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妮与胎盘的故事
有时候,大家会讲胎盘保养的种种。于是我想起了之前就一直想讲的这个故事。现在说与大家听,直接上料吧。事情是从京城开始的,后来一路发展到美国,经过调查又与南方某市有关。且听我一一道来吧。
不评价,就说说美国吧。美国最有名的富人区——纽约的公园大道7*0号,里面也就三十多户住户,都算是来自全球最顶尖的财阀家族。有些人也会比较小气,甚至吝啬于资助贫困人群。当然,个别人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个别理论。比如削减富人税收,全体不再纳税,邮局、公共设施都变成私有化……当然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世界,但有人就是这么提倡的。其实如果美国的竞选,不论怎么玩,永远都是财阀在背后的操作。不论哪个党派当选,不过是像一个人左手拿玉玺还是右手拿玉玺一样。
这个后面提到。先转回来,回忆一下我们刚认识简妮的时候吧。她是中国南方某市的姑娘。不得不说,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都觉得:哇,这个妞儿真有那么一点儿——土。在一个逼格挺高的宴会上,她穿着一件橘红色(其实剪裁还不错)的连体裙,涂着橘红色的鲜艳唇膏,波浪的大卷发,托着一杯matini。女伴们先是小声“哇——”了一下,之后是集体“噗嗤”笑出声来。
我承认这样的举止很失礼,但那个颜色实在是……太“正”了。正到所有人第一时间就联想到海外囚犯们的统一囚衣。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她的失误在于选择了她皮肤颜色根本驾驭不了的唇膏颜色。包括她的衣服。我不care那支唇膏是不是当季杂志的榜首最新款,其实合适你的才是最好的。就如一双高跟鞋,不论多大的牌子,穿着走路你是从容自如、妖娆多姿,还是驼背、拖跟、很扭捏,你自己的感受还是自己最清楚。
在简妮对外宣称的版本里,她是所谓的中英混血(血统的变异扯到了奶奶那一辈),家族里常年跨领域经商,追求者众多云云,在不明所以的小白菜们看起来,活脱脱貌似一位如假包换的白富美。可实际上她根本没有留学过,不停换的跑车也不过是借别人的车开而已。而圈子里的金枝玉叶们,更多地只当她是一个笑话。她像个小丑一样和大家打打闹闹,有时候明知道自己在被大家取乐了,却似乎一点儿也不介意。因为她知道,这个圈子能给她带来什么。
但她不知道,自己这些背景给专门的人调查出来,都是分分钟的事。那也是为什么总有些姑娘和俊男在相处,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攀上高枝了,对方却突然冷了下来,继而停止联系(不靠谱的激情意外不在此范畴)。这些可怜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脚踩几只船还游刃有余的状态,只要短短一个礼拜,他/她被偷拍的照片和品德定论以及约会的对方底细……都会立即承在那个王老五的桌前。没有谁是那么好骗的。京城里,有的是做这些事的机构。他们训练有素,迅速而准确,有专业的技能和无所不能的一流设备。可怜孩子和那些谎言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往年干过的那些陈年旧事,还会这么容易就被人翻出案底来。当然,最基本的包括你的工作经历和恋爱史、家庭背景。
简妮也不知道,即使不调查,她刻意装腔作势的姿态也会出卖她。因为少有真正在高位或者特殊环境的人会像她那么傲慢与不谦和。简妮也不知道,即使不调查,刻意的卖弄车钥匙、撩拨头发的动作、遇到金牌老男人就不由自主反复交叉腿坐着,有意无意的眼神勾引……这些细节也同样会出卖她。这些俗烂到骨子里的情节,只能让人看出她的肤浅和幼稚。像是刚进圈的暴发户为了掩饰自己心底的谨慎和潜意识的自卑,而故作的一些姿态。也更像是不来自富贵圈的拜金姑娘们,为了跻身进来而刻意假造背景,强行抬高自己的谈吐气质,以期混得一张通行证一样。
