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师父呀,我真是受教了!我再问个问题,你说那些动物为什么要附体到人的身上呢?”我小心的护着手里的瓶子一边走一边问道。“因为末法时代,人妖混杂,群魔乱舞,许多阴性的东西都跑到这个世界来了,所以附体的很多。”
“哦,怪不得那黄鼠狼要出来呢,民间都叫它们黄仙呢,对吧?”“是的,不光是黄仙,民间还把狐狸称作狐仙,把刺猬称作白仙,把蛇叫柳仙,把老鼠称作灰仙。”迦罗解释道。
“这动物怎么都成了仙了?这世道,人不像人,倒是越来越像畜生啦!哈哈哈哈。”我的笑声在山谷里有一点回音。“因为正道的道教衰微,所以五大仙遂被汉族民间的百姓供奉起来。而黄仙的确能附体到人的身上,用医学的解释就称作癔病,俗称撞客,这的确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是啊,这些我很早就听说过,尤其在农村更是多见,我听家里的老人说,早些年家里有个亲戚就是这样,老是容易被附体。发病的人时候状态很吓人,但醒过来却什么也不知道了。”
“的确如此。这动物或者阴灵附体,多发生在女性或者精神抑郁者身上。发病时会哭闹不止,有的还连说带唱,能给人申诉冤屈,或者说一些很玄妙的事情,甚至还能唱出一些美妙的诗句来。他们发病时不认识家人,语调也与平时大不相同,听上去完全是另一个人的模样,状态十分骇人。”迦罗说道。
“我听说他们被附体的时候,皮肤下面有滚动的小球,要是用针扎住就能至附体阴灵于死地,不知道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是真的,但是要用鬼门十三针才行。”迦罗的语气十分肯定。
“鬼门十三针?哎呦,听起来好厉害啊,师父你快给我讲讲吧!”“这鬼门十三针,是祖国医学流传下来的一种很独特的针灸治疗手段,或者可以称为一种法术,体现了中医针灸的最神奇的特点,专治百邪癫狂,用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可以治疗抑郁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等的精神疾病。”
“哦,我以前貌似在电视上的广告里听说过,当时也没有在意,看来还真有这个东西啊!”“的确是有。相传这鬼门十三针是道教张天师所创,能祛病除邪,愈后永不复发,堪称医学神技。在当今的中医教科书中有简单介绍,只是说古人用来治疗癫狂和精神疾病。”“哦,是这样啊,那扎上十三针患者就能好了吗?”我问道。
“不是的。这鬼门十三针,其实是说十三个穴位,分别是鬼宫、鬼信、鬼垒、鬼心、鬼路、鬼枕、鬼床、鬼市、鬼窟、鬼堂、鬼藏、鬼腿和鬼封,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和涌泉穴,通常情况下只要少商一针就管用,或者在十三针中任选二至三针,基本就能治愈那些附体的阴性众生。”迦罗解释道。
“哦,这么厉害啊?那为什么不把这十三个地方都扎上一针而以绝后患呢?”“如此万万不可!”“为什么呢?”“因为癔病是阴性生命附体,其中必有一定因果。患者被附体,必定是在某一生中伤害过附体者的性命,或者做了其他有损阴德之事,所以才有今日的果报。作为掌握了鬼门十三针的医者,首先要尊重宇宙天地自然法则,了知无形生命的苦处与附体原因,尽量的去调和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变孽缘为善缘,而决不能偏向患者强行施针。”
“哦,也是啊!凡事都是一个因果报应啊!”我感慨道。“是的。因为这些阴性生命状态都是极其痛苦,或者没有安身之地才来报仇讨债。作为医生,决不可只看到生者痛苦,也应当体悟到报冤者的痛苦。所以应当尽其所能的保持中立,善言调解,万万不可强行用针法逼迫无形众生,更不能将其至于死地。”
“医者,仁术也,对吧,师父?”“是的。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单纯施行鬼门十三针,而不知因果,不问来由,这对于患者、附体者和医者来说都是不利的。因为这鬼门十三针涉及因果,所以在古代属于禁针,非大功大德者不可轻用。经常施用鬼门十三针的术者往往也会折损阳寿或者断子绝孙,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因果报应真的是毫厘不爽啊!”我感叹道。“是的,所以懂得鬼门十三针的医生首先都是先对病者采取劝说,好言相问,问问对方是哪路神仙?哪位屈死冤魂?有何要求?是要吃要喝还是要钱要物?然后尽量满足对方要求。如果再三劝说而对方仍旧不理不睬,才会采取针刺的方法惩治。”
“先礼后兵啊,呵呵。”我笑道,“看来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就得强硬一点啊!然后呢?”“施行鬼门十三针都是以德为本。医生最常用的就是毫针,采取轻刺之法,边针边恐吓附体阴灵,问它们服与不服?若是对方认输,就谈条件,让患者按照要求去办。如果对方还不罢休,就要采取强刺之法,进深针或者大度捻转,再或者将针提插或进针后手持针柄做震颤动作等,逼迫附体生命屈服。”
“真是一物降一物啊!厉害,厉害啊!扎了针以后呢?”
