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1日星期二更新
3.难忘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如今,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是《生日歌》,是“过生日”唱的歌,还有什么“生日蛋糕”,“生日宴会”,“生日舞会”,“生日聚会”--“过生日”已成一种时髦--可是,你知道么,在很长时间里,有许多人是“不过”生日的。
记得1960年我刚入矿不久的时候,我和师傅谈“过生日”。谁知师傅竟奇怪地问:“过什么生日?俺那不兴!只有小孩子‘过 满月’,老太爷‘做大寿’,一般人哪好意思花钱过生日!省省吧。”我眨眨眼睛不吭声了。
其实,小时候我在家乡的时候,也是基本上“不过生日”的,要是“一不小心”记起来了,大家就说说笑笑口头上祝贺一下罢了。但逢“十”的“整生日”是要庆贺一下的。记得那是1952年,频临战事的国民经济尚未恢复,却又遇上严重的“春荒”。那年我虚龄十岁,几个月前就盼着过生日,因为我知道这次一定不会“空过”--到了这一天吃和穿都是要“上一个档次”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兴奋得一反往常睡懒觉的习惯,半夜三点钟就醒了,眼睁睁地等天亮。好不容易听到大人们起床的声音了,我也一骨辘爬了起来。母亲朝我笑道:“真是‘狗长尾巴’了,起这么早!”--在我家乡,人们戏称“过生日”为“狗长尾巴”。--我眼巴巴地等着母亲给我的“特殊待遇”,原来是一只熟鸡蛋、一身用旧长衫改制的中山装--我欣喜若狂,那只鸡蛋吃了半个小时,那身中山装让我在同学面前眩耀了好一阵子。
我过第二个整生日时已是有三年“矿龄”的矿工了,师傅说“这里不兴过生日”我也就没敢再吭。但我觉得真不过这个“整生日”实在对不起自已,可怎么庆祝这个对我个人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日 子呢?--嘿!干一件让自已最痛快的事情吧。什么事?脑筋一转:吃!--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十分紧张,能吃饱饭算是最“高级”的享受了,一般市民的“粮食计划”每月只有24斤,一天三顿只能吃八两,平均一顿二两六钱六--于是我“当机立断”,纪念二十 虚岁,我“奢侈”一次吧:一顿吃它二十两!于是我跑到食堂,一下子买了十个馒头(二两一个)三碗稀饭(一两一碗),狼吞虎咽地吃了个一干二净,这下子可吃饱了,摸摸自已的肚皮,很好受!(1997.)
在人生的这一条不知首尾的长廊中行进,他们一直在困窘和挫折之中,他们的周围都是血迹但他们直面人生的惨淡,正视淋漓的鲜血,一直奋然而前行,他们承担血的义务成仁就义。
各位文友,《煤魂》已经更新完毕,并早已出版,故不用再顶了。耿家强又开新帖
舞文弄墨;纯文学《文化随笔》,恭请大家支持
2014年07月02日星期三更新.
4.步行,真好
首先声明,本人并非屁股冒烟一族,但本人的臀下也常常带着轮子--此轮非彼轮,只是小小的自行车轮子也。可是由于这自行车太方便了,本人总想时时发挥它的作用,往往使得它“该转动时就转动,风风火火路上冲”--久而久之,本人的“足”也自以为珍贵起来,不喜与路面接触了。
但凡事都有个特殊情况。昨日晚上,本人有幸坐了一回“小车”,于是只好冷落一下我亲爱的自行车,把它放在单位的走廊过夜,以至今晨不得不有劳我这珍贵的足“亲自”与路面同甘共苦了。
通过一番“同甘共苦”,我却体味出“步行真好”这四个字--不过,我这“步行”不是悠悠地慢慢地散步,而是类似“竞走”式的阔步疾行,使这两条腿抬起来,使这两个胳膊甩起来--如此,则可产生一种美滋滋甜滋滋舒舒服服的滋味。
首先,这两条腿舒服。步行时,一伸一抬,舒舒服服长长地伸,随随便便高高地抬--请问,阁下坐在小车中或自行车上,能有此等自由吗?再就是这两只脚踏实。一起一落,自己的足的各个部位都调动起来,还带着自己的全身跟着行动,也确实有意思--不像坐小车骑自行车,你自己是离开地面靠“人家”把你带动起来的,哪有这么实在?还有,大步行走时你必须高高地挺起胸脯,进行长呼吸,这也太得意了--想想坐小车要“窝”在那小小的天地中,骑自行车需弯着腰扶着把,实在太辛苦了,哪有得意洋洋挺胸的兴致呀!
