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时光流逝
这个自称“小玉”的小姑娘,虽然当时年龄小,她却是我的太奶,我父亲的奶奶,和过去的小玉长得一模一样。
在我们这些家传手艺里面,有替死者收魂这一项,就跟之前我太爷收萧初九魂魄的方法差不多。
眼前的小玉,让我高祖父怀疑当年小玉死后被我太爷偷着收了魂魄。我高祖父心里可能清楚如今这个“小玉”是怎么回事,可他一直跟谁都没说过。
据我奶奶推测,小玉的魂魄被我太爷收了以后一直带在身上,我太爷大江南北闯荡这么多年,可能从别的高人那里学来一些旁门左道,后来用“圆真术”给某个孕妇肚子里的胎儿看过男女以后,见孕妇怀的是女孩儿,就把小玉的魂魄打进了孕妇体内,直到小玉长大成人,我太爷再次找到当年那个孕妇,把小玉带了回来。
我奶奶这种推测,看似有些天马行空,却不是无稽之谈,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就曾遇到过类似的一件怪事。
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解放,三年内战期间,我们家乡几百里外的一对夫妇慕名来找我奶奶,当时这对夫妇身边还带着一个三四岁大的小女孩儿,问题就出在这女孩儿身上。
夫妇对我奶奶说,自打他们这孩子一生下来就不会哭,三岁时还不会说话,他们一开始以为女孩儿是个哑巴。
当时,国共战事正烈,全国各地狼烟烽起、兵荒马乱,老百姓的日子水深火热。
这对夫妇家里五六个孩子,眼看养不活这么多,夫妇两个就商量着把这个哑巴女孩儿送人,可就在这时候,女孩儿突然开口说话了,不过,竟然是外地口音,女孩儿央求这对夫妇不要把自己送人。
三年都没见女孩吱过一声儿,这时候突然开口说话,还是外地口音,夫妇两个吓坏了,以为女孩给野鬼附了身,也不敢再送人了,带着女孩四处找人看,不过,找的那些人也都没看个出啥结果。后来经人介绍,夫妇两个这才找到了我奶奶。
我奶奶给女孩儿看了以后,也没啥发现,女孩很正常,也很健康,于是我奶奶就试着问女孩,你是哪里人,叫个啥?
女孩看着我奶奶犹豫半天才开口,一开口,果然是外地口音,说的像是四川话,女孩儿说自己叫何归娣,泸州人,跟她母亲一起乘船过江时,掉进了江里,醒来以后就到了这里。
听女孩儿这么说,我奶奶想了想,对夫妇两个说,“没事儿,你们家这妮子投胎的时候没喝孟婆汤,还记着上辈子的事儿呢,她这时候还小,等长大就忘了,这妮子是观音菩萨见你俩心好,送你俩的,回家好好养着吧,别再送人了。”说完,我奶奶给了夫妇两个一块金疙瘩,让他们好好养孩子。
夫妇两个对奶奶千恩万谢,带着女孩儿回家了。
其实我奶奶这番话,是在哄他们夫妻两个,女孩儿这种现象,她还真说不清楚。
这种现象,绝对不是天马行空,真的确有其事,不光在咱中国,在外国也出现过,再多的例子我就不再枚举了,将来要是有机会,我会特别介绍的。
按照科学的解释来说,这是死者生前弥留的生物电波影响了孩子的大脑,这种生物电波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而且会越来越弱,等电波彻底消失以后,孩子就会恢复正常。不过,这种科学解释经不起推敲,就拿这小女孩儿来说,女孩生前是四川人,她的生物电波能跑这么远吗,千里迢迢跑我们河南来影响一个小女孩,不太可能吧,而且这种人一般都活不长,我奶奶遇到的这个女孩,后来听说,长到十六岁便死了,这又怎么解释呢?
