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鬼事(说一说福建北部一个小山村儿时的故事)

  今天为大家讲一个社公庙的故事
  
  闽北鬼事之社公庙————从大清王朝走向没落衰败之后,由此而来就是列强的野蛮入侵,直到最后不断的割地赔款。以及后来蒙古的独立,(留下了一个狭长的内蒙古)中国的版图形状,也就最终定型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如同一只正在孵蛋老母鸡,而台湾,就如同母鸡肚子下那只蛋。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就是母鸡肚子那位置,和台湾正好隔海相望,分别位于台湾海峡的东西两侧。福建人习惯称台湾为海东,而福建,无疑便是海西了。如果去过福建沿海福州,厦门,泉州一带的朋友,也许都会注意到有很多巨幅宣传画:加快海西建设,也就是加快福建建设的意思了。
  
  由于福建拥有在全国,都能排到前三的漫长海岸线。因此以前沿海的福建人民,多以出海捕鱼为生,因为这是比较危险的谋生方式,经常会遭遇台风海啸之类的意外,也许一出海,未必就还能回来。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福建人都崇拜妈祖观音,家家户户的厅堂里,也会供奉着这些佛像。也就是祈求个全家平平安安。在沿海的闽南一带,更是如此。所以,在许多人眼里,福建是一个很迷信的省份。
  
  相比较而言,在福建北部,也就是闽北南平地区,就很少有妈祖的庙,因为妈祖是海神,而闽北,四面全是茫茫大山,许多人和内陆朋友一样,也许一生都没有见过大海。所以,闽北更崇拜的,也就和大多南方身份一样了,那就是观音菩萨,土地公公等等等等
  
  当然,今天的故事是社公庙,因此,先得从这社公谈起,社公在不同的地方,会是不同的神,就如同一个官衔,会有不同的人担任,但在闽北,一般都代指那个能保一方平安的土地神。因此 ,在以前,有些一生下来就眉发如雪,面如朱赤的人也会被认为是社公。也就是土地神转世的意思。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神佛观念里,土地公就是白发白眉白须,面色彤红的样子。
  
  社公庙,通常都不大,就一人多高,几平米见方的一个单独小房屋,通常都位于村头街尾,或是山脚下的小路边,位置都很偏僻(浦城许多山村一般都是如此,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是怎样情况),这社公庙确实勘称简陋,三面都是土胚墙,屋顶也是木瓦结构,而正对路口(出入位置)并没有门框,也就没有门。就那么开方式敞开着,只要从边上路过,是可以一眼就看到安放在四方水泥供台上,那红脸白发的社公的。
  
  每逢到农历土地公生日,村里人民就会用简陋的竹木轿子,来到社公庙,把这社公抬出去,绕着整个村子,敲锣打鼓放鞭炮。祈求土地神把全村都看个清楚,保佑全村人们一年都平平安安。然后再把社公抬回他那简陋的庙里,放到水泥佛台上。点些香,摆上些贡品。这事也就算结了。如果社公还想出去走走,或吃上一顿丰盛的大餐,无疑又得等上365天,来年他的生日了,在如此漫长的时光里,他也只能孤零零的呆在这破庙里,任凭灰尘积满全身。有些神经大条的村子,甚至三年也没有抬他出去走走,给他过过生日。于是泥塑的全身油彩也剥落满地,屋子也是三面漏风,任凭风吹雨打也无人关注。
  
  稍后再更
  
  来了
  
  关于这社公庙,在我们闽北农村,一直不乏各种离奇的故事,传说。原本大山深处,在人们心中,自古便是妖孽横行之地。而这社公庙,又有很大部分就建在山脚下,或者是半山腰的山路边上。令人不禁心生许多联想,由此也繁衍了许多的故事。
  
  在游枫村往东北方向,大约十五华里。有一个宅门村(也称寨门村)。和游枫村一样,同属浦城县忠信乡管辖的,一个人口不多的自然村。这宅门村再往前,便没有公路了。翻过几座大山,就到了浙江江山境内了。这宅门村,由于只有这么一条,而且只能往南到浦城的道路。交通上的不便就可想而知了。闽北鬼事前文里,讲述过的那个男人婆,挑箩筐到江山买日用品,夜晚翻山回村,在山里遇到竹竿鬼婆婆。便发生在这宅门村。今天这社公庙的故事,同样源自于此。
  
