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好!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最近一段时间精神状态都非常差,整天浑浑噩噩,麻木的一种状态。经常发呆,有时还阵阵的头晕,感觉精神集中不到一块了。
感觉这是我印象中最坏的情况了。我的上进心,自信心,基本上都不见了;而且头脑迟钝,思维混乱,活得跟行尸走肉似的,想改变又感觉莫名其妙的阻力很大。
这一年的工作也不怎么顺利。好的是总算清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有发展前途又是我兴趣所在,但是却始终入不了门,让我感觉特别的压抑,施展不开。现在的处境让我觉得是种困境。
对了,告诉梁老师一个好消息,今年我的感情问题定了下来,有了归宿,可以踏踏实实不用再飘着了!同时觉得自己要成熟起来了,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阴历1985 耿若愚
。。。。。。
你表达和展示的内容一直在传递给我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回过头来审阅一下,基本每一句话都在提醒我你“感觉。。。”或者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几乎这两个词每句都要出现一次,不用这个词你就是直接把你感觉的那个结果写出来。透过这个现象说明可以深切体会到你的心理感受。现在的运势已经不是你感觉这个样子的了,你的好运正在贴近你,马上行动!不要错过这个好运气,天气一转暖你的运气跟着天气一样就转变过来了。而且端午过后会更加顺利,生活中我们不要一直的去感觉事情怎么怎么样,事情的结果是要靠行动来促成的。感觉太丰满了,行动就会很骨感。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结结实实行动,不要沉迷感觉,只须细细细细品味即可。只有幼稚的婴儿因为缺乏行动力,所以说小孩儿的脸就像江南三月的天,只能一会而感觉高兴了就笑一会儿感觉伤心了就哭。生活的精彩要用行动活出来,没有价值的感觉就是垃圾只会污染环境,用热情行动这个绿色处理方式处理了吧。
老师,问你个事呗。上周末去户外徒步,好多蛇,遇到有人开着车抓蛇。我就俩人啊,人家是组队去的啊,还拿着钢管啊。山上大雾,信号也够呛。我尽我所能轰走了一条蛇而已,放心,没让他们看见,嘿嘿。如果再碰上这事,你能不能教我个小法子啊,让他们车轱辘不转就行。只能开下山,不能让他继续前进。
。。。。。
“我尽我所能轰走了一条蛇而已,放心,没让他们看见,嘿嘿。”前半句挺伟大,后半句怎么有点猥琐呢?搞不清是伟大的办了件猥琐的事情,还是猥琐的干了件伟大的事情。还是非常赞叹随喜你的慈悲行为的!只是鼓励让你以后发生这种事情,要光明磊落,不要掉自己身价要自尊,别搞的偷偷摸摸。行恶的雄赳赳气昂昂,行善的偷偷摸战战兢的,这可不是那回事儿,我们不雄赳赳气昂昂也该是坦荡荡硬朗朗的才对。如果再碰上这事情,想让他们车轱辘不前行只能掉头下山。可别想着车钥匙给他藏匿,车轮胎给他撒气,你要思想给他教育,佛法给他传递。人只要有目标想要达成,无论是自私的目标还是公益的目标,都要付出代价,做人做事永远不要想着一劳永逸或者不劳而获。背后做小动作的小法子没有。有时间多化时间下功夫深入学习佛法,佛法是究竟圆满的大善之法,它可以善巧方便究竟圆满的达成你慈悲的心愿的。随喜善意发心!祝你法喜充满!
