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

  接着说中立国
  列支敦士登,以前就是德意志联盟的一员,说德语的
  奥地利,不用说了,德意志民族的
  瑞典,在二战期间一直为德国提供铁矿石,甚至武器
  芬兰,宣布中立苏联还是打他,跟着德国人打到列宁格勒
  爱尔兰,宣布中立美军要借机场还得借
  
  其他卢森堡,比利时,老挝宣布中立又怎样
  人家要打你照样打,
  中立保护自己,不如说是实力,形势问题
  
  
  不过,芬兰人还是很厚道的
  只拿回了被苏联人抢占的地方就不跟德国人干了
  所以,二战结束,并没有被清算神马的
  
  
  @18楼的view
  
  汗死了,为了怕不对跑去查书
  结果看花了眼,看成1706,
  我说怎么差这么远,猪头了一把
  ⊙﹏⊙b汗
  
  关于东欧啊,
  我先想想再回复你
  要说得简单清楚才好
  
  @A_IRIS_V 
  
  关于瑞士银行
  一般来说,
  答案都是下面两点
  第一,不采取存款实名制
  第二,安全保障高,严格的保密制度
  
  再深究一下原因,还和传统有关
  瑞士的银行业历史悠久
  17世纪,路易十六就把财产交给瑞士银行打理
  后来瑞士银行家还当了法国的财政大臣
  法国人就喜欢把钱交给瑞士银行管
  瑞士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德意志民族
  因此,德国人也喜欢把钱交给他们管
  欧洲人的关系本来就千丝万缕扯不清
  不然西班牙人也不会请普鲁士人当皇帝了
  在欧洲这个圈子,瑞士做出了口碑
  之后,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到处殖民
  这影响自然也扩散到全世界了
  
  现在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储蓄
  都流入了瑞士银行
  瑞士人不富才怪
  
  瑞士人是不想做德国人的德意志人+不想做法国人的法兰西人+不想做意呆利的意大利人+外国人
  
  
  
  
  

瑞士国家银行

  @绿茶心境
  
  O(∩_∩)O哈哈~
  
  不能算懂了
  只是我是个好奇心太重的人
  从小喜欢追根究底
  所以会一直挖历史挖历史
  我以前也奇怪为毛瑞士银行厉害啊
  所以研究了一下
  其实荷兰人的经济头脑也好
  他们的银行业也早,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欧洲斗来斗去的时候,荷兰人也一直保持中立啊中立
  西班牙人的海军和荷兰海军大战的时候
  西班牙贵族的银子还在阿姆斯特丹流进流出
  可惜,中立也靠不住
  二战的时候,被德国干掉了
  荷兰银行,就再也比不过瑞士了
  
  
  @塞北楚天醉 
  
  谢谢(*^__^*)
  又长知识了
  童鞋是在内蒙的湖北or湖南人么?
  
  
  @闲晴逸致 
  
  毛选从中学开始读,自觉收益良多
  能到神马境界,要看个人资质天分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一样教授,也未必都能成才
  
  事物也好,人与人之间也好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ps:
  毛爷爷1943年的质问国民党
  写得真犀利,真精彩,给力
  可惜没有看到另一方一样水准的回应
  
  
  
  @0601311 
  送给所有进来看正宗大白兔奶糖的童鞋
  
  大白兔奶糖的历史,其实还不止六十年
  更重要的一点,
  原本,还不是冠生园的产品
  大白兔奶糖的创意最初是一个有头脑的上海商人冯伯镛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研制的品牌
  当时冯伯镛看见舶来品英国奶糖很受欢迎,一块大洋也就买两包吧
  于是就研究它的原料,工艺,仿制了中国版的奶糖
  还精心选择了当时很受欢迎的动画片“米老鼠”的卡通形象
  为自家的奶糖设计了包装
  他的奶糖比洋货便宜,又好吃,好看
  一下子就热销整个上海
  他的糖果厂,叫爱皮西糖果厂,也就是ABC糖果厂
  他的奶糖叫“ABC米老鼠”奶糖
  
  建国以后,爱皮西和冠生园都国营了
  而米老鼠奶糖,就改名叫大白兔了
  或者是因为觉得米老鼠崇洋媚外
  或者是因为老鼠是四害之一
  总之,白兔代替了老鼠
  
  后来广州一个小糖果厂来冠生园取经
  于是冠生园的师傅们就传授了技术
  还允许他们使用米老鼠的商标
  再往后大家都有商品意识的时候
  冠生园去注册米老鼠商标
  就被告知被那个小厂先注册了
  小厂也短视,直接就收了四万美金
  把米老鼠的商标卖给了迪斯尼
  虽然说米老鼠的爸爸是美国人
  可是真正将这些卡通形象用于商业用途
  还是五十年代之后了
  1955年才有了迪斯尼
  可惜啊,可惜
  
