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说。。。lz好像入宫了半年了。最后答应的更新太监很久了。今天出宫一游,顺便补上,嘿嘿。关键当时真的不想写了,鞠躬道歉。 八个短点的,有点诡异,至今悬案,包涵包涵。 ================================================================== * 随风而逝 * 2004年10月10日晚9点02分,一个111报警电话被接入奥克兰紧急情况呼叫中心。 报警者名叫伊莲娜.亚瑟(Iraena Asher)25岁,是一名学生和兼职模特。她告诉接线警员,自己现在位于奥克兰西海岸的皮哈(Piha),好像应该是受邀请参加一个派对。但是她感觉记忆很模糊。 她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曾被下药迷晕,并且发现自己受到了性侵。她描述自己才从当地一幢房子里逃出来,找到路边的公用电话报警。 外面很黑,风很大。她非常害怕,没有安全感。 接线警员一面向她确认方位并了解具体情况,一面安慰鼓励她留在原地等待。接线警员表示,呼叫中心会立刻联系一辆附近地区的出租车去接她。。。 会不会感觉有点奇葩? 一名女性报警说自己在陌生的地方被迷奸,而且刚刚逃离事发地点。接线警员的反应不是第一时间去联系巡逻警车到场,而是给受害人叫了辆出租车! 更奇葩的是,这位接线警员在电话挂断后,将伊莲娜所在地名Piha,打成了另一地名Onehunga。 于是,接到消息的那辆出租车自然不可能接到伊莲娜。而伊莲娜也永远没有等到这辆111接线警员许诺的出租车。 或许,伊莲娜.亚瑟(Iraena Asher)的命运在这一刻就已经被注定了。
10月11日凌晨1点19分,又一个报警电话被接入奥克兰紧急情况呼叫中心。 报案者同样位于皮哈(Piha),是当地一家叫做“黑色沙滩”小旅店的店主,名叫茱莉亚.伍德豪斯(Juila Woodhouse)。她告诉接线警员,有个叫做伊莲娜.亚瑟的女性失踪了。 她接着向接线警员描述了发生在昨日(10日)晚上的故事。 昨晚,她带自己的儿子亨利出门买东西。9点半左右,她们发现一名年轻女性沿着当地的皮哈路(Piha Rd),独自一人漫无目的的游荡。于是她停车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 这名女性自称叫伊莲娜.亚瑟,神色间非常悲伤。伊莲娜告诉茱莉亚自己不久前被人迷奸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茱莉亚很同情伊莲娜的遭遇。而且这时的皮哈海滩地区正有风暴来临。临近海上地区起了大浪,外面很不安全。最终,茱莉亚决定将伊莲娜带回自己开的旅店休息。 回到旅店后,茱莉亚与自己的同居女友波比.卡洛尔(Bobbie Carol)商议(俩人是一对拉拉,儿子亨利好像是领养的),决定让伊莲娜暂时住下。她们提供伊莲娜房间,洗浴,换洗衣物,并送上食物。同时,俩人安慰伊莲娜安心住到明日天亮再离开。 但是就在刚才1点左右,茱莉亚发现伊莲娜已经不见了。她洗澡后换下的衣物都在,只是自己给她的睡袍没有了。她很难想象一名女性仅仅穿着睡袍,独自走在外面风暴中的情景,于是决定报警。 这名接线警员在核实消息的时候,发现了系统里有一名同样叫做伊莲娜的女性,于夜晚9时许报警说自己曾遭迷奸。这条记录至今未有核实。 虽然系统记录的地点不同,但想到两者的可能关联,他感到事态严重。 半个小时后,3辆警车抵达皮哈地区的黑色沙漠旅店核实情况。
凌晨2点30分左右,整个皮哈地区的火警警报仿佛毫不间断的开始一声声响起,划破了皮哈地区的夜空。鉴于当时皮哈海湾恶劣的天气状况,现场警察开始寻求当地居民的帮助。 当地社区领袖菲奥娜(Fiona Anderson)是第一批响应的志愿者。她同时发动了大量的当地居民加入搜索队伍,协助警方。 由于黑色沙滩旅店距离皮哈海滩很近,当时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伊莲娜会不会在皮哈海滩附近徘徊。毕竟仅着睡袍的人不会走的很远。 风暴肆虐下的皮哈海滩掀起了巨浪。这给搜索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志愿者依然在风浪咆哮中,大声呼喊着伊莲娜的名字。 不久,从远处赶来的志愿者们中,有人向警方提供了一条线索。 这名目击者说,他在1点多开车回家的时候,好像在皮哈中心地区(Piha Domain)见过一个穿着睡袍的女人在那里徘徊。但他不是很确定。 皮哈中心地区和皮哈海滩完全在两个不同的方向。 警方留下当地志愿者继续搜索,迅速赶往皮哈中心地区搜索。 凌晨4点多,一对当地情侣在得知消息后,为警方带来了又一条线索。他们在凌晨2点左右,曾在附近见到一个全身赤裸的女性,表情木然的站在一处街灯下,面朝皮哈海滩方向。 当他们将警方带到街灯所在地时,自然没有见到伊莲娜的身影。但是,警方之后在街灯不远处的林子边,找到了一件被树枝挂住的睡袍。 经证实,这件睡袍正是店主给伊莲娜换洗的那件睡袍。 睡袍的发现地附近是临近海岸线的密密山林。而无论是最初的设想,还是目击者关于伊莲娜面朝皮哈海滩的暗示,又将目标指回了皮哈海滩。 那么,伊莲娜.亚瑟究竟在哪里?
整个志愿者队伍被划分成两组,从两个不同方向展开搜索。搜索工作从夜间持续到早晨,却毫无进展。
当海滩边得风暴渐止后,警方加大搜索人员和力度,并出动警犬,通过伊莲娜留在黑色沙漠旅店的衣物,来追寻她遗留的气味。
可惜一切都是徒劳的。之后的搜索以及警方跟进的调查工作完全乏善可陈,没有获得丝毫有价值的线索。
25岁的伊莲娜.亚瑟似乎就这样随着10月10日夜晚的风暴而去,自此音讯皆无。
黑色沙滩旅店的店主茱莉亚.伍德豪斯和她的同居女友波比.卡洛尔(Bobbie Carol)事后成为舆论责难的对象。人们责问她俩为什么不在将伊莲娜带回旅店后的第一时间报警。如果当时能第一时间拨打111,或许伊莲娜就不会就此失踪。其中更有甚者,则对她们叙述的证词产生怀疑,揣测伊莲娜的失踪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在事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茱莉亚和波比的确成为警方的首要嫌疑对象。因为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回避。伊莲娜为什么会从茱莉亚和波比的小旅店逃走?
伊莲娜自称被迷奸,感到很害怕。但是将伊莲娜安顿在家中的同样是一对女性。这应该让伊莲娜产生一些安全感。
而且按照茱莉亚的描述,伊莲娜随她到达黑色沙滩旅店不到10点。而伊莲娜1点左右才被发现离去。那么,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伊莲娜再度感受到不安,以至于衣服都不换,直接穿着睡衣逃离?
茱莉亚之后在接受采访时曾回答“我们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报警而受到了舆论的责难。但是我们当时只是单纯的认为,伊莲娜住在我们这是安全的。事实是,如果她不离开,她势必不会至今下落不明。但很可惜,她当时心中显然并不这么认为。”
而波比.卡洛尔则回击一些人的质疑“当你的人生卷入这样的事件中时,总有些人会指责你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应该这样。但是,我们自认为,为可怜的伊莲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总比那些没有亲历其中,却喜欢指指点点的人要问心无愧。”
茱莉亚和波比最后应该被警方洗清了嫌疑。至于警方为何剔除了俩人的嫌疑,找不到任何公开的信息。毕竟本案至今仍在调查中,很多东西没有公开。
茱莉亚和波比之后一直在皮哈周边,试图寻找伊莲娜的下落。不过她们认为,伊莲娜很可能在那个风暴之夜不幸被海浪卷走了。这是一起悲剧的事故。
(搜索中的志愿者)
相反,当地社区领袖菲奥娜(Fiona Anderson)却并不这么认为。作为当时第一批加入搜索队伍的志愿者,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皮哈海滩从来不是一个宁静的海滩。这里及周边充满了来自大自然的,不可预知的威胁。她承认皮哈地区的确发生过很多事故,导致人们不幸丧生。
(皮哈海滩)
但她表示这次不同。因为事故丧生的遇难者,即使被海浪卷走,他们的尸体最终都被发现了。而伊莲娜始终下落不明。她倾向于在那个夜晚,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是人为因素。
无论这两种观点哪种正确,事实是伊莲娜的失踪,自此再没下文。即使在9年后的今天,警方始终宣称他们对于伊莲娜的失踪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坦诚对发生的一切毫无头绪。她究竟是被当晚海边的巨浪卷走,还是被人谋杀后藏尸?
