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

  @华顶山 
  
  好迅速!
  ~\(≧▽≦)/~
  
  谢谢,我短你Q传吧
  
  @同仔在江湖 
  
  好的,剩下的找时间补齐
  
  惊红说的温相的
  不便继续了
  还请见谅!
  @飞猪之翼 
  
  卡恩这回事我也觉得是“阴谋”
  不过,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这老头本身也好色
  以前就有女下属有婚外情来着
  因为是两厢情愿,加上老婆没咋地
  还支持老公,所以没造成多可怕的影响
  这次老头想竞选总统
  国内支持的声浪也高
  估计萨科奇就出阴招了
  以前也挖过罗亚尔的桃色新闻来着
  咱们淡定围观就好
  傻可气不招人待见,
  但他的政党对华政策还是比社会党好多了
  社会党太恶,一天到晚拿啥权说事
  和喇嘛沆瀣一气,╭(╯^╰)╮
  
  
  
  @东南枝压力很大 
  
  每次看到字数很多的回复
  只要不是刷屏的都看得很嗨皮
  论坛最大的乐趣还是交流
  有来有往,不管认识是不是有差异
  总是一个互动分享的美妙过程
  (我很佩服不管有没回应都能一直坚持的人
  换了我恐怕做不到,没人回也就懒得更了)
  @东南枝压力很大 
  
  忘了说谢谢
  这么用心的回复(*^__^*)
  @zhlgleon611 回复日期:2011-05-17 16:59:38  回复
  
  @牛V_V牛
    放心,离岸中心只可能是魔都,香港滴头寸数量由中银香港控制,只是个实验田,一分钱滴税都不交,还整天JJWW,凭什么给他啊!
  
  
  额,香港还好了
  到现在国家认同感还是算强的
  要说不好的,优越感还是有
  这个已然是国内地域问题之类了
  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南北互相之间
  还都有这样的问题
  (全世界没差了,小鬼子还东京看不上大阪
  巴黎瞧不起南部。。。。)
  
  离岸中心,更要关注的是新加坡
  昨天的新闻,要和香港叫板!
  相比芭娜娜李的国家
  还是力挺香港
  我附上新闻
  
  
  新加坡分羹人民币离岸中心 港资金池成形不惧竞争
  2011年05月16日04:08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顾安安   
  
  人民币离岸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引得各方虎视眈眈。
  近期,新加坡与伦敦政府高层频频表态,欲在本国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
  有本港业界担忧,新加坡将设人民币清算银行的消息一旦成为现实,
  向来视星洲为竞争对手的香港必然面临挑战。
  然而,大部分受访人士均表示,香港拥天时地利之便,
  加之内功过硬,并不惮外部竞争。
  不过,亦有业界提醒,尽管本港开展人民币业务多年,资金池业已成形,
  但碍于投资渠道狭窄,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尚不十分完善,
  本港应审时度势,发挥更多优势,
  加快开拓人民币保值、增值渠道,令市场健康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各地争建离岸中心
  
  近期关于新加坡将成为继香港之后的第二个人民币清算中心的消息时有报道,
  新加坡国务资政、金融管理局主席吴作栋对此也有积极表态,
  显示新加坡希望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意愿。
  吴作栋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国央行将很快指定一家获批中资银行作为新加坡人民币跨境贸易清算行。
  他并指出,中国央行曾表示有意给予新加坡金管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身份。
  与此同时,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对人民币业务亦十分觊觎。
  伦敦金融城市长白尔雅4月中旬在上海表示,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多个离岸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
  「我们希望并有信心让伦敦尽快参与进来」。
  总部设在伦敦的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联合主席
  大卫马什(David Marsh)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目前渴望获得更多人民币资产的国际买家,
  主要来自英国、丹麦、荷兰、瑞典、挪威等欧洲地区。
  包括主权基金、私人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保险公司,
  甚至一些美国投行均对人民币资产投资有浓厚兴趣。
  他表示,伦敦有作为欧洲美元市场的有效经验,
  使得其成为具有先天优势的候选对象。
  「历史证明,伦敦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机会,
  并且成为亚洲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一大补充。」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向本报记者指出,
  「新加坡和伦敦等对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无疑是好事。」
  他认为,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跳出了地理界线,
  多个金融中枢的建立将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支付和结算的便利性。
  建立多个不同层面和不同水平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将有助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
  