“正如刚才所言,通常情况下只要少商一针就管用,或者可以在十三针中任选二至三针。但是往往要给附体众生留下后路,以免后患。而且这十三针中的人中、舌底和会阴三穴尽量不用,因为这三个穴位能把阴性生命给封住,可以将它们置于死地。”
“哦,上天有好生之德,对吧?”“阿弥陀佛!正是此理!凡事不可做绝。如果其他穴位可以制服附体者,并能放走它,即是上策。”“哦,这用孙子兵法的话说,就是穷寇勿追啊!呵呵。”我笑道。
“是的,不仅如此,如果被针扎之后,这附体者能够离开,往往还要为其焚化纸钱,甚至念经咒把功德回向给它才可熄灭那些怨气。”“那师父我再问一句,要是对方死活都不肯离开病人,那又该怎么办呢?”
“阿弥陀佛!这的确是很不幸的现象。如果真是如此,那医者只有用针将其封住,然后采取强硬办法来以绝后患。”“哦,那该怎么做呢?”
“通常,医生用一至两针即可将附体生命封在人体之内。然后就会让人在患者周围方圆百米之内仔细搜寻,看看有无熟睡不醒的动物,如果有,即是这个动物附体;或者询问病人家属,家里有无忽然出现的奇怪物品,一般来说都是旧家具或者旧衣物等等,然后只有将这附体动物杀死,将那些怨气重重的旧物焚烧掉以后,再针刺患者的舌底即可痊愈。”迦罗解释道。
“哎呦,老祖宗还是很厉害啊!”我感叹道,“不过师父刚刚我还没有搞懂的是,这些阴性众生附体人身,其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呢?”“除了报仇寻怨,就是想修行佛法。”迦罗答道。“那它们直接修炼不就得了吗?为何还要附体到人身上呢?”“因为只有人身才能修炼成佛,所以它们的附体,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是不是因为三涂太苦,而天道和修罗道福报甚大而无暇顾及修炼?”我接着问道。
“是的。天道众生福报最大,生活无忧,心想事成,过着极其幸福的生活。但正因为缺少烦恼,故而也就缺少了磨练和精进的动力;阿修罗道与天界共处,物质生活极其富足,但一切享乐全限于物质的满足,但精神生活几乎空白,并且我执我慢,心绪不宁,不得自在,因此难修成佛;
畜生道众生的各类飞禽、走兽、游鱼,以及一切肉眼不能看见的微生物,它们的运动本是源于天性,少有思想,更无理性生活,心力极其微弱。况且每时每刻都在为寻找食物而忙碌奔波,还要时刻提防天敌的猎杀吞噬。那些被人工蓄养的动物,不是被役使就是被宰杀烹食,所以也不可能修道;
饿鬼道众生散落于人间之中,但凡人肉眼无法相见。由于恶鬼前生的吝啬贪婪和强烈的我见我执,故而招致极度贫乏和求不得之苦。它们孤寒凄苦,志卑胆弱,常处于惶恐迷乱之中,一切欲望皆不所得,终日在极度苦恼和匮乏中度过。那些非自然死亡的灵体,往往就会堕入饿鬼道中;
而地狱道众生的环境最为恶劣,整日受到种种严酷的刑罚,煎逼难熬,身心处于极其痛苦之中,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唯有日夜凄惨哀嚎,心胆俱裂,终日在无限的惶恐和后悔中活着,不可能有正常的思想和修行空间。因此,这些附体的动物或者阴灵都是想得到人身而修炼成佛。”迦罗耐心的解释道。
“如此说来,天道、阿修罗道的好日子也没什么可留恋的,那三涂的苦日子更是不值一提,只有人道才是苦乐参半,即非天界的纯享受的生活,又不像处于恶道的众生整日受着苦境的逼迫,真是再适合修行不过了!”我说道。
“阿弥陀佛!正是如此。天道众生耽湎于享乐,往往流于清高、自私,缺乏忧患意识而不思修炼,一旦福报用尽,复又堕落;阿修罗因我执我慢心太重,不易起求道之心,而且经常造孽作恶,也很容易堕落;畜生少有心意活动,只是本能求生,除了极少部分有灵性的以外,绝大多数都难以生出求道向善之心;而地狱和饿鬼道整日在困苦中煎熬,根本无暇学道求真。只有人道不但追求物质满足,而且还有更好的理想追求、道德追求和精神追求。因此世尊有言: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