liu wen (22) 1985 出生于连云港 我和母亲之间到底怎么回事互相伤害互相折磨 我从小就想离家出走 后来就想死现在也想死 不过没有勇气 请帮助
。。。。。
我不知道怎么帮助你离家出走,然后再帮助你去死,也不能给你这个勇气,这个忙我帮不上,实在对不起!也许是身边这样今儿个要死明儿个要死的人,都是自个儿离家出走然后哪儿远死哪儿去,远远的死一边儿去了吧。所以接触这样的人少,也不能给你什么指导性建议来帮助你达成离家寻死的目标。但如果你要是下定决心积极生活的话,像你这样伤害母亲、折磨母亲,如此不孝的人,我还可以给你一些积极化解的方法。因为死人、鬼魂来找我帮忙超度还大都是阳间的人发心代为来求助,或者阴人托梦给阳人要求引介来找我以此获得帮助,前边帖子也举过这样的例子。凶死恶死或者自杀的人,死后再寻求帮助超度实是不易;积极的大活人来寻求帮助就更方便了。面对自己寻死觅活人不人鬼不鬼的对象,不知道怎么帮合适,就像面对男不男女不女的两性人令户籍管理室不知道怎么登记性别合适一般。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孝敬父母,是人的本分,不能因为自己认为父母做对或者做错了事情而失去恭敬,如同君子行义不会因为有人知道或无人知道到而有所改变。净空法师开示:“孝敬父母师长是求福报、智慧和学佛的根本。”人要解脱烦恼,远离痛苦,最基本的人伦要守。人伦做好了,享受人伦之乐,天伦做好了,享受天伦之乐。不守人伦纲常的人,却想享受天伦之乐,岂不是痴心妄想?真正体解大道而修苦行的人,是因为知道有一种痛苦叫做快乐;亵渎伦理法纪而恣意放纵的人,是因为不知道有一种快乐叫做痛苦。用药如用兵,不在多而在精。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可以令人解脱生死轮回,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佛说阿弥陀经》中,阿弥陀佛是大医王,净土法门就是很精简的一句佛号度人往生净土。人可以行千百种善而求得善果,而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善的根本种子,只有有了这个金刚种子才可以成就一切善法获得一切善果,念佛往生西方也不例外。大势至菩萨示念佛法门: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经文内容:“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人若对父母不孝,怎能生出如子忆母之心?怎能得三摩地?历代大师都教人要如子忆母之心念佛,淳淳教导念佛往生要有往生的资粮,万不可舍近求远,如若不然则如海市蜃楼,不能够真正的有成就。有粮先得有苗,有苗先得有种,做人要做有种的人。
好久没来看楼主讲道理了,感觉楼主字里行间也柔和了许多。
。。。。。。
你可知道一代名医华佗是怎么死的?
老师蛇年吉祥。怀孕时学习的普门品,虽然早产近2个月,宝宝们很健康,而且是龙凤胎,我发自内心认为是菩萨威神力故,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现在宝宝们已经出生了,我希望他们平安健康为人善良,是继续修普门品吗?或者您给推荐一本合适的书好吗?谢谢哈。
做了母亲后,心特别柔软和脆弱,看见长春案子还有这几天微薄里好几个婴儿被遗弃的事我哭了,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些可恨的人都是咒骂,我也骂他们不得好死。这算不算犯业?
。。。。。
首先要恭喜你添人又进口儿女全都有!恭喜你合家幸福圆满!真的是龙凤呈祥啊!
《普门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切凡夫普遍解脱之门的上品集合,就像里面的经文所说的那样普遍什么人都可以因此得度。继续修习这个足够了。
观世音菩萨是果后行因菩萨,就像你现在关心的这些儿童遭遇。这些家庭和儿童现在的结果已经是这样了,我们要再在这个恶果上种上善因来争取改变这个现象,这叫果后行因。就是因为我们凡夫的很多恶果正在承担或将要承担,但观世音菩萨慈悲怜悯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的无论在人生哪种境况他都要来救度我们,所以一切善男子善女人都非常积极的和观世音菩萨结缘。释佛不说定业不可转吗?地藏菩萨怎么还有灭定业真言来化解定业呢?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吗?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有业因就有业果,定业虽不可转,但在定果未熟或已熟上来下功夫来解决。饮毒势必中毒,毒已饮下即定业已经不可逆转,而解药紧跟其入,则不一定就会中毒,即便不幸中毒还可以想办法排毒。所以想法设法来改善已经如此的现状是对的。
来说说“骂他们不得好死。这算不算犯业?”,多简单的道理呀。修佛要戒贪嗔痴,这个咒骂里面含不含“嗔”呢?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视贪嗔痴。只要和贪、嗔、痴相应的业,就是恶业。别人若造了不得好死的恶业恶因,自然不必咒他他也要受不得好死的恶果,我们就不用再来落井下石了。他本来就在往下坠,我们再给他往下踩踩,让他坠的快一点、坠的实一点,其实没必要。就算是放弃他不再拯救他,也不用再踩他。发心来诅咒伤害方,不如发心来祈祷受伤方。这是个善业,这个善不和贪、嗔、痴相应,这样对一方的慈悲就不再和对另一方的嗔恨相连了。如果觉悟再高一点能够再发心祈祷浪子早日回头那就更圆满了。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是不带有嗔恨的严师才出高徒,是举起不带有嗔恨的棍棒才出孝子。如果举起的不仅仅是棍棒而是嗔恨,则可能棍棒出逆子。因为逆子要顶撞叛逆的不仅仅是棍棒,而是棍棒背后那颗嗔恨的心,问题不在棍棒上,问题在心。
要消除别人的贪嗔痴,一定要先消除自己的贪嗔痴。
流淌的柔软月光,诸如像长春案子等等这样的你觉得可恨的人,我们要给予同情。有句话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不圆满,我们要把这句话提升一个境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以后遇到你觉得可恨的人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我不恨他,我可怜他。祝你福慧现前!
