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是乡国?》
——月在中庭《女帝后宫传奇》读后
原著链接:
http://bbs.tianya.cn/post-culture-923685-1.shtml 因为自己白天忙自己的工作,晚上还写自己的书,平时难得有时间读小说,为了完成作业,在何三刀老师的推荐下,便利用工作之余能够偷得出懒的时间,断断续续地把作者上传的章节读了一遍。
读后,觉得此书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活,极富个性,言辞简练,行文流畅,引人入胜,的确是一部难得一遇的好书。
个人认为最难得的是,作者文字功底、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出色,经常简短几笔,便勾勒出出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令人印象深刻,非常佩服。
另外,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古诗词,而且也常常会写一些自娱,对作者在文中穿插的那些自创的诗词,会不自觉地予以留意,每当读到,都会停下来仔细研读揣摩一番。
比如,“早被峨眉累此生,梦度阳关空自怜。山川路长谁记得,天涯何处是乡国?”这首,就非常喜欢。当然,文中还有不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当我再读到,很明显是作者根据一些史料,再加上她自己的创作灵感写就的武则天的那份《圣旨》:“我圣母神皇,得奇石于永昌洛水之滨,上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既承天命,当亲赴洛水,拜受宝图。有事南郊,告谢昊天。前者已于五月戌晨,命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以拜洛前十日集神都。独琅琊王李冲父子称病不往,实则包藏祸心,觊觎神器,罪无可赦。今敕命李冲三日内自缚合府老幼,待罪东都阙下,或可免一死。若敢有违圣命,当以国法论处,决不姑息!”
看后,我简直就感到震惊了!这真是不得了!作者的历史知识和古文功底,真是非同一般,真是打心底里感到佩服。
个人偏爱的一些话就先讲到这里,下面讲讲这本书,讲讲作者在这本书里所讲述的这个精彩而凄惨的故事。
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时代背景被设置在辉煌的大唐王朝被武则天改元的那一段历史时期。
故事主线则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李唐王子,遭逢灭门之灾后,被武后招入后宫,成为了她的一名男宠。然后围绕着这位王子,各色人物轮番出场,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悲剧和后宫争宠大戏,情节引人入胜,可读性非常之强。
个人认为,本书的卖点应该是在“男版甄嬛”这一点,而相比于《甄嬛传》,本书男主角李孝逸与甄嬛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甄嬛是一个柔弱女子,面对外来的“恐怖”,她不得不被动挣扎,不得不奋起抗争。
而本书的第一主角李孝逸这个人,却不是这样,他是主动出击。
本为堂堂大唐王子的李孝逸,本是一冰清玉洁的皇族贵胄,在被迫入宫成为武后的一名男宠后,他刚开始也曾奋力挣扎,甚至以死相抗,意欲摆脱自己沦为武后男宠这种可耻的命运。
但是后来,为了报自己的国恨家仇,他便逐渐接受和适应了自己的身份。
李孝逸短短的一生,始终上在为报仇努力着,为了报他的国恨家仇,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去达成。
而事实情况则是,至始至终,包括他能够活下来这一点,都是拜武后所赐,并且后来在最关键的时刻,武后也还是放了他一马。
相比皇嗣和太子,武后对他是真心的好。
但就算后来他明白了这一点,为了国恨家仇,他毅然地保护了那个已经几乎灭亡的李唐家族,并最终扶植太子登上了帝位。
因此,他的人生是悲惨的,而其最悲惨之处,或许不在于沦为武后的男宠,也不在于自己的家族被杀戮殆尽,而是在于明明是相爱的两人,却最终成为势不两立的两方,最终要以死相抗。明明举起了手里的屠刀,却突然发现,这刀,所杀的根本就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或许,作为一名女性的作者,她所想要表达的一层深意,是在这里。
这点猜测,也与文中明崇俨的判词一致。虽然明崇俨那个算命是徐敬业假借神汉之名策划的一个骗局,但是明崇俨的判词,正点明了李孝逸一生的悲剧来源和结局。
对于我们必须直面的这个无妄的人生,悲剧与宿命,便由此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对于故事里的陈易之这个人物,由于本书属于历史架空一类,其原型人物,实际应该就是在历史上被评价很臭,被认为人品不佳的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人物。
