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勿惊龙(日薪八千拿命换,记录我当珍珠潜水员的日子)

  第9章 九渊世界

  韦驰问到:“备份空间?什么意思?空间是什么?”
  梁丕想了想说:“空间就是世界,也就是我们身处的这个,这个天下,就是周围的一切,你可以这么认为。”
  另一人说:“但我们明明一直在东海,遇见你们不也是在东海吗?现在也跟你们在一起。不就是同一个,什么,世界的吗?”
  梁丕喝了口茶,说:“你们明白什么叫混沌吗?”
  杜志发说:“我知道,简师公以前说过基于混沌理论下的拓扑学连锁反应。”
  “嗯,不太一样。我这里说的混沌指的是空间,而你说的这个指的是一种状态和形式。当然两者有共性,就是都是描述的同一种性质——无知无觉、模糊一团、万气交融、清浊混杂。”梁丕眯着眼,边出神思考边说着,“也就是传说中元始天尊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创世之前的宇宙状态。”
  “开天辟地?你还真信这个?”赵金生嗤笑道。
  梁丕说:“我当然不信,我是搞科学的,这只是中国民间传说。不过,目前科学界流行的理论——宇宙大爆炸,我是坚信的。宇宙最开始只是一个奇点,然后在大约137亿年前,发生大爆炸,不断膨胀,最后逐渐形成目前的样子。所以如果你把盘古开天辟地,想象成宇宙大爆炸,就会发现其实这些传说,还是有道理的。”
  我说:“那你的意思是,大明混一号来自的那个备份空间,是混沌的?也就是人在其中,是无知无觉的?”
  梁丕点点头,说:“精确。就是这样。平行空间是正在运行中的空间,其中的人和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比如我们现在的世界,比如刚才提及的那个世界。但备份空间,正如名字备份的意思一样,它是不运行的,是混沌的,其中的人和物都是无知无觉的,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混一号明明已经漂流了五百七十年,但船上的沙漏只计时了一年不到的原因。”
  “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个备份空间当中,无知无觉,只有当出现在我们这个正运行中的世界时,才会有自我意识?”赵金生问。
  “是的。大明混一号每个月出现在我们这个正运行中的世界一次,每次一个小时,所以上面的人,只会意识到这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后,便又回到备份空间,没有知觉,一个月后,又出现。比如从十月三十到十一月三十,在我们眼里,很明显是过了两个月,但船上的人只感觉自己过了两个小时,其余的时间他们是没有意识的,但他们却发现,一个小时之前明明是十月份的海景或温度,但一个小时后,外面却变为了冬景和寒风,一小时前北斗在这里,一小时后,北斗却移动了一个月的位置。所以,他们能推断到,自己过了五百七十年,但却感觉不到。”
  杜志发惊讶地说:“我操,难以想象啊。那为什么他们会在两个空间中来回出入?”
  “宇宙是一个系统。你们想啊,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本身自转,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也都有自转和公转规律,月亮绕着地球转,这些只是在太阳系,放眼全宇宙,其实都在按各种法则和规律运转;而眼光再收缩回地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也都有各自规律,这些规律,放在西方科学中,那就是物理学所研究的;放在东方,那就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风水、命理等玄学……。所以,宇宙一定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系统,并且有规律,若无规律,东方玄学和西方科学,就都不可能发展。但只要是系统,哪怕这个系统再精密,都会有运行出错的可能。”
  我皱眉问到:“运行出错?”
  “是啊,出错。哪怕是科学院用的巨型计算机,也会有系统运行出错的概率。所以,备份空间在宇宙系统中,本应该是混沌状态的,独立于其他运行空间的。但如果系统偶然之间出错,使得原本属于备份空间里的数据——大明混一号,被我们现行空间调用,但大部分时候仍在备份空间的数据库里,就像是编程时候的数据堆栈溢出,那么就会造成我们眼前的诡异现象——鬼船:大明混一号!”
  杜志发问:“那即使真如你所言,他们是从另一个空间过来的,但既然已经到了我们这个世界,为何还会没有生老病死,却有常人感触呢?”
  “生死簿!”梁丕说。
  “生死簿?”赵金生问,“阎王爷的生死簿?”
  韦驰站起来,道:“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常都督的话没错吧?”
  我拍拍韦驰,说:“先别激动,韦哥。听老梁把话先说完,他说生死簿,可未必就是真的生死簿。”
  梁丕说:“我之所以提生死簿,是因为造成他们没有生老病死的原因,确实和生死簿很像。就好比我刚才拿盘古开天辟地,与宇宙大爆炸相比。中国的很多传说,其实背后都是很有道理的,只不过没人能看透真相罢了。”
  杜志发歪歪脖子,砸着嘴说:“就跟孙猴儿似的,到阎王那里销了自己的生死簿,然后就永远死不了了?”
