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

@py105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一起说
  8完新加坡就说他们(*^__^*)
  来更新了
  
  
  @塔里有个庙
  
  不好意思,哈,我也快精粉了
  不提醒,真要忘了
  事情多了,思路经常乱乱的
  考完来看,可能八到了
  
  前面童鞋说我写抗美援朝写成韩战
  哎呀,我精分的地方还很多
  想到哪儿是哪儿,
  除了重要数据什么的核实以外
  称呼也不统一
  有时中国,有时兔国
  大家包涵,包涵
  (*^__^*)
  
  有需要我回复的童鞋
  请@一下
  不然很容易看漏了。。。
  见谅
  
  @绿茶心境 
  
  四神是时差党啦(*^__^*)
  
  
  本来只打算写新加坡
  结果拉拉杂杂写了很多
  写到了东南亚华人
  但是还有很多没写到的地方
  没有回避的意思
  有人看我再来补充
  不过,今天先说这么多就是了
  
  
  
  
  秦人,唐人,华人,香蕉人
  
  本来这一篇只打算说说新加坡
  理思路的时候,
  感觉没有办法脱离南洋华人的大背景
  来独立说这个撮尔小国
  那么准确的说,
  这一篇是说东南亚华人
  
  先来补充一个小知识
  为什么华人在海外多被称为唐人,而不是宋人元人明人
  听过很多人的说法,
  都认为因为唐朝强大,
  所以华人会自称唐人
  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来说说我的认识
  
  这和不同时代对外的影响相关
  在秦始皇的时代,
  始皇遣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渡黄河河套
  进攻纵深直到今天的阴山河套以北,戈壁以南
  此大胜之后,秦人置九原郡,
  治所就在今天的包头
  
  从那时起黄河河套地区,
  永远纳入了中国版图(当然汉武的巩固也很重要)
  并且在燕,赵,秦的长城基础上,修建了万里长城
  这使中国在北方的影响到了极致
  也使北方的邻国,牢记了中国当时的名字“秦”
  直到今天,土耳其也好,伊朗也好,
  中国的名字,还是类似“秦”的发音
  
  到了汉朝,刘彻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在番禹大破南越
  灭南越,置南海,分别治所在今天的广州,和越南河内
  从此华南和越南北部被纳入中国版图
  (始皇帝也开发过南越,不过南越很快成功独立)
  到了唐朝,造船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单单只是浙江宁波,温州两地每年就可以造各类船只600艘
  数量多,工艺水平更日益精进
  
  由于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到了唐中期,广州,扬州,福州成为了大唐的三大贸易港
  贸易带来的繁华,
  让普通的广东,福建百姓也有了想法
  于是开启了华人对南洋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
  (说是移民也并不准确,往来贸易或者更符合事实)
  他们以大唐人自居,这是个骄傲的名字
  唐人这个称呼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
  并没有因为中原的朝代更替改变
  
  《明史》中就这样写到
  “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后来,最早抵达美国大陆的华人,也是南方的广东人
  因此,唐人这个名字,就这样在世界各地保留下来
  
  
  
  再来说南洋华人
  前面说了,往来始于汉代
  更多的交流,更大的影响在唐朝
  而更多的迁徙移民,
  在后来的几百年时光里,连绵不断
  或者是因为贸易,
  或者是因为躲避王朝更替时的战乱
  不管是流亡的贵族,还是失所的平民
  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南方那片海洋
  东南亚就这样成为了中国移民迁徙的首选之地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
  国内的生活愈加艰难,不易
  当时的南洋诸国大多在英国或荷兰的殖民统治下
  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
  为了吸引劳工,
  南洋诸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
  比如给移民免费的土地种植,政府给临时住所
  甚至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
  提供交通工具,
  建立警察局保护人身安全等等
  对于国内流离失所的农民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于是有人携妻带儿,有人只身一人,
  就这样漂洋过海来到南洋
  
  
  关于华人的迁徙史,就先简单说到这里
  接下来的时间,
  来说说东南亚土地上的两种华人
  传统华人和香蕉华人
  尤其是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人物的人生故事
  
  首先来说传统华人陈嘉庚
  今天厦大的童鞋对这个名字应该是很熟悉
  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
  那里是侨乡,
  他的家族也不例外
  父亲就在新加坡经营米店和一家小厂
  他是由母亲独自带大的
  
  十七岁的时候,
  陈嘉庚跟随父亲来到新加坡
  八年之后母亲病逝,陈嘉庚回乡葬母
  当时父亲的各项经营都很顺利,资产达到35万元
  等到三年之后,陈嘉庚重回新加坡
  却发现门前冷落车马稀,
  账本上也只剩下大笔的债务
  