所有一切的调查工作,由于当时缺乏整个案发时间的有效时间框架,而举步维艰。警方甚至无法根据他们掌握的那一点点线索来判定伊莲娜.亚瑟是否已经死亡。
这件扑朔迷离的案件至今仍处于公开调查状态。而案件的性质却依然是失踪人口调查。本案现在的负责人,探长斯坦.布朗(Stan.Brown)接受采访时说,警方不知道这是不是一起被海浪卷走的事故,或自杀的悲剧,又或是陌生人卷入的犯罪谋杀事件。警方仍然收到不少热心民众提供的线索,但是收效甚微。
但他坚信本案的调查会继续下去。或许,某日的某个举报电话会给本案带来一线光明。
整整9年过去了,没有任何线索可寻。当我们最后再将整个可知的事情串联起来,会发现这件事本身散发出的一种诡异。
在2004年得那个夜晚,伊莲娜报警声称被迷奸。然后她没有等到111找来的出租车,但是奇怪的是,她也没有再拨打第二个报警电话。
接着她开始沿着皮哈路漫无目的的游荡,直到她遇上了茱莉亚,得到了对方的款待和一个庇护所。
巧合的是,茱莉亚和波比也没有任何帮她打电话报警的想法。
伊莲娜在10点前到达黑色沙漠旅店,直到凌晨1点前,她都平静的住在里面。
然后,这个本该安全的庇护所在凌晨1点左右忽然变得不再安全了?以至于她穿着睡袍,无视外面恶劣的天气,不顾一切的逃离。
而她最后一次被目击时,则是全身赤裸的站在街灯下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正是狂风大作。
伊莲娜究竟身在何方?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太多太多的疑问从来没有被解答。
关于伊莲娜声称的被迷奸,警方是如何调查的?那间她逃离的屋子警方又有没有关注?
茱莉亚叙述的证词真的是事实吗?从9点半到1点19分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伊莲娜不顾一切的离开?
那对情侣在凌晨两点,发现一名女性在赤身裸体站在大风中的街灯下。然后他们什么也不做,就这样默默离开了?
这其中,是否有人扮演了不为人知的角色?
如果真正思考起来,不知道能衍生出多少种推测。
时光飞逝,但一切的猜测却依然如故。留下的,是伊莲娜家人对警方111当时草率处理行为,无法仰止的愤怒。以及对伊莲娜至今了无音讯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悲伤。
-完-
哈哈,这个真没有什么透露出的线索,找不到更详细的资料了。但是满神奇的,适合大家推测。 虽然进宫久了点,但更新毕竟,最后,终于兑现了。 惭愧惭愧~
@echoRa 6121楼 2013-03-16 14:46:37 LZ的JJ居然长出来了 ----------------------------- 羞愧羞愧,话说本公公的葵花宝典最近也算是小有所成。。。
15.珊瑚
2003年9月9日,清晨。距离首都惠灵顿56公里处的北岛小镇费瑟斯顿(Featherston),那时正是风雨交加。
当地居民,29岁的史蒂芬.威廉姆斯(Steve Williams)正在为自己6岁的继女珊瑚.布罗斯(Coral Burrows)和8岁的继子斯通.布罗斯(Storm Burrows)做午餐。
母亲吉娜.克莱曼(Jeanna Cremen)一边将食物放入孩子们的餐盒,一边催促自己的俩个孩子洗漱,以免迟到。虽然外面狂风暴雨,但俩个孩子还是在母亲监督下,不情愿的将餐盒放进了自己的书包。
母亲吉娜站在门口叮嘱着,目送他俩背着书包,坐上继父威廉姆斯的白色尼桑,前往南费瑟斯顿小学(South Featherston school)。
途中,威廉姆斯在伍德沃德街(Woodward St, Featherston)给两个孩子买了炸薯条,作为早餐。
上午8时许,行驶在暴雨中的白色尼桑,最终停在了学校门口的街边。看着俩个孩子穿上雨衣,跑向大雨瓢泼中的校门,史蒂芬.威廉姆斯驱车离开。
似乎,一切都是一如既往的平常。
当日下午4点,母亲吉娜.克莱曼(Jeanna Cremen)准时站在伍德沃德街口的路边,翘首以待坐校车回家的孩子们。
校车在4点左右抵达了。8岁的斯通蹦蹦跳跳的下车,向她跑来。但是,另一个熟悉的身影却并未出现。
珊瑚.布罗斯(Coral Burrows)在哪里?
面对母亲吉娜的询问,8岁的斯通告诉母亲,自从到了学校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妹妹。
吉娜慌忙驱车前往学校,却被告知珊瑚今天并没有来上课。心急如焚的吉娜随即致电威廉姆斯。威廉姆斯告诉吉娜,他发誓,自己亲眼看着斯通和珊瑚都下车向学校大门走去。
吉娜决定报警。
警方闻讯后立刻介入。 在傍晚的雨幕中,珊瑚的家人,警方搜索人员和闻讯赶来的当地志愿者们开始对整个小镇费瑟斯顿和附近郊外展开了搜索。搜救人员在大雨中呼喊着珊瑚的名字,行走在这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夜间,珊瑚的生父罗恩·伯罗斯(Ron Burrows)也闻讯从附近的居住地(Te Puke)赶来,加入搜救队。 但是随着暴雨肆虐,夜色愈发深沉。由于能见度过低,搜索被迫停止。
9月10日,大雨依旧。 当地警局探长罗德.德鲁(Rod Drew)奉命接管这起失踪案的调查。 搜救人员和志愿者在能见度恢复后,再度冒雨展开搜索,并扩大了搜救范围。一架从首都惠灵顿调往费瑟斯顿的搜索直升机同时加入,开始从空中对附近边郊地区的水域,农田进行地面搜索。 探长罗德首先询问了8岁的斯通。斯通告诉探长,他和妹妹珊瑚在昨日8点多准时坐着继父威廉姆斯的车到了学校。但是自从进入学校开始,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妹妹珊瑚。 而校方承认,他们发现6岁的珊瑚在昨日根本没有到校上课。但是由于校方的疏忽,他们未能第一时间与珊瑚的母亲吉娜联系。 之后,探长罗德找到了继父威廉姆斯,征询笔录。 威廉姆斯的说辞是自己将俩个孩子送到了学校,当时应该是8点17分。他是看着俩人下的车,他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虽然威廉姆斯在询问中情绪激动,信誓旦旦,可是探长罗德却并不愿意轻易相信他。因为威廉姆斯绝对算得上是费瑟斯顿的一大危险人物。身背80几条的犯罪前科,包括吸毒,入室抢劫,暴力伤人等等。 罗德依然不依不饶的继续追问。威廉姆斯无奈表示,昨日上午,珊瑚在车上曾表示出不愿去学校上课。但最终她还是下了车,跟随着斯通走向校门方向。 而关于他本人之后的行程,他告诉探长罗德,自己在送2个孩子上学后,开车去郊外的农场寻找工作。之后在11点就回到家中,有女友吉娜可以作证。期间还有吉娜的弟弟,自己朋友和母亲可以在各个时段作证。 谈话到此显得有点陷入僵局了。威廉姆斯的确前科累累,但却并没有任何袭击侵害儿童的记录,也没有关于他针对2个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投诉。况且,8岁的斯通是和6岁的珊瑚同车上学。假使期间有任何问题发生,斯通为何在说到威廉姆斯时,却没有任何的反感或抱怨? 那么,如果排除威廉姆斯,剩下还有那些可能呢?
