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是金,冬播季节与主力一齐潜伏,一年只做2只票。

  现在中国的经济全靠房子在死撑了,因为公仆们虽然知道这样下去会死人,但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了,本来去年底今年初,挤挤泡沫,慢慢跌过30%,一切还有救,可他们被地方政府反对,结果造成了现在楼市越来越高的现状,现在楼市一旦崩盘,就不是通胀更厉害的问题,而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要破产的问题了,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或许我太愚笨,看不透吧,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东莞多家大型鞋企关闭搬迁 每双鞋只赚到20美分
  
  气候正不断变化,这群候鸟该起飞了吗?
  
    8月初,东莞的厚街镇看起来繁华依旧。而实际上,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制鞋基地此时暗流汹涌,一批人无比躁动,最焦急的莫过于上游鞋材供应商,频频游走于客户间,担心对方忽然人去楼空,自己将遭“灭顶之灾”。
  
    近来,东莞制鞋业风声鹤唳,不断传出工厂关闭的消息。经《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东莞中大型企业如安加鞋业、飞利达鞋业、联运鞋业等公司已关闭或搬迁,麦斯鞋业、惠丰鞋业、永盛鞋业等多家鞋企正在大范围缩小生产规模,以应对订单不足以及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这些鞋厂动辄几千人甚至上万人。
  
  
    因对成本极其敏感,世界制鞋业从未停止过区位转移,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先是从北美转移到中美和南美,从欧美转移到日本,随后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转移到大陆东南沿海。
  
    1988年,世界最大运动鞋代工企业——台湾宝成国际集团到东莞高埗镇投建裕元厂,主要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代工,拉开台资鞋企往东莞大规模转移的序幕。台湾功盛、兴昂、巧集等鞋业集团相继在东莞落脚,这些制鞋巨头手中不乏GUCCI、LV 、GUESS等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的订单。
  
    到1990年,台湾在东莞“安家落户”的制鞋商、原料供货商、设备供应商已有400多家成为东莞鞋业集群的核心力量。此时,香港制鞋企业也在往这里大规模转移。因这群候鸟的到来,东莞迅速成为世界制鞋重地,曾有“世界每10双鞋就有1双来自东莞”之说。
  
    但这一次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鞋都东莞的企业能撑下去吗?
  
    挣扎在盈亏临界点
  这就是人民币升值的后果,越来越多的中小民企要倒掉,所有不能转型的企业命运都是一样,能不能浴火重生,我们拭目以待
  不要把巴菲特抄底当成是A股见底,这能比吗?咱们是圈钱的工具,政策市,何况人家钱多,一次抄底不成还能继续加,你行吗?
  
  看看新闻上那么多抄底的文章,这说明底部还远着呢!
  最后,我再次重申下我的老话,踏空远比被套强1万倍!正要大底出现了,少赚10个点你会死吗?后面还有90个点呢?套牢,你就等万万年吧!
  欧美股市再探底 下一站危机或始于地方债
  
  全球股市已可以抄底?别兴奋得太早。本周四,欧美股市在短暂反弹后迎来暴跌。道琼斯工业指数重挫5.8%、标普跌4.5%。欧洲三大股市集体收低,其中意大利股市跌幅竟超过6%。
  
    更糟糕的是,继下调美国评级后,标普又警告将下调地方债评级。隐隐之中,一轮新的危机可能正在酝酿。
  推荐阅读
  8月以来全球股市蒸发超6万亿美元
  
  
  
    欧洲银行融资问题令人担忧
  
    本周四,在暴雨接踵而至之下,欧美股市全线“崩塌”。
  
    据悉,道琼斯指数下跌419.62点,跌幅为3.6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31.05点,暴跌5.22%;标准普尔500指数大幅下跌 53.24点,跌幅为4.46%;而欧洲方面,法国CAC40指数暴跌5.48%,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跌幅接近6个百分点。而回顾8月1日至19日止,道指累计下跌9.49%,纳斯达克和标准普尔指数跌幅超10个百分点。
  
    什么原因导致欧美股市屡遭袭击?
  