  原来父亲小妾的孩子,
  趁陈嘉庚不在挥霍到负资产
  父亲破产后,抑郁而终
  按照新加坡法律,父债不必子偿
  可是重新白手起家的陈嘉庚并没有利用法律逃避债务
  他用了四年的时间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这才堂堂正正的说了一句
  “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
  
  有信誉而且勤劳的中国人始终会成功
  此后短短的十年时间,
  陈嘉庚让自己成为了百万富翁
  起初陈嘉庚并没有多少资金
  所以选择了开菠萝罐头厂
  盈利之后,他把生意拓展到菠萝种植
  
  当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
  他立刻用2000元购买了种子,
  播种在他的菠萝园中
  进而大面积种植
  到1925年,他已经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
  成为华侨中最大的橡胶垦殖者之一
  之后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日用品
  在全国各城市,南洋,都有分销店
  同时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厂。。。。
  
  鼎盛时期,营业范围遍及五大洲,员工三万多人
  资产1200万元,换做黄金达百万两
  而像陈嘉庚这样的传统华人,在南洋远远不止一个
  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而在祖国蒙受危难的时候,也会挺身而出
  
  
  抗战开始,南洋华侨就开始了对祖国的支援
  以陈嘉庚为首的华人,
  无论是在印尼,大马还是菲律宾
  都不断出钱出力为抗战做贡献
  在东南亚沦陷之前,
  华侨的汇款支撑了整个抗战费用的三分之一
  
  按照当时南京政府的统计
  华侨在八年抗战中捐款达到十三亿元
  平均每年一亿六千万有多,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
  南洋沦陷以后,
  欧美各地的华侨继续以侨汇和捐款支援抗战
  
  除了汇款,物资的捐献,也是不遗余力
  直到1940年,南洋华侨共捐献飞机217架
  坦克27辆,救护 车1000辆,大米一万包,
  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
  每月都有一百批物资从南洋运回中国
  
  由于海路被封锁,支持抗战的物资只能从滇缅公路运输
  当时国内,连汽车不够,司机,机工都不够
  陈嘉庚通过南侨总会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招募前后一共10批
  3200名机工,他们经验丰富,技术精良,也很勇敢
  同时还捐献了310辆汽车
  这些华侨们,告别亲友,就这样往来在崎岖艰险的运输线上
  他们平均每天运送物资300吨以上
  也有华人直接回国参加战斗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叶飞将军,
  也就是之前炮击紫石英号那位
  他是菲律宾华侨
  
  
  抗战胜利之后到1949年之前
  是南洋华人困惑的四年
  他们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国共斗争
  在他们眼里,只要是中国就可以了
  民族大义他们明白,经商他们明白
  唯独政治,他们没兴趣
  这也导致了另一个人的崛起
  他就是李光耀
  
  当然此刻的新加坡还不是他的天下
  接下来的时间,另一个人的光芒
  完全盖过了他
  一场朝鲜战争,
  让南洋华侨们前所未有的振奋
  就这么几年时间,
  一个屡战屡败,签了无数辱国条约的中国
  竟然打败了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
  让美国第一次没有以战胜国的身份下签停战条约
  
  这是鸦片战争以后,
  华人最扬眉吐气的时刻
  深受鼓舞的陈嘉庚回到了厦门
  拿出了他全部的家产一千万元
  (按照当时金价估算应该价值一亿美金)
  从此安心呆在国内办学,
  厦大以及大大小小几十所集美学校
  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在福建的土地上
  
  
  把全部身家献给教育事业的陈嘉庚先生
  

  而在新加坡,陈嘉庚的同族侄儿陈六使
  和陈嘉庚做着同样的工作
  1950年,陈六使担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和福建会馆主席
  在当时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
  他决定自己拿出钱来为华人子弟办学
  
  1953年,陈六使捐献伍佰万元,倡办南洋大学
  并以福建会馆主席的身份,
  捐献了五百二十三英亩土地“云南园”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
  陈六使的呼吁得到了无数华侨的响应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和他的弟弟胡文豹马上就捐建双连学生宿舍一座
  (虎标驱风油大家知道吧,就是他们家的产业
  话说这两兄弟也灰常牛比,
  做生意厉害,爱国也不遗余力
  抗战捐款捐物就不必说了,办报办学都是当仁不让
  胡文虎在香港的别墅叫虎豹别墅,
  人家都拍英国人马屁
  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在别墅里塑立林则徐巨像
  在新加坡修游泳池,挂个牌子“只准华人入内游泳”)
  
