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捉鬼人,说一说祖上几代人和我的真实经历。

  那些负责调查纵火的官差还发现,大火过后,梁府除了烧死的那八个人以外,梁德仁的儿子梁童生,女儿梁秀秀,包括梁府管家、做饭的老妈子,还有一个丫鬟和一个家丁,居然集体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就导致了整个案件变得扑朔迷离。
  要说是那些村里人放的火,有点儿说不过去,放这么大的火,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成事儿的,要是人多了呢,心就不会那么齐,总会有人因为害怕、胆怯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走漏出风声,甚至露出蛛丝马迹,但是县衙官差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查了一个多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更别说什么蛛丝马迹。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不是这些村民合伙干的,再者说,这些老实巴交的村民没这种杀人放火的胆量。
  要说有胆量的,那就是土匪响马了,不过要说是土匪响马放的火,也不大可能,这村子距离县城很近,那些土匪响马还没嚣张到在县太爷眼皮子低下犯事儿的,再说那些土匪响马一般只图钱财,不会赶尽杀绝,他们要是真这么做了,就等于在杀鸡取卵,自己把自己的财路断绝了。
  以上两个方面都排除以后,就剩下内贼作案了,也就是说,这火是梁府里的人自己放的。
  梁德仁的一双儿女可以排除在外,相信他们自己不会烧自己的房子,更不会烧死自己的父母。最后的嫌疑人,就落在了失踪的管家、老妈子、丫鬟和那个家丁身上,官差怀疑这些下人串通勾结在一起,放火之后,又绑架了梁德仁这双儿女,搞了个集体大逃亡。
  至于这些下人放火、绑架的动机,县衙暂时没考虑,先把几个人抓到,审了再说。
  就在县衙准备对梁府这几个下人发榜通缉的时候,梁府失踪的那个家丁返回了村子,县衙得到消息以后,派出几名得力捕快,第一时间逮住了那个家丁,押回县衙一审才知道。
  梁德仁的儿子梁童生根本没有失踪,在梁府失火之前,梁童生带着这个家丁到原阳县进货去了,也就是给米店进大米。原阳大米,据说在东汉时期,已经是宫廷专用米,质量和口感没的说。梁童生去的时候呢,刚好是新米收仓的季节。
  话说回来,这个梁德仁虽说在他们村子里算是一霸,但是还不算是黑心商人,买卖的米面不但价钱公道,还都是上等品,深受县城里的老百姓欢迎。
  言归正传。到原阳县进大米,这是梁童生生平第一次干正经事儿,也是第一次拿这么多钱出门,结果人还没到黄河边儿,在黄河南岸一个叫雁鸣湖的地方停了下来,因为那里不但风景宜人,过去更是以美食和烟花柳巷闻名。
  梁童生拿着进米的钱在那里厮混了两个多月,不但把钱花光了,还欠了人家一屁股花债,最后被一家青楼的老鸨子扣在那里,让这家丁回家拿钱赎人。
  至于梁府上的大火,这家丁和梁童生根本就不知道。
  到这儿,这家丁和梁童生的嫌疑算是排除了,县衙开始着手追缉失踪的管家、老妈子和那个丫鬟,同时寻找梁德仁女儿梁秀秀的下落。
  (今天就这么多了,谢谢各位朋友顶贴。有些时候,有些东西,你要是不解释吧,就有人一直揪着不放。我的年龄是,七零后靠后一点,不是七十后,还有那一斤等于多少两的问题,你知道古时候一斤等于十六两,不代表我也知道一斤等于十六两,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奶奶给我讲这些的时候,她会刻意告诉我,孩儿啊,记住,古时候一斤等于十六两,会吗?一斤等于多少两,真的那么重要吗?可以说,我现在越写越谨慎,缩手缩脚,写我们家这些的经历,我现在不得不去查资料,为啥呢,就怕出错,就怕出现这种一斤等于十六两的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