    据外电报道,周四,美联储非常担心欧洲银行的融资问题。负责督察欧洲大型银行美国分支机构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近期与银行高管进行大量的谈话,以准确测量他们在不断增加的金融压力下的抵抗力。另外,据欧洲央行披露的数据,一家银行上周从欧洲央行借走5亿美元紧急贷款,证明确实可能存在美元融资问题。
  
    本月18日,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高盛宣布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其中摩根士丹利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由此前的4.2%下调至3.9%。连大摩和高盛的天气预报也宣称即将“暴雨”,可想而知,头上没“伞”的资金更是匆忙逃窜,致使市场出现了空前的混乱。
  
    美国劳工部本周四公布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出现大幅增长,再度加剧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地方债务恐遭不测
  啥时候才是底呢,成交量是一个指标,另外看看各大财经网,如果有一天你看不到抄底的声音了,看到的都是最黑暗远未到,大底还在地下室,十八层地狱下面的言论,那么底部基本就到了
  从黄金目前1865的价格看,后面应还得涨,至少在全球经济未得到实质利好的前提下,突破2000美元只是迟早
  经济学家郎咸平日前表示,A股疲软是因为中国已经产生了债务危机。
  
    郎咸平称,今年4月份,地方政府出现债券还款违约问题,云南、四川、上海、哈尔滨、广东等省市出现地方政府债券大面积违约现象,利息支付不出。为了还债,势必要进行资金重组,从而造成国资委所管辖的很多上市公司发生套现。中国债务危机使得机构投资人撤资股市,从而导致股票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股市陷入疲软状态。(相关>>>三问10万亿地方债)
  
  
    偿还地方债首选减持A股
  
    近日市场传言各地地方国资委可能减持A股来偿还逐渐到期的地方债务本息。
  
    虽然有分析认为,按照目前的A股市值,各地地方国资委持有的A股资产管理规模约为4675亿元。即使是未来能够在目前的市值下全部顺利减持,也无法弥补庞大的地方债务问题,但如果在地方债务面临还本付息的困难时,首先动用地方国资委持有的资产来偿还地方债务,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减持地方国资委持有的 A股资产,应当是其中的首选。
  
    可能大家都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各地银行出现了大量的地方不良贷款的资产,最后通过剥离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债权给予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事情。而对于银行,则采取使用外汇储备注资和银行上市的办法来解决其亏空及其资本金不足的问题。然后在较高的通胀环境里,将过去看起来巨量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解决。
  
    而之所以上次出现这种埋单方式,是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国企改革中,国企遇到很大困难,本来应使用财政手段来解决国企问题,但该问题却被交给银行错位承担了。
  
    而这次地方债务膨胀,问题已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问题性质大不一样。虽然这次地方债务的发生主要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有直接关系,但仍属于地方出于自利的动机,是为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大量进行基础设施等建设而发生的。这些项目建成以后,其功用也主要是服务于当地,收费范围也有明显的地域性。所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可以确定,各地的债务当由各地自己负责,而不能由全体国民负担。
  
    解决了各地必须自我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方向以后,那么接着就必须解决地方政府用什么来偿还地方债务的问题。
  
    笔者以为,发生地方债的项目是什么,那么这些项目形成的相应的债务就应当由这部分资产的收益来偿还,收益偿还不了的,应当出卖资产来偿还。在项目收益和资产出卖都无法偿还债务本息的情况下,则首先应由地方的经营性资产来偿还。作为地方最为可靠的经营性资产,就是地方国资委持有的在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权。因此,变卖地方资产尤其是减持A股,是解决地方债问题最符合要求的办法。
  
    至于发行新的地方市政债券来偿还到期地方债务,或通过债务展期的办法搞债务重组,笔者认为都不是解决地方债务的最好办法。前者只不过是借新债还旧债,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后者实际上是软性违约,不应当成为政策的首选。
  
    根据报道,明年地方债将进入还款高峰,所以各地的债务问题将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目前全球和A股市场处于下行通道,如果未来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抑或美国推出QE3,或是中国再放松信贷,对于全球股票市场和A股市场的作用力可能会递减得很快。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趁市场出现相对高点时,不失为减持的时机。
  
    如果在减持了A股等资产仍不能偿还地方债务的话,则其缺口当由地方财政来解决。那么,各地大力削减“三公”等财政开支则应属必然。无论如何,地方债务最后的负担,不应当由各地的普通人群来承担,当然更不应由全体国民来承担。(第一财经日报 陈东海)
  
  
    地方债大限将至 “减股还债”考验市场
  
    据悉,在目前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中,今明两年内集中到期的有4.6万亿元,占比43%,还债资金来源便成为了地方政府费神的事情。而一批上市公司正成为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获取应急资金的来源地。对此,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减持国有股是新出现的一个利空因素,如果出现大规模抛售,将对A股造成严重冲击。
  