  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
  五年时间陆续捐出一千万元
  还发起社会人士的献捐活动
  马来西亚的林连登捐出五十万元,
  建筑南洋大学图书馆(行政楼)。
  陆运涛献捐南大理学院全部建筑费(约三十万元) 。
  这引发整个新马华人的捐助潮
  
  从学界,商界到普通平民百姓
  出租司机,三轮车夫,理发师,厨子
  小商小贩,甚至酒吧的吧女,
  所有华人都参加到这场建学运动中来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气
  义驶,义踏,义卖,义演,
  华人们全力响应这陈六使的提议
  传统华人的想法和今天很多国人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
  就算自己没有机会念书,
  也要让自己的后代有机会念书
  学习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进一所真正华人的大学
  
  在他们心里,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家
  这和殖民当局的想法格格不入
  也让有优越感的香蕉华人看不上
  (我更愿意称呼这些南洋香蕉人为英犬华人
  往下面看,大家就知道这词多么贴切)
  
  1959年新加坡宣布自治
  当时讨论国旗方案,
  有人就提出国旗上一定要和中国一样有五星和红色
  当然也有代表马来西亚的新月
  这个提案得到了所有传统华人的赞同
  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新加坡国旗
  

南洋大学的创始人陈六使先生,他为南洋大学请来校长林语堂

  好了,另一种华人的出场时间到了
  他就是李光耀,banana Li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
  而人民行动党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
  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
  
  出任总理之后,李光耀最想做的一件事
  就是赶走陈六使,关闭南洋大学
  从南洋大学开课以后,
  新加坡当局就不承认他的学位
  李光耀执政以后,
  他的教育部长马上向内阁提议
  要授权政府以管理新加坡大学同等权力管理南大
  同时赶走陈六使
  
  这让内阁成员感到好笑
  华文教育问题,
  怎么可能如此简单的解决
  说华语和说闽南话的民众,
  对办南大同样充满热情
  不能马上解决,那就暂且搁置
  
  先不承认,到1963年,
  李光耀终于用一个“维护华文族语言、文化和教育为藉口,
  在共产党人(指社阵候选人)起草的声明上签名,谴责政府——” 的理由
  吊销了陈六使的公民权
  
  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
  在八十年代以前,
  李光耀一直在不遗余力的贬低华语和中文
  强迫进行英语教育,南大也终于被关停
  
  到了1984年,华文终于沦为兴趣课,
  成为了一门单独的学科
  而其他所有的科目,全部都采用英语教学
  
  讽刺的是,就在南洋大学的校址上,
  新加坡建立了一个技术学校,叫做南洋理工学院
  后来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
  南洋大学的关闭,
  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传统华人在李光耀的统治下纷纷离开新加坡
  或者去大马,或者回国,或者远赴美国
  李光耀终于成功的在那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黄澄澄的香蕉人之国
  他也得到了他这辈子的最高肯定
  英国主子的赞赏,
  英国政府给他颁发终身成就奖
  
  一位英国议员这样说到,
  李光耀,是苏伊士运河以东他见过最英国的人
  他赢了,在他的心里,做英国人是无上的荣耀
  (到了他儿子的时代,就是做美国人为荣了)
  

banana Li 他的最高荣誉,是英国主子的赏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光耀如此的媚英
  简单的说,
  早期教育和投机主义
  
  李光耀出生在一个说英文的华人家庭
  曾祖父那代离开中国远赴南洋谋生
  做的是往来新加坡和汕头的大米,中药贸易
  而他的祖父李云龙并没有继承父业
  受过英文教育的李云龙找到了做船务公司分行代理人的工作
  他崇拜英国的海军和西方的文化
  
  他看到新加坡是英国在东方唯一的海军基地
  而且了解到英国内阁已经批准投资1100万英镑扩建海军基地的计划
  他觉得,未来新加坡的发展,
  这个世界,都将是西洋人,英国人的世界
  因而,他积攒了一大笔钱,一定要送孙子去英国念书
  受正宗的英式教育,还给李光耀取了个哈里的洋名
  
  不过,李光耀的父亲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他认为华人怎么也要先学中文,再受英文教育
  于是他背着父亲把李光耀送进华文小学
  爷爷知道后非常生气,闹得很不愉快
  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先学两年中文再学英文
  
  12岁的时候,他考入当地顶尖的英校来福士学院
  此后就读原校高中部,
  后来因日军占领新加坡中断学业
  战事结束后,李光耀得到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
  开始远赴英国留学
  从伦敦经济学院,到剑桥大学,
  他完成了双重第一荣誉学位
  并且在伦敦得到执业律师资格
  或许在那一刻开始,
  就决定了李光耀一生的方向
  