  梁丕说:“你们想问题,一定要抓住核心。大明混一号事件的核心就在于我提出的——宇宙是一个精密系统,这与十狱阎殿下望乡台的原理,是一脉相承的。还记得我当初怎么说的吗?望乡台在sniffer数据抓包的基础上,还实现了数据替换,所以人在望乡台上,既可以五大洲、四大洋,天涯海内,只要心之所向,无处不可望见;同时还能够让人实时转移。”
  赵金生问:“这跟生死簿有什么关系?”
  梁丕笑着摇摇手指头,说:“你看问题始终抓不到关键的地方。”顿了顿,喝了口茶,“生死簿的关键是什么?在于上面的记录,比如——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孙悟空,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韦驰说:“是啊,孙猴儿有紧箍咒,能感到疼,但死不了。我们不就跟他一样吗?”
  梁丕做个手势:“先让我把话说完。”然后继续,“而生死簿上这些记录的本质是什么?——是数据。对吧?望乡台抓包也好,替换也好,关键也是在数据。任何一个系统要能运行,都离不开数据,按照一定法则,对于各种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这才能正常运行。宇宙这个系统也是如此。而大明混一号的数据是来自备份空间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是没有关于他们的记录的,那不就是销了生死簿吗?所以盘古开天辟地也好,生死簿也好,中国民间的这些传说,我跟你们讲,其背后都是蕴含着道理的。只不过咱们中国自己人看不起自己的这些民族文化,而一般外国人又接触不到,所以没人能看透。但你如果用科学的观点、技术、手段,去研究和剖析,就会在民间传说中发现很多很多宝库,这就是我现在的工作!”
  杜志发说:“老梁,你真的很厉害啊!天下第一人!得诺贝尔奖都是屈你才了。”
  梁丕笑着说:“少来,嘿嘿。我这辈子,只要得个诺贝尔,也知足了。不过,没希望喽。只能指望杨宣以后给我写个《梁丕本纪》了,哈哈。”
  我笑着摆摆手,说:“本纪那是司马迁写帝王的,你又不是皇帝,用这名字不合适吧?”
  “嘿,看来你还真挺懂行啊。”梁丕说。
  “咳,这些中学古文课不都学过吗?”隔了会儿,我继续回到正题:“那看来他们不仅仅是生死簿的问题,而是有更多的数据都不在我们这个世界。因为船和上面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但也不会消失,不会被破坏。”
  梁丕说:“嗯,是的。这说明宇宙系统的数据存储与生死簿的模式有些不同,毕竟生死簿是古人想出来的,有局限性;也正如盘古开天辟地,接近于宇宙大爆炸,但并非完全相同一样。”
  赵金生说:“我唯一还有一点不明白,杨宣那天用风筝引着雷电下来,劈破了隔离罩,那隔离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形成的。而你开始时说用电和信号扩大器,这些又是什么原理?”
  梁丕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在会议桌一侧来回走了几步,说:“这个就比较抽象了。一个系统有数据,就会有代码,代码在系统中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比如网络游戏,你如果在服务器端增加一些代码,那么必然会在游戏中,产生一些变化,增加一些道具,或者改变一些属性、外观。隔离罩其实就是两个空间发生数据冲突时的一段保护代码,在空间中的表现形式,而我开始提议用的电和信号,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将大明混一号的数据,引入、同步到我们这个空间中来,因为大明混一号发生意外时,是遭的雷击,对吧?所以雷或者电,应该是宇宙系统中,数据或者代码的一种特殊运行形式,但我不能肯定,只是推测,所以另外我还增加了一种方式——通过信号。这两个方法都是我的推测,我自己也没有必胜把握,我只是知道原理。不过最终似乎还是起了一些作用,信号将隔离罩的裂片全都蒸发,而雷电最终劈开了隔离罩,所以,大明混一号的保护代码消失了。”
  说到这里,梁丕回转过身,面向大家,说:“我所有要解释的全都讲完,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人生如戏!”然后朝杜志发说,“游戏的戏,不是演戏的戏。”
  【祝大家周末愉快!欢迎关注我的新浪微博“二郎神犬马”http://weibo.com/erlangwarlord ,我会定期在微博上面写一些影评,推荐一些影视剧,还有关于旧学的小知识,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