其实这世上有很多事,就连我们这些人也是解释不清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帮人驱邪避厄,劝人向善。
说到这里,必须插一嘴了,前两天在天涯上,有个朋友写了一个大长篇,就我写的这些事儿,提出好几个问题,那些问题几乎针针见血,说我写的这些经历在很多细节上不能自圆其说,我只是看了看,没回复,为什么呢,如果这些经历我真能面面俱到、自圆其说,那我们家这些经历,真就是我自己天马行空编出来的了,只有编出来的故事才能前后呼应、面面俱到、自圆其说。例如,那位朋友问,鱼群是怎么把船底啃漏的,我怎么知道是怎么啃漏的?我奶奶就是这么跟我讲的,那时候我还小,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也没去想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自己绝对不会质疑我家这些长辈,我相信他们确实经历过。
言归正传。
要说起来,我这位太奶的身世真的很奇怪,谁也不知道她是我太爷从什么地方带来的,我太奶呢,自己从来不说自己的身世,问多了,就说自己是我太爷花大价钱从她父母手里买来的,问她家住哪里,她回答说,山里,问她姓什么,没姓,就叫小玉。
据我奶奶说,我这位太奶的口音,跟我高祖母很近似,过去那个小玉和我高祖母一样,也是开封尉氏县人。
还有一点,这个小玉一进门就对我高祖父夫妇特别亲热,就像早就认识我高祖父和我高祖母一样,对我太爷更是没得说,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无论怎么看,都像是当年的小玉复活了。
我这位太奶究竟是怎样一个来历,是不是我太爷收了当年小玉的魂魄,又用什么旁门左道让小玉魂魄投胎转世,谁也说不清楚,这是一个迷,我们家的迷,或许谜底只有我太爷和我太奶知道,但他们谁也不说。从我奶奶到我父亲,他们一直把这个迷又留给了我,我天生愚钝,直到现在也想不明白,有时候我会自我催眠的说,是我太爷在尉氏县一带遇到一个和小玉长相酷似的女孩儿,花钱买来以后,又让她改了名字叫“小玉”,提前交代她啥能说啥不能说,冒充小玉,用她来弥补我高祖父和高祖母对当年小玉的遗憾。不过,这个自我催眠的说法也有点儿牵强,到底是怎么回事,至少我不想再追究了。
言归正传。我太爷带着小玉回家没几天,我太爷就跟我高祖父提出和小玉成亲,我高祖父不同意,一来因为小玉身世太蹊跷;二来,两个人年龄相差太大,差着二十几岁呢。
我高祖母怕这个小玉再做出当年的傻事,黑下脸对我高祖父说,你还比我大十几岁呢。我高祖父登时哑口无言,不过,我高祖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还是不同意。
就这么,一直拖了一年多,直到小玉怀孕,我高祖父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给我太爷和小玉成了亲。
亲事办的很隆重,街坊邻里亲戚朋友,能请到的都请来了,不说那些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光我太爷的朋友就来了近百号人。整个三王庄上下都沸腾了起来,大家伙儿在一起热闹了好几天。
至此,我太爷的一颗浪子心,终于尘埃落定。
几个月后,时间来到了公元1907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年。这一年,我太爷四十岁,我高祖父八十岁,我高祖母六十二岁,我太奶十八岁。
同年九月,我爷爷出生,我高祖母给他取名刘继宗,字广宇。
这是一件大喜事,特别对我高祖父来说,因为我太爷年轻时整天不着家,我高祖父认为他也会像自己师傅王守道一样,临闭眼也见不到孙子一面。
我爷爷的出生,让我高祖父喜出望外,也了他一桩心事。
等到我爷爷满月的时候,我高祖父抱着他来到王守道坟前,八十岁的老人像个孩子似的,对着坟头又笑又哭,“师傅师傅,你瞧瞧,徒弟有孙子咧,你有重孙咧,你瞧瞧呗……”
然而,谁也没想到,半年后,这股子高兴劲儿荡然无存,很快发现我爷爷身体有问题,左脚大,右脚小,好像右脚打生下来就没长过,找郎中一看,郎中说我爷爷这只脚自打生下来就瘫了,长大后不能走路。一时间,愁云惨雾笼罩在了我们全家每个人头顶。
我高祖父就开始数落我太爷,说太爷这辈子造孽太多,报应在了我爷爷身上,我太爷每次听我高祖父数落都是低头不语,心里想着和我太奶再生一个,可是,我太奶那肚子再没怀上过。
三年后,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庚戌年。我爷爷三岁,别人家三岁的孩子都已经撒开脚丫子满街跑了,可我爷爷只能让我太奶抱着,那右脚倒是长大了一点儿,但是想走路还是不可能的。
又三年后,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年,我爷爷六岁,这一年,我太爷给我爷爷做了副小拐杖,开始教我爷爷走路。
六岁的瘫痪儿学走路,期间的艰辛,恐怕没几个人能够想得到。为了教我爷爷用拐杖走路,我太爷几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花在了他身上。我太爷这么做,在很多人看来,就像在为他自己的过去赎罪。
又一个三年后,公元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年。我爷爷九岁,在我太爷不离不弃的教导下,终于可以拄着双拐走路了。
不过,因为我爷爷的身体,我高祖父常常叹息,说师傅王守道教给他的这些手艺,到我太爷这一代就算是失传了,对不起自己的师傅。
我爷爷的身体按照我们行里的人来说,叫做“五阳不全”,五阳就是双手双脚和头部,五阳不全的人,不能学这个,这和那些风水算命的还不太一样。
我太爷跟我高祖父说,爹你放心吧,我会有办法把这些东西传下去。
时间,很快来到了公元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年。这一年,我太爷五十一岁,我高祖父九十一岁,我高祖母七十三岁,我太奶二十九岁,我爷爷十一岁。
这时候,我高祖父还在三王庄打更,九十一岁的老人,身体还很是硬朗,只是喊那些说辞的时候,底气明显不足了,声音也苍老了很多。
我太爷呢,自打和我太奶成亲以后,就在黄河里老老实实打渔为生,昔日的屠龙大侠,如今也已经老矣,再伟大的英雄也挡不住岁月的蹉跎。不过,他的日子过得倒是安安稳稳开开心心,有心爱的小玉陪着,有慈祥的父母疼着,有可爱的孩子缠着,夫复何求?