“哎呀,我们此生能得人身真是万幸啊!再值遇佛法,更是幸运中的幸运啊!”我停下脚步,举起手中的瓶子仔细的欣赏着那迷人的绿色幽光,想到我们历经千难万险就是为了救人,怪不得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这人身看来真的是太宝贵了!
迦罗见我停了下来,于是也一边站定了休息,一边又缓缓的讲道:“人道苦乐相间,一方面人间的苦恼可以让人锻炼心志,克己修行,激发慈悲心和菩提心的善缘。另一方面,作为人来讲,也有时间和心力去思考世间种种问题,追求人生境界的完美,由此而禀受佛法、体悟真理而得到正觉解脱。所以说人道最容易修佛,这也是其他五道所向往的空间。”
“哦,师父呀,我忽然悟到一个问题,你看对不对呀?”“请讲。”“你说这六道众生里面,为什么人道只能看见畜生道而其余的看不到呢?”“你的解释是什么呢?”迦罗问道。
“我认为啊,本来这六道众生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各有各的生命轨道,但是让人能看见畜生道众生,其实就是苍天对人们的警示啊!告诉人们做畜生的苦,那恶鬼和地狱道就可想而知了!”“嗯,你的看法非常独到。再加上高僧大德对人们的开示,知晓了六道轮回的真相,众生就会明白人身难得的道理。”
“如此说来,这些附体的动物和阴灵,它们是想通过借用别人的身体来听闻和修行佛法,或者说要做一些功德,比如为人看病算命什么的,希望能以此来解脱轮回的生死,可是这条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呀,对吧师父?”
“是的,人畜不同,人鬼殊途,这些附体的动物和阴性众生,除了讨债报冤的之外,其余都是想借用人身修行。但是终归是借来的色身,这副驱壳纵然可以借得,那阿赖耶识岂能是可以借得来的?因此说,这些精灵鬼怪虽然能附着人体之上,但终究不是成佛之法。”
“嗯,这个问题我是彻底弄明白了!师父啊,跟着你真是学习了佛法了!”我感谢道。“阿弥陀佛!刚刚你作得那首诗很好,其中有一句叫做‘生死苦海谁得度?信受奉行诚如兹’。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只有如法修炼,信受奉行,才能真正的从佛法中获得利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迦罗说道。
“是啊,学佛的好处真是无边无际啊,从近处讲就是解除烦恼,获得身心安宁。从远处讲,就是出离生死。佛法真是太伟大,太伟大了!”我感慨道。迦罗没有说什么,而是赞许的点了点头。
我抬头望着那朗朗的夜空,忽然深深感到了自我的渺小和宇宙的博大。古人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从空间角度而言,我们人类只不过区区七尺之身,跟以光年为单位的宇宙比起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从时间角度来看,人类的寿命更是百年之内,而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也不过只有五千年,这对于宇宙将近一百十四多亿年的寿命来说,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而已。难道,在这么久远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就只有人类的文明出现过吗?难道不是像佛所说的那样的成、住、坏、空吗?
