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临玉比我年长九岁,我1933年出生在上海,后来全家去了香港,在香港大学读的生命科学,之后又考到剑桥生物系读博士。我挑专业时之所以选贝类学,是因为家里做珠宝生意,小时候就喜欢各种珍珠,长大了也难以自拔,后来又痴迷于龙的研究,就这样,珍珠、贝类、龙,一直走到今天。”
杜志发眼珠子转了转,问:“教授,你不会跟简师公是同学吧?他也在英国念的书,不过不是剑桥。”
麦思贤笑笑说:“他比我大九岁,怎么可能是同学?之所以跟他认识,是因为他们简家是采珠的,我们家是在香港做珠宝生意的,两家合作时间不短,而我又是专门对贝类学和异珠感兴趣,自然而然就认识了。”说着,站起身,开始收拾公文包,“简家历来有个传统,但凡采珠时遇到龙并且最终屠龙的话,得将龙牙留下来,宁可珠子不要,也得要龙牙。而我之所以对龙发生兴趣,就是从知道他们家关于龙牙的这个传统开始。”直起身看着我们,两眼中露出神秘的光芒,“龙、龙牙、异珠、奇贝异螺,这里面的学问,这些东西之间的联系,估计你们是难以想象的。为什么说这事我脱不开身?因为当贝类学研究到异珠这一领域时,对龙的衍生研究就不可避免,而龙牙就是两个领域的神秘交集,所以这事跟我关系很大,弄不好,还会波及一大批人。”
见我们俩听得一愣一愣的,麦思贤提起公文包,继续说道:“你们以为‘采珠勿惊龙’这话只是随口说说吗?”目光在我们脸上扫视了一番,“龙和异珠是必然分不开的,每一颗异珠,都一定会有真龙护卫。”
这话一说,我奇了,同时身上莫名起了一层冷汗,因为鬼雨法螺当时虽有水兽护卫,但那只是龙王鲸,一种史前巨大水兽而已,而麦思贤这里说的却是——真龙。另外,为什么他说龙和异珠必然分不开呢?为什么他会从香港到南京的大学来当教授呢?
正当我准备发问时,麦思贤却说:“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东西要问,但这里面实在是太复杂了。跟我走,带你们去个地方。”
既然人家这么说了,那我也只好暂时不问,三人上了杜志发那辆看起来跟暴发户标配一样的鲜黄色悍马H2,在麦思贤的带路下,朝南京东郊开去。
路上,麦思贤问:“你们两个知道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吗?”我说:“似乎听说过,但具体怎么回事不清楚。”于是麦教授便以讲述这件事,作为他将要给我们揭示的庞大而又令人惊诧之极的知识体系的起源。
并且其后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事件,如同原子弹般,彻底扭曲了我原先的命运轨迹,当然也影响到了Maggie,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命运的不可捉摸和无限可能。所以回头想想,当时没有执意先去找蓬莱仙岛,而是来查简师公的死因,确实是明智的。
以下为麦思贤口述,因为是几十年前的往事,相对于本帖较为独立,所以二郎就将这个故事单独成篇,不长,大约两三千字。讲完这个营口坠龙的事情,咱们再接着说后面到达的一个貌似平淡无奇,但内里隐藏着巨大秘密的地方。
<龙牙/起源>——麦思贤(口述)
1934年 辽宁 盘锦
时值盛夏,地处辽河畔的田庄台,天空阴沉昏黄,一连下了四十多天暴雨。这田庄台是个古镇,乃连接辽南与辽西的关卡,虎踞辽河、紧挨营口、西南面向渤海湾,辽河水流经这里后,最终奔向大海。这种地理形势在风水堪舆学上有个说法,称为“金锁龙门关”,意思是“蛟”会选择这种地方化为“龙”,民间百姓称之为“走蛟”,所以才有“挣脱金锁走蛟龙”一说。但并非所有蛟都能成功化龙,如果走蛟失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此即“龙门关”的含义。
正因为地理位置险要,故而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在镇西修筑了烽火台,并且派驻重兵,到清朝时,田庄台已有万斤大炮两尊,五千五百斤以上的大炮十二尊。
这日午后,雨一如既往地狂泄,河边芦苇荡旁的一间破瓦房,在风雨中飘摇欲坠,屋里门口坐着个瘦老头,抬头望向阴霾密布的天空,旁边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稚声稚气地问:“爷爷,这雨都下了一个多月了,怎么还不停?”
老者的声音沧桑嘶哑,低沉着说:“恐怕这是遇上要走蛟了。”
孩童问:“什么叫走蛟?”