  
  
  留学归国后的李光耀开始从事律师工作
  很快他找到了切入政坛的机会
  1952年,他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得到了名声
  同时也在工会建立了群众基础
  后来他和一班与他有着共同留英经历的华人
  以及当地受华文教育的学生和工会领袖成立人民行动党
  并成功的成为立法议院议员
  
  又搭上马来西亚共产党合作
  一起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
  此时的人民行动党完全扮演了反西方,民族主义先锋的角色
  而在1959年成功建立新加坡自治邦之后
  李光耀成为第一任自治邦总理
  人民行动党很快完成变脸
  一面把一些共产党人投进监狱
  另一方面安慰有经济实力的上层华人
  保证他们投资的安全
  
  李光耀还希望和马来亚合并
  成立一个“马来西亚”
  一方面可以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他要彻底铲除曾经合作的盟友马来西亚共产党
  1963年,李光耀的这一愿望终于达成
  李光耀和马来亚政府达成协议,“星马”终于合并
  合并后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李光耀通力合作
  逮捕了多名“马共高层”
  
  不过,合并后的星马相处并不愉快
  因为李光耀想做的事情,
  是让马来西亚成为“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也就是他的人民行动党在国家政治中占有更重要的席位
  甚至统治地位
  
  他需要争取不同种族人的支持
  却连华人都无法全部搞定
  (因为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传统华人的天下
  他们的马华公会坚持华文教育
  他们是不会支持一个只说英文的华裔)
  于是李光耀又攻击马华公会
  想取而代之成为唯一的华人代表
  结果引起的是激烈的对抗
  不断的种族冲突,
  导致的结果是新加坡被驱逐出马来西亚
  李光耀也就真正开始了新加坡国父之路
  
  

大马华人林清详,争取独立时是战友,独立之后,被bananali投入监狱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
  以当时的马来人和华人的人口比例,
  马来人只比华人多一成
  而且华人拥有的土地,经济地位都强于马来人
  华人也完全有机会成为马来西亚的主导者
  可惜传统华人,
  没有一个懂政治的高手
  懂政治的李光耀,
  又和大部分的华人离心离德
  哎
  (题外话,
  马来西亚华人真是最坚持而执着的一群
  不管是在战争时期,
  还是后来被马来人政治打压
  他们一直都坚持华文教育,
  没有公立的,我们就自己办
  马来西亚有2280多座中文小学,
  华人还办了60多座中学
  三座两年制的中文大学
  这些华人都有12年的中文教育底子
  马来西亚是全世界除了中港台以外唯一华文教育成体系的国家
  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到大学。。。向大马华人致敬!)
  
  
  
  回头再说新成立的新加坡
  成为了国家领导者的李光耀正式开始实施他的治国理念
  在强权独裁的政治基础下全力发展经济
  用他的话说
  “世界是现实的,新加坡只有努力发展经济,
  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只要是对新加坡经济发展有利,
  我们就做,在新加坡是‘功效至上’,‘有用便是真理’。”
  
  客观的说,新加坡国土狭小,
  既无天然资源,也无多少国内市场
  要生存还要发展,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李光耀的政策是招商引资,外加全方面对外开放
  不只是欢迎国外的资本,
  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技术人员都可以来新加坡发展
  很快这一政策收到了成效
  外来的管理者,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占到了新加坡同类人员的三成
  这些人和外国公司贡献了四分之一的GDP
  
  而外资对进一步的投资表示担忧,
  他们认为新加坡的劳资关系不稳定
  李光耀此时毫不犹豫的颁布了《雇佣法》
  在新雇佣法里,
  禁止工人罢工,延长工作时间,拒绝增加工资
  还有很多关于工人的权力限制
  
  新的《雇佣法》换来了全新加坡工人长达一周的总罢工
  可无论多少的压力和游行,
  内阁部长都打算重新修改此法
  而李光耀都不为所动
  在他眼中,没有人力资源这个优势,
  新加坡根本没有实力和其他地区竞争
  要放弃眼前的利益,赢得长远的利益
  (这时的西方人,人权去哪儿了,怎么不提血汗工厂了?)
  
