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拙劣的拼贴画——观韩寒的《后会无期》

  放映厅灯亮了,电影结束,随着人流默默走出来。

  是的,我在寻思韩寒这部《后会无期》拍给谁看的?80后还是90后?努力回忆100分钟的观影,前座是一对年轻情侣,男生肆无忌惮地大声笑了好几次,后排一个小男孩说个没玩没了。很少像个木头人,坐在黑暗里这么久,似乎也大笑了一次,在别人没有笑的时候,惹得前排女生掉头注意,她以为身后是个怪异的女人。大概也眼湿了几十秒,在钟汉良扮演的阿吕说起亡妻时,这得仰赖导演的煽情功夫和我个人隐秘的“刺点”。阿吕深情述说过后半秒钟,又有笑声传来,江河在小车飞驰中将印着阿吕亡妻的头盔摔坏了。

  一部电影,“该笑时”无感,“不该哭时”动容,也许验证了我跟“他们”的不同。他们中,一定有韩寒的拥趸,读他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欣赏他作为赛车手的牛逼。而我,则以八卦眼去看他,零星读了一点文字(究竟韩寒还是韩寒团队的作品,我不关心),看他与陈丹青的对话,也擦边了解点他与徐静蕾或王珞丹的“坊间韵事”。尽管家里有个彻底的“倒韩派”,我仍旧以中立态度静观。换言之,我的本心是冲着《后会无期》这部作品走进影院,不在意背后班底是个人导演还是“集体导演”。

  没看电影前,在微信里看好事者贴图宣传,袁泉的头像下一行:喜欢就会放肆,爱就是克制。或者,王珞丹揽镜自照:我从小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陈柏霖眯眼迷思,“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这些话透着小小精明,照应当下世界,刻薄的戏谑中藏着一息冷峻。就是这些略有刀刃锋利感的话,才让我乖乖去买票。

  回到《后会无期》本身,观完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此前那些令我略生好感的精明句子,转瞬变成电影中无数的硬伤,冲淡故事的内蕴使之变得轻佻而单薄。酒桌上,微信微博中,周立波嘴里,“段子”像疯狂的霉菌日夜发酵来势汹汹。转至电影,冯小刚作为运用段子的始作俑者,做了不好的表率,而“韩寒”也以《后会无期》无聊地握紧了这根接力棒。这使我重新思考“电影”的意义以及国人走进影院的心理预期。一百多分钟中,如果段子的数量不够,笑点不频仍,很多人是会骂娘的。看时笑哈哈转身全忘掉,这样的电影堆起是厚叠叠的票房,却跟电影的意义毫无关系。

  《后会无期》的个人观感,让我无法信服豆瓣7.5分,甚至对中国观众的审美杞人忧天。应该说这部电影还是部分呈现了恶劣的当下,然而人物刻画的单薄和现实反省的欠缺最终将它变成一幅“俗世拙劣的拼贴画”。故事的内里,涉及了很多沉重话题,比如个人的故乡归属感、恶俗的成功学、爱情中的彼此戕害之等等。可是,到了韩寒手中,任一可成为台上的“主角”却都变成一个个“跑龙套”。只能说,韩寒看到了人世中的问题,却乏力剖析和解决,或者引导观众走入一个深部的空间,面对自身发难。韩寒力图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却逃不了七拼八凑的结局。这是很多人诟病其“几乎不懂编剧”的主因,这一创伤完全不能仰仗王珞丹、陈柏霖和袁泉一帮名角弥合。

  魏德圣等到四十岁才出处女作《海角七号》,至今依然好评如潮。人们记得代办邮差阿嘉的怅惘,其扮演者范逸臣的唱功,难忘田中千绘演的“友子”。跟《后会无期》一样,也是年轻人的故事,梦想和爱,或是对人生的深思,故事讲得流畅,内涵挖得深邃。然而,看完韩寒的处女作,倘若提纲挈领的话,还得回到早先微信好事者的宣传的那几张图片。精思妙想的几句话,对坏的现实作出明目张胆的呼应,此外就剩下袁泉凹陷澄澈的双眸,或是文艺路线狠烈的王珞丹纤细的背影。