流淌的柔软月光,好好修习《普门品》,不要受干扰。要知道:可恨的人是需要我们可怜的,可怜的人是需要我们祝福的。所以我们也要打开心门,我们也要祝福可恨的人。
为什么不谈僧过并要修和睦?其中一个原因叫做:不看僧面看佛面。父母面前,兄弟姐妹们闹矛盾,最伤心的是父母。老师面前,师兄弟们闹不愉快,最痛心的是老师。对于孩子来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于大人来说,会笑的君子有福享。有句话叫做:“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笑面大肚弥勒佛的法相所表,不是告诉我们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笑面和大肚表法是:欢喜心、包容心,代表的是忍辱精进、法喜充满。原本表法就是很简洁明了的:“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后被多事之人画蛇添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改做:“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若开口便笑可笑之人,首先就要笑这个画蛇添足的可笑之人,若要大肚能容,自然也要包容这个画蛇添足之人。原本是尊自在如意佛,因为这一句话被改成了幸灾乐祸嘲讽傲慢的无情僧。学佛、修佛,皈依佛法僧,即皈依觉正净。要知道佛即是觉悟、法即是正念、僧即是清净,即以清净的心识,端正的态度,锲入无上觉悟的境界。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一个集体里,要把握好尺寸就一定要知道:别人的尺,有所长;自己的寸,有所短。拥有这样的心态,会帮助你学会尊重别人,即帮助你懂得尊重自己。人的眼光是有局限的,看太远,需要望远镜;看太近,需要显微镜。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就需要懂得什么时候该目光短浅审视自我问题,什么时候需要目光远大学习别人优点,并且在这两者运用上,要懂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智慧和愚痴的和谐叫做:难得糊涂。
老师好,佛家讲慈悲心,是不是就不要拒绝别人,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在别人眼中你可能是好说话,老好人。有些人,自己能做的事,绝不让别人做。有些人宁让别人做的绝不自己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虽然这两个问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圆满,但提前有个眉毛还是有必要的。
第一,选择拒绝或接受别人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拒绝和接受的方式则是一种品位的体现,选择和方式也许都和慈悲有关系,也许都和慈悲没有关系而是和处理能力有关系。你所提的这个问题来看,我想你应该是一位很上进的年轻人,正是学着做人做事的黄金时期。就拿年轻人接受或者拒绝别人对自己的感情来说吧,因为这个事情就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要不要接受或者拒绝、又该如何接受和拒绝都是需要智慧来圆满处理的。份外请求别人接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以错误的方式追求理想的结果,更不要强迫别人也不要为难自己。就是让别人接受你的请求不仅仅只有一方为什么要别人接受你请求的动机,还要给对方一个凭什么接受你请求的理由?为什么请求的动机很强烈,也要让凭什么接受的条件很充足才是圆满的,否则这种请求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想想我们遭到别人拒绝的情况是不是大多都是如此。事情想开了,在你遭到拒绝时便不会像歌词写的那样:“隐隐约约中,明白你的决定,不敢勉强你,只好为难自己 ”这种痛苦就是愚执的人自我制造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其实做错的地方就是犯了以上所列的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时候也一定要清楚,我们到底在接受什么?拒绝别人的时候也要明白自己到底是在拒绝什么?明白这个,人就不会左右为难茫然失措半推半就把自己陷于两难的境地。在你有选择的接受和有选择的拒绝时,别人知道你接受的是什么,拒绝的什么,对方就学会了如何与你愉快的交往了。所以做一个是非善恶分明有原则性的人,对于建立高品质的社交圈子,完善生活圆满人生是很有帮助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是将就还是讲究,决定两种人生结局。
第二,事情是亲力亲为还是请人代劳,这个要根据自身条件有的放矢。可以交给母鸡干的话公鸡要自己干,还以为自己是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这就是笑话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能是具体事情,具体斟酌吧。一个人懂得如何请求别人,懂得如何拒绝和接受别人,懂得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么一个人的将来是无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