人活着图了个啥?不就图个安安稳稳开开心心,谁愿意整天过那种打打杀杀、刀尖舔血、朝不保夕的生活。
前些年,我太爷跟王草鱼合伙买了条大渔船,又雇了好几个人,日子过的很不错。
这里必须补充一下,之前因为小玉的来历和身份不明,和小玉成亲没多久,我太爷就让小玉认王小锦的父亲王大河做了干爹,并且跟着王大河姓王,大名王小玉。虽然我太奶的年龄给王大河做孙女都绰绰有余了,不过王大河挺高兴,两家人依旧像王小锦活着的时候一样,亲密无间、礼尚往来。逢年过节走亲戚,我太爷会带着我太奶拿上礼品到王大河家看望老丈人和丈母娘,这也算是皆大欢喜。
同年夏,有这么一天,打北边山里来了个人,这人年龄和我太爷相仿,也是五十岁左右,这人姓白,叫白月山。
白月山一进我高祖父家的大门,就喊着要我高祖父救命,说他的侄儿出事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寡妇红衣
这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我太爷打渔船上收工,刚进家门,就听到院里有人喊叫,赶忙走了出来。
就见院子里站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老头儿,老头儿一脸风尘仆仆,头上戴着顶破草帽,身上衣服补丁摞补丁,穿的挺寒碜。
我太爷见多识广,一看老头儿这身打扮就知道,打山沟儿里来的,看那着急的样儿,家里指定出啥邪乎事儿了。
老头儿看到我太爷就问,“这老哥,皱是宣义师傅?”
我太爷微微一笑:“那是我爹,在屋里睡着呢。”
我太爷说着,把老头儿引进了屋。
这时候,我高祖父本来是睡着的,听到外面有人喊,就从床上起来了,刚穿好衣服从里屋出来,我太爷正好把老头儿引进屋里,我太爷赶忙给老头介绍。
老头儿一看我高祖父,脸上犹豫了一下。
我高祖父没察觉,问老头儿找他啥事儿。
老头此刻跟刚进门时判若两人,也不着急了,看着我高祖父支吾起来,显得很为难。
这时候,我太奶把饭菜端到了饭桌上,喊我高祖父和我太爷吃饭。
我太爷很客气地问老头儿吃饭了没有,老头看看桌上的饭菜抿了抿嘴,我太爷赶忙让我太奶给老头盛了一碗。
这老头儿估计来时只顾着赶路,看样子一天都没吃东西,一口气喝了五碗玉米粥,吃了三张大烙饼。见老头儿这饭量,我太爷心里都冒汗,他就够能吃了,这老头儿比他还能吃。
吃过饭,我高祖父又就问老头儿,是不是家里出啥邪乎事儿了,这时候我高祖母、我太爷、我太奶、我爷爷全都围坐在旁边看着他。
众目睽睽之下,老头儿显得很拘谨,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哪儿了,逐个儿给我高祖父全家相了会儿面以后,喉结动了动,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我高祖母见状从凳子上站起身,让我太奶扶她回房休息,我太奶会意,扶着我高祖母、领着我爷爷进了里屋。
堂屋里,剩下我高祖父、我太爷和老头儿三个。
我太爷对老头儿说道:“老哥有啥话尽管说吧,要是有些话不好让外人听去,我们爷俩儿听了以后不跟别人说就是了。”
老头儿忙摆手:“不是不是,俺不是这个意思。”说着,老头儿看了看我高祖父,“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俺怕他爬不得山路。”
“哦”我太爷一听就明白了,这老哥指定住在深山沟里,跟他过去还得爬山,我高祖父这么大年龄,走平路还可以,爬山确实有点儿困难,要是雇人用滑竿儿抬着,就老头儿这穷样儿,估计付不起滑竿儿钱。
自打我太爷和我太奶成亲以后,这么多年来,因为家里有我高祖父在那里站在,我太爷几乎没帮人做过这种事,都是我高祖父出手的。久而久之,很多外乡人只知道三王庄有个宣义师傅,却淡忘了他这个“屠龙大侠”的存在,这对于我太爷来说,是挺悲哀的。
我高祖父这时候说话了,“么事么事,俺走不了山路,俺孩儿去也一样,你说吧,啥事儿。”
老头儿听我高祖父这么说,看了看我太爷,问道:“这老哥……你、你也会?”