当我们站在室外去看一只蚂蚁的时候,就会感到它是那样的渺小微弱,而在诸佛菩萨的眼里,我们是不是也如蚂蚁一样?但是尽管如此,我们的心却还是那样的狂躁不安,每日里妄想纷飞,贪、嗔、痴心充斥着每一个念头,让那财、色、名、食、睡搅动的五阴炽盛,一会儿幻想长生不老,一会儿又梦想统治世界。不知忏悔,不懂感恩,我执我慢,自大自傲,更不去思考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因此,佛才会说我们‘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芸芸众生才会在这无边的生死苦海中随波逐流,永无出期。
3
很快,我俩就走到了刚刚翻越的铁丝网那里,刚好看见阿黄和小林在对面等着我们呢。阿黄见到我手里拿着的冒着绿色幽光的瓶子,一下子扑了上来,激动地说道:“哎呀,这下我哥可有救了!谢谢师父,谢谢大家,谢谢,谢谢。。。。。。。”然后声音就哽咽起来,我和小林急忙好言相劝,阿黄方才平息了内心的激动。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四人步履轻快的回到了藏龙涧那里和其他人会合。我简单的把接水的过程给大家说了一遍,张居士、砍刀和大林都非常高兴。然后砍刀兴奋的对我说道:“还有个好消息没告诉你呢!真是好事成双啊!你猜怎么着?”“怎么着?决定娶胖大姐了?”我笑道。“什么呀!你竟打岔!教授刚刚给张居士打电话呢,说他有重大发现,让我们接好了水就立刻开车去他家里碰头!”
“是吗?哎呀妈呀!真是太好了!”我高兴的喊了出来,“那还等什么,我们抓紧走吧!”“等等,灰猫哥,”阿黄问迦罗道,“师父呀,我们什么时候去医院呢?”“嗯,这圣水不可空置很久,以免污染。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去教授家打探消息,然后贫僧跟你去医院用水救人。”迦罗说道。“师父,龙涎呢?”我问道。“在贫僧身上。”“好吧,那我们就按你说的办,救人要紧,让小林跟着你俩打下手,我们四个去教授家,有什么事电话联系,张居士,你看这样行吗?”张居士点点头,大家也都同意这个分配方案,于是我们迅速的按照原路返回。
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大街上空无一人,我们的车子飞速的开到了山大宿舍。这大冬天的晚上我们把传达叫起来,他一脸的不高兴,隔着栏杆用极度怀疑和不满的眼光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不过在我们说明了要找黄其光教授以后,他立马态度大变,嘴里不住的说道:“哎呀,找黄教授啊!快进来,快进来,他可是个大好人啊,科学界的良心!良心啊!”还竖着大拇指头不住的夸奖。大家情绪正高,砍刀随手塞给了传达一包将军烟,对方的上脸顿时就笑的跟六月的花朵一样,满脸的皱纹把本来就不大的眼睛都挤成了一条缝。
我们轻手轻脚的上了楼,轻轻敲开了门,教授带着老花镜,穿着一双棉拖鞋,眼里掩饰不住的兴奋:“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大家见面先是寒暄了一番,我们关心的询问教授老伴的情况,他说这两天老伴恢复的很好,晚上吃了一片安眠药早早就睡下了。
教授家里的暖气很热,我们都脱了外套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教授给我们泡了壶热茶,又给我们端来几样小点心,我们也顾不得手没洗,抓着就吃了起来。上楼之前我们就通气了,既然教授还不知道砍刀和阿黄着魔的事,这个点深更半夜的也就先不说这个了。于是我简要的把找到真龙之水的事情给教授汇报了下,高兴的他连连说这下阿黄的表哥就有救了,下一步我们就能专心致志的开始寻秘探险了。
“老黄啊,你到底发现什么惊天秘密了,值得这个时间叫我们来?”张居士问道。
教授兴奋的说道:“哎呀,你们不知道啊!这次的发现可真是让老夫我喜出望外啊!这一激动都不知从何说起了!”然后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缓缓的说道:“大家都知道《史记》吧,就是司马迁写的?”“知道啊,教授你慢慢讲,你讲到哪里我们就听到哪里。”砍刀往嘴里塞了块点心说道。