老者看着芦苇荡,说:“龙是由蛟变的,由蛟化龙的过程就称为走蛟。”
“蛟变龙为什么天却要下雨?”
杜志发眼珠子转了转,问:“教授,你不会跟简师公是同学吧?他也在英国念的书,不过不是剑桥。”
麦思贤笑笑说:“他比我大九岁,怎么可能是同学?之所以跟他认识,是因为他们简家是采珠的,我们家是在香港做珠宝生意的,两家合作时间不短,而我又是专门对贝类学和异珠感兴趣,自然而然就认识了。”说着,站起身,开始收拾公文包,“简家历来有个传统,但凡采珠时遇到龙并且最终屠龙的话,得将龙牙留下来,宁可珠子不要,也得要龙牙。而我之所以对龙发生兴趣,就是从知道他们家关于龙牙的这个传统开始。”直起身看着我们,两眼中露出神秘的光芒,“龙、龙牙、异珠、奇贝异螺,这里面的学问,这些东西之间的联系,估计你们是难以想象的。为什么说这事我脱不开身?因为当贝类学研究到异珠这一领域时,对龙的衍生研究就不可避免,而龙牙就是两个领域的神秘交集,所以这事跟我关系很大,弄不好,还会波及一大批人。”
见我们俩听得一愣一愣的,麦思贤提起公文包,继续说道:“你们以为‘采珠勿惊龙’这话只是随口说说吗?”目光在我们脸上扫视了一番,“龙和异珠是必然分不开的,每一颗异珠,都一定会有真龙护卫。”
这话一说,我奇了,同时身上莫名起了一层冷汗,因为鬼雨法螺当时虽有水兽护卫,但那只是龙王鲸,一种史前巨大水兽而已,而麦思贤这里说的却是——真龙。另外,为什么他说龙和异珠必然分不开呢?为什么他会从香港到南京的大学来当教授呢?
正当我准备发问时,麦思贤却说:“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东西要问,但这里面实在是太复杂了。跟我走,带你们去个地方。”
既然人家这么说了,那我也只好暂时不问,三人上了杜志发那辆看起来跟暴发户标配一样的鲜黄色悍马H2,在麦思贤的带路下,朝南京东郊开去。
路上,麦思贤问:“你们两个知道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吗?”我说:“似乎听说过,但具体怎么回事不清楚。”于是麦教授便以讲述这件事,作为他将要给我们揭示的庞大而又令人惊诧之极的知识体系的起源。
并且其后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事件,如同原子弹般,彻底扭曲了我原先的命运轨迹,当然也影响到了Maggie,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命运的不可捉摸和无限可能。所以回头想想,当时没有执意先去找蓬莱仙岛,而是来查简师公的死因,确实是明智的。
以下为麦思贤口述,因为是几十年前的往事,相对于本帖较为独立,所以二郎就将这个故事单独成篇,不长,大约两三千字。讲完这个营口坠龙的事情,咱们再接着说后面到达的一个貌似平淡无奇,但内里隐藏着巨大秘密的地方。
<龙牙/起源>——麦思贤(口述)
1934年 辽宁 盘锦
时值盛夏,地处辽河畔的田庄台,天空阴沉昏黄,一连下了四十多天暴雨。这田庄台是个古镇,乃连接辽南与辽西的关卡,虎踞辽河、紧挨营口、西南面向渤海湾,辽河水流经这里后,最终奔向大海。这种地理形势在风水堪舆学上有个说法,称为“金锁龙门关”,意思是“蛟”会选择这种地方化为“龙”,民间百姓称之为“走蛟”,所以才有“挣脱金锁走蛟龙”一说。但并非所有蛟都能成功化龙,如果走蛟失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此即“龙门关”的含义。
正因为地理位置险要,故而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在镇西修筑了烽火台,并且派驻重兵,到清朝时,田庄台已有万斤大炮两尊,五千五百斤以上的大炮十二尊。
这日午后,雨一如既往地狂泄,河边芦苇荡旁的一间破瓦房,在风雨中飘摇欲坠,屋里门口坐着个瘦老头,抬头望向阴霾密布的天空,旁边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稚声稚气地问:“爷爷,这雨都下了一个多月了,怎么还不停?”
老者的声音沧桑嘶哑,低沉着说:“恐怕这是遇上要走蛟了。”
孩童问:“什么叫走蛟?”
老者看着芦苇荡,说:“龙是由蛟变的,由蛟化龙的过程就称为走蛟。”
“蛟变龙为什么天却要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