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害死猫,偶然点开了老婆的微信

  确实刻意不再提那事了,让时间去抚平那些伤痛。这些事,如果可以用理性分析的那么清楚,就不能称之为人性和情感之复杂了。我和她分开前两人的痛苦,纠结,冲突,我略去不提。那是属于我们之间的事。而我做过了什么来反击,我也不会细说,尽量以理性的方式来处理。我的态度和心路,前面我其实说的很多,也表达的很清楚了。谢谢各位的好意,和意见,我现在除了事业,学业,之外,另一个目标就是找个好伴侣
  最大的缺点,就是心思太细,如《绿里奇迹》那个能通灵,能感知别人痛苦的巨人,对别人经历和痛苦感同身受,心细如发,被那些感受撕扯,折磨。
  天气预报终于准了一次,今天中雨,降温,全城起雾,江上那几座大桥笼罩于烟雨中,开车视线不好。这是12月的第三天,2015的最后一个月了,未收账款也累计到高峰。事业、学习的压力,无法向朋友言说,
  但心情最压抑,最痛苦的那一个礼拜,都过来了。这个月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心若明,则诸事朗。不是有那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继续说经济结构问题,管中窥豹,以前去全国各地出差,看到的各地的地产广告可以看出所谓经济结构改变,在苏州金鸡湖傍看到雅戈尔地产,青岛台东看到的海信地产,重庆观音桥看到的隆鑫地产等广告。这些都是制造类企业,以前与地产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政府这么热衷房地产,看看每年的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相关税费,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3.9万亿,2014年4.26万亿,GDP,搞地皮。2005年之前,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制造业蓬勃,央行印钞及降准降息释放10万亿流动性有大约8万亿入实体经济,制造企业的钱会投入新设备,人才,研发来保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对照当下的股市热潮,及制造业的一片哀鸿,8成流动性在股市及楼市里,导致经济空心化,这可是5年前的情况,现在呢?更甚。
  雾锁猎德桥
  
  至于所谓工业4.0,工业版2025,现在各地政府都在提倡产业升级,自动化。这个,呵呵。以我了解的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汽车行业为例,佛山南海的一汽大众焊装车间,800台工业机器人(焊接和搬运),一台机器人系统由机器人,焊枪,控制柜,软件等构成,1套的价格超过100万人民币,也就是焊装车间光机器人制造系统的投资就超过8个亿。看看产出,目前在佛山量产的两款车,高尔夫7和奥迪A3,年产能为30万台。只有汽车行业,这样的高附加值,高自动化的行业,才能承载这么大的投入,这里指机器人及系统的投入;机器人是ABB,KUKA,fanuc,这些外企品牌,在中国销量前十位的车型,基本没有纯国产车,老爷们所要发展的所谓智能制造,只是他人嫁衣。而在中国制造的很多领域,机器人取代人工,是非常不经济的,能想象一个服装厂用机器人吗。中国制造的兴旺,还是像德国,美国日本那样,有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还有相当比率的技术工人,工程师,而除了高等教育,还要靠有效的职业教育,大量发展兰翔这样的职业学校。还有校企对接的实习,培养,就业体系,要经过至少15年以上的投入。而这些,要打破政府对教育的垄断,靠民间参与,才有效率。
  推荐几首近期听的好听的歌,西伦敦乐队wstrn的“in2”,chris brown的“zero”
  对面浮夸夸张的地方
  
  这
  从对面图书馆出来
  学习的状态,跟十月初之前比,云泥之别。霸变渣。成仲永了
  转吴敬琏吴老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发言――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变革的关口,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靠投资拉动经济是寅吃卯粮。

  吴敬琏称,从过去的讨论宏观经济问题的时候主要是着重在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这是非常重大的转变。什么是需求侧,即大家所知道的投资、内需、出口三架马车。

  从这样的观点、角度去考虑问题,得出的答案是增加需求。增加消费需求也碰到很多困难,设法增加出口需求也碰到很大的困难,最容易办的、政府也比较有能力去做的是增加投资。在09年的时候四万亿投资、十万亿贷款,带来通货膨胀、经济结构扭曲的问题,并且使地方债,银行债务高企,有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供给侧主要也是三个因素,经济学的普遍共识是应该从供给方面去看增长,主要的因素是三个:第一个因素新增资本;第二个因素是新增劳动力;第三个因素是效率提高,即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等


  在供给侧,政府最重要的是进行法制化建设,打破国企垄断,在金融领域向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样才能保证供给侧的三要素,有效提升。由此才能改善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上面引用吴老的话,精简了,也加了些自己的理解,吴老还是中国最有风骨的真正的经济学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