  今天bij
  
  今天比较忙,但一定会更完。
  
  宅门村出村口往东,大约三里路,也就是通往江山那条山路口,两座大山之间的坳口出。有一大片松树,杉树,毛竹混合林。在混合林中间的这条山路边,有一座的不显眼黄泥坯房子。这就是宅门村的一座社公庙。说起这座破旧的小破庙。村里大人小孩,无不为之色变。
  
  曾经有两个夜晚结伴翻山回家的村民,路过此处的时候,远远看到,一个白衣人影,从社公庙后面的混合林里。飘飘忽忽的想顺着那条山路往村子方向走。但很是奇怪,每次一接近那社公庙。就象触电一样猛烈颤抖。愣是无法再往前一步。尝试几次之后。白色人影又飘飘忽忽返回消失在漆黑浓密的树林里。两村民吓得一路疾奔回家。连头也不敢回。
  
  那两村民的夜遇,在村里穿开之后,得到了一个非常合理,但又很传奇的解释:全村村民一致认为,这是社公庙后面坟山里的孤魂野鬼。想下山谋害村民,被社公及时出手制止了。当然,社公庙的神奇,还有更多的故事。位于村西的一户人家,与这座社公庙也有一个故事,这户人家有个十一岁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惯得宝贝似的。生性顽劣,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用现在人的话说,那就是一个典型的熊孩子!
  
  也不知道是哪一天,这熊孩子从外面玩耍回家之后,就开始头晕呕吐。父母以后孩子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就带他到赤脚医生家里看了看。也没看出啥名堂。回家之后,孩子就开始持续冒汗发烧。两眼翻白。眼看问题变得如此严重,父母无法再淡定,当天晚上,就让孩子二舅开着小四轮,火急火了的往县城医院而去
  
  说来真是太离奇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小四轮才到浦城县医院门口,这熊孩子突然从父亲的怀里跳了下来,活蹦乱跳的,还大声问,这是哪啊?这是哪啊?他父亲伸手一摸孩子额头,居然一点不烫了。虽然心里很是纳闷,但大老远的跑到城里。来都来了,怕真有啥隐性病。于是带着孩子在医院里各种检查了一番。花了好几十元。得到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这孩子很正常,很健康,啥事没有。
  
  这一家人又连夜驱车往村子赶,这一来一去一折腾,到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刚到村口,还没停好车,这熊孩子两眼翻白,又开始呕吐了。这下可好,一家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刚刚还在呕吐的孩子,突然跪在地上,朝着村东方向,使劲磕起头来!
  
  一家人立刻慌了手脚!还是孩子二舅反应稍快,冲上前一把把孩子拉了起来!这时候,熊孩子已经是头破血流,一下瘫软了下来。回到家里,一家人围坐孩子床前,一时都没了主意!我们家孩子会不会是中邪了呀?孩子他妈冷不丁冒出的一句话 ,突然让所有人都有如梦方醒的感觉!
  
  由于宅门本村,并无神婆之类人物。而我老家游枫村,却有两个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望的人物!三公公,大姑婆。虽然三公公早已过世,但大姑婆依然健硕。第二天,孩子二舅到十五里之外的游枫村,那天也巧,刚好大姑婆刚从城里孩子的家回来。听闻此事,二话没说,收拾下东西,坐上小四轮欣然前往。
  
  一进家门,大姑婆猛然打了一个喷嚏!不禁皱了皱眉头。走到床前,摸摸孩子的手腕,额头,犹豫半天,突然问道:这孩子最近有没有上人家坟头,或者庙里,祠堂里淘气啥的?这孩子父母思索半天,都摇摇头。除了那天下午,孩子在村东的小溪边玩耍,好像真没去过啥地方,但一回来,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
  
  大姑婆自言自语道:这就奇怪了,不应该呀?这时候 ,孩子二舅忽然想起什么,对大姑婆说,孩子那天突然冲村东头方向跪下磕头,还好他及时给拉了起来。大姑婆一听到这,立刻站了起来 ,要求带她去村东走一走,看一看。孩子他爸爸带着大姑婆在村东看了好一会,也没看到有啥奇怪的东西,这时候,大姑婆突然指着远处两山之间,那一大片的混合林说:那间小房子是社公庙吗?孩子他爸点了点头。走,我们过去看看,大姑婆说道。
  