  天时地利过硬内功 本港不惧劲敌
  
  新加坡建立人民币清算银行的消息令本港部分人士忧心忡忡。
  有本港业界人士认为,新加坡一直视香港为竞争对手,
  在香港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如果确定新加坡作为另外一个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
  料对本港人币市场形成冲击。
  对此,更多人士表示并不过分忧虑,
  认为香港占尽天时地利,加之过硬内功,无惧新加坡和伦敦的竞争。
  本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言人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就表示,
  香港在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虽然并不享有专利地位,
  但有「自身优势」和「先行者优势」。
  该发言人指,今后与中国内地有贸易和投资往来的海外金融中心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是自然的发展。
  「离岸人民币业务存在竞争亦属正常。」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香港)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温天纳也指出,
  正如美元在全球有多个离岸市场,
  人民币长远也不可能只有香港一个离岸中心。
  但他表示,香港始终是「亲生仔」,
  料定本港人民币离岸中心「老大」地位无法撼动。
  英皇证券资料研究部副总裁林建华表示,
  香港早已习惯了面对各方面的竞争,
  相信新加坡发展人民币业务,对香港短期不会造成威胁。
  他认为,香港发展人民币已有一定基础,
  本身的人民币资本池已有一定规模,
  无论从基础设施、地域条件,香港都有先天优势。
  另外,由于新加坡现时可以吸收的人民币业务,
  主要是新加坡邻近国家,业务规模现时相对仍很小。
  不过,本港学者亦提出一些中肯建议。
  香港城市大商学院经济及金融系副教授李巨威认为,
  尽管就目前而言,香港在地理、金融基建,投资产品种类方面,
  均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但面对新加坡等劲敌挑战不可掉以轻心,
  未来必须继续加紧开发及巩固现有的离岸中心实力,才能占领优先位置。
  香港署理财政司司长陈家强日前表示,
  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70%经由香港处理,
  相信香港会是主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但不代表香港是唯一的人民币交易市场。
  他说,香港并不怕外部的竞争。
  他并指出,香港要做好进一步投资金融信息科技设施,提升市场基建的工作。
  
  人民币乘风出海 学者忧步伐太快
  
  顺搭人民币升值的东风,藉助更多海外清算行的设立,
  越来越多的人民币乘风出海毋庸置疑。
  但也有不少学者表示了担忧,
  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走得太快了一些,缺乏长远的规划。
  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邓世安表示,
  更多的人民币海外持有者看中的是人民币的升值概念,
  导致本港人民币数量迅速增加。
  「到香港存款的利息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香港公司愿意持有人民币。即便没有任何投资回报,
  人民币升值也已经令收益有保证。」
  不少本港业内人士指出,
  由于境外缺乏人民币计价的金融投资产品且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回流渠道不畅,
  境外的人民币以大量囤积为主。
  中银香港总裁和广北就表示,
  「香港人民币的可投资渠道太少了,更别提用人民币进行贷款业务。」
  邓世安亦指出,与目前4000多亿元的人民币存量相比,
  本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容量仅占总量的不到1/5,
  「是不足够的,也可以说是不太健康的。」
  他认为,一个成熟的货币金融体系,
  不仅要在等方面有上升,更重要的是在资产种类、总量方面也要增加。
  邓世安表示,如果人民币存款不能有更多使用空间,
  对香港银行来说有些负面影响。
  「如果要成为国际流通的货币,重要的是在投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所以在结构方面的改革其实更重要。」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建立更多海外清算行风险并不担心。
  「这是顺应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
  先把人民币输出渠道打通,让更多的人民币走出去,
  待中国金融市场更完善、中国经济结构更合理,
  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成为自然而然之事。」一位分析人士说。
  
