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好奇害死猫,偶然点开了老婆的微信

  最近门户网站频频吹风,2、3、4线中小城市,如鄂尔多斯、北海、常州等城市,房地产销售遭遇寒冬,滞销情况十分普遍。要知道,能发出来的报道,已经是经过多次审查。盖子捂不住,可见中国经济的支柱――房地产行业问题的严重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在IMF2015春季年会期间表示,目前中国楼市,空置面积达10亿平方米。
  看看全国各地中小城市新区空置的那些新楼,开发商、建筑商、银行沉淀了多少资金在里面,这都如高悬于中国经济头顶的堰塞湖,势能不断累计――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占经济相当比重的房地产业上下游,如钢铁、水泥、建材等均受此拖累,日子普遍非常艰难。

  不敢想象,如果这个支柱,坍塌――如美国08年金融危机时那样,具体表现就是房价大跌、银行坏账影响金融系统安全,大量相关企业倒闭、大量从业人员失业…到时政府最看重的GDP,能维持多少增长?

  日本自80年代以来,因为高房价和房地产泡沫,经济进入低增长,GDP增长由两位数滑到1-2%,进入所谓失落的20年,但人家有闻名世界的制造业,如电子,汽车,机械等行业支撑,和大量的出口和海外投资,不至于经济下滑。而我们……

  严峻形势下,百姓该如何过冬,我的意见是现金为王,不盈利、能变现的资产,尽量变现,要准备投资的钱,一定要谨慎投资,尤其开店之类的投资(除非项目好,可以支撑高顶手费,铺租)。因为,如果一旦经济出现大问题,资产价格会大幅缩水。

  今后中国经济这个支柱――房地产行业情况会好转吗?大家都知道,不乐观。
  为什么淘宝,京东之类的电商,能在短短数量,如此深入的走入大家的生活。除了购物更便捷之外,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土地生财,且因拉动经济快,因而立地产为支柱。且垄断土地供应而地价高涨,加上许家印曾提到的地产从开发到销售近50项的税费,由此,房价短短数年翻几番。

  因地价涨,实体经济,制造业厂房依附的土地租金,实体店依附的商场等商业地产价格飙涨,加上大家看不到的各项流转税――17%增值,5%不等的营业税,还有N多的费,这些,都只能转稼给消费者,所以实体服装店,只能沦为试衣间。

  但这个业态转化的背后――萧条实体店心酸眼泪的背后,是高昂的地产价格,及各类税费推高的商品价格导致的。
  如我之前所写,2014年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的税和费有1.68万元,这些税费,很多是不直接向百姓收,以间接税的形式存在的,不说增值税,营业税

  举一个例子,在广州打车不便宜,起初价10块,每公里2.6元。但司机也挣得不多,据广州媒体引用某出租车公司高层的话,每台车每个月要交8000元左右的份子钱,有70%是固定上交给政府的税费,包括堤围防护费、年票、计价器检定费、出租车智能管理系统服务费等各项税费…而这些,都来自乘客打车费
  yy,你说的那些因素,当然经济结构不合理,占GDP近50%的投资所需配套资金,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土地等为抵押,举债投资铁公基,包括发展地产推动的货币超发是重要因素。

  我上面是着重于税费,和不合理的以地产支柱的危害来谈,宏观经济,以前发的,也有涉及,谢谢。
  我意思是对那些不盈利前景不妙的资产,变现,要不然以后更难出手,因为倾巢之下,资产会贬值更厉害。同时,新的投资尤其是开店,一定要谨慎。
  不能脱离前提和语境
  哎,算了,不解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