珊瑚自己离家出走?这是珊瑚失踪后,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不过在昨晚过后,探长罗德已经渐渐的排除了这种可能。一个6岁的小女孩不可能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整整一晚没有被发现。 于是,在暂时排除威廉姆斯的情况下,探长罗德只能推测剩下的两种可能。 1.珊瑚的生父她罗恩·伯罗斯(Ron Burrows)悄悄带走了。或许他对自己的女儿更有感情?或许他对法院将自己的子女判给前妻吉娜心怀怨恨? 2.珊瑚遇上了某个危险的陌生人。 鉴于学校证明珊瑚昨日从未进入课堂,以及继父威廉姆斯的证词,他猜想6岁的珊瑚极有可能在下车后不久便被人带走。失踪时间应该在8点17分到学校开课时间8点30之间。 罗德一方面派人核实威廉姆斯的证词,另一方面调查珊瑚生父昨日的行踪。同时,忧心忡忡的探长罗德也在时刻关注搜救工作的进展。 当日下午,空中搜索直升机通过无线电带来了一个糟糕的消息。
当直升机进入费瑟斯顿以南的怀拉拉帕湖畔(Lake Wairarapa)地区上空,对双桥景区瞭望台附近的河道两侧进行搜索时,机上观察员发现了一个漂浮在河岸边的学生书包。 探长罗德迅速驱车到达现场。此时珊瑚的母亲与家人早已抵达。母亲吉娜在现场辨识后,情绪崩溃。这个书包,属于她6岁的女儿珊瑚。 现场鉴证人员在书包里发现了教科书和一个餐盒,而里面的午餐根本就没有动过。 发现被丢弃的书包是个危险的预兆。这几乎完全否定了珊瑚翘课出走或迷路的可能性。因为这里距离学校近乎40公里,6岁的小女孩根本无法独自到达这里。 警方现在确信,珊瑚在昨日上午已经遭人绑架。书包很可能是疑犯在驾车途中丢弃。同时,疑犯没有选择保留珊瑚的随身物品,也让探长罗德隐隐对珊瑚的最终命运深感焦虑。 空中和地面搜索迅速被锁定在怀拉拉帕双桥景区瞭望台的下游到费瑟斯顿小镇之间。 警方寻求当地电台配合,寻找昨日(9月9日,周二)在双桥景区瞭望台或附近毗邻的道路上,注意到有任何不寻常停靠车辆的目击证人。 探长罗德在电台向全费瑟斯顿镇及周边地区民众呼吁“希望听到每个当日路过怀拉拉帕地区的目击者证词。” 搜索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而之前被带到警局问话的继父威廉姆斯,要求回家安慰自己的女友吉娜并加入搜索队伍。 吉娜已经作证威廉姆斯在11点不到回到家中。而威廉姆斯准备在昨日送孩子们上学后出外寻找工作的打算,前晚就有和她提及。而之后威廉姆斯的行程基本都能确定。他在家呆到将近1点,期间吉娜弟弟卡尔(Karl Cremen),一个名叫格兰特(Grant Adams)的友人分别到访。之后他借了格兰特的车外出继续寻找工作。3点左右,他去了自己母亲的酒吧。之后返回吉娜的居所,直到发现珊瑚失踪为止。 虽然还有些许时间段需要核实,但探长罗德同意威廉姆斯的要求,允许他离开警局。 傍晚时分,生父罗恩·布罗斯的嫌疑也基本洗清了。昨日他在居住地(Te Puke)的行程都得到了证人的确认。 现在整件事似乎只剩下一种可能---珊瑚是被某个未知疑犯带走了。
探长罗德心中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他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求调遣潜水人员在怀拉拉帕湖畔(Lake Wairarapa)的双桥地区进行打捞。 入夜后,天气情况依旧糟糕。探长罗德留在警局,翻查着附近地区有恋童癖,性犯罪前科人员的档案资料。珊瑚的书包是在怀拉拉帕的双桥景区瞭望台附近被发现的。而沿着发现地点向河的上游走约数十米,则是费瑟斯顿铁路桥。 这个地点非常偏僻,并且远离公路行人罕至。不是熟悉附近地形的人,很难想到将珊瑚的书包丢弃在此地。 直觉告诉探长罗德,作案者应该是熟悉当地情况的费瑟斯顿或者附近地区居民。 探长罗德焦虑的翻查着一份份的档案资料,却毫无头绪。随着夜色越深,他获悉搜索工作再度碍于恶劣的天气而被迫中止。 正在他准备离开警局的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声忽然在深夜响起。警探本.奥夫那(Ben Offner)在电话里向探长罗德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让整个案件瞬间出现了转机。
警探本.奥夫那在珊瑚失踪的当晚,负责就前往珊瑚家中作笔录,向家庭成员们收集相关信息。他在电话里告诉探长罗德,下午珊瑚的书包被发现后,他之前的某种怀疑变得愈发强烈。 他认为珊瑚的继父威廉姆斯,应该是警方调查的首要目标。因为,威廉姆斯在珊瑚失踪当晚的行为反常。 他说,威廉姆斯在事发当晚就对搜救显得并不热心。昨日夜间,当吉娜一家准备外出继续搜索时,威廉姆斯却无精打采的独自一人躺在沙发上,用毯子盖着头,一言不发。威廉姆斯的母亲那时提议威廉姆斯加入晚上的搜索,可威廉姆斯却忽然很激动的起身告诉自己的母亲“不可能找到了,你知道的(She's long gone mum. You know that)。再说,你心里也清楚,这么恶劣的天气,搜索没办法持续很久的。”说完,他再度无视众人的躺回沙发里。 警探本.奥夫那指出,She's long gone (这个感觉表达不好。一般是形容已经成为历史,这里是暗示珊瑚已经死了?)这种语气不应该出现在珊瑚失踪当晚的家人口中,即使威廉姆斯并非珊瑚的生父。毕竟当时事发才不过数小时,而所有人依然满怀期望。 多年办案的经验使得探长罗德也直觉到威廉姆斯这句话中可能透露的某种含义。威廉姆斯应该继续在现阶段成为主要的嫌疑对象。 虽然探长罗德对真实案发时间和威廉姆斯的动机依然心存疑虑,但他在电话里叮嘱警探本.奥夫那,必须紧盯住威廉姆斯的一举一动。 威廉姆斯的刑事档案很厚实,却实实在在没有一起是和儿童犯罪或性犯罪有关的。 威廉姆斯最近正在因为吸毒和涉嫌藏毒,暴力伤人而被调查。 探长罗德注意到在昨日,也就是珊瑚失踪当日下午,缉毒科的警员曾前往威廉姆斯和吉娜同居的住所调查毒品问题。当时威廉姆斯并没有在场。
9月11日,大雨停了。 探长罗德一大清早便回到警局,继续跟进调查珊瑚的失踪。他得到消息,威廉姆斯最终加入了有吉娜家人组成的搜索队,在凌晨5点外出继续寻找珊瑚。 威廉姆斯现在成了探长罗德唯一可知身份的嫌疑人。但对于他为什么突然绑架珊瑚,依然没有合理的解释。 不过,威廉姆斯现阶段也仅仅算是警方的怀疑对象之一。罗德必须继续考虑到本地及周边地区有性犯罪前科的人,同样有犯罪可能性。 大量的档案查阅和调查核实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当地热心的民众也通过热线电话,带来了不少的目击证词。 删选目击证词的重点是,费瑟斯顿以南的怀拉拉帕地区目击者提供的线索。 这时,一条目击者证词引起了探长罗德的注意。 一名居住在怀拉拉帕湖畔附近的当地农民宣称,他在9月9日,也就是珊瑚失踪的当日上午9时左右,曾见到一辆车停在了他仓库附近的路边。车上的人并没有下车。而当他试图从仓库走出去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时,那辆车突然发动后离去。由于大雨视线影响,他未能看到车内的车主样貌。但是他告诉警方,那是一辆白色的四门轿车。 目击者的农场距离发现珊瑚书包的双桥地区很接近,而且地理位置远离公路,一般人不会大费周章的转入农场小径。如果对方是有事求助的话,又为什么在发现有人出来探视时,迅速离开呢? 目击时间是9点的时间段。如果考虑到目击者所在地距离费瑟斯顿的车程,估算之下符合可疑车辆的标准。 当昨日警探本.奥夫那的线索闪过探长罗德的脑海时,他瞬间捕捉到了一点什么。 威廉姆斯送2个孩子去上学所驾驶的尼桑,就是白色4门。威廉姆斯提到他在放下2个孩子后,去附近地区农场寻找工作。这个时间段也可以符合威廉姆斯当时的行程。 按照威廉姆斯的口供,一个问题出现了。他去哪里寻工?他到底有没有真的是去寻找工作? 答案是没有。
警方走访询问的费瑟斯顿周围一些农场,当地没有人记得有个叫威廉姆斯的人,曾在9月9日那天来问过关于农场帮工的事。 探长罗德甚至亲自给这位目击白色车辆的目击者去电,结果对方根本没见过叫威廉姆斯的人。 威廉姆斯的口供已经站不住脚了。只是现在警方也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能够直接将珊瑚的失踪指向威廉姆斯。 探长罗德动身前往珊瑚家所在街区,准备询问附近居民一些情况。他想要确切的知道,威廉姆斯对吉娜的俩个孩子,特别是失踪的珊瑚,态度究竟如何。 被询问的附近居民都相当的配合。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却更加地否定了威廉姆斯制造了珊瑚失踪事件的可能。 在附近居民的口中,威廉姆斯绝对不是个善茬。但问题是,他对吉娜的孩子斯通和珊瑚还真是不坏。而且很多人明确的告诉探长罗德,威廉姆斯现在只对毒品感兴趣。这否定了罗德关于威廉姆斯唯一可能犯罪动机的推测---儿童性犯罪。 就在探长罗德感觉一团乱麻的时候,伍德沃德街上(Woodward St, Featherston)一家杂货店老板,却无意间提供了一条决定性的线索。