    工行中行争饮头啖汤
  
  对于谁将成为率先获得离岸人民币清算行资质的中资银行,
  路透社引述内地两间国有银行消息人士指,
  各家银行都在积极争取清算行的地位,
  根据目前的准备情况,工行有望获此资格,
  而中行相关人士亦表示,该行也在积极争取。
  据消息人士指,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的赢面较大。
  「依托新加坡分行,
  工行前期刚刚在新加坡设立了海外人民币服务中心,就是在做准备。」
  今年3月,工行在新加坡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开张,
  该行由此成为首家将新加坡作为东南亚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
  和人民币计价产品中心的中国内地银行。
  工行相关人士对此并不否认。
  据该行相关人士透露,他们确实在积极争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
  也对新加坡清算行感兴趣。
  不过,对于已是香港离岸人民币清算行和台湾人民币现钞业务清算行的中银香港,似乎在清算业务上更有经验。
  实际上,中行与工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始终在暗自较劲。
  从今年3月双方公布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数据看,
  中行突破1600亿元,工行也不逊色,
  在一年多时间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超过1500亿元。
  业内人士指,人民币国际业务是中行的传统优势,
  而丰富的客户资源则是工行挑战中行最有力的支持。
  「最后的决定权在央行手中。」该人士并指出,
  「目前新加坡市场上留存的人民币数量并不多,
  清算业务能够带来的收益应十分有限,只是大家都愿意争这个第一。
  以后随着海外人民币清算的业务量越来越大,相信央行也会给更多银行机会。」
  
    为什么是新加坡?
  
  为何选择新加坡建立人民币清算行?新加坡有何优势?
  是否有可能成为继本港之后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
  目前新加坡人民币贸易的发展情况为其成为清算中心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
  据新加坡金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新中双边贸易达950.3亿新元(约合人民币5014.7亿元),年增26%,
  中国已成为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
  新金管局指出,有3000家中国企业在当地有业务,
  并有150家是新加坡的贸易伙伴。
  据新加坡金管局介绍,除工行外,
  汇丰银行新加坡分行、星展银行等也陆续开始在新加坡提供人民币服务,
  对人民币敞口有热烈需求的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产品。
  尽管新加坡与中国内地的贸易额不大,
  不及香港与内地贸易额的四分之一,
  但若以整个东盟计,跟内地的贸易总额去年已逾2900亿美元,
  却远比香港要多得多,而中国东盟的贸易量还将持续增长。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
  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已接受人币贸易结算。
  
  在此情况下,选择新加坡进行贸易清算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不论是地域、文化、还是交易方便性,
  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更具优势,能更好地服务境外机构。
  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亦指,在
  新加坡指定一家人民币清算银行,
  将为中国与东南亚的人民币贸易创造条件。
  「新加坡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允许人民币在新加坡进行交易,
  无疑将有助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
  与此同时,由跨境贸易引发的贸易融资等银行产品的发展,
  也有助于人民币更加广泛地被市场和贸易商接受。」
  
  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兴市场策略部董事总经理谢汶君指出,
  新加坡央行是从中国央行获得人民币互换额度的八家外国央行中的最后一家。
  其所获得的互换额度不仅在金额上排名第三,
  而且占中国在亚洲区对外贸易总额的市场份额也是最高的。
  「这表明中国已经将新加坡作为一个潜在的离岸中心。」
  
    能否成为第二个离岸中心 专家:短期可能性不大
  
  对于新加坡成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可能性,
  受访学者均表认同。但鉴于央行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仍十分谨慎,
  令新加坡实现这个角色的时间较难判断。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高级研究员谭雅玲认为,
  短期内新加坡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可能性不大。
  她表示,新加坡的金融政策框架与内地差别很大,
  加之内地对人民币的产品监管、技术和专业都还欠缺,过早开放风险较大。
  在她看来,与在香港推进人民币业务时的高调相比,
  此次央行对在新加坡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态度低调,显得顾忌重重。
  「现在市场的流动性较多,人民币正处在升值状态,
  投机因素大,过早定调其实并不利于打开局面。」谭雅玲表示。
  通常来说,一个国际化货币应具备交易、记账、投资、价值储藏四项基本功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目前采取的货币互换、海外离岸中心的建立都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些功能。
  他指出,下一步应通过海外清算银行的设立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更多的收益类服务,
  拓展海外人民币的保值、增值渠道,但这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予以配合。
  对于新加坡和伦敦争当人民币离岸中心,
  郭天勇则表示,目前在伦敦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条件还不成熟,
  因欧洲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多集中在中国周边国家。
  离岸中心设在新加坡可以辐射东南亚各国,
  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他并表示,未来人民币离岸业务将是一个大市场,
  不是一两个交易中心能够消化得了的。
  他建议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要特别注意不要在规则制定上给不同的离岸市场造成太多竞争的局面。
  如能在竞争中求合作,完善监管,合理经营,将能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
  
  
  @小蚊子飞飞2010 
  
  夸我啊,我爱听
  O(∩_∩)O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