“据《史记.秦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随着最后一个战国大国——齐国的灭亡,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此时,志得意满的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将天下分成三十六郡,收集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阳,铸成大钟和十二个每个重达十二万斤的铜人,放置在宫廷里,以显示他的威严和功德。统一货币、法令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辆两轮间的宽度,将小篆规定为全国统一书写的文字,也就是古文说的‘车同轨,书同文’。此时的大秦帝国,领土东到大海和朝鲜,西到临洮和羌中。南到北向户,北面据守黄河为要塞,沿着阴山往东一直到达辽东郡,构成了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
“教授,这北向户是哪里?”砍刀插话道,其实我也想问,不过不好意思打断教授的话题。
“这‘北向户’,是指房屋向北开的窗户。由于在北回归线上,夏至的时候太阳正照在天顶上,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夏天太阳甚至可以从北面照向窗户,因此,这北向户就是古人概念中的极南地区。秦朝以后,北向户一词是指日南郡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越南一部分地区。《汉书.地理志注》说: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就是这个意思。”教授解释道。
“哦,领教了!”迦罗又文绉绉的说了这么一句,我心想这家伙是不是着魔造成的这样啊,心里想笑又不好意思,就强忍住了。
教授看了看大家,又开口说道:“我刚刚说这些,其实是有目的的,请大家接着听下去。”我们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不住的点头,身上也暖和过来了,一个个都精神抖擞的瞪着眼睛听着。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二年,秦始皇巡视陇西和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名叫极庙,以象征处于天极的北极星。从极庙开通道路直达郦山,又修建了甘泉前殿。修造两旁筑墙的甬道,从咸阳一直连接到骊山。然后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就是秦驰道吧?”大林问。“是的。这秦驰道,其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正式的国道。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驰道修建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也就是大约现在的六十九米左右,隔三丈也就是七米左右栽一颗树,道路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中间就是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
“哎呦,这么宽啊?双向六车道吗?”我笑道。“也不知道有没有交警拦路罚钱?”砍刀也笑了,牙上还沾有些点心的渣渣。“大秦朝怎么没有交警?咱们的交警也就是罚罚钱,欺负欺负大货车。那要是被秦朝交警逮住了,就直接流放或者砍头了呀!”我逗他道。“这不跟社会主义朝鲜一样吗?”砍刀反应还挺快。“嗯,不听话的直接关劳改营,生老病死全在里面。吓人吧?”“你知道的太多了!将来当不了共产主义接班人。”砍刀又笑着想点烟,但忽然想起是在教授家,所以把到嘴边的烟又塞了回去。
