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下有个小水池,看到一根管子借到寺庙里,难道这就是他们的饮水?山泉啊。
既然第一张图片上传不了(难道是大神不让?),就复制一下大神的传说吧,以后爬山,也当一个念想,跟别人一起的时候,当做一个谈资吧。
------------------------------------------------------------------
无锡惠山三茅峰山腰里,有一堵石壁。石壁正中,有一扇石门。老早传下来一句童谣:"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
据说,古时是有个叫邵宝的,从小爱读书,五岁进书塾,不出几年,他那小肚皮里,已经是满腹经纶,一看到好书,就像丢了魂,觉不想困,饭不想吃,不一口气读完就不松手。
有一次,邵宝和两个同窗学友在惠山东面山脚下的仙人洞前谈诗论文。一个说:"我书读得两眼穿,荣华富贵不见面。"一个说:"我书读得头发昏,高官厚禄不碰头。"两个人长吁短叹。邵宝却摇头说:"我书越读越嫌少,就怕好书难得到。"话不投机半句多,三人各想各的心事。这时,一个老头拄着拐杖,背着一只麻袋,一步一跌地走过来,脚下一绊,哎呀一声,滑倒在地上。邵宝赶忙把老人搀起来,又帮老人去拎麻袋,谁知麻袋像生了根,拎了几次也拎不动,心里很奇怪,便问道:"老伯伯,这麻袋里装的啥东西,好重啊?"老人笑笑说:"我这麻袋里东西不多,见面有缘,送你一些。”说着,把麻袋轻轻地一拎,哗啦啦倒出了一堆金银财宝。那两个在旁边的学友一见,眼睛也红了,不等老人说话,伸手就捞。邵宝却摇手说:“这些金银财宝对我无用,我不要。”老人问:“你要啥?”“我只要书。”老人哈哈一笑,说;“书?我家里有的是。”“你家在哪里?”老人手向三茅峰一指:“石门里。”邵宝发愁了:“石门自古打不开,我怎么进得去?”“便当。”老人把手里的拐杖往旁边一个水塘边上一插,说:“这是钥匙。等它长到石门一般高,你每到月半之夜,就用它开石门。”说完,人就不见了。
这支拐杖插在水塘里,夜里长三寸,日里缩二十,也不晓得长了多少天,长成一枝碧绿生青、三丈三尺长的青芦苇,通体无节无疤,无根无叶。等到月亮圆,邵宝就指着它去开石门。青芦苇往石门缝上一靠,石缝里就透出光亮来,轻轻一推,石门就打开了。邵宝进门一看,老人正等着呢,高高兴兴地让邵宝坐下来,给他读世上没有读到的书,给他讲人间少有的事,直到鸡叫三遍,才送邵宝出石门。
邵宝的两个学友,那天抢到几个金元宝,读书的心思更是丢到九霄云外,满脑子吃喝玩乐,还迷上了赌博,三赌两赌,几天下来,就输得精打光。赌输了,就恨那天自己少捞了几个元宝。两个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个鬼主意;"向邵宝借钥匙去开石门,向老头子要金银财宝去。"邵宝不肯借,但敌不过两个红了眼的赌棍。他们夺了青芦苇,没有月亮,就摸黑上三茅峰,一路上跌跌撞撞,好容易爬到石门旁,他两个就用青芦苇用劲向石门缝里捅,捅得一身臭汗,才隐隐约约看见石缝里有光透出来。两个人又用足吃奶气力,呼幺喝六,把石门顶开。石门里,老人挡在中间,生气地问:“你们开石门做啥?”两个人贼头碱脑地说:“我们来找你老人家要几个元宝,救救穷。”老人向身后一指,说:“要元宝?你们搬吧。”两个一看,老人手指的地方果然是一堆堆金光灿灿的金元宝。两个人心里打算盘:“错过今朝没有明朝,在洞里是你的,出洞外是我的。”来来回回检大的往洞外抛。鸡叫一遍,他们不住手;鸡叫二遍,他们不停脚;鸡叫三遍,石门“轰隆”一声合拢来,把一对难兄难弟都关在里面。这时,石门里响着一个声音:“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
邵宝呢!外出游学去了,他名满天下,再也没有回来打开石门。那一对满脑子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的难兄难弟,也只好永远关在石门里了。
另:
邵宝吟出滴露泉
滴露泉,当年邵宝筑点易台成,吟出“安有泉兮一道来”之句,忽见石隙中有泉流出,即修渠九曲,引泉人潭,渊然成池。邵宝大喜道:“一滴有灵通地脉,半空无雨洒天浆,此真泉也!”邵宝记道:“予初得泉于海天亭后石壁下,略加浚焉。视其洼,日长一寸,其源源不已也。凿为圆穴,径三寸,围九寸,深五寸,其穴常盈,如水精之在盘也。故谓涓涓不绝,将成江河。遂名之曰滴露。”并作《泉铭》云:
一滴一滴,有窍无窍。
云自地生,月从天照。
青海未枯,黄河未倒。
薰风南来,发我长啸。
邵宝来石门开
“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此乃无锡地区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话,意指要办成某种事情,非得具备一种特定的条件不可。说起此俗语的来源,竟与带有东方传奇色彩的“阿里巴巴”的故事相关。
邵宝,历史上确有其人,此人为明代无锡文学曾中进士,当过官。
石门在惠山三茅峰下距峰顶不远处。有天然石壁,排列如巨扉,顶出一泉,飞湍而下,划开一线,两门翼然。此即是著名之石门。清人书中记有"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之谚。悬崖上原有明邵宝所书石门两字,岁久剥落。后由清末无锡知县廖纶再书重刻。石门旁还有廖纶书“叠嶂栖云”、金渭滨书“洞庭春色”,皆为摩崖大字。
而民间传说中的邵宝却是一位秉性正直的秀才,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热心帮助救济穷人,他见惠山街上的地头蛇钱百万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便编写歌谣,讥讽痛斥钱百万。钱百万听了,气急败坏,便带领一帮狗腿子,手持凶器,直奔邵宝家,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乡亲们连忙给邵宝通风报信,邵宝在乡亲们的劝说下,前往惠山避风。钱百万闻讯追来,邵宝快步跑到惠山石门下,见钱百万一帮人追到身后,邵宝当即拾起草丛中一块乌黑发亮的石头,欲与钱百万拼个你死我活。说来甚奇,正当他拾起这石块,石门竟自动打开,他便趁机跑进石门里头,石门随又自动关闭。钱百万被关在石门外边,守候良久,不见石门开启,无奈退而归去。再说邵宝一进石门内,见里边尽是金银财宝。于是,他只拿了这只葫芦,就离开了石门。过几天,钱百万又见到邵宝,就逼他交出开启石门的宝石。邵宝带他们来到石门前,手举宝石,石门又开了,钱百万一伙见石门内尽是财宝,便蜂拥而入,贪婪地你夺我抢起来。此时,邵宝在石门外迅速举起宝石,石门“轰”地一声又关闭了,钱百万一伙全部关死在石门内。而邵宝得道成仙,手持宝石,飘逸升天成仙。
此后,惠山石门再未开启,因只有邵宝持有开启石门的宝石。民间便纷纷传曰:“若要石门开,要等邵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