在询问中,杂货店老板忽然提到威廉姆斯在珊瑚失踪当天的上午10点多,曾来他店里购买漂白剂清洁汽车。但是他店里并没有漂白剂出售。 在大雨天买漂白剂清洁汽车?罗德下意识的嗅觉到了其中的一丝血腥味。 既然威廉姆斯在这里没能买到漂白剂,那他会不会去别的地方购买呢?探长罗德立刻调集警力,调查附近每一间杂货店,超市,加油站。 没过多久,在距离伍德沃德街百多米左右的一间加油站,警方找到了答案。 加油站店员回忆,同样是在珊瑚失踪的当日早上十点多,威廉姆斯曾经来过。但他买的不是漂白剂,而是用自带的油桶,灌注了约4升汽油。 漂白剂和汽油所联系起来后的某种猜想,立刻让探长罗德的整个人都不寒而栗起来。 他当即决定,再度询问威廉姆斯。
此时的威廉姆斯却并没有随家人在外搜索。在清晨5点加入搜索队4个小时后,他就找个借口返回了与吉娜同居的家中。 当这个被发现又躺沙发里郁郁寡欢的继父再度被带回警局时,他的证词开始变得漏洞百出。 探长罗德并没有提及漂白剂和汽油,也没有涉及珊瑚的任何情况。罗德只是要求威廉姆斯给出他在送孩子到校后的确切行程证明。 你既然去附近的农场寻找工作,那么你具体去了哪几家农场?大致在什么方位、询问的雇主叫什么名字? 威廉姆斯之后的回答完全支离破碎。他根本无法提供自己确切到过哪些地方。在罗德的步步紧逼下,威廉姆斯于是给出了新的理由。 他表示,自己早已吸毒成瘾。在珊瑚失踪前几天开始,他整日茶不思饭不想,天天冰毒吸到爽。而珊瑚失踪那天,他在俩个孩子下车后,马上在车里狠狠的嗨了会儿。至于之后驾车去郊外找工作?他只觉自己云里雾里,飘飘然不知身处何地。 威廉姆斯的意思很明确,自己吸毒吸太嗨,有点失忆了。 探长罗德立刻指出威廉姆斯不是失忆,是说谎。因为根据吉娜的弟弟卡尔的证词“威廉姆斯在(事发当日)中午告诉我,他上午去郊外农场找工作。他说看见了我的车在相邻车道驶过。” 罗德随即不经意的问威廉姆斯,你在哪里见到的卡尔? 威廉姆斯立刻下意识的回答,是在怀拉拉帕附近。 罗德突然问道“珊瑚在哪里?” 威廉姆斯悚然惊觉。他直盯盯的看着罗德,之后拒绝再回答任何问题。
探长罗德对威廉姆斯这种蹩脚的装失忆伎俩嗤之以鼻。 很快,吉娜和她8岁的儿子斯通也再度被警方带到警局协助调查。 罗德首先询问的依然是8岁的斯通。 他的问题是,珊瑚是不是和斯通一起下车的。 斯通回答不是,是自己先下的车。 那斯通在走向学校时,是不是看见珊瑚在自己身边,有没有彼此说过话? 斯通回答依然是没有。 罗德最后问斯通,你看见珊瑚随后下车了吗? 斯通摇头,回答没有看见。 罗德终于确定,或许珊瑚根本没有下过车。 紧接着接受询问的是珊瑚母亲吉娜。 吉娜对于警方再度要求录取口供感到十分不满。在她看来,现在最重要的事始终是找到女儿珊瑚的下落。而且她告诉探长罗德,这件事和威廉姆斯不会有什么关系。他爱珊瑚,不会做出伤害珊瑚的事。 罗德不置可否。 他询问吉娜,威廉姆斯是否在当日上午11点左右回家时带了一桶汽油? 吉娜表示,她没看到汽油。但是威廉姆斯回来时全身湿透,并且身上有一股汽油味。 威廉姆斯告诉自己,他不小心把汽油打翻在车后座了。于是吉娜督促威廉姆斯脱下衣服先去洗澡,自己则帮威廉姆斯洗了脏衣服。 之后威廉姆斯告诉吉娜,他必须把车里的地毯处理掉,因为汽油泼在里面的味道太刺鼻了。 地毯如何处理的?这才是探长罗德关心的重点。 吉娜满不在乎的回答罗德,威廉姆斯后来在后院把地毯给烧了。 中午,威廉姆斯的朋友格兰特(Grant Adams)来拜访他。威廉姆斯不久告诉吉娜,他下午还要用车。 吉娜接着说,因为她自己打算开车去逛街,于是威廉姆斯最后借用了格兰特的车。吉娜并且提到,下午曾用缉毒警官来寻找威廉姆斯。但威廉姆斯直到3点多才回到家。 探长罗德最后要求吉娜给出威廉姆斯朋友格兰特的汽车特征。 吉娜更加不满了。她回答说那是辆米色的尼桑,但随即抱怨警方应该再加大力度帮助她找到女儿珊瑚,而不是平白无故的怀疑自己男友威廉姆斯。她说,威廉姆斯和这件事完全无关。警方不应该纠缠在他以前犯的那些错误上,威廉姆斯对她的孩子真的很爱护。那天下午快4点时,还是威廉姆斯提醒自己,孩子们的校车快到街口了。 探长罗德瞬间无语了。
探长罗德开始整理自己手中掌握的信息。 1.珊瑚的确随着威廉姆斯的白色尼桑抵达南费瑟斯顿小学。 2.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珊瑚之后离开过威廉姆斯的车。 3.威廉姆斯自己向别人提及,他上午曾出现在怀拉拉帕。而那里发现了珊瑚被丢弃的书包。 4.威廉姆斯在上午10点~11点试图购买漂白剂。 5.威廉姆斯在上午10点~11点间买了4升汽油。 6.威廉姆斯在中午12点左右割下白色尼桑的后座地毯,于住所后院烧毁。 7.威廉姆斯在下午1点~3点间,行踪不明。 当许多信息串联起来时,某种推测立时呼之欲出。 由于警方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指向威廉姆斯,所以这名继父在审讯室待了一下午后再次被释放了。不过,警方开始密切注视他随后的一举一动。 现在的关键是检测威廉姆斯的白色尼桑,并且尽快发现珊瑚的尸体。探长罗德拿着威廉姆斯的口供找到了调查威廉姆斯涉嫌藏毒的警官。 鉴于威廉姆斯承认自己在车上吸毒,缉毒警有权怀疑对方将毒品藏匿于车中。罗德打算以此先行申请搜查证扣留白色尼桑作鉴证。 而这时的威廉姆斯却已经完全惊慌失措了。有的时候人们不禁会怀疑,某些东西是不是传说中的万能钥匙?以至于一旦走投无路,是个罪犯都会想着捡起来试一试。
就在笔录后的这个夜晚,威廉姆斯开始不对劲了。他时而簌簌发抖,时而失控大叫。期间更是胡言乱语,高呼自己想一死了之。很快,有发疯症状的威廉姆斯被家人手忙脚乱的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躺在医院里的威廉姆斯同样不甘寂寞。 他频频试图挺直脑袋与窗玻璃作亲密接触,又不巧的每次都被陪在身边的,吉娜弟弟卡尔及时劝阻。 当探长罗德听闻,医生最终给威廉姆斯注射了镇静剂才让他消停下来时,他正在前往怀拉拉帕地区的路上。 9月12日上午,警方发现了6岁失踪女童珊瑚的衣物,以及疑似现场。 探长罗德的警车在怀拉拉帕的西湖路(Western Lake Rd)第一条岔道左转,上了一段斜坡,来到一家农场附近。 罗德下车,随着警戒线内的警官进入路边的一条小径。珊瑚的一些衣物被散乱的丢弃在距离车道几十米的灌木丛中。 相隔几步的树下,警犬正在狂吠。现场鉴证人员告诉罗德,树下那堆枯叶覆盖中发现了血迹。 虽然之前有大雨,但鉴证人员勘察后推断,这里即使不是第一现场。也很有可能是嫌犯曾经的弃尸现场。 而珊瑚的尸体依然没有被发现。 现场人员继续搜索,现场血迹和珊瑚的衣物将拿去化验。并且,警方已经在早晨扣押了威廉姆斯的白色尼桑检验,探长罗德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鉴证结果。 不过威廉姆斯并不打算就此消停。 在当日晚间,威廉姆斯的表演显然没有打动医生的心。他被确诊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出院回家了。 一辆警车载着威廉姆斯和吉娜的弟弟卡尔离开了医院。结果威廉姆斯在途中再度以头撞击车窗,并对停车劝阻的卡尔和驾车警官饱以老拳。 马上,威廉姆斯顺理成章的被当场逮捕。罪名是暴力伤人,袭警。
警方没有对外公布发现珊瑚衣物的信息。但是在9月13日,警方开始在怀拉拉帕的湖面以快艇搜寻打捞。 鉴证结果在当日晚间放到了探长罗德的面前。枯叶上的血液证实属于6岁的珊瑚。同时,虽然威廉姆斯的白色尼桑丢失了一大块车后座地毯,整个车内都有被擦拭过的痕迹,但是法医鉴定人员还是在前座副驾驶位的底部,发现了数滴干涸的溅射状血迹。而这些血迹与枯叶上残留的血迹一致,都是属于珊瑚.布罗斯。 而在使用发光氨后,车后座显现的大滩血渍令鉴证人员坚信,车内极可能是第一案发现场。 9月14日,星期天。珊瑚的家人和朋友依然没有放弃。他们在吉娜家中集合,准备继续出外搜索。 就在这一天,警方带着搜查证开始搜查吉娜家的整个住所。法医学专家调查的重点是威廉姆斯的卧室和院子。虽然探长罗德告诉家属,这仅仅是警方调查的例行标准程序,但很多人由此开始感到不安。
警方已经掌握了大量证据将矛头直指继父威廉姆斯。只是探长罗德还是倾向于先找到珊瑚的尸体。因此他作了一个大胆假设。 鉴于珊瑚衣服被发现的地点,威廉姆斯在案发当日的两段空白时间点,他推测疑犯威廉姆斯很有可能曾转移过尸体位置。 这样,威廉姆斯在案发当日下午借朋友车外出的空白时间段成为了关键。 1.确定了威廉姆斯下午离家时间。 2.威廉姆斯母亲证词提供,威廉姆斯来到她工作酒吧的时间。 3.从费瑟斯顿到珊瑚衣物丢弃点所需的往返时间估算。 由此,警方对剩余时间内威廉姆斯驾车可能到达的区域进行了预估。 2003年9月16日。警方发布了一条重要信息。 警方向当地居民宣布,警方认为失踪的6岁女童珊瑚,已经被人绑架并挟持去到某个区域。探长罗德呼吁,在上周二(9月9日)中午12:30和2:30之间,位于南怀拉拉帕(Wairarapa),格雷镇(Greytown),马丁堡(Martinborough)区域范围内,如果有任何目击到关于米色或浅黄褐色尼桑车的民众,立刻拨打警方热线电话。 同时,潜水员、直升机和搜索队集中对这一区域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 2003年9月17日。搜索仍在继续。 此时的史蒂芬·威廉姆斯却已经站上了费瑟斯顿地方法院的被告席。他的3项控罪藏毒,暴力伤害和袭警全部成立。法庭判处威廉姆斯入狱8个月。 戴着手铐走出法庭的威廉姆斯对着庭外的媒体大放厥词。他表示自己的判决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自己继女珊瑚失踪案的调查至今毫无进展。相比之下,警方反而更热衷于将自己这个忧心如焚的继父关进监狱。 很快,这名忧心如焚的继父威廉姆斯,将彻底变成心如死灰了。