  现在卡夫公司要收购大白兔了
  希望冠生园不要卖啊,不要卖
  这可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兔子造型哦
  
  

米老鼠奶糖爸爸,上海商人冯伯镛

  照片不对,这是冠生园的老板冼冠生
  关于两蒋身后事
  
  这个刚好看过台湾方面的说法
  应该是真相了
  蒋氏父子的灵柩确实一直没有入土为安,
  只是暂时安放在台湾省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和头寮,
  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后,再落叶归根。
  (07年还是08年才正式下葬军人公墓吧)
  
  小蒋呢,是希望归葬浙江奉化溪口
  老蒋呢,想归葬南京
  老蒋连墓址都想好了,在中山陵和孝陵之间
  紫金山南麓、紫霞湖东岸。
  选这里,
  一来风水好,背山面水,“日出紫金,日落栖霞”。
  二来,老蒋以中山先生的学生和信徒自居
  死后还要继续守望中山先生
  三来,这里比明孝陵地势高,比中山陵低
  他自认为比朱八八高明,但要尊重孙中山
  所以墓址选中间
  
   1947年,老蒋还在风水宝地上兴建了一座方亭,
  取名叫做“正气亭”,
  其意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结果还没来得及经营,就被赶到台湾去了
  现在南京的同学去看看正气亭
  上面还有老蒋提的对联
  “浩气远连忠烈塔”,下联为“紫霞笼罩宝珠峰”,
  落款“民国三十六年九月蒋氏中正”。
  亭后花岗石墙中央镶嵌一块碑,刻有《正气亭记》,
  碑文为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撰写
  
  我估计兔子这方面
  让他回浙江老家还行
  下葬南京中山陵那块地
  不太可能
  倒是南京市民很大度有爱
  湾湾记者采访的时候
  都说欢迎回来。。。。
  

老蒋寄望的正气亭

  蒋介石的遗嘱
  老蒋写过四份遗嘱
  一份是死亡之前回光返照时口述秘书记录的
  另外三份是西安事变时写的
  
  附上全文
  这是临死前那份
  
  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
  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
  无日不为扫除三民主义之障碍,
  建设民主宪政之国家,艰苦奋斗。
  近二十余年来,自由基地日益精实壮大,
  并不断对大陆共产邪恶,展开政治作战,
  反共复国大业,方期日新月盛,
  全国军民,全党同志,绝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怀忧丧志。
  务望一致精诚团结,服膺本党与政府领导,
  奉主义为无形之总理,以复国为共同之目标,
  而中正之精神,自必与我同志同胞,长相左右,
  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
  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为余毕生之志事。
  实亦即海内外军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职志与战斗决心,
  惟愿愈益坚此百忍,奋励自强,
  非达成国民革命之重任,绝不中止!
  矢勤矢勇,毋怠毋忽。
  
  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秦孝仪承命受记
  
  
  
  另外三封遗嘱写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期间。
  宋子文于1936年12月21日即将从西安返回南京的前天晚上,
  他经张学良首肯,前往高桂滋公馆向蒋介石辞行。
  这时,蒋介石把他在幽禁期间背着张学良偷偷写成的《遗嘱》小心交付宋子文。
  
  这三份《遗嘱》均为毛笔所撰。
  一份是蒋氏致全体国民同胞的信、
  一份是致夫人宋美龄的私人《遗嘱》、
  第三份是写给当时正在苏联西伯利亚流亡的亲生儿子蒋经国和在德国留学的次子蒋纬国的。
  蒋介石请求宋子文将其中写给全体国民的政治遗嘱,
  设法在南京和全国报纸上公开公布,
  其余两份则要求他转交给在南京的夫人和尚在苏联未归的儿子。
  蒋介石在致全体国民的信中,
  和他1975年死前发表在台湾《中央日报》上的政治遗嘱有许多迥异之处。
  
  蒋介石这样写道:
  余乃国父中山先生之忠诚信徒,自投身革命以来,
  无时不为三民主义在中国之胜利竭诚努力。
  然自三省陷敌以来,国事日蹙。
  共匪猖獗之势无日不堪其忧,虽数次进剿,
  然皆因吾党吾军贯彻领袖意志不力致功败垂成。
  党纪不严,国法不张,领袖亦无威法可言。
  各派政治势力,阳奉阴违,皆欲趁此敌犯北疆之际谋私图利。
  或割据为政,或以收复失地为由妄图不轨。
  学生民众亦受邪党异说之煽惑,助纣为虐。
  余深感有负国父嘱托,现陷于叛军之手,
  致全党全国蒙羞。在此九死一生之际,
  余决心殉国,切希吾党吾民珍视团结,举国一心,
  以国父三民主义为矢志不渝之救国谋略,上下精诚,
  务期早日实现国民革命之伟业。
  剿除共匪,铲除叛乱,则余死于九泉而无憾也!
  