  要说李光耀发展经济确实眼光独到
  不过,纯粹的铁腕也发展不了经济
  所以建国后的新加坡第一时间加入英联邦体系
  与其他脱离殖民统治的情形更不同的一点
  新加坡一直坚持英语教育
  充分利用地势
  加工出口,转口贸易,航运。。。。
  一个阶段一个转型
  可以说李光耀造就了一个号称是“东方瑞士”的新加坡
  (关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最后说李光耀时期,
  新加坡和一中一台的关系
  六七十年代的新加坡,
  频频对台湾示好,拉关系
  最后提出希望在台湾训练新加坡武装部队
  
  小蒋先生对新加坡的处境表示同情
  双方在75年达成协议,
  让新加坡部队在“星光演习”代号下到台湾进行军事训练
  台湾承担了除去消费物资外所有的费用
  让新加坡人在台湾训练他们的步兵,炮兵,装甲部队和突击连队
  台湾的援助和指导并没有换来新加坡的情谊
  到了九十年代,
  李光耀审时度势抛弃了台湾和兔国正式建交
  
  
  蓝兔被香蕉阴了一把,
  白兔也中了他的招数
  兔子们谁也没看清黄脸背后那颗白得没有血色的心
  bananaLi利用那张黄种人的脸换来了兔国的支持和贸易
  却在暗处无时不刻不惦记着坑兔子一把
  
  香港回归祖国,新加坡满世界造舆论
  香港完了,东南亚才是亚洲的金融中心
  结果一大堆东南亚国家加快金融自由化,引进外资
  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如果不是兔国顶住压力人民币不贬值,
  东南亚早就完了
  
  香港人讨厌李光耀,
  港大给bananaLi颁了个荣誉博士
  学生抗议他,他挖苦学生说
  你们怎么不敢去中南海,那才是勇气
  
  banana李不停的在不同场合叨叨
  兔国的经济增长是世界最大的挑战
  将来的亚洲的稳定取决于如何对待兔国的崛起
  而他作为中国人的后代,
  知道中国人的忍耐力非常强
  爆发力也很强,非常记仇
  东亚,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都得罪过兔国
  一旦兔国强大,
  这些国家必遭报复
  所以必须让中国永远成为二流国家
  
  
  
  他的反华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事实上,他一直在付诸行动
  美国撤出驻扎菲律宾美军
  新加坡马上热情邀请美军驻扎新加坡
  两国军方很快签署了协议,
  决定在樟宜专门为美军航母“量身订做”一个大型的深水码头,
  专供美国海军航母和其它大型舰艇靠岸停泊,接受补给。
  
  兔国提出和东盟合作
  香蕉李马上就拉拢印度来削弱兔国的影响
  本来印度在东南亚哪有立足之地,
  是新加坡一手促成了印度-东盟
  不仅如此,
  新加坡是东南亚第一个和印度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国家
  
  十年前台海危机时演习过一次,
  当时印度还处在核试验后被独立期
  而这种政策并没有改变,还在延续
  去年,新加坡陆军就开往印度进行实弹演习,
  空军战斗机也会前往
  意义非常明显,就是和印度建立全新的同盟关系
  一起遏制中国崛起
  这种遏制的心态无处不在
  在东盟合作中,
  新加坡就不停提醒东盟各国
  要团结一致,中国是竞争对手
  
  
  如果说抛弃中文使用英文是为了发展经济
  这个道理也算说得过去
  那么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国家,遏制中国
  这就多少有点莫名其妙
  或者香蕉李的那句永远让中国成为二流国家就是谜底
  
  长期以来,英联邦公民的荣耀
  让香蕉李在东南亚甚至整个亚洲的华人世界里充满优越感
  从来最瞧不起中国人的,就是二鬼子
  眼瞅着中国越来越强大,
  二鬼子急不可耐的找来洋爸爸以及一堆乌合之众打压中国,
  不是如此,
  如何能继续蔑视同文同种的“土人”
  兔子啊,兔子,该给点颜色这些黄色精英看了!
  

印度新加坡联合军演时新加坡的护卫舰

  印度新加坡这个代号为“SIMBEX”的军事演习就在南中国海
  新加坡海军派出2艘小型导弹护卫舰、1艘护卫舰及1艘潜水艇参与演习,
  而印度海军则派出了2艘驱逐舰、1艘小型护卫舰及1艘油轮。
  双方在演习中还派出了海事巡逻机从空中进行侦察,
  而新加坡空军的1架战斗机也进行了模拟空中攻击。
  
  演给谁看呢
  
  
  
  @四神瓦当
  
  芭娜娜李很狡猾的,他总想左右逢源
  这二十年来,一边跑来兔国示好拉生意
  一面叫嚣兔国威胁论啥的
  二十年来,中国和新加坡的贸易额增长了16倍
  今年芭娜娜李还在海峡两岸蹦跶
  一边觐见胡温,一边赞美马娘娘
  八十几了还精神好得狠哪
  。。。。
  我只希望兔子不要看在神马“同胞”的面子优待新加坡了
  真是不值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