教授慈祥的笑了笑,然后继续说道:“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到东方去巡视郡县,登上了邹县的峄山,又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然后一路向东,先是到了黄县的成山,然后登上了烟台的芝罘山,随即又向南转到了青岛地区的琅琊山,并在那里开心的住了三个月,修筑了琅琊台并立石刻字,歌颂秦之功德。刻石事情完毕之后,有齐地人徐市等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中去寻找仙人。”
“这个徐市就是徐福吧?”我插话道。“是的,就是徐福,他是琅琊人,秦朝著名方士,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和航海知识等,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他因为得到鬼谷子的真传,预测到秦末天下行将大乱,百姓定会惨遭荼毒,为保护齐地居民后代,以到海上寻仙采药为借口,向秦始皇上书而被派遣,带领数千童男童女乘船扬帆远行,从此一去不返。”
“听说他去了日本?”大林问道。“徐福的下落,至今还是一个历史之谜。后来,曾经有徐福在日本的平原、广泽为王之说,但已经无从考证。现在我想问的是,大家从上面我所说的事情,能发现什么线索?”教授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问道。
“啥问题,是不是说中国人是日本人的老祖宗啊?”砍刀笑道。“不是的,这是另一个问题。”教授摇摇头。“难道说,秦始皇后来真的取得了长生不老药?”大林问道,教授又摇摇头。我一时也没有猜出来,所以还在思考。“老黄啊,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秦始皇在巡视神州龙脉?”张居士说道。
“哎呀!太对了!”教授高兴两手一拍说道,“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老张也!”然后他从书房取来一张中国地图,摊在茶几上继续给我们说道:“刚刚说的这个鸡头山,历史学者分歧较大,有人认为是平凉市的崆峒山,有人说是陇南成县的鸡峰山或者塔子山,但大多数学者认定它就是甘肃庆阳市镇原县境内的鸡头山,这山头如雄鸡引颈报晓,昂首屹立,故名鸡头山。
但不管怎样,从这个鸡头山开始,秦始皇就开始了不断登山巡视的旅程。老夫一直在猜想,他应该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就是在天下四海统一以后,要巡视华夏龙脉,根据上古轩辕黄帝所画的神州龙脉图来巡查巡视,看看自己的泱泱帝国能否如万里长城一样坚如磐石。因此,他才有了后面的巡视过程。”
“哦,还真是啊!这四海刚刚统一,烽火将熄,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大国皇帝,秦始皇登邹县峄山、封禅泰山、又爬了黄县的成山、烟台的芝罘山和青岛的琅琊山,看来应该不是像我们一样闲着没事搞户外运动啊!”我呵呵笑道。“是啊,那皇帝出巡还不得带着文武百官和三宫六院的,这么一大帮人,男女老少的,看来没有特殊目的还真不会这么干呀!”砍刀剔着牙说道。
“是的!当时的大秦帝国,内有原六国诸侯遗留子弟的反抗,外有强大的匈奴虎视中原,那陇西郡和北地郡,已经到了西部边陲,要是没有特殊原因,秦始皇是没有理由去冒险巡视的。”教授说道。
“哦,老黄呀,你这搞历史的人,脑子就是好使啊!从几千年的各类蛛丝马迹中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真是不简单啊!”张居士赞叹道。
“不仅如此,还有其他线索能证明秦始皇出巡是为了巡视龙脉的!”教授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说道,“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这说的是轩辕黄帝也曾到达鸡头山,这不恰恰证明了秦始皇到那鸡头山不是无缘无故的吗??”