当然,步行还能接近和了解这花花世界,和一“点”一“点”的风景,而坐车或骑车往往是“走马观花”,看到的只是一“线”一“线”的风景--现在人们常用“风景线”一词,大约也是和常常坐车或骑车有关吧。
总之,我是一下子尝出步行美好的滋味来了。啊,步行--特别是豪迈地阔步疾行,真好!真正好!(1998.)
影响中国历史的周易是孔子的周易不是以前传说中的周文王的周易,
2014年07月03日星期四更新.
5.谁使彩弹孤山舞
随着“叭”“叭”“叭”的枪声响起,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彩弹飞舞在古老的大孤山的上空,给春意盎然的九里旅游开发区增添了热烈、绚丽和朝气。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九里区政协教育组的十几名男女委员,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位于大孤山下的“匹特搏彩弹射击场”参观视察。
“怎么叫这么一个异怪的名字?匹特搏!”进门我就开了口。
“‘匹特搏’是英语的音译,”九里区旅游局副局长刘继书向我解释道,“意为:彩球和彩弹的延伸--这起源于美国西部,农场主指挥工人伐树,用刀在该伐的树上砍道印子作标记,要跑来跑去,还要费力气,很不方便。七十年代时,有人想了个法子--用枪向该伐的树射出彩弹作标记--这可就省事多了。八十年代后期,美国特种部队中有人把这方法应用到军事训练上;接着,民间又有人以此为游戏。我国是1991年引进的。眼下,苏北只有我们一家,全中国也只有22家。”
我们开始“全副武装”起来:身着迷彩服,脚蹬军用鞋,头戴大头盔,手端“冲锋枪”(彩弹激发器),几乎是“全封闭”了。我们站立一排,听候命令--谁知道,当我稀里胡涂地拿大头盔时,就决定了我的“命运”--我拿的是蓝头盔,因此我成了“蓝军”的一员,那些拿红头盔的则是“红军”。这时,谁也不认识谁了,既不知道哪个是男,哪个是女;也不知道哪是老头哪是青年。
我和三个蓝军战士,四人一组,登数十级台阶上了大孤山,跨过小木桥,便进入了“战场”,看到“巷战”两个大字,我们又钻进了一片断壁残垣。我想,玩玩就玩玩吧,随便找了一个墙角,停住了脚步。谁知,不一会,“红军”来了,而且一下子就发现了我这个“敌人”。“叭”“叭”“叭”,随着枪声,无数彩弹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片红头盔,也不知是谁打的,当然也毫不客气地还击,可惜寡不敌众,我枪里的子弹打光了,可人家还是一个劲地向我射击!弄得我身中数弹,“血”流满身,遍体鳞伤,好凄惨喽!只好举手投降!
战斗结束了,大家纷纷拿下了头盔。我一看,咳,这些“红军战士”原来大都是些女同志,她们是“红色娘子军”呀!一位年轻的女委员笑着说:“对不起,我们不知道打的是你耿老师啊!”我忙笑道:“没什么,没什么!我是‘敌人’嘛,你要不打我,你就‘通敌’了。”
嘿,真有意思!玩这玩意,你不想参与也得参与了。
听介绍,这匹特搏彩弹射击场,是九里区领导决定,利用早先年已被开采的大孤山废山体,依山而建的。工程于去年9月16日开工,到今年1月26日,便赶在春节前对外开放了--前后只化了四个多月时间,真是快速度了。(199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4年07月04日星期五更新.
6. 破面盆现象
这件事发生在我家里--我家几口人,每天洗脸都用一只破面盆--三年前被摔坏,面盆边裂了两道大缝,我用胶布给它缠上,据然一时不漏水,于是凑合着用。谁知这一“凑合”就“凑合”了三年--是不是除此我家就没有别的面盆了?不是,我家光新面盆就有四五个,现都在阳台堆放着,上面已经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但大家都不愿用这些新盆,而是心安理得地用这个旧破面盆。
是不是我家正在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是,我家生活上的浪费比比皆是,再“艰苦”也“艰苦”不到舍不得用一个新面盆。
是不是不知道新面盆比破面盆好?也不是--因为,大凡来了客人,我们都是拿新面盆给人家用的--实在不好意思把那破面盆拿出来。
但客人走了以后,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用起了这个破面盆--连我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考虑来,考虑去,我才明白,这是习惯势力在作怪。
一是用惯了,对这个破面盆多多少少有“感情”了,而且毕竟还能凑合着用呢(如实在不能用,也就只好依依不舍地把它丢了)。
二是“敝帚自珍”--古人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都视着宝贝,特别珍视,何况我这里是一只破“面盆”!