  一部不成功的处女作不足以打压韩寒立志转行的勇气,但或许可以提醒他不妨从魏德圣那里取取经。如何从年轻人的角度去深思年轻人的困境,如何在启镜前做足功课想清楚电影表达的最终旨意,如何把故事转变为现实的真正寓言,都该是韩寒导演日后的问题。私以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定不是靠几个名演员的成全,或是导演背后多重身份的光环。一部好电影,撇开话题新旧、编剧优劣或班底高下,最起码可以说清楚人性或现实中我们所遭遇的一种问题。

  国内的一线女星、港台的新锐艺人、享有国际声誉的贾樟柯,文艺味十足的歌者朴树,都在显示《后会无期》的制作方招兵买马的大本事。可是,他们并未使自己成为电影的活力因子,保证电影最好的完成度。电影里,袁泉只是袁泉而非刘莺莺,贾樟柯的几分钟更将其贬为“一个说段子的人”,徒添低俗的搞笑。

  能够看到年轻人在急转直下的现实前遭遇的种种麻烦,却不能用镜头扎入地深一些猛一点,这是《后会无期》最大的病症。因此说,我对此片中意的就剩下电影开始东极岛的几个镜头,一个傻蛋儿穿行于漫天的绿色中,一下子就抓到人心,让我想起台湾,想起早年的侯孝贤。这只充斥画外音的几分钟镜头,彰显的却是《后会无期》最大的精华。

  @淘书生 1楼 2014-07-31 08:05:38
  没有看过这部片子,其实,俺对国产片是怀有很大戒备的,一般 不会浪费时间去跟风新片。总是习惯于沉淀一两年,感觉值得看再去看。不是俺时间金贵,实在害怕被恶心到。
  楼主的影评,在俺看来是“极好的”,片里片外涉及很丰富,赞一个!
  -----------------------------
  谢谢喜欢。有时贸然走进影院,回家就抱怨浪费时间。但今年好在国内电影,总算有《白日焰火》和《归来》,多少还是电影、
  @关粉儿 7楼 2014-07-31 12:07:09
  《后会无期》的个人观感,让我无法信服豆瓣7.5分
  -----
  前阵子更离谱,8分多呢
  -----------------------------
  @郑午然 9楼 2014-07-31 12:28:38
  韩寒与该片的关系,就是明星代言人与某一件产品的关系。产品质量好坏,与厂商有关,与代言人无关。:)
  -----------------------------
  我说了,对于这作品的真实创作者,我不关心。我关心在作品本身的成败。因为,这个国家,潜规则脏规则太多,没心思去理会。
  去豆瓣读书新书介绍,好像韩寒又有新书出版,所以有人说方舟子捣毁韩寒的结局并不是让他停下“创作”的脚步。
  作为一个习惯严肃作品的普通读者,我一点不关心韩寒背后的事。我进影院,看《后会无期》,是想看看现在年轻人到底喜欢什么,顺便测试一下是否自己是否已被赶出“年轻人”之行列。结果,还真是的,我味同嚼蜡。
  有朋友劝我去看郭敬明的《小时代》,并说我看完估计更是哑口无言。说实话,这个世界我是越来越不懂了,应该说“钱”已经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巨大化了。听说郭敬明电影中的“拜金”是重头戏。我也在网上的八卦中,看到说时装换了多少套……电影在他们的手下,变异成什么怪物,可想而知了。
  再者,我跟朋友说,特别让我伤心的是,孩子们都在读郭敬明,都在喜欢郭敬明,读韩寒,喜欢韩寒。追风之下,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变坏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这个责任让他们背负,是否也太过了?我曾说,这个国家,整体人群中审慎主义者占比太小,似乎跟地球上其他的任何国家都不好比。
  骨子里,我特别希望他们能拍出一部真正的“电影”。诚然,我不是不能忍受瑕疵和败笔的作品,如果它本身还是一件“作品”。
  反过来想,其实我们的电影、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都是在回应这个无比物质而浮躁的社会。年轻人,思想塑形未竣,太容易入染缸而不知黑。可是,谁又愿意站出来,伸出援手?有人说郭敬明太精明,太懂年轻男孩女孩的“理想”了,所以才有了小时代一二三。自己行恶也罢,如果以枭雄自居,大肆“招兵买马”,那就万恶不赦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