2003年9月19日上午九时十五分。位于怀拉拉帕以南5公里,怀拉拉帕湖与欧那克湖(Onoke)交汇处,警方在当地码头附近封锁了一个30到40米的正方形区域。 一只鼓鼓囊囊的麻袋,孤零零地掩浮在码头边密密麻麻的芦苇丛中。 随着法医鉴证人员赶到现场,不久警方宣布,他们找到了6岁失踪女童珊瑚.布罗斯(Coral Burrows)的尸体。
探长罗德再次坐在威廉姆斯面前。 当他抛出包括车内血迹检测结果,珊瑚T恤上的1枚血指印,藏尸麻袋口的指纹等等在内所有物证时,威廉姆斯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瘫坐在椅子上。 威廉姆斯承认自己在9月9日上午,杀死继女珊瑚.布罗斯并最终弃尸欧那克湖码头(Onoke)。 9月9日早晨,威廉姆斯驾车送斯通和珊瑚到达学校。在斯通下车后,珊瑚却赌气拒绝上学。当时珊瑚关上车门,对着他又哭又闹。 威廉姆斯告诉探长罗德,自己这段时间沉迷与毒品中不能自拔。他有几天没有吃饭,完全靠着毒品的致幻作用而持续着亢奋的神经,而他的精神状态极度暴躁易怒。所以当珊瑚吵闹不休时,自己就彻底失控了。 他暴怒的转过身,半趴在驾驶位上,上半身探向后座,一只手抓住珊瑚,反复不停的用拳头击打珊瑚。事后的尸检报告表明,威廉姆斯连续的击打,打碎了珊瑚的下颚。珊瑚左侧的额骨完全骨折,并恐怖的突起。 威廉姆斯描述,这种暴怒的击打,他自己也不知道继续了多久。 直到他怒火渐渐平息,恢复意识后才发现,珊瑚此时已经浑身鲜血。而更多的血,则仍然从珊瑚口中不断喷涌而出,流到自己的手上。 威廉姆斯说他惊慌失措地松开手,珊瑚立刻倒向后座的地上,没有任何动静。他随即上前探视,发现珊瑚已经死亡。 威廉姆斯形容自己那时极度恐慌的检视四周。可能由于暴雨影响,使得车内的一切模糊不可见?四周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居然没人注意到车里发生的惨剧。威廉姆斯一刻也不敢停留,迅速发动汽车离开,向郊外的南方驶去。 他把车开到怀拉拉帕湖畔地区附近,本打算就近找地方隐藏珊瑚的尸体。但当他在一处农场边停车时,被一名当地农民看到。他当即慌张的再度发动汽车,向更南方逃离。 当日上午9点15分左右,他在西湖(Western Lake Rd)路一处农场附近找到了弃尸地点。 他告诉探长罗德,自己当时把珊瑚的尸体埋在一棵树下的枯叶堆里。而脱下珊瑚的衣物,是因为他想伪装成性犯罪者作案的假象。 后面的过程就几乎与探长罗德推测的相差无几了。 包括威廉姆斯在返回费瑟斯顿途中丢弃了珊瑚的书包。试图购买漂白剂未果,用汽油清洗车后座地毯血渍,却又无效。后来他找了个借口,把后座染血地毯切下,连同2快擦拭车内血迹的抹布,在后院一起焚烧。 只是他又感到抛尸地点还是不够安全。于是他下午借了朋友的车,在沿途某农场拿了一只装饲料用的麻袋,返回第一抛尸现场。他将珊瑚的尸体挖出,装入麻袋后,继续向南行驶数公里,最终弃尸于欧那克湖码头(Onoke)边得芦苇丛中。 威廉姆斯最后一脸诚恳而又悔恨的告诉罗德,自己真不是有意要杀死珊瑚的。他只是由于深受毒品所害,在丧失理智情况下,犯下追悔莫及的罪行。 探长罗德平静听完威廉姆斯的口供,忍不住问他,当悲剧发生后,你为什么不考虑将珊瑚送往医院抢救呢?
威廉姆斯悲痛的抱着头回答,珊瑚当时已经死了,已经再没有办法再挽回了。
探长罗德默默地看着威廉姆斯,从文件夹中取出一张尸检照片。他指着照片中珊瑚头骨上的几处伤口,告诉这位看似悲痛欲绝的继父。
这是几处是重物击打造成的伤口。这几处伤口的形成时间,远远迟于其他伤口所形成的时间。而这才是导致珊瑚死亡的致命伤。
探长罗德迅速抽出另一张证物照片,叱问威廉姆斯。
你认出这根2英尺的枯木没有?这是在第一次弃尸现场找到的,上面有你带血的指纹。当时珊瑚是不是还没有死?是不是还在痛苦的呻吟?于是你用这根枯木重击她的头部,直到确保她真正死亡。
威廉姆斯脸上的悲伤开始逐渐退去。他向后靠在椅子上,看着探长罗德回答说“你知道,我是爱她的。我只是不忍心看她受苦。”
一瞬间,探长罗德忽然对这间审讯室产生了一种再也无法仰止的厌恶感。
他站起身,合起文件夹,头也不回的直直走了出去。
2004年11月10日。
惠灵顿高级法院宣判,29岁的史蒂芬.威廉姆斯(Steve Williams)谋杀罪名成立。威廉姆斯被判终身监禁,最低17年不得假释。
结束~
@三月蔷薇开 6150楼 2013-03-19 12:46:30 LZ 乃去了哪里 ? ----------------------------- 没去哪,就是入宫了一段时间,哈哈。 前天已经把之说要更的补上了,就是晚了点。。。其实是晚了很多点,羞愧。
@蜜斯叶 6147楼 2013-03-19 11:26:40 楼主终于复出了,喜闻乐见哈 ----------------------------- 楼主我有幸出宫,同样自觉大快人心。。。
@原来没天理 6149楼 2013-03-19 12:42:33 我勒个去,楼主居然出现啦?新案子前一个好短,感觉像都市传说。后面那个案子的继父太TM恶心了。居然还说不想让她受苦,完全丧尸人性啊。 楼主继续更啊。 ----------------------------- 嗯,应该是出现了。
感谢楼上所有人的关注。楼主真的比较懒,就不一一回复了,扫瑞扫瑞。 话说,楼主自己感觉应该是基本写完了。因为新西兰这个地方,警方真的不怎么地,很多都是悬案。不少看着毛骨悚然的,结果从来都没有下文。这里的6个著名失踪悬案,楼主好像都写了3个:金莎.简森,在悉尼失踪2个,还有上面的伊莲娜.亚瑟。全部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有结局,大家应该看得也郁闷。 当然,新西兰还有个特点。虽然这里是很碉堡的女权主义国家,但罪案的受害者又大多是女性。写一堆雷同的,也没什么意思。 如果大家记得前面天赋异禀的大卫.盖茨,里面提到过大卫盖茨的辩护中,有一条是他幼年曾和一个谋杀犯有过交集。这段经历影响了大卫盖茨的世界观。 那个案子其实也有一定影响度的。但是类型和上面珊瑚,以及前面的特瑞莎都有类似之处。 其实还有不少很著名的案件,比如教师/牧师?常年性侵大量儿童,还有杀婴什么有关的。这些主要就是舆论讨伐为主的了。 写的比较乱,汗。 接着提提前面有人提到的几个新西兰的案子。 关于两个女生杀母的。这个案子过程很简单。两个女生相爱了,一个女生的母亲竭力反对。于是两人合谋在公园把母亲杀了,幻想双宿双栖。关键是,当时的背景是50年代末,相对还是相当保守的,所以才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关于薛乃印杀妻弃女。这个大家百度下就很详细。主要是横跨了3个国家,但很简单判罪的一件事。当然,新西兰看来过于人性化了。没有任何争议的事,薛乃印依然不认。在狱中还写了本关于本案的书,想赚稿费。不过好像被禁止出版。 还有,好像前面。。。应该是挺前面了,有人提到过“血屋”。不知道当时这位同学指的是什么。大卫.贝恩那个也被称为血屋。杰森.萨默维尔杀人奸尸那个也是。 不过还有一个相关的,好像在70年代?这个很神奇很曲折,但是个悬案。楼主我先不说,以后说不定有想法了会写下。 那个scott guy的,也先留着。 不知道看的童鞋还多不多。如果还有人看,下面估计要北上818澳洲的事了。看看情况再说,找资料再组织,真的是件累人的活啊。 最后,如果有些童鞋没关注过探索频道推理探案神马的,那楼主我正好偷懒借用下凶案大突破里的一个故事。本来楼主就是想留到帖子结束时候,搬个比较完美,让人对结果满意的案子收尾。 要是童鞋们已经看过了,那楼主只能说抱歉了。只有等下次啦。
2005年8月22日周一,纽约州利物浦(liverpool)。
大卫.卡斯特的尸体被发现后不久,郡警局警探多明尼克.史宾内里(Dominick Spinelli)和搭档迈克.诺顿(Micael.D.Norton)迅速赶到现场负责调查。
报案人史黛西.卡斯特是大卫的第二任妻子,结婚两年。
(史黛西.卡斯特)
在当身处屋外的史黛西得知自己丈夫死讯时,表现的情绪相当激动。这种激动到近乎歇斯底里的情绪,导致警方几乎无法询问口供。
不过注意啦,不是没有口供,而是无法询问口供。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还来不及按照程序提问,史黛西已经滔滔不绝的述说了她想表达的一切。
她告诉警探史宾内里,丈夫大卫最近日子不好过,并且已经情绪低落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具体表现是特别消沉易怒,性情忧郁。具体原因是大卫的父亲最近病故外加生意上严重受挫后负债。由此呢,还导致了俩人的婚姻,与孩子的关系这两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总之,史黛西最后得出结论,丈夫大卫.卡斯特很不快乐。