  来到社公庙,大姑婆先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嘴里念叨了一些孩子爸爸完全听不懂的话。然后站了起来,非常仔细的环顾了四周,眼光突然停留在社公神像面前的贡台上。忽然明白了什么。对孩子他爸说,走吧。咱们先回去吧,孩子他爸一头雾水,刚想张嘴问些什么,被大姑婆的一句话,给硬生生的咽了下去。大姑婆说,神灵面前,切勿多言!转身便走,孩子他爸立刻转身跟随而去。
  
  回到家里,大姑婆终于开口了!大姑说,这孩子昨天下午不但到了社公庙!而且还在里面干了坏事!孩子父母听到这里,也是惊呆了。大姑婆接着说,刚才她发现贡台的瓷盘上是空的,磁盘边上虽然满是灰尘,但瓷盘里中间有三个小圆圈,非常干净,一点灰尘没有。这说明,盘子里原来是放有水果之类的贡品的。很显然是被人拿走了。而且是刚拿走不久。要不然盘子里不会那么干净,一点尘土都没有!
  
  大姑婆接着又说,很显然,是你家孩子把盘里的贡品吃了,或者是扔了!从孩子一直呕吐的情况看,应该是吃了。土地爷让他把吃了的给吐出来呢!还有更严重的,大姑婆说 ,她在社公后面的墙角,发现一滩没干透的水渍。有可能这孩子还在里面撒尿了。这真是对神灵的大不敬啊!孩子跪下朝东磕头,就是在向社公庙方向磕头认错。这一切,都是社公对孩子的惩罚啊。还好只是一个孩子,如果是一个大人干了这事。后果可就更严重了。
  
  在大姑婆的建议下,这家人带着孩子,买了许多香烛,贡品。到社公庙磕头求情。没几天,孩子就恢复了健康,这孩子康复后,也承认说,那天一个人在村东小溪边玩了一会,觉得没啥意思。就跑到那破旧的社公庙里,看到贡台盘子里有三个桔子。随手剥开一个,发现桔子里面,连瓤都干巴巴的。就把另外两个也一起扔到外面去了。还觉得不解气,就在地上撒了一泡尿。和大姑婆的说法,居然丝毫不差。这孩子父母,很不安心。后来又花了一些钱,把社公庙重新修缮了一下。
  
  之所以今天,要和大家讲这个不算恐怖的故事。其实,我只是想再次告诉朋友们。对于神灵,我们可以怀疑,可以不信。但最好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至于愚蠢无知到去对神灵进行亵渎。那是万万不可取的。和后来发生的这件事相比,这孩子的遭遇都完全算不上一个事。
  
  以上这些,是上班抽空码好字,放短信里的。现在全部发完了,今晚一定把社公庙更完。
  
  这个在山坳处混合林边的社公庙,屡屡发生各种异事。慢慢的,宅门村的男女老少,对之渐有敬畏恐惧之心。也都尽量避而远之。哪怕实在是要经过。也是远远的绕行。所以,这社公庙几乎完全断了香火。那土坯墙因为年久失修。风吹雨蚀。早已开裂了许多巨大的墙缝。里面的社公像,也完全失去了以往的形象。油漆彩几乎完全剥落殆尽。还原成本来的泥土真身。
  
  有那么一年,两个本村的小伙子,在江山朋友那里喝喜酒。虽然朋友极力挽留。但依然壮着浑身酒劲。结伴翻山回村。走到社公庙的时候,已经是接近晚上十一点了。也许是走得有些累了。两人便走进社公庙,也不管上面有多少香灰,尘土,以及凝固的蜡烛油。一屁股就坐在了放着社公像的水泥佛台上。
  
  也许真的是酒喝得实在太多了。再加上一路上的山风吹。其中一个刘姓小伙,忽然转身呕吐起来。这一转身可好,白花花的污浊之物,几乎全都喷在了社公像身上!另外一个还算清醒的张姓小伙。看得是目瞪口呆。赶紧拿着手电,找到佛台上一根半截的蜡烛,点燃之后。社公庙里也顿时亮堂了许多。
  
  这时候,屋外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把蜡烛给吹灭了!四周顿时一片黑暗。就在蜡烛被吹灭的瞬间。那呕吐的刘姓小伙突然大声惨叫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着:你妈逼!你扯我头发干嘛!这张姓小伙听得心里直发毛。但四周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到!摸索着刚才放在佛台上的手电筒。却怎么也摸不到。
  