不过为了展现宫斗的无情与惨烈,作者把易之写得单纯而痴情,写成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易之这个人身上有很多普通人的弱点,相比于李孝逸身上那些坚强的意志,那些神鬼莫测的诡计,那些男神的特质,易之则属于一个非常普通的人。
他不会弹琴,不会巧舌如簧,甚至居然毫无心机地想要策反周培公,行为是如此的幼稚,但也正因为他身上的这些缺点,让人觉得他的形象非常丰满,虽然幼稚,却也很可爱,很单纯。
当然,因为他不能约束自己的家族,不能驾驭后来发生的那些情况,最终斗不过李孝逸,自杀身亡。
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形象,或许是想表达,每一个人有很多弱点,如果不能够改变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这,或许又是作者写这篇小说的另一层深意之所在。
作者文笔非常优美,思路清楚,情节设置的极为合理,而且引人入胜,这些是作品非常优秀的地方。
下面就讲一些,本人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到的文中一些有待提高和改进之处。
1,作者文笔优美,思路清楚,情节引人入胜,但是文中显现出来的写作水平,似乎不太稳定。文中有几章,写得感觉有点像评书,太脸谱化套路化了一点。
比如奇山得宝那章,或许是作者对这样的场景不是太擅长,对大侠这个人物描写得过于脸谱化,没有什么特点。
很明显,应该是作者觉得这几章看点不多,或者故事比较没有意思,所以自己写起来也感到没有任何激情,导致文意平平,与总体风格和水平不太相符;
2,文中缺字漏字情况不少,这或许是因为作者在上传之前,没有进行一番仔细检查和校对的缘故,今后需要注意;
3,由于小说跨度特别大,场景设置的又非常恢宏,文中部分情节比较粗糙,经常是一笔带过,交代的不够清楚。
如果对那个时代没有一番研究,读者很难跟得上作者的思路和步骤,很难完全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意思,今后应该在这些方面写得更细腻一些,便于读者理解,减少读者流失率。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男主角的人物塑造意图方面。
李孝逸这个人物,他既是一个命运多舛,可怜可悲的人,又是一个为了站稳脚跟,大肆作恶的家伙,把男主角塑造成这样一个人,作者到底立意何在?在韩剧男神非常受欢迎的现阶段,是否有点吃力不讨巧。
一方面,这个人有着善良的本性。比如,吴雪姑的胳膊被武安砍断后,他说这辈子欠了太多人的债,到了阴曹地府,他一个人也还不了。
再比如,薛绍是一位持不同政见者,从孝逸第一次见他面开始,他就撺掇孝逸拿起武器抵抗武后,为李家江山血洒疆场,后来他保护李孝逸绝食而死。李孝逸便把薛绍之死始终扛在自己身上,对他的遗孤充满了歉疚。
这些,都说明这个人物内心有着很多人性善良的一面。而为了报自己肩负的血海深仇,他又不择手段,甚至使用一些非常卑劣的手段,击倒一个个对手。甚至有时对帮助过他的那些人,他也下得去手,而且毫不留情。
这一点,让人感到无限唏嘘的同时,也感到有点不够过瘾。
当然,这或许也是作者想要反映人性本身就十分复杂,也是作者避免人物脸谱化简单化的一个尝试。
或许作者隐含的意思,是想说这个人再坏,可他也始终忠于他的家族和他的宗庙社稷。而皇嗣和后面出场的太子李显夫妇,他们虽肩负着家国重任,却是始终唯求自保,毫无作为,甚至多次在关键时刻皇嗣抛弃了李孝逸这个最忠实的同盟军,任他在女皇帝的后宫里自生自灭。
这些“金枝玉叶”,这些冷酷无情,却自私自利,只知自保的人物的出现,都反衬了李孝逸这个人物矢志不渝,为完成李家王朝中兴所做的努力。
因此,可以说,一本红楼,如果有些人看到的是意淫或者贵族留恋昔日的奢华,有些人却看到了作者“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的喟叹!
希望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够从书里表面上热闹无比的宫廷大戏里,看出人世的艰险与多变,看到深陷于其中的人类的坚强与无奈,看到人性在冷酷现实中的挣扎扭曲。
这或许才是作者隐含在文后,所想要表达的一层深意。
以上,便是我读过这本书上传的章节后,所得到的一点认识。因为时间不多,读得也不够仔细,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的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作者谅解。
另外,在写作这篇书评之前,为了确认书中一些诗词哪些是作者原创,哪些是作者引用的,也得到了作者本来的大力协助,在此也向作者本人表示感谢!
2015-5-24夜