那么,这个“很不快乐的”的程度到底有多“很”呢?史黛西给出两个论据。
她向警探史宾内里表示,丈夫大卫不久前曾问过她,如果自己死了,她会有什么反应,以后要如何生活。
之后她进一步透露,在最近的又一次谈话中,大卫甚至谈到自己墓地的选址。
史黛西最后提到,周五晚上俩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大卫就一直将自己锁在卧室里借酒消愁,并在整个周末不断的醉酒和呕吐。
好了,事实很明显了。根据妻子史黛西的描述,以及现场的初步调查,真相只有一个-----48岁的大卫.卡斯特很可能是吞食防冻剂自杀。
但是(一般都有个但是),当犯罪现场调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更细致的勘察鉴证后,有些东西开始让警探史宾内里和搭档诺顿很是感到疑惑。
或许,事情远不是想象中的这么简单。(通常都不是这么简单。。。好吧,其实lz我是有点无聊。。。)
首先,他们注意到躺在床边地板上的防冻剂瓶子。
呕吐物沿着床的外沿流下,但地毯上的呕吐物却是在位于防冻剂容器的下方。不可思议的是,容器上却没有沾到任何呕吐物。这点完全不符合常理。
垃圾桶内没有任何食物,只有纸张上这根孤零零的滴管。当鉴证人员发现滴管本身没有问题后,便将其滴头拔了出来。里面有少许绿色剩余液体。
警探史宾内里的第一个想法是,里面这些残余液体会是防冻剂吗?
问题又来了。既然大卫把自己反锁房内,那么这支滴管又是如何出现在厨房的呢?
大卫.卡斯特的尸体被送去进行尸检,相关证物被收集。而俩位负责调查的警探却带着种种疑问,在事发后的第二天等来了大卫的妻子史黛西.卡斯特和她的两个女儿。
已经渐渐平静的史黛西来到警局录取口供。在警探们的询问下,描述了上周末所发生的一切。 上周五,史黛西让两个女儿去了朋友家过夜。因为她和大卫准备在晚上庆祝结婚两周年。可是,这次庆祝过程并不愉快。两人因为商量度假事宜起了争执。 俩人起初想法是外出旅游庆祝周年纪念。问题是史黛西想带上两个女儿一起去,但大卫强烈反对。 史黛西表示,就是这次争执让大卫开始将自己反锁在自己卧房,并在整个周末酗酒。 周六早上,大卫走出房门,当时史黛西睡在沙发上。他们去到车库,继续昨晚的谈话。这次他们谈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现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对史黛西发脾气,并表示不喜欢她的2个女儿。 好了,这里先介绍下卡斯特一家。 大家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大卫.卡斯特还是史黛西.卡斯特,这两人都是2婚。 大卫.卡斯特的亲生儿子叫大卫二世(David Junior Castor),是归前妻抚养的。而现在同住的两个女儿---18岁的阿什利.卡斯特和14岁的布莉.卡斯特,则是史黛西和她前夫的女儿,也就是他的继女。 看来,大卫是不太喜欢这两个继女了。 史黛西接着叙述,这次不愉快的谈话后,大卫又返回房间,然后继续喝闷酒。 为了证明自己证词的真实性,史黛西特别提到,她还曾在周六下午找过一名朋友来家中帮忙,帮她把大卫抬上床。因为大卫喝醉后从床上滚了下来,她自己没法挪动他。 史黛西宣称,周日早上醒来时,是她最好一次看到大卫活着。之后她前往朋友家拜访并留在那过夜,直到周一早晨她直接去上班。 最后她告诉俩位警探,自己在工作时打过很多次电话给大卫,但始终无人接听。由此她深感忧虑,才在下午返回住所。 证据显示,史黛西周日晚上的确不在家中。 而之后两位警探曾走访那名来帮忙的朋友,对方也证实了史黛西的供词。同时这位朋友提到,在将大卫抬上床时,大卫迷迷糊糊,完全没认出自己这个数年的老友。所以,应该是喝醉了。 接着作询问笔录的是2个女儿。两人同样证实了其母的说辞。 18岁的阿什利和14岁的布莉表示,她们听到继父大卫和母亲史黛西在车库谈话,时间是周六一大清早。 布莉更亲眼见到继父大卫躺在卧室地板上。她向警探史宾内里描述了当时情况,并认为继父大卫真的喝醉了,表现有点不对劲。 询问笔录结束后,俩名警探要求母女三人留下各自指纹,以便警方排除。 虽然史黛西母女三人离开了警局,警探史宾内里和诺顿却不会只听她们的一面之辞。大卫.卡斯特死前的精神状况真如史黛西所讲的那样? 不如大家一起来听听别人的说法。
大卫的前妻简妮和儿子大卫二世,她们对于大卫的生活则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儿子大卫二世表示,这所发生的一切完全不可思议。他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父亲会自杀。父亲大卫依然年轻,身体健康,有许多业余爱好。虽然父母离婚,但他与父亲的关系一直融洽。他为父亲的生意打杂,完全没发现父亲最近有任何消极因素萌生。 大卫的前妻简妮则认为,自己的前夫永远都不会是一个会自寻短见的人。她形容前夫大卫个性非常坚强,热爱生命。 两者供述的事实发生矛盾了。俩名警探要开始作选择题,到底应该相信谁的? 没多久,警探史宾内里又注意到了另一个问题---大卫.卡斯特的遗嘱。 所有的遗产都被留给了现任妻子史黛西,曾经描述自己和父亲大卫相当父慈子爱的大卫二世一个子都没捞到。二世立刻表达了不满。父亲立了遗嘱,自己居然毫不知情。把遗产全部留给后妈史黛西,简直时滑天下之大稽。 究竟是前妻和儿子故意误导警方,准备坑史黛西一把?还是史黛西真的有问题?警探史宾内里和诺顿只觉案情疑团重重。 但很快,他们就不需要再为此绞尽脑汁了。
法医解剖鉴定已经确定了死亡时间,在周日深夜或周一凌晨左右。 验尸报告证实大卫死于防冻剂中毒。报告指出,当有人吞食防冻剂后,人体会迅速分解它。再透过肝脏内的酵素,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引起肾衰竭,导致死亡。 所以法医验尸官在尸检报告上大笔一挥,死因:自杀。 案件结束。 这项判断在警局内立刻引起争议。郡立警局随即分成两派,互不相让,展开辩论。 出警到达现场的现场警官们一致认同大卫是自杀。他们的观点是,大卫情绪不稳有预兆,还有财政问题。更何况的确在现场发现了防冻剂容器,杯里盛有的也是防冻剂。这些线索综合起来,与他自杀行为吻合。 负责调查的警探史宾内里和诺顿虽然人单势孤,但一向自诩为米国狄仁杰的两人,心里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只会抄抄罚单拉拉黄线的元芳们怎么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史宾内里和诺顿决定重头审视已掌握事实: 1.48岁的死者被妻子形容为消沉厌世。但他的儿子和前妻却认为他不会自杀。 2.床头柜上发现的空酒瓶和一杯防冻剂。 3.厨房垃圾桶内发现一支滴管,里面可能含有防冻剂。 4.呕吐物滴落痕迹与防冻剂容器所处位置有矛盾之处。 多年办案所形成的直觉告诉他们,太多的疑点早已将整件案情推离了自杀案件的轨道。酒杯、滴管等等物证的检验结果才是释疑的关键。 可是现在,他们永远也不会等到这些物证的检测结果。这也是为什么上面提到这个案子结束了。 因为按照法律规定程序,一旦法医鉴证报告记录判定自杀,则所有物证不需要作检验。郡立鉴证实验室的法医学鉴证程序不能启动。 现在必须作出选择。 是自杀结案?还是以证据来说服验尸官,推翻自杀判定。
两名警探绝不放弃。 他们开始外出询问大卫.卡斯特的朋友和亲人,调查他身边每个熟识者那个周末的行踪行程,想找出他自杀或他杀的原因。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探得到以下事实: 1.大卫.卡斯特的第一次婚姻在20年后破裂。虽然育有一子,但与前妻简妮在2001年离婚。 2.两年后的2003年,大卫与史黛西----一个带着2个女儿的漂亮寡妇----结婚。 3.双方亲友形容两人婚姻美满幸福。不过。大卫与两个继女的关系却很紧张。阿什利和布莉两人很难接受大卫成为他们父亲这一事实。三人之间时有摩擦。 4.关于大卫.卡斯特是否曾与人结怨,以及针对他的背景调查。包括他是否欠债,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生活如赌博,吸毒等等。结果所有答案都是否定。 5.大卫.卡斯特在当地经营一家空调维修公司,是小型的家族企业。那是在他第一结婚后不久继承的,并且至今依然有30W资产估算。虽然不多,但也不存在负债的迹象。 越来越多的事实与妻子史黛西叙述的不符。这些事实一一否定了大卫.卡斯特自杀的可能。问题是,要推翻自杀判定却依然远远不够。 数日后,一个决定性的证据出现了。整个案情从此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虽然法医解剖结果表明大卫.卡斯特死于防冻剂中毒,虽然一切物证都无法检测,但是毒理检验初步报告却显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这里,我们需要先确认一个事实。多少剂量的防冻剂才能使大卫致死?