简妮自然看不到自己虚张声势的那种样子,在资深人士及审美正常的人眼里,她只有一个空架子的所谓“气质”,花瓶都不如,赝品而已。涂抹的不过是艳俗的粉彩和粗糙的线条。大家别笑,这种女人不少。乍一看似乎装模作样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这些空洞而没有内涵的东西,就像她虚假的黑眼线和浓重的粉底。分辨这种女人,明眼人快则两秒钟,慢则三分钟观察与交流足矣。
这一类外围女,有一些很明显的辨认标示。照片喜欢PS到尖嘴猴腮,哪怕比例完全失真;下巴尖的能戳纸上一个洞;每天微信圈里无外乎都在炫耀去哪里就餐、哪里度假或者在车里、游轮、海滩和情调餐厅。各种自拍当然是免不了的。最喜欢收到的礼物是各类包包,越大牌越好。而这类女孩通常遇到哲学、宗教、政治、金融话题会张口结舌,一秒钟自动变聋哑状态。即使可以勉强活跃气氛接话,也会显得刻意十足而很局促。谈起时装、品牌和八卦话题,则恢复了正常态眉飞色舞。不喜读书,却手机终不离手。假牌及二三线东西也不时充斥其中。
简妮其实对自己要求很高。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说,她心机颇深,举手投足都要自己装出一定来头并拿出一定的逼格来。据说她的父母,在老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巴交的农民。后来家里做了点小买卖,开了个小铺子。于是她就虚构成大生意的家族,父母总在海外各地跑,一家人都聚少离多云云……无外乎只为了给自己脸上贴点金。
都市里,她却一定给自己取个英文名,让自己浑身上下看不出来一点破绽。给自己捏造一段光辉历史和声名显赫大公司的名头。其实这样的拜金女最理想的出处,就是抱定一个大腿,成为某一个富豪老男人的长期姘头。即使他秃顶,即使他大肚,即使他不举。在若干年内完成其他女孩子不敢去想的最初原始资本的积累,再做未来多干年的长期规划。但简妮的要求不一样,她收获金钱的同时想要一份爱情。我难听点说,这是个特别的姑娘。即使她爱装,爱炫耀,自私而贪婪,唯利是图。但平心而论,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似乎也是渴望去爱的。
有段时间听一位女士八卦说,简妮最近似乎在专攻丧偶的老男人,或是离异的男人。已婚的富人她是不考虑的。不得不说,她在某种程度上像鲨鱼,下手快、准、狠,简妮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其实这种人发作起来,也是令我们不得不谨慎的。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女士又再度带来了简妮的花花新闻。听说,她似乎是恋爱了。据说,是一个长期对她好的人,有过多次婚史、年龄大她两倍的男人。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现实的假话女郎也有春天,她终于结婚了。
简妮其实也是一个世俗到不能再世俗的女人。谁对她好,潜移默化中她就会慢慢地爱上谁。这种爱,构建在赤裸裸的物质要求之上。到了最后,她也会困惑,自己究竟是爱上对方提供给她的舒适环境和这份条件,还是单纯爱这么一个对她好的人?好景不长,在一年半后在一次聚会中,大家听一位处理她官司的律师(大家共识)说,简妮的那个男人意外去世了,不过没有留下任何遗产给她。一小部分按照生前的承诺进行了捐赠,一大部分给了几位前妻和孩子们。而且去世的时候,这个男人车祸现场的副驾座,还有他的新欢。两人不能同生,也算是共死了。抱歉,这似乎对死者不敬。
而对于生者,最大的愤怒和哀怨是什么?那就是在最爱的时候,在伴侣死后才得知他的背叛史,而自己却永远都没有机会再去发飙和质问了。所有的美好回忆,瞬间像是变成了赤裸裸的嘲讽。在这种案例中,一个人往往要经历对死亡事件本身的否定和不敢相信,到后来对两人情感的质疑,对死者的愤怒,到最后的哀伤阶段,最后重新再走出来。简妮却迟迟停留在了愤怒的阶段,她久久无法释怀。