我明白,这种“破面盆”现象不正常,这种“破面盆”心态是一种“变态”,可我(而且还有不少人和我一样)还是常常这么“变”--君不见一些人愿意化几十元去修一只破表,却不愿化同样的钱去买只新的!一些人即使买了新的,也用不习惯,总觉得不如旧的用起来顺手!
想一想,这是典型封关闭守的小农经济心态呀--容易满足,不求更新--有这种心态,这消费水平怎么能上去!这生产水平怎么能提高!这“内需”怎么能“扩大”,这“经济”怎么能“拉动”起来!
想一想,这种“敝帚自珍”的观念,这种“破面盆”心态,确实必须改变,新的生活必须开始,我家的这只“破面盆”必须狠狠地丢掉--不过,唉,说真的,我一时还是下不了这个“狠心”,再说吧......(1999.)
人生的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是自由的境界,同时又是道德的境界,是自由与道德融为一体的境界。从心所欲,自由;不逾矩,道德。两者完全融为一体。
2014年07月05日星期六更新.
7,.学会拒绝
近来,我一直感到非常委屈--因为我实在是一个“不喜欢喝酒的人”,但当我说这话的时候,人们(包括朋友、同事以及妻子、儿女)往往哈哈大笑,认为我在说谎,其根据是:“你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不喝酒贪杯的人,怎么会喝醉?”
叫我怎么解释呢?
我真的“不喜欢喝酒”,我觉得“酒味很苦”,我从来不“一个人”喝酒,妻子劝我喝点酒,我坚决不喝,就是证明。但我同别人一起喝酒的时候,确实常常喝醉,现在“总结”一下,其原因就是“不善于拒绝”,既不善于“拒绝别人”,也不善于“拒绝自己”。
不善于“拒绝别人”,觉得人家“请你喝酒”是“表示友情”,“给你敬酒”是“表示敬意”,我怎么好意思“拒绝”人家的“友情”和“敬意”呢,所谓“人逢知己千杯少”,为朋友“两肋插刀”都行,何况这两杯“苦酒”!喝吧。接着便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得“回敬人家”,“打一圈”,可是“酒过三巡”,就“差不多了”,就“兴奋”得“来者不拒”,就忘了自己“多大岁数,能喝多少”,孬好“掀点高潮”,就“忘了场合”“信口开河”--醉了。
不善于“拒绝自己”,一喝酒,我这灵魂就分成了两半儿,这一半说:“今天不多喝,多喝既伤自己的身体,又在别人面前失态,被人笑话。”那一半说:“喝点没关系,那天喝一斤多都没事,今天不会醉的。”于是,这一半被那一半俘虏了,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叫“自己不当自己的家”,“八老爷不当家,九(酒)老爷当家”。
为感谢人家的“友情”和“敬意”,不喝点酒是不行的,但不能喝醉--很多人会“耍滑”,一杯酒只抿一点点,酒杯“底朝天”,也还是只抿一点点。我不会,也不愿这样,总觉得这样“不潇洒”“没意思”,于是,“很实诚”,一来二去,就醉了--这醉,其实是自己造成的。
不会拒绝,就“控制不了自己”,就会“放荡不羁”,就会犯“自由主义”,也就是说:掌握不了“分寸”--这是“重感情”、“胆汁质”气质的人(富有精力,情绪兴奋性高而强烈,对事物反映快而外倾),特别是我等“文人”“骚客”应常常注意的。
喝酒如此,干其它事情也是如此,人生的许多挫折和错误,也往往因此而起呢--比如,你不会拒绝别人,也许就不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甚至不会拒绝别人拉你“下水”犯罪;你不会拒绝自己,也许就不会拒绝自己的坏习惯,甚至自己的坏念头--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呀!
现在看来,孔夫子确实是教育文人的“高手”,他老人家关于“中庸之道”的学说实在厉害,因为这“中庸”就是教我等掌握“分寸”的--我当然想掌握“分寸”,可掌握这“分寸”却也是不容易呢。
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拒绝”--该摇头时一定摇头,该拒绝时一定拒绝。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