答案是,一个成年人想要服用防冻剂自杀(主要成分乙二醇),那他最少需要3盎司剂量才能保证自己死亡。
但毒理检测结果表明,大卫当时体内只有微量防冻剂,而酒精含量同样微量。如果他确实整个周末都在酗酒,那他体内酒精浓度含量应该相当高。如果他在醉酒状态下吞食防冻剂自杀,那体内残余量同样应该很高。
警探史宾内里由此得出两个结论。
1.大卫.卡斯特不可能如同妻子史黛西所说整个周末都在酗酒。
2.鉴于大卫的验尸报告证实他的确死于防冻剂主要成分乙二醇中毒,那么按照大卫毒理检测结果显示他体内的防冻剂残余量进行估算---大卫.卡斯特经历了几乎72小时,才最终痛苦的死去。
隐隐约约中,一个可怕的真相几乎已经呼之欲出。
虽然现在没有证据显示大卫是被谋杀,但警探们手头所掌握的信息说服了验尸官,自杀判定同样也是不成立的。
大卫.卡斯特的死因由此被改为未知,好让证据鉴证得以继续。
第一个需要鉴证的是从现场找到的防冻剂容器和床头柜上的酒杯。
针对防冻剂容器的鉴定,鉴证人员从容器表面得到了一部分掌纹。由于当时没有大卫的掌纹,于是无法作比对。
床头柜上收集的两个酒杯同时作了鉴定。有汗渍附着的空酒杯上,发现了大卫的指纹。但装绿色防冻剂的杯子上却没有。
没有大卫.卡斯特的指纹却不代表上面别人的指纹。上面附着3枚清晰的指纹,经鉴定,属于妻子史黛西.卡斯特。
史黛西.卡斯特的身影终于毫不出人意料的浮出水面。
两位警探开始再度审视史黛西的证词。他们更是调取了史黛西在案发当日的电话通讯记录,结果大大出人意料。
无论是在案发当日的现场,还是第二天在警局的录口供时,史黛西都反复提到,她在案发当日上午曾打了好几通电话回家给大卫。
事实是,她根本就是在说谎。
她既没有打很多电话回家,也没有多次拨打过大卫的手机。她在手机拨打911报警电话前,总共才打过1个电话回家。
几个月后,那根在厨房找到滴管的检验结果出来了。 滴管里的内容物确系防冻剂。该器具也进行了DNA检测,以便确定谁接触过滴管,如何使用的。 球状滴头没问题。可是鉴证人员在滴管的尾端管口处,检测到了大量属于大卫.卡斯特的DNA。这个大量,绝无可能是在正常情况下无意碰触所能产生的。因为在管口内壁上,还沾有大卫.卡斯特的唾液。 这是个重大发现。 滴管末端怎么会发现有大量属于大卫的唾液DNA?更何况,早有一杯半满的防冻剂在床头柜放着。 两名警探又一次审视手中线索: 1.大卫的心理侧写显示没有自杀倾向。 2.防冻剂杯子上只有史黛西的指纹。 3.滴管上发现防冻剂和大卫DNA。 如果按照大卫.卡斯特自杀可能判定,综合以上所有证据,我们将毫无悬念的得出这么一个自杀过程: 大卫.卡斯特决定自杀。 不过他又不喜欢用枪,所以决定用防冻剂。 他喝了点酒,然后请妻子史黛西给他拿来个空酒杯(只有史黛西指纹)。 等待史黛西离开后,他拿出防冻剂给自己倒了一杯。 接着他取出滴管,从杯子里吸了一管,滴进自己嘴里。 之后痛苦了半天,发现自己没死。于是他又吸了一管或几管滴入。 终于他觉得剂量应该差不多了。于是他跑出房门,把滴管扔进厨房的垃圾桶。 最后他回房反锁,自己独自痛苦的直到死亡。 史宾内里和诺顿回顾了自己十多年来的办案经历后终于发现,他们真的从没有见过用这种方式自杀的人。
检验结果改变了一切。 很明显,防冻剂的乙二醇成分在那个周末一直困扰着大卫.卡斯特,破坏他的身体机能。而不是酒精。 两名警探推测,大卫当时极有可能已经失去知觉。于是史黛西用滴管吸取床头柜杯子里的防冻剂,灌进大卫喉咙。之后,她虽然把滴管丢弃,却错误地扔在厨房的垃圾箱里。 现在矛头全部指向了史黛西.卡斯特。两名警探决心深入调查,挖掘史黛西的背景。 结果,一个更让人吃惊的事实出现了。 大卫.卡斯特并不是史黛西.卡斯特唯一一个死因不明的丈夫。史黛西的前夫迈克.华莱士(Micael.Wallace)于5年前心脏病突发死亡,不过死因同样存疑。 虽然当时急救医生宣布迈克.华莱士的死因是心脏问题。但事实是华莱士从没有过心脏病史,而且他同样年轻强壮。 这完全没道理。两任丈夫都是暴死?会有这么巧合的事? 两人决定申请传票获得迈克.华莱士的生前病历记录,以作调查。
(迈克.华莱士)
迈克.华莱士在2000年1月突然猝死,当时年仅38岁。
医生宣布死因是心脏病,但尸体没有进行解剖。
史宾内里和诺顿感觉,围绕着这名叫做史黛西的女人所发生的事情,就没有一件是正常的。
一个身体健康的38岁男子,一夕暴毙在自家客厅,居然没有家属想通过解剖来寻找原因?
原来,史黛西当时拒绝让迈克.华莱士的尸体接受解剖。为此她还说服了迈克.华莱士的母亲和妹妹。她告诉当时在场的,两个异常悲伤的家人---迈克已经死了,何必再解剖他的身体,就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吧---。
伤心欲绝的家人,毫不怀疑的认同了她的说法。但事实的真相呢?
两名警探在病历查阅中注意到这么一个情况。
在迈克.华莱士死前几周,他曾去就诊。他询问自己的医生,他没有喝酒,但整日感觉自己醉酒。他说他头晕,想吐,身体好像无法保持平衡感。
史宾内里和诺顿立时惊觉,这不正是防冻剂中毒的症状吗?
两名警探互视对方,心中不约而同的升起一种毛骨悚然的念头---史黛西居然就这样把两任丈夫都杀了!
2007年8月5日。
在大卫.卡斯特死亡2年后,警方调查人员挖出了史黛西第一任丈夫迈克.华莱士的尸体,开馆验尸。
法医鉴证人员提取了迈克的肾脏样本,发现其肾脏内含有钙振荡结晶,这是吞服乙二醇产生的物质。结果显示这种结晶遍布他的肾脏。
怀疑被证实了,迈克.华莱士同样死于防冻剂中毒。
调查速度由此骤然加快。
检验结果出来的第二天,警探史宾内里立刻和史黛西.卡斯特取得联络。
史黛西.卡斯特对警探史宾内里的出现感到极度惊讶。大卫.卡斯特死亡已经两年,她以为一切早就结束了。
警探史宾内里告诉史黛西,警方还需要询问一些问题才能真正结案。因此,他要求史黛西前往警局再接受一次笔录。
当史黛西.卡斯特走进审讯室时,她绝不会想到有多少双眼睛在镜子背后注视着她。
警探史宾内里准备了三个问题。
史黛西自称在大卫死亡当日上午打过的数个电话回家。
史宾内里问,你确信自己在事发当日的上午打过数个电话?