有时候,大家会讲胎盘保养的种种。于是我想起了之前就一直想讲的这个故事。现在说与大家听,直接上料吧。事情是从京城开始的,后来一路发展到美国,经过调查又与南方某市有关。且听我一一道来吧。
不评价,就说说美国吧。美国最有名的富人区——纽约的公园大道7*0号,里面也就三十多户住户,都算是来自全球最顶尖的财阀家族。有些人也会比较小气,甚至吝啬于资助贫困人群。当然,个别人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个别理论。比如削减富人税收,全体不再纳税,邮局、公共设施都变成私有化……当然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世界,但有人就是这么提倡的。其实如果美国的竞选,不论怎么玩,永远都是财阀在背后的操作。不论哪个党派当选,不过是像一个人左手拿玉玺还是右手拿玉玺一样。
这个后面提到。先转回来,回忆一下我们刚认识简妮的时候吧。她是中国南方某市的姑娘。不得不说,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都觉得:哇,这个妞儿真有那么一点儿——土。在一个逼格挺高的宴会上,她穿着一件橘红色(其实剪裁还不错)的连体裙,涂着橘红色的鲜艳唇膏,波浪的大卷发,托着一杯matini。女伴们先是小声“哇——”了一下,之后是集体“噗嗤”笑出声来。
我承认这样的举止很失礼,但那个颜色实在是……太“正”了。正到所有人第一时间就联想到海外囚犯们的统一囚衣。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她的失误在于选择了她皮肤颜色根本驾驭不了的唇膏颜色。包括她的衣服。我不care那支唇膏是不是当季杂志的榜首最新款,其实合适你的才是最好的。就如一双高跟鞋,不论多大的牌子,穿着走路你是从容自如、妖娆多姿,还是驼背、拖跟、很扭捏,你自己的感受还是自己最清楚。
在简妮对外宣称的版本里,她是所谓的中英混血(血统的变异扯到了奶奶那一辈),家族里常年跨领域经商,追求者众多云云,在不明所以的小白菜们看起来,活脱脱貌似一位如假包换的白富美。可实际上她根本没有留学过,不停换的跑车也不过是借别人的车开而已。而圈子里的金枝玉叶们,更多地只当她是一个笑话。她像个小丑一样和大家打打闹闹,有时候明知道自己在被大家取乐了,却似乎一点儿也不介意。因为她知道,这个圈子能给她带来什么。
但她不知道,自己这些背景给专门的人调查出来,都是分分钟的事。那也是为什么总有些姑娘和俊男在相处,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攀上高枝了,对方却突然冷了下来,继而停止联系(不靠谱的激情意外不在此范畴)。这些可怜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脚踩几只船还游刃有余的状态,只要短短一个礼拜,他/她被偷拍的照片和品德定论以及约会的对方底细……都会立即承在那个王老五的桌前。没有谁是那么好骗的。京城里,有的是做这些事的机构。他们训练有素,迅速而准确,有专业的技能和无所不能的一流设备。可怜孩子和那些谎言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往年干过的那些陈年旧事,还会这么容易就被人翻出案底来。当然,最基本的包括你的工作经历和恋爱史、家庭背景。
简妮也不知道,即使不调查,她刻意装腔作势的姿态也会出卖她。因为少有真正在高位或者特殊环境的人会像她那么傲慢与不谦和。简妮也不知道,即使不调查,刻意的卖弄车钥匙、撩拨头发的动作、遇到金牌老男人就不由自主反复交叉腿坐着,有意无意的眼神勾引……这些细节也同样会出卖她。这些俗烂到骨子里的情节,只能让人看出她的肤浅和幼稚。像是刚进圈的暴发户为了掩饰自己心底的谨慎和潜意识的自卑,而故作的一些姿态。也更像是不来自富贵圈的拜金姑娘们,为了跻身进来而刻意假造背景,强行抬高自己的谈吐气质,以期混得一张通行证一样。