“哦,厉害啊!教授,我越听越入迷了!看来这神州龙脉图里面有大文章、大秘密啊!”我兴奋的说道。“对呀!对呀!要不然怎么这么晚还请大家来?就是因为老夫内心太激动了!我还没说完,下面还有重大发现!”教授摘下眼镜看着大家说道。“好,好,我们洗耳恭听!”砍刀答道。
“这秦始皇安排徐福去寻仙以后,从琅琊山一直往西南走,路过彭城,斋戒祈祷,想从泗水中打捞出那只落水的周鼎,但是派了一千人潜入水底寻找也没有找到。”说到这里,教授喝了口水又开心的继续道:“在这里面老夫又发现了重大线索啊!话分两头来说,这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尧帝封彭祖在此建立大彭氏国,大彭随成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五伯‘之一,当然了,彭城的历史灿烂辉煌,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的完的,我就捡主要的给大家说。”
“教授啊,这彭祖不就是那个活了八百岁的神人吗?”我问道。“对,就是他!他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也是黄帝的玄孙。后来,彭城经历了夏商周三朝的武力征伐,直到周显王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宋太丘社倒塌,周鼎没于泗水彭城下,而秦始皇这次到了彭城,就是想在泗水中打捞这只周鼎。”
“这周鼎是干嘛用的?”砍刀问。“这周鼎,就是西周九鼎,是我们华夏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传国之鼎。据《尚书?禹贡》记载:唐尧时,洪水为害,湮没九州,尧派大禹治水,禹以疏导之法‘随山浚川’而治水成功,因水毁州界,大禹‘疆理天下,奠九州而正五服’,重新划分九州之域。
到了夏朝建立初年,大禹下令将在治水过程中所见的各种珍奇异兽和奇异之宝绘画成图,让能工巧匠将它们仿刻于鼎身纸上,然后铸造九鼎。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分别是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记载夏王朝的功德,象征夏王为九州之主,也用来反映全国统一和王权集中。这九鼎历经夏商周三朝,秦之前,它是国家权利的象征,秦灭亡后,周鼎神秘失踪,下落成谜,成为中华五年前来最大的历史悬案。秦之后,于是这传国玉玺又成为了王权象征。”教授缓缓说道。
“老黄啊,是不是成语所说的‘一言九鼎’就是指西周九鼎?”张居士给教授递过茶杯说道。“对!不光是这一言九鼎,还有许多成语的出处,都是来源于这西周九鼎,比如问鼎中原、三足鼎立、拔山举鼎,等等。这西周九鼎和神州龙脉图,一隐一显,象征着王权的存亡,关系着帝国的安危,因此它们的魅力数千年来一直不减。当年大禹曾经留下遗嘱:‘九鼎存,天下定;九鼎失,天下分’,由此可以看出西周九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打捞周鼎为什么没有找到?”大林问道。“不是没有找到,而是找到了又落水了!下面的事情说起来,就更加玄而又玄了。”教授颇为神秘的说道。
“快快请讲!”砍刀瞪大眼睛说道,惹得我又想笑起来。
“关于周鼎,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为《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周氏东亡,其器九鼎之秦’,就是说九鼎已经落入秦王之手;其二为《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是说九鼎在东周时就已经遗失了;东汉班固又兼收两种说法,他在《汉书?郊祀志》中记载:‘周显王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鼎伦没于泗水彭城下’,意思是说秦灭周前九鼎便沉于泗水了;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又有记载,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不得’,这说明九鼎并未入秦或没有全部入秦。”
“嗯,但这里面又有什么玄而又玄的事情发生呢?”我也是越听越想听,越听越好奇。
“当时,秦始皇在泗水里确实发现了一个大鼎,喜出望外的他立刻命令随从下水捞鼎。但是就在这个鼎即将被打捞上来的时候,从水里突然冒出一个龙头来,咬断了系鼎的绳索,当即那鼎就复沉水下去了。始皇大惊之下,连忙号令千余名善泳之人潜入水底寻找,但奇怪的是这个鼎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授啊,这是传说的故事吧?”大林问道。
“所谓的历史问题,难就难在不易分辨真假,”教授把眼镜一摘说道,“有官方正史,有民间野史,还有各种乡间传说。比如说就像龙这个动物吧,史书曾有过无数记载,甚至现代人也有许多目击者,但是到了现代,官方却从来不肯承认,这是其一;二来也从没有人抓住过活的龙,甚至连尸体也没有寻找到过。所以说,这历史问题犹如神龙之谜,真的是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往往让人真假难辨啊!”