  刘姓小伙嘴里一直骂声夹杂惨叫声不断!中间还有使劲蹬腿的声音,以及鞋子掉落地上的声音。这时候,张姓小伙忽然想起!刚才点亮蜡烛的火柴,还在裤兜里!伸手往裤兜里一摸,果然还在,颤抖着摸出火柴,嗤的一声,一片微弱的火光亮了起来。借着微弱的火柴光,张姓小伙向身边的伙伴望去!啊!张姓小伙吓得惨叫起来!手里的火柴棒也掉在地上,瞬间就灭了。
  
  原来,刚才借着火柴点亮光,张姓小伙看到他的伙伴,整个人悬空离地,足足有一米多高,双脚在使劲乱蹬。以至于两只鞋子都掉在了地上。那情景十分恐怖!这张姓小伙虽然内心已经十分恐惧,但也没敢一个人转身逃跑。战战兢兢的又点燃了一根火柴。在佛台上找到了手电筒。点亮手电后再向伙伴照去。才发现,漆黑的屋顶上面,有一只粗糙的宛如黄土捏成的手臂,手掌紧紧拽住刘姓小伙的头发。导致他完全悬空离地一米多高。这时候,刘姓依然在声嘶力竭的怒骂着,两只手臂往头顶处乱挥乱舞。
  
  突然嘭的一声,那只手臂突然不见了!刘姓掉了下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张姓赶紧再次点燃蜡烛,上前扶起了伙伴。经过这一番折腾,这刘姓酒已经完全醒了。他穿上鞋子,抢过伙伴手里的电筒,仔仔细细的检查着被吐得一身花白的社公像。
  
  麻痹的!你看这里!刘姓指着社公像的一只手对张姓说。张姓转头望去,吓得差点说不出话来!原来,社公像原本两只手臂,都应该平直地搭在两只膝盖上 ,平摊开手掌,呈现坐姿的!而此刻,有一只手掌居然是紧紧捏在一起。呈握拳状。而且,拇指和食指处,有一撮头发!
  
  突然!刘姓做出了一个十分惊人的举动。啪嗒一声。社公像拽着他头发的那只泥手臂,被他硬生生的给掰断了!刘姓边骂边把手臂扔到了地上,碎成了好几截!还觉得不解恨,用一只脚使劲辗。这时候 ,蜡烛突然又灭了!刘姓手里拽着的手电还亮着!也就是这手电的亮光,两人同时看到,一个巨大的身影,晃悠着一只手臂。从他们身后,往社公庙外走去。
  
  张姓夺过刘姓手里的手电,拉着还在骂骂咧咧的刘姓,撒腿就往庙外跑!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一面土坯墙突然倒下,还没完全跑出庙外的刘姓,被巨大的冲击力砸倒在地上!张姓赶紧扶他起来,人虽然扶了起来,可是刘姓突然又开始惨叫!啊哟!啊哟!这时候,张姓才发现,刘姓的左臂不见了 !只有破碎的短袖口处,如涌泉般的血液喷流而出!显然,刚才的土墙倒塌,砸断了他的一只手臂
  
  后来故事的结局是,刘姓连夜被送医院抢救 ,好歹保住了一条命!村民在社公庙外的混合林里,找到了断了一只手臂的社公像。重新修缮了社公庙和社公像。但从此以后,除了每年一次的社公生日,做一次祭祀活动。再也无人敢接近那里。每每谈之色变。
  
  本来没这么长的故事,越写越想得更多。竟然快被我写成中篇故事了!
  
  不能失信于人,总算更完。累了一天了。累了。睡了。晚安大家。
  
  闽北鬼事之三公公————应热心朋友的要求,今天会为大家讲三公公的一个故事。随着三公公的乘鹤西去,关于老人家的许多传奇故事,也逐渐被人们遗忘。至于我自己,哪怕是绞尽脑汁。能想起的也是不多了,就算有那么一个两个还能记得的故事。多半也只是一个大概或片段。但昨晚细细想想,这个故事,还是可以大致整理一番,讲述给朋友们听的。
  
  三公公原本是陕西米脂人,是逃难来到福建闽北这个小山村,在这安家立业并终老一生。在这个频繁发生许多科学都无法解释诡异故事的小山村,三公公总是竭尽所能的帮助乡亲们。因此,在全村人心里,三公公的地位是崇高且无人能企及的。就连全村最大的官官村支书和村长,也无法望其项背。许多时候,连村支书,也会请三公公出来。说服村民支持一些不太被接受的村委决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