到车子怎么出去,这是个大问题。高速收费系统也查了,工商所那辆别克车领的通行证,到现在还没下高速,这也是个大问题。为什么侦查结果是这样?”
高栋瞪了下眼,扫视了一圈人,没人应话。
他加重了语气,道:“因为我们的调查方向错了,严重低估凶手了。车辆能凭空消失,甚至通行证都没下高速,这一切都是凶手布的局,反侦查意识——不,不能只说是意识了,应该是反侦查能力空前强大,早就算准了我们警方的侦查方向。这样的对手大家遇到过吗?”他手指交叉着,眼神再次扫射一圈,冷声道,“没有,谁都没遇过这样的对手,我没有,恐怕全国都没有,史无前例的反侦查能力。”
众人脸上皆有愤懑、不服气的表情。
高栋接着道:“针对现在的实际情况,我想了一夜,需要换个方式侦查了。开始我们想得很理所当然,车子在服务区出事的,高速上监控探头很多,从监控查是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谁知我们想的正是凶手期待的。这几年随着城市监控探头越来越多,大家办案早养成了一个习惯,查监控,什么凶杀案、抢劫案,乃至街头的盗窃案,大家都习惯查监控,愿意查监控,并且也从实践中得出查监控很有效。这案子不同,从开始到现在,我们就是陷在监控这个陷阱里了,也可以说,我们思维局限在了监控里。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寻找方向。”
一名市局的侦查员不解问:“高局,不通过监控查,又找不到目击者,我们该怎么查呢?”
高栋看了眼那人,那人年纪也就三十刚出头,显然是这几年当的警察,缺乏传统侦查能力,他咳嗽一声,道:“监控,当然还要继续查,怎么查,我会重新布置。但另一方面,假设我们全部抛弃监控,假设这案子发生在九十年代,我们该如何破?”
现场的刑警大部分都是近十年警察队伍扩大招进来的,九十年代全国警力普遍偏弱,刑警的编制更少,会议室里从九十年代出来的老刑警不到一半。
一名老刑警思索着高栋的话,道:“那得从动机,从人际特征,从相关人员排查的工作做起了。”
李卫平也接口道:“案子的动机是确切的,报复工商所的人,因为这起案件杀这么多人的结果,对任何人都没有实质性的好处。”
那名老刑警也附和道:“对,我赞同李局的看法,要人际关系角度详细摸排所有与工商所结仇的人,而且肯定不是一般的仇。”
李卫平道:“工商所在去年九月份也出过一起命案,但我也无法判断和这次的案子是否有关联,我想假设有关联的话,并案侦查,重点排查当时的人员情况,应该会更有效率。”
他把那个毒杀案重新在会上讲了一遍。
会上的刑警听完,有的说应该并案侦查,也有的说那回的手法、犯罪后果跟这次的截然不同,那次是针对个人的,动机也不像报复整个工商所,应该无关。
高栋耐心地听着各人的意见,思索良久,对李卫平道:“等下把当时的卷宗拿给我,另外复印给今天会上的其他人。不过并不并案暂时不是我们的考虑重点,大家的注意力也别太多集中到过去的案子,毕竟去年9月的案子,那时没查出来,现在要查更不容易了。好吧,咱们暂时把凭空猜想放到一边,要着重查证据,我重新安排一下工作。”
他先对李卫平道:“卫平,你的人对县里情况熟,但正因为熟,具体调查工作,比方说调查工商所相关人员的情况,由于你的人也许和他们原本就认识,很容易产生主观判断,不够客观。所以我准备把你手下的一组人分拨给张一昂。”
李卫平抿抿嘴,脸上似有不甘,毕竟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手下听别人指挥的,但在高栋面前,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