史黛西言之确凿,几乎每半小时或45分钟打一次,但始终没人接听。
史宾内里立刻指出她在说谎。
史黛西愤怒了。她态度很强硬,坚称自己打了好几次。她对着史宾内里大声嚷嚷,说她要看看自己的通话记录,要史宾内里拿出证明给她看。
之后她开始企图自圆其说。她所谓拨出数个电话的方式,从公司座机拨打家中固话、自己手机拨打家中固话,一直到公司座机拨打大卫手机、自己手机拨打大卫手机。
于是史宾内里拿出了她所能想到的,任何拨打方式的所有通讯记录。
史黛西.卡斯特沉默了。
接着,决心趁热打铁的警探史宾内里向她展示了酒瓶和杯子的照片。
第二个问题是:“这里有2个杯子。请告诉我,你是否记得哪个是你拿进房间,帮大卫倒蔓越莓果汁的杯子?”
史黛西看了一眼后脱口而出“当我倒防冻剂(antifree)。。。不是,我是指倒果汁。你把我弄糊涂了,一直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以上审讯时的原话)
无论是警探史宾内里,还是镜子后旁听的,包括警探诺顿在内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个女人是不是说漏嘴了?
最后一个问题。
史宾内里告诉史黛西,那个装防冻剂的杯子上,仅仅出现一个人的指纹。而这出现的3枚指纹全部属于史黛西。他想听听史黛西的解释。
史黛西拒绝解释,并随即提出她不会再回答任何问题。
虽然史黛西.卡斯特依然自由的离开了郡立警局,事实却已愈发清晰。 接下来几天,史宾内里和诺顿四处奔波。他们不但重新询问大卫亲友,而且更是走访了迈克.华莱士的家人询问口供。 两名警探的目标明确,他们需要逮捕的是一名杀死两任丈夫的连环杀手,必须让史黛西为她所犯下的两项谋杀罪行付出代价。 在史黛西被询问一周后,两人最终找上了史黛西的长女,20岁的阿什利.卡斯特。 他们告诉阿什利,警方已经对她生父迈克.华莱士开棺验尸的消息。同时希望这位经历两位父亲离奇死亡的长女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线索。 阿什利的反应出乎两人意料之外。 阿什利立刻表示出对警方的强烈不满。她无法谅解警方挖掘她父亲遗体的原因,她更拒绝相信她的母亲杀死她的生父。 她情绪激动,愤怒斥责警方,拒绝回答任何问题,随即不顾阻拦的离去。 之后阿什利迅速拨打电话给她的母亲史黛西,并在电话里向母亲哭诉。 这通电话,被警方监听了。 警方发觉这两个女儿与她们的母亲之间,似乎有种特殊的情感联系。因为阿什利丝毫没有因为警探的暗示,而对自己的母亲产生哪怕一点点怀疑。她详述着警探们来找她的经过,控诉这警探们的无事生非,不断获得母亲史黛西在电话里的安慰。 如果你只是不知情的听到这通电话,你能得出这个结论:有一群穷凶极恶的警察,正在疯狂迫害着无依无靠的母女三人。 警探史宾内里和诺顿清醒的知道,真正穷凶极恶的是史黛西.卡斯特。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早已掌握了一切。 但是,他们错了。 就在两人整理证据,准备申请逮捕令时,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911报警电话,再度逆转了一切。
2007年9月7日,911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报警者声称说自己的女儿服毒自杀,生命垂危。
报警者的名字叫做史黛西.卡斯特。服毒自杀者是她的长女,20岁的阿什利.卡斯特。
阿什利.卡斯特躺在自己的床上,已经命在旦夕。她的身边堆放着数个药瓶与一个几乎喝光的伏特加酒瓶。同时,阿什利留下了一封遗书。
这封打印的遗书有整整一页。
阿什利在遗书中宣称,是自己谋杀了自己的亲身父亲迈克.华莱士和继父大卫.卡斯特,并描述了两次谋杀的全过程。
生命垂危的阿什利.卡斯特正被送往医院,毫无意识,命悬一线。 警探诺顿迅速赶往医院了解情况,而史宾内里则留在警局询问史黛西和次女布莉。 20岁的阿什利,昨日一整晚都呆在自己屋里,早早睡下。 今日一早,布莉起床准备上学。当她走过阿什利房间时,她听到了奇怪的声音。 她急忙走进去,发现阿什利躺在床上,眼睛直直看着前方,喉咙里发出可怕的咯咯声,毫无反应。 于是她呼喊母亲史黛西进入房间。在发现阿什利身边的空药瓶后,史黛西迅速报警。 联系到阿什利得知生父迈克.华莱士被尸检的时间;服毒自杀;认罪的遗书这3点,当警探史宾内里将史黛西母女送走后,他几乎就要接受这一切的事实了。
阿什利.卡斯特没有死。
在经过数个小时的抢救后,她活了下来。
当她恢复意识后,守候在医院,心急如焚的警探诺顿在征得医生同意后,立即询问了阿什利。
躺在病床上的阿什利一开始以为自己出了车祸,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警探诺顿问她是否企图自杀?她坚决回答不是。
诺顿接着询问她,是否留下一封遗书承认自己杀了生父和继父?阿什利毫不犹豫的否认。
阿什利告诉警探诺顿,在自己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做过诺顿描述的这些事,也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于是警探诺顿问她,那你记得什么?
阿什利最后记得一件事,是坐下来和母亲史黛西喝了杯恶心的饮料。在自己觉得口感有异时,母亲史黛西要求她用吸管一口气吸光。
诺顿听得瞬间不寒而栗起来。
史黛西居然想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再伪装成畏罪自杀,意图以此来嫁祸本是自己犯下的,谋杀两任丈夫的罪行。
诺顿飞快地跑出病房,致电史宾内里。他在与史宾内里通话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立刻逮捕史黛西,终结这个极度冷血疯狂的女人所做的一切。
史黛西.卡斯特于当晚被郡立警局逮捕。罪名是谋杀迈克.华莱士、大卫.卡斯特,以及企图谋杀阿什利.卡斯特未遂。
史黛西.卡斯特被逮捕后,那封所谓的阿什利遗书被送交警方以作严密的鉴定。
很多常识大家都是知道的。
一般多数遗书都是手写的。而这封却偏偏是打印的。
遗书通常简明扼要。这封却洋洋洒洒了一整页。
当然,这封遗书一个最大关键点,是它的细节描述。
这封遗书对谋杀过程都有一定的叙述。而从来一丝不苟的警探史宾内里,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致命疏漏。
遗书中提到了谋杀时使用的防冻剂。而防冻剂这个单词,在遗书中打成“antifree”。
防冻剂的正确书写是“antifreeze”。
但史宾内里对“antifree”的说法却一点都不陌生。
在回顾了整个案件调查过程中与所有相关人员的谈话后,他确信几乎所有人提到防冻剂全念做“antifreeze”。
毫无疑问,有一个人是例外的。
史黛西.卡斯特在警局的第二次笔录时,在她指证酒杯说漏嘴时,她口中的防冻剂是“antifree”。
除了这封遗书外,警方后来还发现了一项证据。大卫.卡斯特的遗嘱被史黛西的朋友篡改过的。这位帮助史黛西私改遗嘱的朋友,已经成了史黛西的男友。
其实这个朋友或男友真应该感到幸运。如果不是警探史宾内里和搭档锲而不舍的调查,他不出意外就将成为史黛西的第三个猎物。
就在整个社区,整个城市,或许整个美国感到震惊的时候,2009年1月13日,本案开庭。
这次为期四周庭审,注定将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女儿在庭上指证自己的母亲;而母亲又反过来指证自己的女儿,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伦惨剧。。。
女儿阿什利作为检方证人出庭作证。她详述了母亲史黛西是如何诱骗自己喝下被投毒的酒。
(阿什利宣誓作证)
具体情况是:就在两位警探走访阿什利后一天,周四。史黛西买了瓶伏特加回来。她邀请女儿阿什利一起来喝,提前庆祝女儿21岁的生日。
当然,上次史黛西是推迟到周五和丈夫大卫庆祝结婚周年。结果。。。
阿什利先被史黛西支开去洗衣服,回来是母亲已经帮她调了杯鸡尾酒。
不过这酒调的很难喝。
于是母亲史黛西就告诉自己的宝贝女儿,妈妈有个喝酒的秘方。具体方法就是你找根吸管,抵进喉咙,然后一口气吸完它。
女儿阿什利觉得听妈的话准没错,于是很酷的把酒一口吸了。之后饱受17小时折磨,幸运的捡回一条命。
史黛西.卡斯特随后也登上了证人席,作为证人自证。她将矛头只指自己的女儿阿什利。
(宣判后,史黛西被带出法庭瞬间)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