听老头儿这话,我太爷呵哧一声笑了。我太爷心说,废话,来我们三王庄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
我太爷对老头儿说,“小时候我爹教过我一点儿,你赶紧说吧,到底啥事儿。”
老头儿狐疑地看了看我太爷,这才说了起来。
这老头儿姓白,名月山,家住在北边儿山里的拴马庄。
这个“拴马庄”名字的来历不详,在当时是一个只有十几户的小村落,四面环山,山上有条溪流自北向南打村西头儿经过。
拴马庄里,有个二十七八岁的寡妇,姓张,村里人都管她叫张寡妇,张寡妇的男人在五年前得病死了,家里没有老人也没有孩子,男人死后就剩张寡妇一个。
山里人娶媳妇儿不容易,张寡妇是她男人从山外带来的,长相不错,在她男人没死之前,村里就有几个光棍汉惦记着她。男人死后,正中几个光棍汉下怀,几个人请媒婆轮番到张寡妇家说媒,不过张寡妇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死活就是不同意,年纪轻轻就这么守着寡。
俗话说的好,寡妇门前是非多。
半年前的一天夜里,从张寡妇家里突然传出张寡妇的嚎叫声,声音还挺大,听见的村民心里很清楚,这是哪个色胆包天的光棍汉摸到了张寡妇家里,正在祸害张寡妇。不过,听见的那些村民谁也没前去阻止,感觉她这是自找的,谁叫她年纪轻轻守寡,眼馋村里这些光棍汉。
这位“问添衣”朋友,你这个留言,我不得不回复,我们家祖上几代人,做这种事,一分钱没要过,不过,现在我基本上不想再做了,前几天给人做了一个小法事,那是我好朋友带来的,真的没办法才做的。那些打着我的名义收费的,跟我本人无关。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自打那天起,村里人隔三差五就能听见张寡妇在家里嚎叫,有时候甚至在白天也能听见。
过了没多久,张寡妇就疯了,整天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村里村外乱跑乱叫,就这样儿,还是经常有人把她拖到背人的地方可劲儿欺负。
在张寡妇没疯之前,有事没事喜欢哼几句山歌,疯了以后,在不跑不叫的时候,嘴里就一直反复唱着那么几句:“山外的妹妹,山里郎,隔着山梁两两望,妹妹喊郎快来看,快看妹的红衣裳……”一边唱,还一边哭,看着挺可怜的。
有这么一天,张寡妇又被人欺负了,好像是被人拖到山梁上欺负的,张寡妇的嚎叫声,一声声回荡在山谷里,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等嚎叫声停了没多久,有村民在谷底发现了张寡妇的尸体,好像是从上梁山摔下来的,尸体已经摔的血肉模糊,要不是身上那件红衣裳,根本看出那堆稀烂的肉饼是个人……
因为张寡妇在村里没有朋友也没有亲戚,没人给她收尸,就那么在山谷里晾着。对于张寡妇的死,村里人显然很麻木,谁也没去追究是她自己跳下来的,还是有人把她推下来的,不但如此,村里有些娘们儿还骂她死得好,谁叫她不正经,整天偷汉子。
第二天,有村民发现张寡妇那堆烂肉没了,就剩下那件红衣裳,衣裳上面也不知道给什么野兽抓挠的净是破洞,村里人猜测,张寡妇的尸体可能在夜里给狼群分吃了。
就在张寡妇死后第七天,村里开始发生怪事儿,先是村里的狗在一夜之间全不见了,后来跟着死牲口,晚上还活蹦乱跳的牲口,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直挺挺死在了圈(juan第四声)里,要说是给野兽咬死的,身上却没一点儿伤,眼睛红红的,眼角还有泪痕,像是给什么东西吓死的。
半个月后,村里的牲口不再死了,村里年龄最大的那个老光棍,周瘸子疯了。
周瘸子五十多岁,除了种地还给人剃头,就因为瘸,一直没讨着媳妇儿。