  蒋中正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蒋介石于同日还在西安幽禁处亲笔写了第二个《遗嘱》,
  这是给夫人宋美龄的私人遗嘱,全文如下:
  美龄吾妻:
  吾决心殉国。经国、纬国吾子即汝子,望善视之。
  
  蒋中正
  
  相隔一日,蒋介石又写了另一份私人遗嘱,
  亦即他写给当时正在国外留学的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的。
  蒋氏这样写道:
  经国、纬国吾儿:
  余只承认宋美龄为余惟一之妻,务望汝等以生母待之,
  则吾虽死九泉之下亦瞑目矣。
  
  蒋中正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py105 
  
  关于老蒋的事情,
  可以看看黄仁宇先生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算是换个角度看委员长
  不过下面的话,我是比较赞同的
  “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
  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
  只要他活着,“光复大陆”的计划就会存在下去,
  用他的话讲:“不可动摇之国家决心。”
  同时对那些要求台独的人说:“谁说独立,就让谁掉脑袋。”
  在这一点上,他与北京的观点空前一致,
  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理想:中国终将实现统一。
  
  @烟雨初休
  
  关于西沙战事这个
  应该不像新华网写的这么激情
  台湾那边的报道是
  台军方表示,如果共军向国军求援
  应付第三者的侵略
  国军一定协助
  不过,后面又补充说明了一句
  当然这个可能性不存在
  共军南海的力量足够应付面临的事态
  
  
  
  @凌洛公子 
  
  楼主说挑拨民族关系的是拿英镑的
  
  今天早上还在说
  法国也厚养着科西嘉,补贴了两百多年,法国人也郁闷
  英国也厚养着苏格兰,啥福利税收都比英格兰优越,英格兰人也郁闷
  就是移民到加拿大,那魁北克也比联邦福利好
  要怎么说呢?
  
  @一只节食的肥猫 
  
  最后一句深合我心,O(∩_∩)O哈哈~
  
  @碎水落心筝 
  
  才看到你的问题,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成吉思汗算不算中国人?
  古人和今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
  韩愈《原道》中说: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不以民族而论,是以“礼”而论,文化而论
  
  按照这个观点来说
  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
  元朝的宰相脱脱也按照中原之礼修了《宋史》
  当时有个文人许衡
  他说了这样的观点,影响也很大
  “四海之人,若有德者皆可入主中原为君”
  后来朱八八驱逐蒙古人,恢复中原
  还是修了《元史》,
  并且将此书列入官修的华夏正史
  在洪武六年修历代帝王庙时
  把忽必烈像放入其中,
  并配祀有木华黎、脱脱等蒙元军官和文臣
  
  按照这样的历史来看
  不管朱八八是出于什么目的
  元朝是比纳入华夏正史了
  这是以汉人为主体的观念
  
  而蒙古族人自己的观点
  可能会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观点来强加到历史人物身上
  作为成吉思汗本人,
  我想他是没有中国人这个概念的
  当然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大宋子民
  
  
  
  
  
  
  既然说到脱脱了,就再多说两句
  蒙古人脱脱还是很不错的一个政治家
  确实可以用懂华夏之礼来形容他
  他恢复科举制度
  平反冤狱
  恢复汉人习惯的太庙祭祀
  开放马禁(以前民间不许养马)
  给农民减负,废除苛捐杂税
  之前拖欠的免收
  放宽了对汉人,南人的政策
  治理黄河水患,颇得民心
  再就是带着畏兀儿人,党项人和蒙古人一起修了《宋史》《金史》《辽史》
  不过,没干多少年就被人害死了
  他死后十几年元朝就完蛋了
  
  @荆棘满园 
  
  矛盾论,大而化之,可以安邦定国
  小处用之,也可以搞定生活中的争执
  领导批评,长辈训斥,同事口角,夫妻吵架
  矛盾的各方不会孤立存在
  没有对面那一方,矛盾也就不存在
  当一个问题出现
  对方在想什么,
  他是什么立场,
  为什么这样说,
  他希望事件怎样转归
  想明白了这些
  才能有应对的办法
  解决问题的可能
  
  不考虑对方想法和立场的争执
  通常是没有结果的。。。
  O(∩_∩)O哈哈~
  
  
  运用到论坛上就是
  先看同一性,自带干粮的五毛和自带干粮的美分
  其实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兔子好,
  所以可以理论,也可以互相转换
  
  而拿钱的五毛和拿钱的美分
  目标就不同,没有同一性
  因此,不可理论
  与之理论,
  纯粹浪费时间帮人赚钱
  尤其以复读机最恶心
  一点职业道德也无
  估计也找不到什么别的好营生
  才干上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