简妮自然看不到自己虚张声势的那种样子,在资深人士及审美正常的人眼里,她只有一个空架子的所谓“气质”,花瓶都不如,赝品而已。涂抹的不过是艳俗的粉彩和粗糙的线条。大家别笑,这种女人不少。乍一看似乎装模作样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这些空洞而没有内涵的东西,就像她虚假的黑眼线和浓重的粉底。分辨这种女人,明眼人快则两秒钟,慢则三分钟观察与交流足矣。
这一类外围女,有一些很明显的辨认标示。照片喜欢PS到尖嘴猴腮,哪怕比例完全失真;下巴尖的能戳纸上一个洞;每天微信圈里无外乎都在炫耀去哪里就餐、哪里度假或者在车里、游轮、海滩和情调餐厅。各种自拍当然是免不了的。最喜欢收到的礼物是各类包包,越大牌越好。而这类女孩通常遇到哲学、宗教、政治、金融话题会张口结舌,一秒钟自动变聋哑状态。即使可以勉强活跃气氛接话,也会显得刻意十足而很局促。谈起时装、品牌和八卦话题,则恢复了正常态眉飞色舞。不喜读书,却手机终不离手。假牌及二三线东西也不时充斥其中。
简妮其实对自己要求很高。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说,她心机颇深,举手投足都要自己装出一定来头并拿出一定的逼格来。据说她的父母,在老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巴交的农民。后来家里做了点小买卖,开了个小铺子。于是她就虚构成大生意的家族,父母总在海外各地跑,一家人都聚少离多云云……无外乎只为了给自己脸上贴点金。
都市里,她却一定给自己取个英文名,让自己浑身上下看不出来一点破绽。给自己捏造一段光辉历史和声名显赫大公司的名头。其实这样的拜金女最理想的出处,就是抱定一个大腿,成为某一个富豪老男人的长期姘头。即使他秃顶,即使他大肚,即使他不举。在若干年内完成其他女孩子不敢去想的最初原始资本的积累,再做未来多干年的长期规划。但简妮的要求不一样,她收获金钱的同时想要一份爱情。我难听点说,这是个特别的姑娘。即使她爱装,爱炫耀,自私而贪婪,唯利是图。但平心而论,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似乎也是渴望去爱的。
有段时间听一位女士八卦说,简妮最近似乎在专攻丧偶的老男人,或是离异的男人。已婚的富人她是不考虑的。不得不说,她在某种程度上像鲨鱼,下手快、准、狠,简妮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其实这种人发作起来,也是令我们不得不谨慎的。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女士又再度带来了简妮的花花新闻。听说,她似乎是恋爱了。据说,是一个长期对她好的人,有过多次婚史、年龄大她两倍的男人。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现实的假话女郎也有春天,她终于结婚了。
简妮其实也是一个世俗到不能再世俗的女人。谁对她好,潜移默化中她就会慢慢地爱上谁。这种爱,构建在赤裸裸的物质要求之上。到了最后,她也会困惑,自己究竟是爱上对方提供给她的舒适环境和这份条件,还是单纯爱这么一个对她好的人?好景不长,在一年半后在一次聚会中,大家听一位处理她官司的律师(大家共识)说,简妮的那个男人意外去世了,不过没有留下任何遗产给她。一小部分按照生前的承诺进行了捐赠,一大部分给了几位前妻和孩子们。而且去世的时候,这个男人车祸现场的副驾座,还有他的新欢。两人不能同生,也算是共死了。抱歉,这似乎对死者不敬。
而对于生者,最大的愤怒和哀怨是什么?那就是在最爱的时候,在伴侣死后才得知他的背叛史,而自己却永远都没有机会再去发飙和质问了。所有的美好回忆,瞬间像是变成了赤裸裸的嘲讽。在这种案例中,一个人往往要经历对死亡事件本身的否定和不敢相信,到后来对两人情感的质疑,对死者的愤怒,到最后的哀伤阶段,最后重新再走出来。简妮却迟迟停留在了愤怒的阶段,她久久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