周瘸子疯了以后,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件红衣裳,整天穿身上,满村子乱跑。
有这么一天,周瘸子穿着红衣裳,手里拿着剃刀,嘴里娇声娇气唱着:“山外的妹妹,山里郎,隔着山梁两两望,妹妹喊郎快来看,快看妹的红衣裳……”
唱着歌儿,拿着剃刀,一瘸一拐来到村头几个唠嗑的娘们儿跟前,冲着几个娘们儿嘿嘿一笑,猛地把裤子脱下,一只手揪住自己腿叉上的家伙儿,一只手摁下剃刀,刺啦刺啦几下,把自己的家伙儿血淋淋的割了下来,几个唠嗑的娘们儿当场吓昏两个,其他几个哭爹叫娘的跑开了。
等村里男人听说赶来以后,周瘸子不见了,第二天傍晚,有人在张寡妇跌落的地方发现一滩烂肉,在烂肉上面,有件红衣裳……
有人说,那堆烂肉就是周瘸子,村里有些人害了怕,咋这么巧呢,周瘸子也穿着红衣裳摔在了那地方。
周瘸子的事过去不到半个月,村里的羊倌儿又疯了,羊倌儿四十岁出头,也是个光棍汉。
羊倌儿疯了以后,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件红衣裳,穿着红衣裳唱着那首歌,把羊群里那只领头羊拿来当马骑,那领头养当然不让他骑,最后把领头羊惹毛了,驮着他胡跑乱撞,一不小心,人和羊一起摔下了山崖。羊倌儿和领头羊分别摔得稀巴烂,在那些烂肉上,依旧有件红衣裳。
羊倌儿的事儿发生以后,村里人全都害了怕,特别是那些欺负过张寡妇的男人,一个个都猫在家里不敢出门,就这样,该来的还是躲不过,很快又疯了一个,这个倒不是光棍汉,家里有老婆孩子,三十多岁,疯了没几天,也莫名其妙从山梁上跌了下来,在他那堆稀烂的肉上,还是有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红衣裳!
这一下,村里人彻底害了怕,纷纷打起铺盖卷儿逃荒似的往山外逃,有亲戚的找亲戚,没亲戚的出门要饭。
有道是,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这个叫白月山的老头儿,家里都是本分人,家里几个男人都没欺负过张寡妇。见别人家都往山外跑,几个男人倒没什么,白月山的老伴儿沉不住气了,就跟白月山商量,“村儿里人都跑了,咱也跑吧。”
这时候,距离张寡妇死那天,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
白月山对老伴儿说,“咱跑啥,咱家又没做亏心事,眼看福根儿他媳妇儿就快生咧,你叫她生路上呀,再说田里的麦子也快熟了,人跑了,麦子咋办,不要啦!”
就这么的,老白家和另一户老王家,这两家人都没跑。不过说也奇怪,这两家人还真没出啥事儿。
半个月后,老白家和老王家安安生生收了麦子,老白家就等着福根儿他媳妇肚子里的孩子出世了。老王家呢,见村里人都跑光了,他们地里那些麦子就要炸在地里了,觉得可惜,就带着全家老小去收割其他人家地里的麦子。
老王家有个小孙子,四五岁大,还不算懂事儿,大人在地里收麦子,他就在地头跑着玩儿。
生活在山里的朋友肯定都很清楚,山里的地都是梯田,一级一级一片儿一片儿的,这小孙子在地头儿跑着跑着,一脑袋从地头儿栽了下去,下面不算高,也是麦地,那些大人忙着收麦子也没看见他,这孩子呢,也没哭,等他从下面的麦田爬回地头儿的时候,身上,居然披着件殷红似血的红衣裳……
(看清楚下面这些话,因为帮人收费,我亲弟弟疯了,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因为帮人收费,我最好的朋友死了,我现在还活在自责当中!!谁知道我心里的苦!!!)
血淋淋的教训,帮人我还敢收费吗?为啥要我把这手艺断了?因为它没给我带来一点儿好处,它伤害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