    大限将至套现急迫
  
    据统计,目前由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有654家,今年以来被减持金额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四成。
  
    新时代证券策略分析师白建康说,地方政府套现心情急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国务院已经明确,对于本息偿还困难的平台,地方政府将是化解风险的首要责任人,因此还债便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大事。
  
    在谈到地方政府减持国有股的原因时,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王剑辉说,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出让土地所获收入来还债已不现实了,转而减持所持上市公司股票套现还债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中国拥有规模十分庞大的国有资产,今后出让部分国有资产解决债务问题也未尝不可。”王剑辉认为,这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也可使政府摆脱债务。此外,部分债务可以以股权形式转让,也是出路之一。
  
    力度不大喜忧参半
  
    “从目前情况看,地方政府减持力度并不是很大,总的来看影响有限,个股影响各异。”王剑辉说,从审计署公布的债务分布上来看,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在2011年和2012年到期较多,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预计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分别在2.6万亿和2.3万亿。
  
    王剑辉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地方政府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份套现偿还地方债务问题,总体来看应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从宏观层面来讲,这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是有利的。
  
    “忧的是,截至目前,部分到期平台贷款出现违约迹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平台贷款‘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势头。”王剑辉说,地方政府减持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特别是那些属于需要政府控股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更是如此。
  
    在几何式增长的债务下,上述25家遭遇减持的公司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上市公司大小非的减持公告,一般只在减持主体减持股份达到总股本的5%时才会公布。因此,很多减持数据隐藏在公告之后,地方政府通过大额套现来抵债,其减持惯性还将在偿债高峰期得以延续。
  
    “地方政府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份对市场的影响不是没有,但究竟有多大,则要结合当时的市场‘大气候’而定。”白建康说,如果市场形势比较好,这样的减持对市场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相反,如果市场形势不好,这样的减持对市场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目前的市场形势当属后者。
  
  
  高市值股减持概率大
  
    白建康估计地方政府主要减持这样几类股票:一类是对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不处于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另外一类是地方政府不处于控股地位的企业。还有一类是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本来就要关停并转的企业。“如果地方政府集中大量减持某一只股票,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
  
    地方政府或国资委当前持有的流通A股的市值对上述654家公司进行排序,贵州茅台(600519)、上海汽车(600104)、五粮液(000858)、华域汽车(600741)、江西铜业(600362)等,属于地方政府持股市值过高的企业,遭遇套现的风险相对较大。
  
    不过,在白建康看来,地方政府或国资委持有流通市值的多少,并不是判断地方政府减持的唯一依据,还要结合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水平及偿债能力来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应该重点关注有可能被地方政府减持,但目前还未发生的个股;相反,已经减持了的个股,利空已兑现,就不成为风险了。
  
    因此,白建康认为,操作策略应该具体到个股进行分析:一要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如果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中所占股份比例高,地方政府即使减持也不会丧失控股地位,那么,这类股票被地方政府减持的可能性较大;二要分析减持的力度和频率,如果频繁减持,且每次减持的股份占比超过了5%,那么,对这类股票就需要谨慎对待了。
  
  金融投资报 杨成万
  今日最重要的消息:
  
  今晨纽约黄金期货场内交易最高价达到1899美元,原因是市场对全球经济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心,且投资者猜测美联储可能会推出第三轮“定量宽松”政策。(点击查看>>>金价走势图)  
  
    昨日,花旗将年内金价预期上调10%,并将金价上冲至每盎司2,500美元的可能性从5%提高至25%。至此,花旗成为最新一家上调金价预期的银行。
  
  
    巴克莱表示,受诸多利好因素支撑,金价仍将再创新高,预计下半年和2012年黄金均价分别为1,800美元和2,000美元。
  
    全球最大的黄金上市交易基金(ETF)SPDR Gold Trust表示,截至8月19日,其黄金持仓量继续增加3.93吨,至1290.76吨的高位。
  
    截止北京时间上午7:25,纽约黄金期货报1911美元。
  为何黄金和白银一再创新高,关键就在大家都不看好未来的经济,通胀预期远超想象!硬通货就很重要,这其中中国肯定是很大买方,没办法,美债的投资很操蛋,欧元更没指望,剩下的就只有黄金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