“那神龙只有俺灰猫哥才能降服的了,一般老百姓哪有这个能力!对吧?嘿嘿嘿嘿。”砍刀恭维我道。“行啦,你先别打岔,我这人经不起表扬,要不这大毛尾巴就想往上翘,教授你快接着讲吧!”我说道。
教授并不知道砍刀他俩着魔的事,所以也没听出什么来,就继续说道:“但是,历史问题虽然是真假难辨,但也不是不能从其它方面找到佐证。后来,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泗水》中描述:‘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现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啮断其系’。这里‘龙啮断其系’五个字清楚的说明了当时水里冒出来的龙头把绳索咬断了。而且,汉代画像石刻里,也有一个‘泗水捞鼎图’,形象的刻画了这则故事——在画像的下格,桥上之人为秦始皇,桥两边的众人以绳拉鼎,水里伸出一只龙头来欲咬绳索。所以,从上面的史书记载和实物来看看,龙咬绳子不是传说,而是确有其事。”
“这水里的龙为什么要把绳子咬断呢?”大林问道。
“问得好!这就是问题玄妙之所在!因为这九鼎,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在夏商周三代都被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夏朝经历了470年,直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被成汤所得,然后建立了商朝。550多年后的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暴虐亡国,九鼎又被武王姬发所得,然后建立了周朝。又过了400多年的公元前606年,强大起来的楚庄王想取代周朝,就借着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对于庄王的蛮横嚣张,王孙满说了一句名言,那就是:‘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庄王很不服气的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正是因为夏禹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周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的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因此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遂无功而返。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的行为称之为‘问鼎中原’。”教授说道。
“哎呀,老黄啊,听你讲历史真是生动有趣,得益匪浅呀!”张居士说道。“呵呵,研究了一辈子了,这些都早已烂熟于心了,只是能从里面发现线索,却还是最近的事呀!”教授谦虚的说道。
“那教授请你接着讲,这水龙咬断绳子到底说明什么问题呢?”我问道。
“嗯,我刚刚还没有说完,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这说明了各国对九鼎的重视和觊觎之心。而周王朝虽然弱小,但并非无德,后来秦庄襄王灭掉东周,在史家看来有犯上作乱、臣子弑君之嫌。而且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的残酷暴虐的统治随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普遍反抗,因此,这龙啮其绳,刚好预示着秦朝政权的非法性,也预示着秦朝国运不久,所以,势必被后来的大汉王朝所取代。”
“哦,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嘛!”我拍腿而言道。“是啊,是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权者如果无德,那就离倾覆就不远了。”张居士说道。“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他娘的那些既得利益者在台上呼风唤雨的,哪有心思去想有德无德?”砍刀骂道。“嗯,因此就只有革命一条路可走了。”大林接话道。
“教授,那就算水里有龙出现,又把绳子咬断了,这又怎么玄而又玄呢?”我又好奇的问道。
“历史上的问题,有时候需要把它们很好的串联起来看才行,这秦始皇巡游,其实无非就是为了看看他的帝国牢固与否。刚刚我说了话分两头说,前面秦始皇下令修筑的秦驰道里面大有文章,我先放下不提。这里再说说他本来是打算要看山川龙脉的,但是到了泗水,又忽然心血来潮要打捞周鼎。当然了,这周鼎是国之重宝,也关系到他的江山社稷。可是当初要是那周鼎一直寻而不见也就罢了,但偏偏半路里又杀出一只龙来把绳索给咬断了,大家说依着秦始皇那杀人如麻、说一不二的残暴性格,他能善罢甘休吗?所以,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教授说道。
“哎呦,这真是一环扣一环啊!比听小说还过瘾哪!”我笑道。“那秦始皇不罢休又能怎样?一般人也对付不了水里的龙啊!”砍刀问道。
“是的,这水里的神龙,不是一般人能对付的了的。因此,秦始皇虽然抓狂无比,但也无可奈何,于是无比气愤的他也不想再巡视龙脉了。因为他知道,这神州大地上的山川是不能随便移动的,那龙脉图上标注的神异地方更是都在地下,别说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他临时决定要到南方的大江大湖去看看,以防止水怪作乱水系。于是乎,他向西南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和南郡,然后沿江而下来到了洞庭湖上的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